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19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192节(2 / 2)

通过红外反射成像技术,那树干上“嘉佑庚子年崔白笔”的题款清晰可见,就像是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突然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可以确认这幅《寒鸦归林图》就是崔白的真迹。

崔白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画家,擅长花鸟,工于写生。

他打破了自宋初以来黄筌画派以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别创一种清淡疏秀的风格,成为北宋画坛的革新主将。

花鸟画从崔白开始崇尚新意,深入写生、写实,对后世影响巨大。

而且崔白的作品现存极少,少数的几幅基本都在博物馆,民间珍藏几乎没有。

其稀缺性使得崔白的每一幅作品都尤为珍贵。

陈德章戴着老花镜,双手微微颤抖地仔细端详着这幅珍贵的宋画,口中喃喃自语:“嘉佑庚子年,这可是崔白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啊。这幅画无论是构图还是笔法,都尽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你看这花鸟的神韵,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灵动鲜活的姿态,不愧是大家之作。”

王景行笑着回应:“当时在沪市看到这幅画时,就觉得它有些不凡,但没想到会是崔白的真迹。我只是觉得这画的意境很吸引我,没想到还捡了个漏。”

董建川兴奋地拍着王景行的肩膀说道:“老弟,你这眼光太厉害了,当初这幅画摆在我面前,愣是看不出来。”

从博物院出来,众人的心情依旧沉浸在发现真迹的喜悦之中,一起来到金石阁喝茶赏画。

金石阁内茶香袅袅,古色古香的装饰与周围摆放的古玩字画相得益彰。

征得王景行同意,钱文墨兴致勃勃地把这幅画拍照,并和博物院红外反射成像的图像一起发朋友圈,炫耀这件趣闻和名画。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会儿,钱文墨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转头问王景行:“我有个朋友想买这幅画,问你卖吗?”

王景行沉思了片刻。

他已经有范宽的宋画,这幅崔白的画虽然珍贵,但因为题款已经消散,在他心中总归是不够完美。

而且家里的珍宝实在太多了,便也没觉得很珍惜。

王景行想想还是决定出手:“可以啊,我就是开古玩店的,价格合适的话可以谈。”

钱文墨有些意外:“你自己不收藏?”

王景行摇摇头:“宋画太珍贵,而且这幅画的题款已经消散了,我没有那么好的保存条件,还是留给能保护好它的人吧。”

不到一个小时,买主就匆匆赶了过来。

是钱文墨的老主顾,也是老朋友,叫李林生的中年人。

李林生毕业于金陵大学,如今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专门为金融行业提供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非常有钱。

王景行在钱文墨店铺还见过一次,当时只是匆匆一瞥,依稀有印象。

李林生一直对古玩字画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对古画的鉴赏水平也算不错。

他收藏有几幅画,以清画居多,其中最珍贵的是明代沈周的一幅画。

在钱文墨的朋友圈看到北宋崔白的画作现世,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被一道强光吸引,整个人都为之振奋。

能收藏一幅宋画,是他的梦想。

钱文墨就是他平时购买古玩的鉴定师,也是相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信任有加,所以他毫不犹豫,自己直接就赶了过来。

李林生走进金石阁,目光四处打量着,心中暗暗惊叹这里的布置和藏品。

他也记得王景行,之前一直以为就是个开个小古玩店的年轻人。

可今天到金石阁来,看到众人对他的态度,以及他能拥有如此珍贵的宋画,才发现这年轻人很不简单。

他主动上前和王景行握手,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王总,没想到你生意做这么大啊,我可是慕名而来。”

王景行心里明白他说的是崔白的画,打过招呼后,转身走进里屋。

不一会儿,就双手捧着画走了出来。把画放在工作台上,做了个请的手势,请李林生鉴赏。

第261章 1.98亿

1.98亿

李林生走近工作台,微微弯下腰,眼睛一寸一寸地在画上扫视,像是在探寻宝藏的探险家。

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开始,他仔细观察着寒鸦与树林的分布,感受着画面的疏密节奏。

他发现寒鸦的羽毛并非是简单的涂抹,而是用极细的笔触一根根勾勒而成,那细腻的笔触仿佛能让他感受到画家作画时的专注与耐心。

而林木的枝叶,有的地方用浓墨渲染,表现出枝叶的繁茂,有的地方则用淡墨轻描,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停顿了几秒后,他才轻轻地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画的边缘,将画微微抬起,查看画的背面。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背面的装裱痕迹、以及纸张的纹理。

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画的边缘,感受着纸张的质感。

接着,李林生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放大镜。

这放大镜是他专门为鉴赏古玩字画而购置的,镜片清晰无比,能够放大细微之处。

小心翼翼地凑到画前,再次从画面的左上角开始,仔细端详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以及颜料的质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