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八零文艺妇女 > 分卷阅读1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82(1 / 1)

“像唱戏的穿的那样?” “那是戏曲服饰,戏曲本身成熟时期在明清,现在看到的戏服也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后才定型的,跟秦朝时期相差很大。” 李稻花一边说,一边写,欧阳远继续问秦朝服饰是什么样的。 八十年代,虽然我国已经在进行服装史研究,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版正式的服装史图书。 非专业人士,并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服装变化,不像后来,各种各样的传统服饰兴起,还越来越考究。 甚至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保留传统元素,又方便穿着。 欧阳远的询问让李稻花意识到,她之前认为,这本书未来阅读的难点是各种详细的科技物品描述,现在看到,第一个难点是服饰问题。 好在她之前到处演讲,认识不少大学里的老师,几经周折,总算是找到了专门研究中国服饰史的老师。 又跟对方请教,征得同意后拍摄了一部分对方的研究成果,再拿着这个照片,找美术生,按照李稻花的想法,重新再加工。 既然做了,那就做好,李稻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是服饰,还有《大秦重工》里面的一些科技产品,也都找美术生画出来。 一个美术生完不成,或者是风格不兼容,没关系,多找几个。 别的不多,人多的是。 随便找个房子当做工作室,一群人聚在一起,李稻花还做了磁吸小黑板,一起讨论哪个部分应该怎么画。 张夕就是这个小组的画家之一,在校大三学生。 本来他们是应该由老师带着到外地采风作画的,或者是到博物馆参观优秀画作。 这次参加李稻花的作品插画,是她主动来的,因为她是李稻花的粉丝。 在讨论的时候,张夕再次感叹,李稻花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因为李稻花跟他们说的绘画想法,很新奇。 画出来的东西,让人有一种,古今中外的感觉。 而回家路上看到小孩子看的小人书,让张夕萌生出一种想法,那就是要把李稻花的这本书画出来。 她觉得,李稻花的那些想法,如果只是画成几副插图,简直太可惜了。 要知道,服饰这样的东西,笔直站着是一种风格,换个姿势又是另一种风格。 要不后来怎么会有那么多版型差的服装,为了不让人发现版型差,在选择模特图的时候,只选择花里胡哨的姿势,是要用这些姿势来掩盖版型差的事实。 “可以是可以,但是我没时间。” “我们可以啊!”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 此时国外,尤其是倭国,正是漫画的腾飞阶段,更有不少优秀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不止在倭国爆火,在我们国家也获得成功。 国内的漫画起步就晚很多,国外的漫画模式也是多样的,有纯画师和原画师,纯画师有合作的作家,他们只负责画。 原画师就是从故事到绘画,全都是靠画家完成。 张夕他们就是想把李稻花的故事画下来,而且《大秦重工》也很适合画成漫画。 “先把主要设定画出来吧。” 有了李稻花的肯定,一群人更激动,画出一部优秀的漫画,跟作家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一样重要。 他们也能成为自己行业的优秀画家,甚至是顶尖画家。 磁吸小黑板上,除了一些写出来的设定,更多的就是些半成品的画作。 只看这些画作,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这个工作室是什么高新科技研发所,要么就是什么不法分子犯罪现场。 至少欧阳远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被唬住了,站在门口差点不敢进,再三确认他们这是《大秦重工》的插画工作室才带着迟疑走进去。 不过很快,欧阳远就陷入兴奋状态,实在是这些画看起来就跟能蒙人,尤其是没上色的那种。 上了色的,他反而不太喜欢,也是这些图画,上了色,反而会把很多细节给模糊掉,除非是3D立体的那种。 看着这些图,欧阳远跃跃欲试,他们物流公司什么都拉,当然,现在已经从一开始的两头自己找活变成了帮两头找活。 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要自己去找有物流需求的人和工厂,这通常要花费很长时间。 八十年代,不比后来,在网上随便发个消息,很快就有人能看到。 这个年代,基本上靠的就是地推,就算是欧阳远在大哥大在国内登录后第一时间给自己买了一个方便联系,那也没多少人有他这个条件。 这段时间是最痛苦也最漫长的,好在,他们公司是整合过的,每个跑过的客户,都会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有自己的座机就记座机,没有就记附近商店的座机,地址,转运物品,这些都要记录,还会给对方留下自己公司的电话。 等后来打出名气之后,很多工厂会主动联系他们,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操作空间。 除了司机,他们还有业务员,这些业务员主要负责跟个体户沟通,有些售卖商品单一的个体户想要扩大规模,通过他们物流公司就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 源头工厂,物美价廉,比他们自己去不知道几道贩子手里拿货便宜多了。 工厂也知道,他们物流公司能出货,有的工厂也就懒得自己再派业务员出去拉业务,尤其是刚刚进行国改的。 本来就没有业务员,也 不会拉业务这项工作,有欧阳远他们,省了不少事,还得谢谢他们呢。 之前跟着老师学习过的课程,也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融会贯通,欧阳远当然知道什么东西挣钱,什么东西只是跑量。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工业品都挣钱,而且是挣很多的那种。 尤其是面向年轻人的工业品,年轻人嘛,没有什么负担,没结婚没孩子,家里父母也不到需要养老的时候。 挣的钱,可不就全花自己身上了。 每个月五六十的工资,他们敢拿出来二三十买一件衣服,是一件,不是一套。 所以欧阳远在看到他们画的图之后,瞬间意识到,这也是个挣钱的好路子。 不管是印成贴画还是做成玩具,绝对能挣钱,而且受众不仅仅是小孩,反正有这样的周边,他肯定会买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欧阳远干脆也掺和进来,准备等他们画完就开干。 李稻花本来是准备全部写完,直接发书,这样这些插画也能更好的呈现,用彩页的方式。 但是人民文学的编辑看完前几章之后,强烈推荐她先以连载的方式在人民文学发表。 关于插画也给出合适的解决方式,那就是每期挑选一副插画用作封面,这样不管是黑白插画还是彩色插画都没问题。 封面插画也不是人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