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少的是二毛,肉多的是三毛,清楚了。
沈新握了握二毛的肩膀,全是骨头,格外硌手,盯着三婶的眼睛开口:
“三婶听清楚了吗?”
秦柳氏听到沈新的话,怒火蹭蹭蹭的往上升,胸脯不断起伏着,几个小兔崽子还敢顶嘴。
想骂回去,想到昨晚和她男人商量的事,忍住了,硬挤出一抹笑:
“听清了,三婶不是故意的。”
“你早上上山干嘛去了?难不成想要赚钱养家了?”
说着,手还要往沈新的背篓里伸。
沈新侧身躲开,淡声开口:
“不过是些寻常野菜,三婶想多了。”
柳氏撇撇嘴,阴阳怪气道:
“大侄子好不容易进山一趟,兴许有好东西呢,交公的时候也好让我们开开眼。”
沈家所有人赚的银子都要交给祖母,由公中管理,统一分配。
这个便宜三婶上蹿下跳惹人厌,要不要断她一条腿长长记性?
秦宁担忧地看了沈新一眼。
沈新闭了闭眼,平复突出起来的戾气,用和刚刚一样的语气说道:
“后山每天多少人去过,还能有什么好东西,三婶说笑了。”
沈家其他人纷纷走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原身祖母直接发话:
“行了,一早上也不清静。”
“新儿成亲后也懂事了,知道赚钱养家了。”
“老二家的,老三家的赶紧拿碗筷开饭。”
第3章
事情就这么含糊过去了,沈新带着秦宁拜见各位长辈,认完了人,众人便准备吃饭。
饭桌上放着一盆巴掌大小的麦麸饼,一桶粗粮粥,两碟腌萝卜,还有昨天席面上剩下的几个菜,瞧上去颇为丰盛。
沈新想起了前世和父母在农家乐吃的美味饭菜,咽了咽口水。
家里都是由祖母分饭,男人是两个麦麸饼,一碗稠粥,女人和哥儿是一个麦麸饼,一碗稀粥,不到十岁的孩子是半个饼子,一小碗稠粥,安排的明明白白。
麦麸饼格外粗糙,入口后还能感受到没磨碎的麸皮,口感有点苦涩,咽下去还拉嗓子。
一顿饭吃完,沈新唯一满意的是那碟子腌萝卜,也打破了他对农家风味的幻想,只剩两个字,难吃。
而且他也没吃饱,身怀异能的他消耗能量比一般人要大的多。
沈新坚定了要赶快分家的想法,不只吃饭是大问题,赚的银子也要给别人花,还要保持原主的人设,想一想就麻烦得很。
得到原身的记忆后,沈新看得明白,祖父祖母指望着二叔和三叔养老,所以大房的人被欺负时,他俩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深谙中庸之道,导致二房和三房的人动作越来越过分。
二叔三叔两家也肯定是不愿意白养别人家的孩子,尤其三叔家的沈子轩要也启蒙读书,过两年还会参加童试,家里不可能养的起两个读书人。
沈新把秦宁和双胞胎叫到屋内,让他们互相熟悉熟悉,交代他们受欺负了不要忍着,好好在家,等他回来。
然后背上背篓马不停蹄的赶往县城,他身怀异能,身体素质比一般人要好,走路也比较快,正常从南溪村走到县城要将近两个时辰,他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城门口。
城墙高大,门楼上有一块写着望江县三个字的匾额,因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歪斜。
沈新轻轻呼出一口气,终于到了,他走的好饿,得赶快把药材卖了买点吃的。
城门口有两名官差对进城人员进行查验货物和收费,一文钱一个人,卖东西的要交两文,货商另算。
沈新带了十个铜板,交了两个铜板进了城,钱包瞬间缩水五分之一。
城内只有一条十字主街,建筑多是青石瓦房,临街有各种商铺,沈新直奔仁心堂,因为它离得最近,而且口碑很好,村里很多生病的人都是请仁心堂的大夫问过诊。
仁心堂位于主街西南角,沈新进去时铺子里只有站在柜子后的黎大夫一人,直接开口道:
“黎大夫安好,不知您这收不收药材?”
黎大夫的回答也很干脆利落,“收是收,不过得看品相如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