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3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31节(1 / 2)

(' 到了这会儿,大明才算真正完成了汉唐伟业。

朱雄英倒是很清醒,说道:“汉唐乃开拓者,而我们不过是在重走前人的道路。”

“所以我们的功绩依然远远不如汉唐,诸公不可骄傲自满。”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喊出那句,远迈汉唐。”

这一席话,说的群臣更是心潮澎湃。

谁又不想参与一场盛世的创造呢。

-----------------

新年过后,变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旧机构的拆分重组,新机构的设置,官员任命与调整……

整个国家都在围绕此事打转,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要为此让道。

李善长等老臣再次被搬出来,前往各个地方坐镇,指导变革工作。

不只是文臣方面,军方也在进行调整。

只不过相对来说,军方的调整比较小,大体上维持了原本的体制。

最大的变革就是,将抚慰使和参军事的重要性提高了许多,并单独设立了参军部。

抚慰使负责思想工作,地位仅次于军事长官,是一支军队的二把手。

参军事就是参谋,负责协助军事长官指挥军队、制定战略战术等等。

参军长是参军事的最高长官,地位次于抚慰使,一支军队的第三把手。

同时在大都督府设立参军事部,统筹负责全国的军事建设以及作战计划制定等等。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革新,徐达、傅有德等老将再次被搬出来坐镇。

就连朱元璋都放下了汤和去世的悲痛,亲自出面为自己的大孙子站台。

这么多中流砥柱一起出山,让这次的变革异常的顺利。

陈景恪也不得不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有一群老,那简直就是拥有了一座宝藏。

不过这次变革,陈景恪彻底置身事外了。

他直接选择在洛下学宫闭关,与各派学者一起探讨学术。

最开始是为了避嫌,后来是真的沉浸其中了。

与这么多学者一起探讨大道,实在是人生快事。

目前到来的到来的学者超过了七百人,全国各大学派的代表几乎都来了。

这里做一个区分。

在学界,学者和名士是不一样的。

学者一般指的是,在学术上有建树的人。

名士指的是有名的文人,指的是诗词歌赋写的好,名气比较大,但在学术上研究不深的人。

所以,不要觉得这七百多人太少了,大明六百多万读书人,怎么才七百个学者?

事实上这么多已经不少了。

要知道,能来这里的,每一个都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之人。

前世十三亿人读书识字,能在学术上有建树的又有几人。

当然,这七百多人并不是全部,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出席。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千年来难得的一次盛会。

最关键的是,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竟然没有吵起来。

大家的态度相当的平和。

不知道的人会啧啧称奇,知道的人则会心一笑。

这都是禁口令的威慑力啊。

这些人聚在一起交流讨论,成果堪称辉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迸发出来。

关键是,在陈景恪的引导下。

各家学派都在围绕大同思想,对自家的学说进行修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同思想迅速变得丰满起来。

当然,也不是让他们白干。

为了让这些人配合他的计划,朱雄英那边可是给出了许多实打实的好处的。

那就是在官制变革中,各派系的优秀子弟,都获得了优先任命。

这其实也是各学派如此积极的主要原因。

现在朝廷给出了善意,他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