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人说的实在精彩,周围人隐隐约约全部凑到了这边,并且开始七嘴八舌的问起的情况。
有人好奇水泥路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人好奇皇商姜氏为什么这么有钱的;还有人好奇新上任的知州大人的。
郭三娃趴在大通铺上,看着人群中间的男人讲的眉飞色舞。
中年男人面黄肌瘦,但可能是因为吃饱了的关系,此时他的精神十分亢奋。对方说起水泥路来,更是滔滔不绝,仿佛他已经见过从禹州到府城水泥路建好通行的样子了。
郭三娃心想,原来徭役也没之前听的那样辛苦啊,又能吃饱,又能听人讲故事,这不是挺好的嘛。
…
此时,姜余正在忙着规划自己的布坊和肥皂坊。
顾兴旺前段时间去南方卖织车,竟然还买回来一些人,而这些人全部都是建织车的把式。
所谓“把式”就是工匠的称呼,因为他们手艺活不错,所以也会称呼他们为“把式”。
顾文渊从禹州下边一个镇里买山茶花回来,听见这个事儿之后,顾文渊笑着对顾兴旺道:“兴旺叔真是厉害了,知道小余哥缺什么人,就能把什么样的人带回来。”
禾姐儿道:“听说那些把式们全部都是同一家的奴才,因为主人家犯事,他们也就被人卖了。但又因为主人家在当地有些势力,当地的一些富户们不愿意买,这才被兴旺叔买了带回来的。不过兴旺说买的都是一些工匠,没有管事。”
一些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因为在家里事情多,往往是府里的管事们替主子跑腿卖命,因此那些管事们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因为主子家犯了事,那些奴才们被拉到街上卖变卖,有一部分不懂事的可能会私底下落井下石,有的可能会暗中搭把手偷偷赎出来一些人。
但是更多的豪门大户或许是自持身份,又或许是有种兔死狐悲之感,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出手。
此时姜余从一边急匆匆的走过来,他看到顾文渊和禾姐儿道:“你们两个回来的正好,文渊快过来帮忙,把新来的那些把式们都打乱分地方,让他们帮忙建布坊。那些人里面有几个懂水利大纺车的,这种坊车用来纺麻线正好,不过咱们布防的选址又得重新规划地方了。”
说着姜余又看向禾姐儿,“禾姐儿,肥皂坊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禾姐儿点头,笑道:“放心吧小余哥,就交给我吧。”
姜余点头,又看向顾兴旺,“兴旺叔你刚刚从外地回来,和商队的兄弟们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将养将养身子。”
顾兴旺笑着点头,“好。”
姜余急匆匆的安排好事,然后就开始去找顾文承。
…
此时顾文承这边也忙的很,而且这段时间开始有不少商户和乡绅开始托人打听水泥路的事情,那些商户和乡绅开始明里暗里说要资助州衙,和皇商姜氏一块修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