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9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97节(2 / 2)

与他们约好后,梁自强就先回了。

回到家,就见陈香贝拿着一把老虎钳,把用水泡了几小时的田螺正捞上来,一个一个地钳。

她动作娴熟得很,对准田螺尾部,一钳下去,田螺屁股就掉了。

洗干净的田螺加上水,用柴火煮了很长时间。这种东西怕有寄生虫,必须要彻底煮熟。这一点,陈香贝显然是清楚的。

这一带都不怎么吃辣,饮食偏清淡。陈香贝就只放了些生姜、葱叶,然后加了点米酒。米酒还是上次送中秋节礼时,从娘家带来的。

就这些,飘散开来的“唆螺”味,照旧很诱人。

到了晚饭的点,荔枝、小海全都被唆螺的气味引过来了,手里头端着碗。

两人也不客气,拿起唆螺就吸。其实梁自强已经装了一小碗端过去他们那边了,可她还是要往二嫂这边跑。

陈香贝是头号吃货,唆田螺的手速令梁自强望尘莫及。

荔枝这方面倒不笨了,唆起田螺来甚至有几分心灵手巧,速度仅次于陈香贝,反正比梁自强敏捷。

最悲惨的是小海,半天吸不出来一片螺肉,反倒把自己急得满头大汗……

为表示安抚,梁自强给他装来一碗甲鱼汤:“我看着都急,你还是喝这个吧!”

梁小海捞起一片甲鱼肉塞嘴里,美得嗷嗷叫。

梁自强看他吃得欢,问他:

“现在还说王八是你的朋友不?”

梁小海抹了一下嘴:

“嗯,朋友真好吃……”

听得怪叫人毛骨悚然的。

晚饭后梁自强早早就睡了,因为天不亮就得出海。

第二天凌晨,陈香贝愣是比他起得还更早,照旧蒸了鲜虾包,让他带去船上吃。

被迫在家“休整”了整整四天,梁自强竟有几分被放生回归大海的感觉。

他希望今天一直都风平浪静,能够让他去得稍远一点,多撒几道网。

同时,也希望久违的“海底窜”,能够给他增加一笔新的收入……

第115章 鱼层之下另有隐身的鱼层

由于天还没亮,父子几个是打着手电筒来到海边。

李亮的船与他们停的不是同一个码头,等到梁家两条船开出,便见另有一条船亮着灯火,开近过来,船上传来喊声,正是李亮二人。

“强哥,海底窜还是得找个好认的地方去放。上次我那几只,随便找个海面扔的,结果开着船来回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浮筒。这次咱们要不去一个有岛的海面,到时也容易找!”

船开近后,李亮建议道。

梁自强深有同感。虽说海底窜都自带颜色鲜艳的浮筒,很好辨认,但大海实在太宽广辽阔了,光凭记忆去寻找浮筒,还是有点不靠谱。来回寻找的话,怪耗油的。

说实话,以前梁自强放的那些海底窜,后来找不着了,他都至今没太搞清楚,是记错地方了,还是被别的什么人给顺手牵羊捞跑了。

这次重新开始放海底窜,他也是打算去附近有岛的海域,这样找起来至少不会相差得太离谱。

至于去哪个岛附近,他也想好了:“稍微近一点的岛,就是观棋岛、秤盘岛了。要不今天就去一下观棋岛那片海域,把海底窜往那扔下?”

“好啊,那就观棋岛!”李亮当即赞同。

梁父也答应去观棋岛那边,一路撒网过去。

三条船一路开着,直到海面上已经天光大亮,仍然没有发现什么像样的鱼群。

一行人心头全都笼上了一丝失望。

一阵凉风吹来,梁父打了个响亮的喷嚏,随后感叹道:

“衣服穿少了。一阵秋雨一阵凉,下了好几天的雨,现在气温明显变低了!要想再捞到前段时间那么多的鱼,要靠妈祖娘娘赐福喽!”

梁自强也感受到了风中的凉意。中秋都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深秋渐至,渔民的“淡季”也即将到来了。

海鱼的栖息与迁移都是与气温、季节密切相关的。

北方那些已经适应了寒冷气候的海鱼相对还好点。反而是南海内的鱼类,本就适应了高温生长,对气温变化相对比较敏感。

南海中绝大多数的海鱼,都是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活动在浅海甚至临岸海域。随着气温下降,便开始回归大海深处。

天冷时,越往深海区域,水温会越高一些。因此,深秋来临时,鱼类会向稍深的海域游去;再冷一些,鱼类又向更深一点的海域游去。

如此一来,一年中有那么四、五个月,是完全捕获不到鱼的,那种巨无霸的超大型深海渔船例外。

至于鲳旺村的普通渔民,这四五个月里唯一的生活来源,只能是靠前面七八个月攒下的一些钱。各家都把日子过紧一点,熬过淡季。

“福伯,看情形,应该今年还有个把月可以出海了吧?”李亮接过梁父的话,搭腔道。

“差不多,就个把月!”梁父回道。

梁自强这次急着做一些“海底窜”出来放,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他想在今年盖房的话,主要看的就是接下来这个把月的收入。近期要是攒不足盖房的钱,再想攒起钱,那就是明年三四月后的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