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了解过真正原因,他沉默了。
百姓习惯了被束缚在当地,几十里外的县城,对他们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
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龙潭虎穴。
以至于现在朝廷放宽了人身限制,百姓依然不敢走出去。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朝廷会放宽人身限制了。
就是要打开百姓的视野,让他们走出去,不至于和现在这样被一个小商贩剥削。
而且他隐约有一种感觉,朝廷肯定还有更深的用意,只是他还无法参透。
接下来他去了更多的地方,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看到了汉蛮和平相处,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看到了血吸虫被逐渐治理。
走过的地方越多,对新政的认识就越深。
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前段时间,他终于跨过长江趟过淮水,进入北方地界。
又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贫穷,但精神上更加积极饱满。
那种感觉,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只看精气神就知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叶云流虽然年轻,却知道这种叫希望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无不说明,他们对朝廷非常满意,相信通过努力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而且他发现,北方百姓普遍更加忠于朝廷。
一开始他以为,是朝廷在南方打击宗族势力导致的。
北方动乱数百年,早已破败不堪,更没有什么宗族势力。
与之相反的,南方相对太平,到处都是宗族势力。
朝廷接连打击宗族,北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南方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势力打击了好几遍,百姓心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
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当前的生活,不论南北方的百姓,普遍都很满意。
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应有的好日子了。
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看似差不多,但深思却发现,内核完全不一样。
南方更加富庶,百姓认为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过不好就是朝廷政策有问题。
北方更加破败,百姓的日子但凡有所改善,就会非常感激国家。
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环境使然。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实写照。
这个感悟,让叶云流对很多问题,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很多看似奇怪的政策,他也终于理解了背后的深意。
对于设计这些政策的人,更加的敬佩。
此时,坐在一个街边酒馆,听着一群庄稼汉讨论国家新政。
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
南方人多关心商业,关心文化。
百姓闲聊的时候,话题更多的是什么东西价钱好,谁家的孩子进学了,哪家的孩子有天份。
北方的百姓更加关注国家政策,讨论新政是很普遍的事情。
对于战争关注度也很高,哪里打仗了,胜负如何等等。
再有就是讨论农垦,谁家的庄稼好,应该怎么种之类的。
这也同样是地域差异造成的。
南方承平已久,更加的富庶,百姓多关注赚钱、关注文教。
北方的经济比较单一,就是靠农业,且面临草原边患,自然更关注政治和农垦。
这种差异看似不重要,实则对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统治者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候不加以考虑,很容易出现问题。
北方施行的很好的政策,到了南方就不一定适用。
南方很好的政策,到了北方就水土不服。
不过比起这些,他觉得更加紧迫的,是消除南北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