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丢人的,还是送回乡下好。” 这样的言论得到众多人的支持,楼里有一个搞事的不可怕,大家只需要跟着这个搞事的就行,但是有两个,就复杂很多。 黄来弟是不可能走的,要走早走了,那就只剩下李稻花。 邮局的人不少,还有一些人不识字,需要人帮忙写信封,这就又耽误不少时间。 这样的短篇小说不适合北平日报,李稻花投的北平文艺。 回去的路上,欧阳远都很高兴,不管怎么样,在他看来,李稻花写的小说已经很有水平了。 “以后你就是大作家,我就是大作家的老公,可惜没跟爸妈他们说,他们要是知道,肯定也很高兴。” 他下乡那段时间,李稻花一家人帮他不少,刚到农村,不会农活,都是李稻花他们帮忙做的。 这也是后来李三柱会同意帮他办理病退的原因,毕竟,下乡的人不少,凭什么帮他办啊,还不是因为李稻花喜欢他,两人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是真能发表,到时候直接寄样刊过去给他们看不是更好,这时候说,到时候不能发表,不白让他们高兴了。” 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她有的也 不过是比这个年代的人更多的阅历,其他的,真不算出色。 《北平文艺》的第一任主编是老舍先生,也是七十年代最早复刊的文学刊物,出过不少优秀作品。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北平文艺》每天都要收到不少信件,有的是读者来信,有的是投稿。 这些信件分门别类之后,再由专人负责查看。 “嘿,《李幺妹下岗记》不就是模仿的《乔厂长上任记》,我可要好好看看。” 前半部分还算可以,到了后半部分,李幺妹为了家里,作为头一批支持改革的人,办了个体户营业执照,风风火火的开始自己的小作坊。 每天起早贪黑做虎头靴,还会看着电视上的样式,做各种动画角色的帽子,国庆的时候,做五星帽子。 这些跟世面上统一样板不同的鞋子帽子,摆出去就荣获很多人的喜爱,再加上她有营业执照,可以正大光明的摆摊。 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缓解。 残疾在家的老公也有事情做,帮她拉车摆摊,因为小摊位太忙,她下乡的两个女儿也回来帮忙。 儿子和儿媳妇结婚的时候,风风光光,羡煞旁人。 这篇小说,不仅名字模仿的《乔厂长上任记》,就连核心,也跟上任记一样,同样的通过改革改变生活。 不同的是,不是人人都是乔厂长,可人人都可能是李幺妹。 这篇小说也没有上任记里敏感的政治,有的就是平凡一家人的奋斗生活。 这个月,国家才开始正式颁发个体户营业执照,很多人不愿意,也不敢办,生怕多做多错。 “这个作者也很大胆啊。” 第5章 北平文艺“我觉得可以刊登,这篇…… “我觉得可以刊登,这篇小说不管是在故事还是内涵方面,都有独特的意义。 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无论是对改革,还是改革文学,都有引导作用。” 《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但是同样的,这篇小说也有很强的争议。 从小说发布开始,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有爱的,有恨的,这篇小说也有其局限性,但是作为第一部 改革文学作品,对改革的意义可以掩盖局限性。 同样的,《北平文艺》的负责人意识到,《李幺妹下岗记》对改革的意义不输《乔厂长上任记》。 “下期版面挪出来一个位置给这篇小说,这篇小说需要尽快发表。”李清泉看着手里的稿件,吩咐旁边的编辑。 趁热打铁,趁着《乔厂长上任记》的热度还没退,推出个同类型的,肯定可以。 “稻花?这是个新人作者吧。”作为编辑,对于作家是很敏感的,尤其是这个年代。 很多年轻编辑除了看信发现新作者,就是跑去找老作者约稿,好的稿件谁都想要,他们就是维系作者和杂志关系的桥梁。 “信是从北邮寄过来的,很近啊。”确实近,坐公交车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对方居然选择邮寄,而不是直接送过来。 “邀请对方过来改稿,一定要在下期之前改出来,很辛苦,你尽量多协助。” “好,那我直接去一趟,就不写信了,耽误时间。”刚来编辑部没多久的梁宁根据信封上的地址,坐公交车到达北邮。 此时临近寒假,学生们都十分忙碌,李稻花正在准备下一篇稿子,做两手准备,再写一篇改革文学。 一稿不二投,这是此时大多数报刊杂志的规则,所以她想给别的杂志投稿,就要投新稿。 《杜鹃创业记》这是她的新稿件,主要是写待业青年的故事。 因为是年轻人的故事,这篇小说除了改革,还有爱情。 正在构思的时候,房门被敲响,这肯定不是欧阳远,他回来是不敲门的。 住在职工宿舍最大的好处是,安全性相对高很多,隔音不太好,再加上都是认识的人,有外人进来就非常显眼。 梁宁打听到这里,还是楼里的人给带过来的。 “你是?” “请问稻花老师是住在这里吗?我是北平文艺的编辑,我叫梁宁。” 稻花,极富年代气息,再加上对改革的认识,梁宁他们觉得这个作者应该是退休的老干部。 “我就是。”听到是北平文艺的编辑,李稻花就知道是找自己的。 梁宁愣住了,随后确认:“您是写出《李幺妹下岗记》的稻花老师吗?” “对,进来说吧。” 这会儿已经有人探出脑袋,支棱着耳朵试图打听是什么事。 “好,谢谢。” 走进小屋,不大的屋子里摆着不少书,正前方的小桌子上放着纸笔,看来主人刚把它们丢下。 梁宁说明来意,表示他们会刊登这篇小说,但是负责人也提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北平文艺并没有任命过主编,而是称呼“主要负责人”。① 稿件拿出来,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需要修改的地方,一目了然。w?a?n?g?址?发?B?u?页??????μ?????n?????????????.?????? 李稻花拿到稿件,请梁宁坐下,自己当即开始修改。 边修改边询问梁宁的意见,看自己修改的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再修改。 修改稿件对李稻花来说简直不要太正常,北平文艺的修改意见已经很详细了,比穿越前老板那些莫名其妙的修改意见好太多。 以前的老板只会说“我觉得不够吸引我”“没有抓住爆点”“你再改改”“还是用第一版吧”。 两人在小小的房间里修改了将近一个小时,把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都修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