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八零文艺妇女 > 分卷阅读17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4(1 / 1)

子了。” “你在国内买房子的话,两年也能买一套。” “周利率百分之十五,疯了?高利贷?” 大家羡慕阿美莉卡的有钱,羡慕阿美莉卡的物资丰富,但是对于阿美莉卡的房价、贷款、农产品价格嗤之以鼻。 最好是,阿美莉卡挣钱回国花,当然,这个年代有一部分人确实是这么做的,这样做生活确实要比两边都要好。 因为杂志里的大对账,看过的人不自觉的就会向身边的人推荐,不看就落后了,这可是与国际接轨。 至于说这杂志会不会是骗人的? 那怎么可能! 杂志老板是谁,李稻花!她是谁,民族良心!阿美莉卡随便去,人家是真的去过阿美莉卡的。 不相信她,相信你?你去过阿美莉卡吗?没去过你瞎写什么。 更何况,这上面还有照片,真实的阿美莉卡照片,不是只有电影上的那些纸醉金迷,是属于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说梁宁他们这样,有学历有工作的人是羡慕阿美莉卡,少部分批判的话,没学历没工作的人心情就更复杂了。 阿美莉卡洗碗工一个月八百,十二小时工作制,按照杂志上的物价水平,工作一个月下来,就不剩什么钱了,至少也要有一定学历才能存下钱。 当然,工人工资要高一些,不过也是需要证件的,而且房子不是买了就算结束的,每年还要交房产税,交不起一样不行。 看完这一期,普通人心里的反应就是,阿美莉卡是真有钱啊。 李稻花知道,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的这十年里,工资会涨五十到一百倍,但是普通人是不敢想象的。 他们能看到的就是一个月六千工资,他们要不吃不喝十年,才能顶上人家一年的工资,这还没换算成人民币。 而《九洲》发布之后,有杂志活动起来了,经济类的杂志发现了新大陆啊。 他们这类杂志的销量向来不太好,购买人群少,《九洲》的对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甘露。 根据《九洲》发布的物价和工资水平,他们完全可以结算出一个月的生活水平和结余多少。 针对性的发表文章,这大家就爱看了。 《九洲》在经历刚开始的沉默之后,迎来井喷爆发,各地书店都在催促给他们增加配额,不仅是这个月的,下下个月也要增加。 《九洲》是双月刊,两个月发一次,在这两个月里,报纸已经把《九洲》的每个字都扒开看看,研究透彻。 尽管大多数报纸都在宣传,阿美莉卡挣得多,花的也多,跟国内水平差不多,但是很显然,六千的刺激足以让很多人无脑。 这两个月里,李稻花他们合作的印刷厂也在不停的工作,开足马力印刷,可是感觉好像怎么也印不完。 刚把第一期的缺口补上,第二期又来了。 第二期是工业产品和学费。 李稻花特地把工业品放在前面,还展示了国产和进口价格。 阿美莉卡是国产的要比进口贵,而国内则是进口比国产贵,这跟人工有很大关系,也跟科技有关系。 在工业品这方面,国内输得一塌糊涂,数量种类都完全比不上,就连价格也丝毫不占优势。 而接下来的教育方面,就让国内读者大为震惊。 杂志上说阿美莉卡有一半的大学生都需要贷款上学,利率同样很高,在国内堪称高利贷的那种。 而贷款的原因是上大学的学费还有书本费都贵的离谱。 助学贷款,按照目前的工资和利率,幸运的话,工作个十几年就能还清了。 这里的幸运是指,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而不是一直在一个岗位止步不前,又或者是到一定年龄之后,被高薪岗位优化掉。 某知名总统,就是在当上议员之后才成功还清助学贷款,而此时,距离他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他就是在八十年代上的大学,04年还完学贷,他的人生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瞬间,学生们破防了,玩归玩,闹归闹,别拿上学开玩笑。 国内这个年代考上大学,基本上就意味着改变人生,从上大学开始,就有国家补贴,就算是家里再困难,还有各级政府以及乡里乡亲的帮助。 哪怕是有欠款,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还上,接下来就是纯挣。 经济学杂志编辑看着他们上一期写的分析报表,觉得天塌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写出来! 他们写的生活开销里,完全没有贷款的事情,如果再加上贷款,那还怎么存钱? 这就意味着,他们之前计算的,极限三年买房,根本做不到,极限三年付个首付,贷款买房还勉强可以,而且还是在还贷的时候,只还最低一档。 问题是后续各种还贷,以及各种税收,不买房就要一直出租房的钱。 算来算去,他们得出结论,以现在的利率,不适合贷款买任何东西,抗风险能力太低。 其实他们分析的也确实是实情,阿美莉卡为什么很多流浪汉,很多就是抗风险能力低,家里一堆贷款买的东西,利率还高的吓人。 经济上行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一旦经济上出现波动,很容易断供。 那么不上学怎么样呢? 不上学更惨,根本没有翻身机会。 国内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风口的时候,猪都能起飞。 而阿美莉卡的风口时期已经过去,这时候基本上就是大资本控制。 鸡汤里宣传的什么普通家庭,辍学创业成为首富,听听就行了,纯粹是编出来骗人的。 简单查一下就知道,这样的,通常父母都是有权有钱,接触到的人,是绝大多数人奋斗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 只是,这时候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 李稻花写的阿美莉卡的优势,有人信,她写的缺点,信的人少。 这一期杂志发表之后,李稻花的名声都差点毁了。 有人认为,李稻花这么写,属于精神胜利法,阿美莉卡不可能是这样的。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贷款方式很好,一样是花钱买房子,贷款可以提前享受生活。 贷款越多,享受的越多,这当中以年轻人最为突出。 不管什么时候,年轻人都是消费主力军,八十年代,在工资普遍只有几十块的时候,他们也愿意花十几块甚至是二十几块来买一件衣服。 因为国内的单位,基本上就是铁饭碗,就算现在没那么铁了,只要愿意,工作还是可以找到的。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私营单位,慢慢走上正轨,这些单位,都处在求才若渴的阶段。 事实就是这样,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