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但夜莺不来 > 第6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61章(1 / 2)

(' “他怎么胡说啊。”于乔有点生气。

池晏舟敲了下她的头,“你嘴巴又不严,被套话多正常。而且叫你别穿高腰的,一不小心就走光,变.态不看你看谁?”

于乔无语,拍了他一巴掌。

此时传来消息,说是昨天半夜有人发现了胡先生的踪迹,警方还在布控,胡先生便自己上吊身亡了。

就在离希斯罗机场不远的树林里,将一条旧围巾挂在树枝上。他的衣服口袋里还放着一张回国的机票,时间就在今天早上。

电话那头,警官咳嗽了好几声,说人已经死了,通知于乔去补一份宣布笔录,便依照规定结案了。

于乔唏嘘不已,回想起和胡先生的第一面,那么文质彬彬的一个人,是什么把他逼到了这步境地。

后来她去一趟胡先生的家,里面一片狼藉,稍微值钱的东西都被搬光。于乔摘下那张有池晏舟的照片,撕成了粉碎。

而池晏舟也收拾好行李,必须回国主持工作。临走前,他告诉于乔,他已经让人去找胡先生那位女朋友了,至少她该来祭拜一下。

他还说于乔生日时肯定是来不了,但他会尽量再过来,李教授那个重色轻友的,放她孤苦伶仃一个人,他不放心。

于乔却释怀地笑笑,说不用来了,好好陪你的妻子。

池晏舟握着她的手,说:“我们只是订婚,没有结婚,不算妻子。”

在那个冬天的上午,他们一同吃完了一餐饭,池晏舟离开。

冬令时,时间往慢调,伦敦与北京时差八个小时。

傍晚六点,正值下班时间,有关部门突然下达了一份秘密文件。

在南京郊外,小茹从床下翻出一只黑色的钢笔样式的录音笔,把它藏进了内衣钢圈与布料的空隙中,走出了房间。

而此刻的伦敦,上午十点,于乔没课,也不用去李教授的工作室,更不想去店里。她心里不是滋味,去便利店买一点酒喝。

独自回来的路上,被冷风一吹,带了三分醉意。回了住处,一会儿觉得暗得厉害,一会儿又觉得空得厉害。

她把所有灯都打开,用光把屋子填满。但光源又不够亮,像没吹满的气球,整个屋子都是瘪的。

最近应是流感高发期,楼上的住户咳嗽得厉害,隔着楼板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不知是否喝了酒的缘故,脑子一阵发昏,晃晃悠悠地瘫倒在床。

她心里觉得累,很大程度是因为池晏舟最后走前说的那句“你等着我”——可是她知道,等也是白等的。难道他不回国了?不结婚了?不要大好的前程了?

她没那么天真。

可是他偏偏又说得那么认真。

附近不知谁家在放黄安的歌: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伴随时不时传来的咳嗽声,打节奏似的,倒有几分助眠。紧绷纠缠的神经慢慢放松,等唱到那句“在人间已是癫/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时,意识模糊,便睡了过去。

那是12月21日,2019年,12月25日圣诞节,bbc播出英国女王的讲话,称这是十分颠簸的一年。

李教授说他要回去探望李奶奶,她病了,最近又得了流感,很严重。

于乔帮他收拾,担忧道:“怎么会突然这样?”

李教授摇头:“她本来身体就不好,老人家基础病就多,我看她的检测报告,肺上出了问题。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得过去。”

最近流感盛行,光是周围生病的人就不在少数,街上戴口罩的人也变多,随便走在路上,也能听见断断续续的咳嗽声。

就连楼上的咳嗽声,也变得剧烈许多。从“喀喀”声,变成深沉的“吭哧吭哧”声,拉风箱似的,锯着空气,也锯着神经。

新闻里播报,国内的情况也不好。于乔打电话去家里,妈妈的声音有点哑,说是瓜子磕多了,上火。

于乔说最近流感高发,你们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感冒了。

妈妈倒是很洒脱,笑说天上掉片叶子下来都怕被砸死了,让她不要忧心家里,一定回来过年。

于乔说好。临到要挂电话时,又嘱咐道,瓜子花生不要吃太多,上火也不好。

妈妈说没关系,喝了茶去火。从厨房柜子里翻出来的两盒茶叶,一小根一小根像晒干的榨菜,包装上连个字都没有。忘记从哪儿来的了,还抓了不少去煮茶叶蛋。煮出来的蛋倒是香得很,有点桂花的味道。这才泡来喝,味道还不错,磕瓜子正好。

于乔笑笑,没说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