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后半句时,她的声音愈发的轻,宛如呢喃。
她清楚的,这案子没必要那般急,因为人死已不能复生,她今日所做不过是要还林青且一个清白的身后名罢了。她大可以将京中事宜安排好先去边境,待边境的事处理完了,再来继续查,或者等沈祁回来后,再一道审查亦是可以。
是她自己在着急。
除了林青且的身后名,她好像窥见了一个她自己都觉得荒唐的东西。
方公公听见她说过几日要去边境先是惊了一下,反应过来后也没对此事作声,哪怕他自小跟在梁文帝身边,颇得重用,但说到底他是奴,对于主子的决定,他不该过多询问。
目光落到桌案上放着的那几张被徐清捏得皱巴巴的信纸,上头的字迹和内容熟悉又陌生,十年前他侍奉梁文帝时,也曾看过多次这些书信。
他长叹一口气,“王妃查到什么了?”
闻声,徐清撩眼,“林将军是清白的。”
“是。”方公公颔首,“边境呈回来的证据指明,林将军确实清白。”
徐清艰难地吞咽了一下,“为什么?”
方才她在宋府时,也问过‘为什么’,为什么宋太傅要将这叠信中的字迹指认林青且。
宋太傅道因为这是陛下的命令。
现下她站在养心殿中,仍旧问为什么,问的就是梁文帝为何要这般做。
方公公沉默下来,像是在思索该从何处说起,他需得细细斟酌言辞,否则恐让静王妃与静王生了嫌隙,尤其是如今静王远在边境,大权皆握在静王妃手中。
片刻后,他先拣了个他认为对徐清而言算是好消息的事说起:“当年陛下下旨要抄林温两家,但圣旨中那些要收押大牢处以极刑以儆效尤的人,除了温家二老和温大夫人在圣旨下来时便自戕了,其余的一个都没死。”
圣旨中点名要收押并处刑至死的人,便是那些与林温三将最亲近的人,也就是他们的父母,发妻和子女。
徐清闻言心却更沉,“所以,陛下一直知道林家幼女在徐家是吗?”
“还有温小将军的幼子。”
方公公打量着她的神情,犹豫地点了下头。
徐清又问:“陛下也一直知晓,我手上有私兵是吗?”
她口中的私兵,指的是居源和,她尚不确定宫中知晓多少,不敢说的太过明显,只得婉言试探。
但方公公的沉默给了她答案。
见她面色愈发难看,方公公缓声道:“陛下没想过要动王妃的人,江湖上那名叫年赋门的宗派这些年来杀了不少地方官,几次手还伸进了京城,让陛下头疼许久,陛下只是想借着王妃之手铲除他们而已。”
徐清勾唇,冷笑了一声。
说的好听,只想借她之手,其实不过是拿她作刀罢了。
她想起刚入京城时故意在柳皇后的寝宫做的那出戏,后来皇帝找上她问起托梦一事,她本以为是她天衣无缝,其实梁文帝本就没相信她罢。
是她太过天真了,竟觉得可以一道算计君王,却不知她早就是君王手中的一枚棋子了。
“陛下原来什么都知道。”她喃喃道,“燕琼和栖枝也是陛下送来的吗?为了让徐家入局,是吗?”
方公公这回倒没怎么犹豫,
立刻便回道:“温小将军的幼子确实是陛下着人送去的,齐将军幼女不是。”
“陛下不知晓萧氏与齐将军的纠葛,也没想到萧氏带着幼子奔逃后竟会投奔齐将军。后来萧氏身死,齐家二子容不下温小将军的幼子,将他赶了出去,陛下知晓后才派人将他救了回来,送去了江南。”
“是吗?”徐清眼眸忽的又沉了几分,语调幽幽,她缓声问:“那陛下是何时知晓淑妃其实是温家人的呢?”
第91章
这件往事在几人口中怎么都凑不完整,每个人都有所保留。徐清当然知晓方公公是同她说一半留一半,她怎么会不知晓他的心思呢。
只是她自个儿也够敏锐,到此时虽觉得荒唐觉得迷茫,但也足够冷静去梳理。
昔年沈瑜在京郊走丢,林蓉双和林嵘舟怎的就知晓要找上淑妃合作呢?那时他们又知晓什么了呢?
林小满是林家二老想尽办法救出来的,温观应和温执玉还有萧氏又是谁救出来的呢?梁文帝对这些人的奔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绝不会主动放人。
徐清看着方公公陡然僵住的神色,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