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唐天将军 > 大唐天将军 第89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唐天将军 第890节(2 / 2)

去年的时候,李瑄刚让契丹、奚、同罗,与渤海国、室韦,自相残杀。

虽然没有胜利,但再次伤害诸部的元气。

渤海国虽效仿大唐建立城池,种植五谷,饲养六畜,但渤海没有统一靺鞨人,它的底子太薄了。

像是以前的高句丽一样,国力怠尽以后,只能被大唐拿捏。

“此计甚妙!”

郭子仪点了点头,类似于围点打援的计策。

但现在室韦与靺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们还不得不支援。

谁都清楚,唐军不惜代价以三都督府骑兵强攻,现如今的渤海国根本挡不住。

“还是李都督的计策好,我的平卢军一定倾力辅助!”

王思礼自愧不如。

李光弼说得不错,攻城不是骑兵的强项。

即便渤海国的城池不如大唐的县城,但自古攻城为下策。

王思礼知道,至尊就特别反感强攻一座城池。

如果没有战略、战术价值,亦或者时间紧迫。

至尊绝对不会下令攻城。

“好!昔日英国公灭亡高句丽,今天我们也效仿他的故事。非我大唐暴虐,而是室韦、靺鞨等不记德,不怀恩,反叛我大唐,在我中原大地奸淫掳掠。”

“今日,我们以各自的兵马兵分三路,谋划进入渤海国,群策群力,勠力同心……”

郭子仪郑重地说道。

他是李瑄封的东北行军元帅,主导整支军队的调度。

李光弼为东北副元帅,王思礼为行军司马。

三个都督府一同行军,必然要选择一个都督为主帅。

否则号令不一,会出现各种不可逆的危害。

“勠力同心!”

李光弼和王思礼也起身说道,铿锵有力。

随即,郭子仪开始向北、向东派遣探马,去打探更远的消息。

务必将主要的行军道路,探查得一清二楚。

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三人进行一番商议以后,由李光弼率领范阳军铁骑,和一万名契丹、同罗、奚仆从军,出柳城郡,向渤海国边疆扶余府(今长春)而去。

挡在李光弼前方的,还有一座城池。

盖牟新城(今沈阳境内)!

说它是城池,倒不如说它是“戍堡”。

它的存在,主要是为监视大唐。

平时只有两百余名渤海国士卒守卫。

李光弼决定先拿下这座哨城,他派遣副都督仆固怀恩为先锋,率领五百铁骑,夹以神臂弩二百张,连夜渡过辽水,突袭盖牟新城……

第426章 征伐东北诸胡,渤海国

贞观十九年,大唐英国公李绩征高句丽攻拔盖牟城,以其地为盖州,旋废。总章元年,大唐灭亡高句丽国后所置之盖牟州,治所设此。

然武则天时代军事外交频频失利,大唐在东北的影响力一降再降。

圣历元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趁此时机在东牟山,自称“震国王”,建立政权。

开元元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

直到现在,大唐也不称渤海为国家。

现渤海国只是靺鞨人的自称。

而大唐的官方书面信件,一直称渤海为“靺鞨”。

历史上等李豫继位后,为安抚渤海国,才将渤海封为国家。

但凭心而论,现在的渤海国绝对算是一个国家,因为它具备国家所具备的一切。

渤海国几乎照搬了大唐三省六部、文武散官的官职,连不同品秩穿的官袍颜色都一模一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渤海国六部,名为忠、仁、义、智、礼、信,是以儒学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为准绳来约束各部。

渤海国的大权一直以来都是由右姓贵族掌管。

渤海建立以后,大祚荣雄才大略,一度扩张。

原本的盖牟城已经废弃,且没有战略地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