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85章</h1>
新学期的农作物栽培实践课,不再种蔬菜和水稻,朱教授带着她们改种蘑菇了。但神奇的是,并不在地里种,甚至不用土。
开课第一天,苍耳她们在朱教授的指挥下,用手推车拉了几十斤玉米芯到库房。这些玉米芯是从上学期种玉米的学长学姐那里回收过来的,真是把循环利用做到了极致,一点也不浪费。
玉米芯先用石灰水浸泡一天一夜。与此同时,每个小组各自用一层砖头在仓库里围出一个一平米左右的正方形,再在地上覆盖一层塑料膜,防止有其他菌群的干扰。泡好的玉米芯沥水后,平铺到塑料膜上。每铺一层玉米芯,洒一层菌种,重复五次后,面上再盖一层膜,等待一个月就可以出菇了。
下课后,苍耳找上朱教授,说了自己想要参赛的事。
“这个想法很好啊,从课堂实践中得来,又经过科学验证,非常有前景。”
苍耳感动,朱教授还是那个熟悉的天使。
“但是很遗憾,我没法当你们带队老师,我今年被拉去做国赛的评委了,为了避嫌,不能带队。”他想了想,“我建议你去找江江,就是你们小祝老师,育种这方面是他的专长。”
朱教授没想到,听到这个坏消息,苍耳竟然面露欣喜。虽然她努力掩饰,但嘴角的笑容差点压不住,道谢之后蹦蹦跳跳地跑了。
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受学生欢迎了?难道真是老了?朱教授受伤地想。
苍耳一路飞奔到小祝老师面前,迫不及待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在她眼中,小祝老师一定是愿意给自己带队的,只是碍于有前辈在不好答应罢了。现在朱教授都亲口说了,这不是一拍即合?
然而,小祝老师听完她兴冲冲的表述后,竟然那两个字。
“不行。”祝江一脸歉疚,“对不起。”
这下苍耳愣住了。原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外界阻力,他只是单纯地不愿意而已。
至于为什么,有太多理由了。
小祝老师是什么样的神仙,而自己又是什么层次的人?给他当课代表收发作业可以、给他当助手去油菜地可以、帮他做植物标本也可以,但做带队老师指导比赛这种严肃的事,不行。
那棵黑番茄,只是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奇迹而已,小祝老师什么没见过?说不定连七彩番茄都是小事一桩。或许带领一支这样的大专生队伍,在他的耀眼履历里,是一个污点吧。这根本不是一件值得他投入时间的事情,而自己……也不是一个值得他投入时间的人。
这大半年来,在农校这个环境里密切又日常的相处麻痹了苍耳,让她选择性忽视了自己和小祝老师之间巨大的差距,而此时,这份距离清晰地摆在眼前。
苍耳整个人的状态明显黯淡了下来,她没再追问为什么,因为不忍心为难小祝老师。
“哦,好,那我再去找别的指导老师。”苍耳故作不在意地挤出一个笑容。
看着她失落的神态,祝江清晰感觉到自己心痛了,是生理性的。这种感觉从前只在想起哥哥时会有,祝江惊觉她已经在自己心里扎得这么深了。这个念头吓到了他,让他更加坚定地拒绝了苍耳。
后面几天,虽然两人还是一起做标本,但祝江能明显感觉到苍耳持续的低落,这也持续地刺痛着他。
虽然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指导老师,但校赛在即,其他准备工作必须马上做起来。
小队分工明确。
小黑作为技术总监,负责从技术上论证黑番茄杂交育种的可行性,毕竟育种总论那门课她的分数最高;
市场总监罗桑负责论证黑番茄作为一种富含花青素的蔬菜,为什么能够受到市场欢迎、卖出高价;
财务总监夏宇添则负责设计整个项目的盈利模式,计算前期开发成本,并论证从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盈利、大概能挣多少钱。这可把他难住了,他平时最多只在自家的超市柜台,记录谁今天赊了多少账;
至于陶美兮……她给大家买了很多饮料和零食,也算是提供了重要的情绪价值。
而苍耳作为项目负责人,除了统筹规划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她记得小祝老师和朱教授都说过,一个新品种能不能投产落地,最终决定权不在专家手里,而在农民的地里。只有尊重农民的需求、能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农民愿意种,这个新品种才真正拥有生命。
因此,苍耳拿着小本本,鼓起勇气到新禾镇的菜农家里挨家挨户采访,把黑番茄带给他们看,给他们讲这个品种的好在哪里,询问他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