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八零文艺妇女 > 分卷阅读9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93(1 / 1)

写小说,纯粹是因为,这算是她为数不多的长处,活的已经这么艰难了,怎么还有人添堵。 李稻花的获奖感言是记在心里的,都作家了,拿个发言稿上台发言,总感觉有点奇怪。 很快,颁奖典礼开始,简单的文艺表演之后,就是颁发荣誉证书。 李稻花和其他六位作家一起,站在领奖台上,抱着自己的第一个获奖证书,李稻花觉得,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她收回之前诺贝尔文学奖没意思的话,要是发给她,她肯定会去领的,拿个证书,摆出来给别人看啊,还能顺道堵住别人的嘴。 之前她获得提名,诺奖还没公布的那段时间,哎呦,社会上的新闻多和平啊,仿佛她一瞬间就成了完美的人。 大家都不批评她,就连胡同里的邻居们见到她,也不躲着了,会主动给她个祝贺。 那段时间,是李稻花觉得开心的时间之一。 不是最开心的,她开心的时间还挺多的,收到稿费的时候,开心,写稿子喷人的时候,开心,写稿子搞事的时候,开心…… 穿越前不开心的日子一去不复回,上辈子写文案,那都是苦大仇深,每写一个字,心里都要暗骂那秃顶领导。 希望他今天再多掉几根头发,争取早日变成全秃,而不是现在的地中海样子。 这辈子写小说,每写一个字,心里都美滋滋的,甚至觉得自己笔下的故事,笔下的人物,都有独特的意义。 李稻花是最后一个上台发表获奖感言的,虽然不知道这个排序原理是什么,总之,把她排在最后,李稻花感谢举办方。 跟其他人沉稳上台不同,李稻花上台的时候是小跑上去的,因为穿的是布鞋,在停下的时候,小小滑了一下,被她稳住。 台下发出细微善意的笑声,主持人当时差点冲过来扶她一把。 这要是真摔倒,明天报纸上,那就绝对是头版头条。 在麦克风前试了试,麦克风没问题,也很难出问题,前面的人用的时候还都是好好的呢。 “大家好,我是李稻花,笔名稻花,我来,是为了吹起未来的风,不接受反驳。” 简短的获奖感言,甚至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李稻花已经又小跑下台,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不管是哪个摄影师用照相机对着她,她都是笑眯眯的样子,非常配合拍摄。 她还有时间调整角度,尽量让拍摄出来的照片好看些,别留下什么死亡照片放在报纸上。 就这种黑白照,再加上一点死亡角度,那绝对是双倍暴击。 第60章 来信记者没捞到自己想要的,李稻…… 记者没捞到自己想要的,李稻花在台上的时候,他们可以采访,现在人坐在人群里,他们再过去,就不礼貌了。 但是没关系,等会儿散会,他们还能去采访,再不济,李稻花说的那句话,和之后的不接受反驳,也能让他们编排出一篇文章来。 可惜,李稻花没给他们机会,等到散会,李稻花利用自己年轻,再加上身高在人群中不算突出的优势。 一路上弯腰小声借过,躲着记者,打个车就回家了。 李三柱和林金凤在外面还眼巴巴等着呢,李稻花打发人告诉他们自己回来了,两人才没一直等下去。 她可以自己写稿子,但是不想跟记者过多打交道。 难缠,还不一定会把人写成什么样。 其实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的记者还没那么多丧良心,没功德的。 等到改革开放,私营媒体越来越多,才是真的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时代。 李稻花参加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说自己要吹起未来的风。 配合着报纸上,即使只是黑白照,依旧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活力、明艳照人,跟其他沉稳的作者完全不同。 单看照片,很多人完全无法想象,这就是他们一直挂在嘴上的稻花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年少轻狂啊。” “呵呵呵,毕竟年轻,你我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取得她这样的成绩,恐怕比她还要狂。” 另一个人都没多想:“你这话说的没错。” 想当初,他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时候,左邻右舍通知个遍,听着他们的吹捧,仿佛明天自己就要全国闻名。 事实是,他又写了很多年,才逐渐积累起名气,这些年,也听过不少风言风语。 大多数作者没办法像李稻花这样,跟不用休息一样,脑子转个不停,不断地发表新的小说,稿费完全不愁吃喝。 很多作者,都是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的,只有写出名堂来之后,生活条件才能转好。 有人看到的是年少轻狂,有人看到的就是狂妄。 本来李稻花最近风头被麦穗遮盖,再加上她没获得诺奖,小黑子对她的热情有所下降 。 这次茅盾文学奖再加上获奖感言,她再次上了风口浪尖。 著名大喷子,稻花御用黑子,董郁,董批评家。 上次晕倒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从医院回来之前,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钻牛角尖,多散散心。 不然的话,对身体伤害很大的,他上次就是因为气急攻心,才导致晕倒的。 他家里很长一段时间没敢让他看报纸,尤其是有关李稻花的报纸,那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家里的。 谁知道,诺奖提名这事,电视上也报道了,当时看到这报道,家里人都盯着董郁,就担心他有个什么好歹。 好在平稳度过,全家人才松口气,觉得董郁这是自己想开了,这些报纸什么的,管的也没之前那么严格。 他哪是想开了,他是准备憋个大的。 这会儿自己偷偷摸摸写稿子,准备投稿呢,反正看不惯李稻花的又不是他一个人,大家聚在一起,才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啊。 很快,一篇名为《文学奖项不应该被政治捆绑》的文章在报纸上刊登。 典型的反思文学,很多报纸还是喜欢刊登这些所谓的反思文学,你反思的越上纲上线,越容易被发表,被关注。 这样危言耸听的名字,也能吸引读者的视线,甚至是社会各界人士的视线。 正值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各界对于上面的看法都很敏感,大家要怎么做,都要看着风向,赶紧调整,生怕自己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 错过了,轻点的,不过是多挣钱少挣钱的区别,严重的,说不定就要进去喝茶。 看起来很严重,通篇读下来,中心思想就是,我,董郁,实名怀疑李稻花这个茅盾文学奖拿的有猫腻。 她配不上这个奖,茅盾文学奖之所以会颁给她,完全是因为她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原因。 中国人自己的文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