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上了山,却没有去被选定的墓地,而是继续向上,爬到了山顶。
首阳山得名于“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自然是是这一片山脉的最高峰,十分突出。
前几日才刚下过雪,道路两侧能够看到雾凇和积雪,但今日天气晴朗,淡金色的日光照在晶莹的白雪上,映得山间一片璀璨。
山顶有一片空阔地带,是历来游客旅人们清理出来,方便休憩的。
不过此刻,雁来登上山顶,却在这里看到了不少熟人。除了丽正书院的官员之外,李贺王建等人也已经赶到了。估摸着是在下面闲着无事,干脆上来赏景。
“雁帅!”看到她,众人也纷纷起身招呼。
雁来朝他们点头,笑道,“你们来得比我快。”
那是自然的,不然难道还能让领导先来这里等他们吗?
雁来走过去,人群给她让出了一条道路,前方的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她抬眼看去,忽然明白杜甫为什么会对这座故乡的山念念不忘了。
天气很好,站在山顶向北遥望,不仅可以远眺黄河,甚至能够看到河对岸的屋宇人烟。
可以想见,年轻时的杜甫登上这座山,居高临下、游目四顾时,该是何等意气风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要到很久很久以后,他才会明白,自己的人生、大唐的国运,也都如同登山一般,到了山顶之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那时怅然回顾,才会发现,旧日的时光多么令人怀念。
雁来出了好一会儿神,才慢慢收回思绪,朝其他人笑道,“我说你们怎么都跑到这里来了,原来此地有这样的好风光。”
“正是。”柳宗元也笑着答道,“若非子美先生,险些错过了这般奇景。”
元稹也说,“我等正在即景赋诗,雁帅可要观览?”
雁来不会强迫他们做应酬诗,但他们自己想作,她也不会拦着,只道,“那自然要拜读的。”
有了之前的经验,雁来已经知道唐代的文士也不是都会作诗,因此也不问大家都作完了没有,只从薛涛手中接过已经写好的诗稿来看。
大概是今天的感触更深,这些诗大都比之前写得更好,颇有佳句名篇。
不过雁来没有点评,更没有排定名次,只道,“后日下葬时,可以将这些诗稿一并烧祭,想来子美先生见了写故乡风景的诗作,也会高兴。”
说着将诗稿交还薛涛。
薛涛接过去一看,眸中微光闪过。
她之前拿给雁来的时候,本就整理过一次,是按照她自己的标准做的排序。但现在,顺序已经与之前略有不同。
其他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倒是有人转开了话题,好奇地问道,“雁帅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哦,被你们一打岔,险些忘了,还有事情要做。”雁来拍了拍额头。
她要在这里开一个复活点。
李杜的名气自不必提,这里以后一定会成为游戏内最著名的打卡点,开一个复活点并不过分。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仪式,也需要借这个复活点来引导人流。
雁来会暂时将这个复活点的权限改为许出不许进,等到葬礼当天,玩家从洛阳乘船过来,在下面祭拜过两位先生之后,便可一路上山,从这个复活点离开,尽量避免太多人滞留在偃师县内,造成拥堵。
不这样安排,几百上千万的人流量实在是装不下。
闻言,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包括最早跟玩家接触的白居易、李贺在内,这里所有人都知道天兵的特异之处,却还是头一回亲眼见证复活点的开启。
机会难得,谁都不愿错过。
雁来也考虑是不是把人赶走,但又觉得没有必要。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当着原住民的面开启复活点,别人看得,他们自然也看得。
这些可都是自己人。
不过,既然有这么多人看着,那就不能随便一开,得把程序做全了。
众人配合地让开场地。这里没有桌子,但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供人休憩,也勉强可以当桌椅使用。雁来将全套的材料放在一块半人高的大石上,开始作法。
多亏她经验丰富——虽然只是遍览诸多影视文学作品而获得的理论经验——当初编的时候也足够用心,这个作法流程除了有点羞耻之外,还是很好看、很上档次的。
不过想想大唐的朝官觐见皇帝的时候都要舞拜,各种宴会上也会表演才艺,雁来这点羞耻就算不得什么了。
她绷着脸走完所有流程,最后将一把红豆抛出,淡淡的白光便随着她的动作升起、扩散。
在明亮的日光下,这光芒不算起眼,但足够让所有人震撼。
尤其是当白光向外扩散,扫过他们的身体时,众人似乎也受到了某种影响,对这份“神迹”的感受更深。
……
十二月十二日,宜安葬、入土。
雁来一早起床,洗漱过后,换了一身素衣。
她平时很少穿这个颜色的衣服,主要是不耐脏。不过今天这种日子,当然得庄重一些。
大概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雁来一出门,就看到了一片白色的海洋。一两个人这么穿或许还不起眼,但整座城市的人都这么穿,就让气氛显得肃穆又哀伤。
尤其是衬着山上的积雪,更显得清冷。
就连平日里跳脱活泼的天兵,今天也变得沉默了很多,不再说话。
在这样的沉默之中,哀乐听起来似乎都不那么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