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1983渔耕山海间 >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1983渔耕山海间 第326节(2 / 2)

梁自强估计,虽然海面没瞅见明显的礁石带,但这片水域,应该在底下是有不少礁石的,所以才会一下子拖到这么多青衣。

随后两天,他们来回又在同一海域开展作业,收获没这天多,但每天也都能发现有一两条青衣,夹杂在鱼虾之中。

到了第五天准备返航时,才没能再拖获青衣鱼。

到达县城渔港,卖掉普通鱼虾后,梁自强与父亲、朱天鹏便又一起去了月海酒楼。

“青衣?快,带去库房!”

杜子腾一看是难得一见的青衣,而且数量还不少,当即看梁自强的眼光,都变得如同看亲兄弟一样了。

到库房中秤了下,梁自强这次带来大大小小的青衣有二十三条,当然普遍只在三四斤大小。七八斤、十几斤的比较个别。

总共有八十七斤六两。

这鱼杜子腾愿意给到六块钱每斤,比石斑中的青斑都贵。

二十多条,卖到手五百二十五块六毛。

结账时,领了五百二十六块。

这次因为有值钱青衣的缘故,梁自强扣除所有的开支后,利润超出了平时的五千,达到了五千四百多。

回到村里,其他船员都各自回家去了,梁自强同父亲也走在回家路上。

“阿强,这几天一边出海,我也一直在想你上次问我的事。我捋了一遍,在观棋岛、香螺岛遇上的都是各村的渔民,再有就是斑鸠岛,遇到捕捞公司几个拣鱼、搬鱼的人,看起来也都正常啊?”

路上只有父子俩时,梁父嘀咕起来。

“那也可能不是出海的时候,在村里别的地方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怪的事?反正我现在发现有人像是要下死手,害咱们家,而且看起来主要是针对你、大哥和阿丰!”

搞到现在梁自强也没啥把握了,到底事情的古怪是藏在出海过程中,还是跟村里的什么事有关。

第418章 想不到黑手可能是他

一路回到桔子坡,到了家里,父子俩自动闭了嘴不再细说。毕竟事情还没能摸清头绪,让梁母、陈香贝他们知道太多的话,只会令她们惴惴不安,人心惶惶。

只是到了晚上吃晚饭时,父子俩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反正梁自强嚼着饭菜,总算体会到了“味同嚼蜡”的滋味。

就算动用他两世六十多年的经验,也很难从种种匪夷所思的苗头中,理出一个绳头来。

电视中,新闻栏目又在播报阳海本地的新闻消息。

“这个人,鼻子长得好钩的,正宗的鹰钩鼻!”梁母一边吃着饭,一边对屏幕中的一个人评头论足了一番。

梁父、梁自强、陈香贝也都抬眼往屏幕瞧了两眼。

忽然,梁父不由地放了筷子,身子朝前挪了挪,仔细盯着黑白屏幕看了一会。

“这个人我在哪见过!”梁父突然语气肯定地说道。

“不会吧,你见过他?”梁自强懵了一下,“爸你知道他是谁不?”

电视中此刻正在播报新闻,讲的是捐赠橡皮艇的事。

就在今天白天,阳海市庆琈集团又一次向鹏澳县的某个村子,捐赠了两条橡皮艇。

梁自强印象中,庆琈集团不是第一回捐赠橡皮艇了。

去年大台风袭来,响鼓村海堤决口,海水涌入村里,淹了不少的房屋。

当时梁自强开着大钢船与陆松、邓招财前去参与救援,就亲眼见到三十多米长的“庆琈集团”大船停在一旁,一口气捐出了好几条橡皮艇,帮着一起救援村民。

也就是那一次,邓招财决然地跳入屋顶下的水中,救起了燕子。

梁自强还记得,当时老徐告诉他道:

“这大船是庆琈集团的。老板戴庆孚,也是从咱们鹏澳县走出去的。现在从外头回来,衣锦还乡,这几年在阳海投的产业可多了!”

钟永瑞当时也在现场,还半开玩笑地冲梁自强道:

“强仔啊,你现在可是咱鲳旺村最能赚钱的后生了。好好干,指不定哪天,你也能整出个自强集团,成为跟戴庆孚一样的大老板!”

当然,庆琈集团做的善事可不只是捐橡皮艇这么一件。后来响鼓村的部分村民临时安置在鲳旺村小学,庆琈集团也主动提供了一些吃的。

平时,庆琈集团时不时会因为捐出一些钱物,而登上电视、报纸的新闻栏目。

只要听说过庆琈集团事迹的人,基本聊起来都会不自觉地夸上两句。

梁自强记得去年在渔政局接受培训时,给他们培训的人员聊到庆琈集团,就不由竖了个大拇指。

庆琈集团的形象,应该说在知道的人口中,都是颇为正面的。

除了热心搞些捐赠,平时在处事上,人们对庆琈印象也不错。

去年庆琈集团的大船行驶在海面,有一条小渔船脑子一热,迷信所谓的“抢过大船头,三年不用愁”,加快船速试图抢跑到大船前头。结果由于“船吸作用”,小船被吸拢,一头撞在大船的船身,两名渔民当场毙命。

那一幕,当时梁自强、朱天鹏他们都是亲眼目睹的。

其实过错显然不在庆琈集团的大船身上,但听说事后庆琈集团却主动善后,赔偿了一笔钱给到那两名渔民的家里。

此刻,电视中播放着捐出橡皮艇的新闻,而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那个人,不是别人。

正是庆琈集团的最大老板,戴庆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