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两派在朝堂上都打起来了,陛下一口气抓了好几十个当官的,全都打入诏狱了。”
“武将们为了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都在分家卖地。”
“不只是徐家,隔壁乡的汤家、冯家……好几十家都在分家卖地。”
丙激动的一拍桌子,说道:“说的通了,说的通了。武将都是和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自然支持陛下。”
然后嫌弃的道:“文官……哼,读书人最没良心。”
说完他才想到旁边的叶流云,尴尬的道:
“郎君莫要误会,我说的是他们,没说你。”
叶流云哭笑不得,只能假装没有听到。
但心里却再次翻腾起来。
文官反对他不意外,可勋贵为何会如此支持新政?
而且还不是口头支持,新政才颁布几天,估计朝廷还没有拿出具体的章程。
他们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还不是一两家,而是几十家。
这还是凤阳一地,别的地方呢?
朝堂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刻,他恨不得飞到洛阳,亲自去了解情况。
第312章 朱元璋的智慧
叶云流跟随百姓来到城东,这里已经挤的人山人海。
毕竟国公府出售自家土地,这可是大新闻,谁不想来看热闹。
叶云流没有往里面挤,他只是亲眼来看一看此事的真假。
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真的就离开了。
之后他又去了好几个地方,确认勋贵抛售土地的情况。
事情是真的,可真正的疑问却并没有解决。
勋贵为什么会支持这个政策?
别说什么与国同休,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之类的话。
道理大家都懂,但关系切身利益的时候,谁能那么理智?
在利益受损的时候,反抗才符合人性。
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说服这些勋贵的?
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了解新政走向,他在凤阳停了下来。
然后利用家族关系,去了解详细情况。
部分勋贵确实在处理自家土地,有的是分家,将土地挂在子女名下,有的分给了族人。
还有的出售给别家。
实在卖不出去,则低价卖给朝廷。
毕竟大明民间并不富裕,一次性抛售那么多土地,确实很难卖掉。
更何况,有购买能力的一般都是地主,自家的地都超额了,又怎么会去买别家的地。
也就是说,能买得起的不敢买,想买的买不起。
最后大多数土地,还是落入了朝廷手里。
不过叶云流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异常,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和军方将领,都支持新政。
真正支持并积极配合的,只有公侯级别的高级勋贵。
更准确的说,是加了‘开国’字号的公侯。
剩下的勋贵和将领,相当一部分表现的不情不愿。
看到这些信息,叶云流反而觉得正常了。
这才符合人性。
开国公侯支持,大概率是和皇帝达成了协议。
下面的勋贵和将领,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只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太小,上面的公侯支持,他们也只能跟着去做。
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帝到底是怎么说服开国公侯的。
然后……他就没有继续往下打听了。
这个问题连自己都能看得出来,朝中那群老狐狸岂能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