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甚至是给出几个版本。 别人改稿子,一杯茶,一支烟,一张稿子一整天。 磨洋工肯定也是在有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在写的时候,本来就是精益求精,在看到修改意见之后,会对修改意见产生质疑。 带着这样的质疑,和对自己稿子的爱惜,修改起来自然困难许多。 李稻花不一样,只要能发表,有稿费,你说怎么改我就怎么改,别说小改,大改也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是她现在缺钱的时候,等以后不缺钱,想法就又不一样了。 眼睁睁看着李稻花修改完,梁宁小心的把写的满满的稿子装进包里,她还要尽快回去。 虽然她觉得这稿子已经很好了,可最终能不能通过她说了不算,主要负责人说了才算。 “那我就先回去了,不出意外的话,您的这篇稿子会在下期刊登,到时候我来给您送稿费和样刊。” 送稿费样刊是假,梁宁的主要目的是约稿,改稿的时候她可是看到了,稻花老师正在写新小说,或许可以提前看看适不适合他们杂志。 “麻烦你了,如果稿子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跟我联系。” 目送梁宁离开,李稻花嘴里嘟嘟囔囔的,盘算着这篇小说能挣多少稿费。 79年,依旧实行的是低稿费制度,千字2-7元。 《李幺妹下岗记》大概有四万一千字,取个中间值,千字4元,那她能收到的稿费是164元。 放在以后,这笔钱不算什么,可这是1979年,陈丽在纺织厂一个月的工资是15元,164,差不多就是她一年的工资。 164,能让他们的生活一下子宽裕起来,李稻花当然期待。 欧阳远回来的路上,有人跟他打招呼,还有打小报告的。 “今天有个女的来你家了,待了挺长时间呢,是不是你家亲戚啊?” 两人当初寄信回来的时候,让楼里人都大吃一惊,原来不是回娘家啊,可惜了。 “女的?”欧阳远心里一惊,他知道的女的,认识他家的,就只有他爸的那个二婚老婆。 担心出事,欧阳远赶紧跑回家,看到李稻花安心在写稿,松口气。 从炉子上把烧水壶提起来,给自己的茶杯倒上一杯水,缓口气才问:“我刚刚听说有女的来家里了,谁啊?” 李稻花习惯性的转笔,转到一半想起来这是钢笔,这时候的钢笔很容易漏墨,尤其是这样转动的情况下。 “是北平文艺的编辑,过来通知我改稿的。” “真的!那不就代表着你的小说可以发表了!” 欧阳远本来在给自己的茶水吹凉,听到这放下杯子,把凳子拉的更靠近李稻花:“跟我说说,跟我说说,到 底什么情况?” 听完李稻花说的改稿,欧阳远比她还高兴,他们两个来的时候,李三柱就担心李稻花不适应北平,来了会不会受欺负,会不会被人看不起…… 现在好了,李稻花有自己的工作,楼里也没人敢欺负她。 住这样的宿舍楼,邻里邻居的都认识,李稻花家来外人的事很快就传的到处都是。 不过都不敢明着说什么怪话,毕竟,黄来弟这个前车之鉴在呢。 陈丽也听说了,她跟别人不同,这段时间,李稻花又问过好几次关于她们纺织厂的事,两人的关系近了很多。 去洗澡的路上看到李稻花,就问那天来的是什么人? “哦,那是北平文艺的编辑,我之前不是问你们纺织厂的事嘛,就是想写个关于纺织厂的故事,之前没发表,也不好意思跟你说。” 现在确定要发表,自然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反正过段时间大家都会知道。 “真的!哎呀,你可太厉害了,到时候我一定要买一本回来看看。”陈丽很激动,她还是第一次参与进文学创作呢。 这段时间她心里也不好受,她把李稻花问她纺织厂的事告诉给自己的老公,本来是想分享自己新交的朋友。 结果她老公的一句话,给她惊出一身冷汗。 “她打听你们纺织厂的事,打听的这么详细,不会是特务吧?” 虽然后来她老公也安慰她,特务要打听,也不至于打听纺织厂,怎么也得打听钢铁厂,可她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ω?è?n??????????⑤?????????则?为????寨?站?点 这下好了,看她老公还有什么可说的,纺织厂的故事,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晚上她高兴的直哼歌,她老公刘卫东下班后也觉得奇怪:“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 她平时也就上班的时候高兴,在厂里有几个好朋友,下了班回家,就没那么高兴了。 陈丽哼的一声说:“你之前还怀疑人家李稻花是特务呢,结果人家是为了写故事,而且很快就要在北平文艺上发表了。” 她哼,刘卫东也哼:“李稻花,就是那个在报纸上写信批判黄来弟的吧,你有什么可高兴的,指不定,这次批判的是你呢。 黄来弟没脸没皮的,她可不怕批判,我看你怎么办。” 陈丽抹桌子的手顿住,她问李稻花是什么故事时,李稻花就只是神神秘秘的说到时候就知道了,搞不好,还真是这样。 “你……你别吓唬人,我又不是黄大妈那样的人,我有什么可批判的。” “那可说不好啊……” 晚上陈丽就没睡好,第二天顶着个大黑眼圈。 第6章 风吹稻花香两岸“这就改完了?”…… “这就改完了?” “啊,我盯着改的,年轻人做事可不就是雷厉风行。” 李清泉边看手稿,边跟梁宁沟通找李稻花改稿的事,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会儿才说:“小梁啊,谦虚点,哪有这么夸自己的。” 梁宁满脸问号:“主任,我没夸自己啊。” “你刚才不还说你自己做事雷厉风行,不过这次你确实做的不错,值得表扬。” “不是啊,我说的是稻花老师。” “你刚才不是说年轻人……你是说稻花老师是年轻人?多年轻?”李清泉这才反应过来。 梁宁在他们编辑部是最年轻的,今年刚被分配过来,26岁,这个年纪能进北平文艺,也是有能力的。 “我感觉,可能也就20吧,我听他们楼里的说,稻花老师是前段时间刚随新婚丈夫来北平的。” 李清泉更惊喜,年轻好啊,年轻人有精力,有干劲,写的更快更多,编辑就喜欢这样的作者。 这么年轻,就写的这样好,慢慢打磨之后,只会更好。 “对了,我去的时候,稻花老师好像还在写稿子。”梁宁贼兮兮的说。 看看,这就是年轻人,李清泉对于这样勤奋的年轻人很是喜欢。 跟那种写一份稿子,挣点钱,花差不多了才想起来再挣的人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