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52章(1 / 2)

借鉴后世的报表,她还优化了各种登记用的表格账册,使其变得更加精简清晰,一目了然,不管是商店还是厂家都能得到便利。

去年,她参考从前去村里卖货的货郎,提出在住户多的山脚下开辟特殊的流动供销社,方便山区和偏远农村的人民和外界交换物资。

说是供销社,其实就是几块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房子,墙面钉着好几层木架子,固定在一辆驴车上。

侧面开着大窗,另一面留着进出的门,中间的车板上还能堆放不少货物。

十天开门一次,几个员工在周边轮换,驴子是商店特批的,能载人也能拉货。

平时喂点草料和豆子,要是没货了就去附近公社或是县城的供销社补货。

当然,其中要克服的问题也不少,长期风餐露宿都不用说,山民多刁蛮不讲理,很少会安分做交易。

野蛮生长的人不讲究礼义廉耻,看中了直接抢,甚至埋伏在路边的草丛准备干一票大的。

所以凡是派出去的员工都是膘肥体壮,手上有些功夫,腰间挎着枪。

再说,车上的东西价值并不高,真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抛下东西直接跑路,毕竟强盗也是都图财,敢伤害公职人员的人微乎其微。

第286章 三年

这种流动供销社主要收购药材、山货、毛料和肉干,出售食盐、肥皂、火柴、毛巾等生活用品以及铁锅、剪刀、绣花针等工业品,甚至还有治疗感冒或是止血的药粉和药丸子。

兑换价格写在纸板上,明码标价。

大部分山民不识字,也很少有外出的机会,一般都会询问销售员后选择以物易物。

既能让商店收购到山珍,又能极大程度上方便山民的生活。

试行一年,流动供销社大受欢迎,不光是山村,不少地处偏僻的农村都收到消息。

大家口口相传,不出一月就掌握了供销社来访的确切日期。

每逢驴车上铃铛晃荡出声,都能看见固定点人头攒动。

大家早早来山脚下占地方,拿着不少自家产的或山里采的东西准备交换。

等到驴车停下,翘首以盼的众人一拥而上,车上的员工熟练地维持秩序。

换到东西他们也不急着走,难得聚在一起,都坐着聊天。

员工们偶尔也会参与进去,了解山里的消息,告知他们外界的消息,或是给他们读报纸,或是教小孩子认字,让大山里消息闭塞的人也能接触到外界的新奇事。

获利都是次要,毕竟百货商店的本职不是赚钱,而是统筹调动物资和方便人民的生活。

连省里工商部门的领导都对流动供销社的创举赞不绝口,开了好几次表彰和学习会,号召其他市底下的乡镇跟着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