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劝不动,何必强求。
都是成年人了,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事实上也确实他所想,陈景恪不打算扶持解缙了。
原本他已经把路给解缙安排好了。
现在的国子祭酒年迈,再有三年就到了荣退的年龄。
到时候解缙携带政绩归来,顺势接任国子祭酒一职。
改革后的国子监的地位等同六部,负责全国的教育工作,端的位高权重。
他在国子祭酒的位置上干两年,正好到了明昭十年,内阁学士换届。
接下来几十年,教育将会是重中之重,他完全可以凭借政绩和相关经验,竞争内阁学士之位。
可是他这次的举动,让陈景恪认识到了一个问题。
解缙虽然不迂腐,但他也有传统文人的毛病。
明知朝廷需要他坐镇南洋,却为了自己的喜好,想要撂挑子。
研究学问,确实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可再光鲜的借口也始终只是个借口,无法掩盖他因私废公的事实。
这种人,怎么敢委以重任?
尤其是在这种大变革时期,关键时刻他要是再碰到自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想要撂挑子,不就全盘皆输了吗。
既然他认为研究学问更重要,那就如他的愿吧。
马上派个人去给他当副手。
一年后副手熟悉了工作,就将他调回来。
先去国子监当司业,也就是二把手,等现在的国子祭酒荣退,就让他接手这个职务。
也算是对他南洋督学的表彰。
至于内阁学士换届,他已经被提前淘汰了。
接下来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再谈此事,转而聊起了朝廷最近发生的事情。
方孝孺一直都很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他成为学术领袖,放弃从政那天开始。
就更不想掩盖自己内心想法。
喜欢就是喜欢,接受就是接受,反对也摆明车马反对。
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办法逼迫他改变自己的意见。
能让他改变主意的,只有道理。
不过还好,对于这次的变革,他是支持的。
大分封的好处有多大,已经无需赘述。
新老交替本身就是革新的一部分,现在无痛无觉的完成,堪称历代绝无仅有。
他甚至自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此举开一代先河,必成为后世佳话。
他的说法,获得了无数人的赞同。
就在这时,方孝孺像是想起了什么,笑道:
“你可知,最近江湖上很多人对你颇有微词。”
这里的江湖是相对于朝堂而言的,并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指的是未出仕的读书人群体。
陈景恪笑道:“何止是最近,一直都有人对我有意见啊。”
方孝孺说道:“这次不同,大家是对你最近的一项行政措施,表示了质疑。”
陈景恪思索了一下,说道:“可是人权部?”
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第536章 文明之地
泉州,自古便享有盛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然而元末亦思巴奚之乱,将一切化为灰烬。
前世直到陈景恪穿越前,都未能恢复它的历史地位。
这一世不同,因为陈景恪的出现大明再次开海。
泉州凭借历史地位和区位优势,再次焕发了生机。
十余年下来,已然是大明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一艘艘载满货物的商船,将各种货物卸下。
又在码头管理员的督促下,以最快的速度装满需要的货物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