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蔚宁听后心悦诚服,便不再纠结此事,命令士兵埋葬同袍,清点顺国士兵的尸体,收拾敌人留下的兵器和马匹。
他走到一处,命士兵搬开几具尸体,就看到了被压在底下,那个被她一箭射死的常山。她蹲下来把常山的尸体正面翻过来,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脸上,两只眼睛死死瞪直,眼珠子永远不再转动。
比敌人更可恨的必然是叛国者,此人就该悬挂在汴京城墙让所有老百姓唾弃。洛蔚宁面容冷酷,从地上执起一把刀,把常山的首级斩了下来。
此次战役,从东西山火烧顺国伏兵到通天谷埋伏,共歼灭顺国士兵四万,包括七名将领。而大周禁军伤亡却不足八百。洛蔚宁命李超靖领兵守在山头上,占据着一半通天谷,勿让顺国再次夺走。然后她就和柳澈率大军回马岗县。
看到禁军几乎全数活着归来,听闻全歼了四万顺国士兵的消息,所有人都惊叹不已。那些文官、幕僚虽然也为这场大捷高兴,称赞洛蔚宁和柳澈。但依然忍不住酸几句,说他们不过是有天时地利人和,还劝他们以后不得再违抗朝廷的作战计划。
这场大捷把禁军的士气都提振了起来,有柳澈出谋划策,洛蔚宁亲自领兵,他们继续北上,十日内与顺国三战三捷,占据了整条通天谷,收复了晋城外围几个小镇,与晋城距离仅剩十里。
消息传回汴京,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为之喜悦,于是坊间许多文人编撰了洛将军大胜顺国公主的故事,说书人在勾栏里讲,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大内垂拱殿。
赵建在早朝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拿着北境传回的捷报大赞洛蔚宁年轻有为。因为这几场大捷,慕容清终于接见了四皇子等议和的使臣,于是他连南逃的想法也打消了。
比赵建更喜悦的人当数太子赵珙,他拱手道:“父皇,如今离原路大半落入顺国手里,而晋城知府还被围困。既然洛卿立功,必然得重赏。孩儿以为,不如就让他权知离原路经略安抚使,好鼓舞将士一举收复离原路。”
赵建捋着白须认真思索了起来。
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的军事,大周为了遏止武将权势,从不授予武将,素来由本路知府或知州兼任。赵建在想这特殊时期,该不该破这个先例让洛蔚宁权知。
向从天与赵珙只隔了一条通道,听了赵珙的提议表面沉默不语,心里却有点急躁。他没想到洛蔚宁竟不按朝廷作战计划行事,出其不意地打赢了顺国。若离原路军事大权全落在洛蔚宁身上,作战计划全凭洛蔚宁拟定,顺国未必能攻下晋城,更别说兵临汴京城下了。
然而赵珙的提议非但有违大周惯例,更让文官感到利益被剥夺。不等向从天使眼色,兵部尚书就站出来道:“官家,此举万万不可!”
原兵部尚书是六十出头的严准,由于与高纵交往甚密,在高纵被罢官后就换成了现在的向党之人。
他继续道:“内忧外患同样需要兼顾,官家切勿因为顺国外患而造成内忧。官家也知,从北境随着捷报传回的还有参洛蔚宁的奏本。洛蔚宁虽然赢了几场大捷,但他一到北境就违抗了朝廷的作战计划,如此恃才傲物,实在是对朝廷对官家大不敬,官家宜恩威并施!”
接着又有文官出来附和道:“余尚书言之有理。洛蔚宁违抗朝廷作战计划,足以证明其放浪不羁、不受约束的性情,若权知经略安抚使,恐怕她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官家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洛蔚宁在外领兵征战,拼死守护汴京的安全,偏偏躲在她背后安享太平的文官还无耻诽谤她。在朝的秦渡、赵珙以及几名有良知的官员都气愤不已,为洛蔚宁喊不平。
秦渡首先痛斥道:“若不是洛蔚宁击退顺国的攻势,你们哪还能好好地站在这里说话?战事未结束,就对功臣无端揣测,就不怕寒了大周将士们的心?”
兵部尚书和那名文官被骂得无地自容,低垂着脸不再说话。
赵珙也道:“父皇,如今顺国压境,大周已到了不破不立的境地,由洛卿权知经略使方能凝聚士气。”
群臣意见不一,吵了起来,赵建听得不耐烦,又开始扶着隐隐作疼的脑门。
这时候,向从天终于忍不住举起芴板道:“官家……”
赵建怒喝:“好了,都别吵了!”
顿时,殿内又变得鸦雀无声。
向从天接着道:“讨论此事不如先讨论议和。据楚王的消息,顺国已答应停战议和,但前提是禁军退后十里。臣以为,如今不是册封经略安抚使的时候,而是让战事尽快平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