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樾、谢摇云、罗三问心中很快便拨云见日,淡淡一笑。
孟樾道:“胡将军过谦了,没有胡将军,又怎会有今日的清宁军?是胡将军帮我们联络王师,不但解了清宁军之困,还得朝廷认可成为正规军队。胡将军协理军务当之无愧。”
罗三问的神态是惯有的端庄、温文尔雅,微笑道:“还记得我们清宁军之名取于《道德经》中的天清地宁。既然希冀天清地宁,人人当为而不争,各司其职,何必在意区区世俗名头?清宁军增补三万员,作为副将协理军务,笼络军心,胡将军最合适不过了。”
听了这话,洛蔚宁对罗三问的钦佩和欣赏更增了几分。罗三问温和的语气总能说出最透彻最令人宽慰的言辞。清宁军增兵三万皆为男兵,孟樾和谢摇云任副将军的话,女子身份目前的确不能威慑他们,恐怕号令难出,而胡昆就没这方面的忧虑。
如此想想,洛蔚宁心里总算舒坦了些。
相信之后她们立下战功,在军队树立起了威望,太子就没理由再轻视了。
第187章秦父子阵前对峙
◎为了防止秦渡因妻子而思变◎
清宁军增补了三万士兵后,洛蔚宁在桃州停驻了半月有余,命孟樾、胡昆、谢摇云负责练兵,自己每日带着柳澈入宫参与上朝,向赵珙提出分两线北伐,一边从西面占据高地,一边从中部沿江而上,并罗列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赵珙总算亲自见识到柳澈的孔明之才,不由刮目相看。
就在赵珙即将下令让洛蔚宁率军出发之际,秦渡从庞州传回紧急情报。原来是向从天派秦扬领了十万禁军南下增援,大军气势极盛,已经逼近庞州。此外,秦扬一路下来还特意散播自己携上母亲,将一起力劝父亲停止叛乱,回归正途的消息,可谓表现得正义而忠孝。
洛蔚宁听闻消息,立即和柳澈进了东宫。
正值赵珙在议事堂与几位亲近的文臣武将商议此事,她们去得正合上意,立即被召入内参与商讨。
洛蔚宁拱手请求道:“殿下,臣请领兵守庞州,以替秦帅迎击秦扬!”
她深知秦扬带其母出征,还特意放出劝降消息,目的是为了离间秦渡和赵珙,更利用其母扰乱秦渡的心思。若秦渡迎击,无疑落入圈套。
“本宫也想过让你守庞州,把秦帅调到西线。”赵珙神色无奈,“可秦帅早料到我有此意,写信坚决请求留守庞州,他想亲手诛杀逆子秦扬。”
秦渡此番请求既是发自内心要诛杀秦扬,除掉这个自己生养出来的祸国殃民魔头,又是为了向赵珙表忠心,消掉君臣之间的猜忌。这一次测试正是赵珙需要的,他自然不想驳回。
洛蔚宁想了想,又劝道:“秦扬故意放出消息,显然有备而来。此人手段狠辣,阴险狡诈,又挟母威胁,我怕秦帅难以招架。稳妥为主,还是让秦帅回避为好。”
赵珙听后,重新思索起来。
他虽然有意派洛蔚宁守庞州,但在洛蔚宁来之前与众臣商量过后,又存有担心。毕竟目前与向氏朝廷作战以中线为主,汇聚了十几万兵力。而庞州又是战略之地,好不容易拿下。就算把秦渡调职,至少也得留下十万兵力。众臣皆以为洛蔚宁刚从北边回来,不宜接管重兵,劝他再假时日观察。
“难得洛将军奋勇请缨,如此为我军着想。可毕竟秦帅上表决意迎敌,本宫不能不尊重他的意思。况且秦帅在那作战好几月,熟悉地形,这点优势也是要考虑的。”
洛蔚宁心急道:“殿下,事关重大,还是……”
柳澈忽然清了清嗓子,同时朝洛蔚宁使了个眼色。洛蔚宁停了下来,然后看向赵珙晦暗不明的脸色。
随后,太子太师黄誉道:“殿下言之有理,秦帅与敌人在庞州附近周旋多时,有足够的经验,老臣也以为让秦帅留守更合适。不过敌人是亲生儿子,又有妻子为人质,换作任何人都很难不受扰乱。殿下不如遣一官员以您之名协助秦帅,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二。”
洛蔚宁和柳澈听后更觉不妥,这不就是派人以主上之名监督秦渡吗?洛蔚宁欲立即反驳,但看向身穿一袭紫色官袍,下巴留着一缕白胡须的黄誉,她又冷静了下来。
太师黄誉年近六旬,十几年前曾在宫里为诸皇子讲学,直到太子十二岁出宫开魏王府才随太子入府。那时候的太子生母早殁,上面有先太子,下面有母族强盛的秦王,不受皇帝宠爱,处境卑微。当时有权力有才华的官员大都不看好他,只有黄誉自荐入魏王府。他尽心辅佐魏王,陪着他从小儿长大成人,从自幼丧母的卑微皇子到成为大周未来的君王。可见他在赵珙眼里有多么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