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洛蔚宁让洛宝宝措辞写一封领赏信,信中表明从军的意愿,希望投在神卫军营中。然后亲自到魏王府,把信交给王府仆人,指明一定要交到林柱将军手上。
隔了五天,神卫军的募兵帖就送到了鸿鹄院,请她十日之内收拾行囊到军营报道。
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时节,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清晨,洛蔚宁穿上那身醒目的黑色短褐,背上包袱,手握红缨枪,含泪别过家人就出门去了。
传闻开封拥八十万禁军,屯兵于开封城以及京畿各路,分殿前、侍卫二司统辖,二司又分步军、马军司,与殿前司合称三衙。殿前司各卫和上四军中的步军神卫,马军龙卫均屯驻在开封城四面郊区。
洛蔚宁要奔赴的神卫军营在南郊,与她居住的鸿鹄院遥遥相对,所以她招呼了一辆马车,载着她到南郊。
马车在官道停下,洛蔚宁看着手上的募兵书,按照地图上指示的方位,沿着小路步行约莫三里地,终于瞧见了营寨。
寨楼由竹木搭建,看起来约两丈高。
两面鲜色旗帜插在楼顶,明黄色的旗帜写着漆黑的“周”字,另一面赤旗,上面书“神衛”二字,迎风招展,威赫凛凛!
楼台上两名戴笠子,穿甲衣的士兵笔直地挺立,正在认真站岗。
而楼下门口旁边也有四名士兵把守,旁边摆了书案和椅子,坐着一个登记新兵的人员,两个同样背着包袱的新兵正在排队登记。
洛蔚宁看着军营的景象,心情变得复杂,既期待从军生活,也为茫然的前途担忧。
手握紧了枪杆,转头看着这柄枪头磨得铮亮发光,枪杆崭新,缨穗鲜红的红缨枪。
这杆枪的枪头是奶奶年轻时候用过的,北上的路上一直带在身边,连最困难的时候也舍不得卖掉,或许冥冥中注定,她会用到。
而枪杆则是前几日奶奶亲自去集市上挑选的上好枪杆。
当奶奶把这杆完整地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对她说,既然必须入军,就要肩负起将士的责任,保护百姓,尽忠报国,别辱没了这把枪!
她又抬头看向寨楼中央的匾额,上面刻着两个烫金大字“神衛”,脸色平静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
命运指引她入军,与其抱怨抗拒,不如利用好武功,在军营好好活下去。起码她还能留在汴京,等她所等的人!
第22章军营历练(倒v开始)
◎娘们似的,能在军中熬过十天吗?◎
洛蔚宁在寨楼前报到领名牌,入军营领了被铺,然后就到营房里安顿下来。剩下大半日她独个儿在军营闲逛,熟悉环境。
军营占地约莫方圆五里,一边是成排建起的二层高的营房。上四军长期驻守京郊,不像屯驻边境的军队,搭毡房做营房,而是建木屋;另一边是大校场和军署,她只能在校场外围远远观看老兵训练,不得擅自闯入。而军署外有士兵把守,据他们说,那儿是军指挥使级别以上军官的办公之地,普通士兵必须通报或者召见方能入内,洛蔚宁自是不敢进去。
她只能在营房、食堂、澡堂等各处游荡,好找到日后行方便之事的时机。
用晡食的时候,她直接捧着饭碗来到食堂后门的台阶坐下观察,对面正是大澡堂。
正值春寒料峭时节,男人粗糙,都不爱搓澡。一个多时辰下来,只有零星十几人进出,到了二更天就再也没人来了。
洛蔚宁心里有了底,往后要洗澡就在二更过后再来。
军营规定三更灭灯,无论食堂、澡堂还是营房都会变成一片漆黑,只有营房外彻夜点着火盆,以防军中有变。除了轮值守夜的士兵,其余士兵都得回营房歇息。若发现到处乱逛,军法处置!
洛蔚宁回到营房的时候,屋内油灯已灭,周围响着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打齁声。
这是一间二十人的大营房,分了两排床铺,每排十人,粗糙男人睡得横七竖八,睡相极其难看。
洛蔚宁为了避免被男人裹在中间,特意选了靠外边的床铺,借着从门扇透进的月光,她悄悄钻进被窝里,平躺下来,在被窝蠕动一下,卸下了束缚一整天的裹胸布,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北上汴京途中,她们住过简陋的客店,被隔壁传来的男人打雷般的齁声扰得彻夜难眠。那时候就知道男人睡觉分外扰人,于是入军前,洛宝宝为她准备了两张巴掌大的小布,她揉成一团,塞进耳朵里,然后阖上眼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