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分卷阅读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4(1 / 1)

准备就位。历史上皇帝很难挑出制衡工具,所以架空了丞相后顺手拖了几年;但现在嘛,趁手的工具自己送到了眼前,万事皆已齐备;天子当然懒得敷衍,立刻就要让平棘侯滚蛋了。 ——换句话说,不止卫大将军,他穆某人也是丞相垮台的重要诱因之一呢。 可是—— “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那一套方术相当可信。”皇帝道:“‘他’没有看出破绽,随行的人没有看出破绽,我想也不会有人能看出破绽。” 这话说起来有点尴尬。但实际上皇帝生前混了一辈子,其实也是知道方士那一套不太可信的——李少翁也好、栾大也罢,在大言炎炎,博取宠幸之时,都经历过天子精密(或者自以为精密)的考验;当时天子考察了很久,也觉得自己应该能拿捏住这些人。说假话说大话并不要紧,只要十句话中有一句真话,他都能将就着把局面糊弄下去。 然后呢?然后陛下就光屁股拉磨,开始转着圈的丢人了。 不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并不是天子一人的过错。他的筹划其实很精细,选人也选得很谨慎,只是没想到方士弄虚作假居然癫狂到了那种程度,再怎么谨慎也防不胜防而已。 但这也不要紧,现在不是时运凑巧,恰恰来了新人选吗? “你比李少翁和栾大这些方士强多了。”皇帝对穆祺道:“没有过于骄躁和暴烈的脾气,与朝中的其他政治力量没有牵扯,玩的把戏又很像那么一回事,似乎是确凿无疑的玄法密术——又能满足寻仙求道的野望,又能满足制衡儒生的现实需求,‘他’当然会非常喜欢。” 穆祺:……我是不是还应该表示荣幸? “比栾大和李少翁强多了”——这像是夸人的话吗? 他面无表情: “多谢陛下的厚爱。” “这也谈不上厚爱。”皇帝道:“不过彼此利用而已。正因为你这么有用,他才会打破常规大肆赏赐,为你迅速积累本钱;关键的政治底牌需要在关键的时刻用出,所以他才会将你秘密软禁于此,避免牵涉进丞相更迭的风波之中——不过,等到薛泽退位、公孙弘上台,儒生大兴已成定局,那就要轮到你登台亮相了。” 这句话已经非常直白了。孝武皇帝从来不是慈善家,从皇权手中得到的每一份礼物,都在暗中标记了高昂的价格。他以当年抬举卫青的规格来抬举一个方士,期待的当然是另一个丰厚如卫将军的回报——如果回报不了嘛,那结果恐怕就…… 而更尴尬的是,为了执行先前拟定的计划,穆祺甚至连拒绝的选项都没有。他要接近皇帝、博取信任,就不得不按皇帝的剧本扮演下去,硬着头皮与儒生为敌——伴君如伴虎,何况还伴的是几千年历史里数一数二的猛虎。穆祺冷哼了一声,也只有不说话了。 仿佛是觉得一只大雁的暗示还不够,上林苑送来的食物越来越有格调。大雁之后,送来的是两只先煮再蒸然后炙烤,用蜂蜜调味的熊掌(非常之腻)——大汉朝廷继承的是楚地的文化,熊掌这种食物意味非常重大;熊掌之后,送来的则是一大鼎野生王八汤——考虑到《左传》中“染指”的典故,这一只王八也非很有意思。 要不是考虑到寄生虫问题,这伙食还真能算是丰盛之至。 在殷勤招待了几天以后,事情终于进入到了正题。某位侍奉笔墨的侍中亲自登门,代天子赏赐了方士们一卷帛书。 他道:“陛下的口谕,请诸位仔细看一看这卷绢帛。” 穆祺接过了绢帛,展开之后立刻又合上,顺手递给了身后的长平侯。虽然动作行云流水,毫无凝滞,仿佛浑然无事,但神色顾盼之中,难免还是透露出了一点底细——没错,他看不懂这份帛书。 这也怪不得穆祺。穿越之前他辛苦研究过大汉的文书,但越研究越是头大——始皇帝书同文的举措实际上只是开了个头;虽然文字的大框架已经统一,但各地却还存在相当多的自创字、异体字、莫名其妙的通假字;更不用说书写者兴致上来了整点花鸟小篆之类的狠活,那就真是在读天书了。 谁也没有本事在几个月内精通天书,所以穆祺只能当一个水灵灵的文盲。他假装望来望去地看风景,同时右手拼命往卫大将军的手上一塞。卫将军猝不及防,只好赶紧缩到外甥身后,借着遮挡快速扫一眼绢帛,霍去病则竭力挺身,挡住了舅舅的动作。 目睹全程的侍中:………… 还好,卫将军一目十行,看得很快,迅速就在身后小声提醒: “是董仲舒的文章。” ……喔,是董仲舒的文章呀! 穆祺有底气了,他行礼道: “臣一定会细看。” 侍中:……你看得懂吗? 他面无表情的说出了下一句口谕:“看完之后,可以写一份奏议呈上来。” 这就是天子制衡之策的第一步方案。先以董仲舒的文章为诱饵,试探方士的思想倾向;让青云直上的宠臣上书批驳董氏,纳一份与儒家交恶的投名状。只有方士与儒生势不两立,朝廷的平衡才能成建立。 不过嘛,在奉命传谕的侍中看来,天子这一份委婉暗示的苦心,现在多半是要白费——所谓理念理念,好歹要见多识广,才能有自己的理念;这蠢货方士搞不好连字都不认得,你怎么让他们和儒生斗? 旨意既然已经传到,他也不想再面对皇帝的文盲宠臣了。使者匆匆离开,只约定三日之后来取回呈。恭敬送走天使,方士四人组围在绢帛两侧,共同看这一篇文章——或者说,是等着卫大将军翻译完这篇文章;要不然穆某人一头雾水,压根还没法讨论呢。 文章本身倒并不高深,走的还是公羊派熟悉的天人感应那一套。董仲舒列举了《春秋》中的各种案例,指出君主奢侈挥霍大兴土木必然引发天象示警,摆明了是在阴阳怪气的搞影射;而经刘先生科普背景,这影射的对象也就相当明显了——此时天子正打算在长安周边开凿亭台;董仲舒多半是听到了风声,才有这样一封帛书。 穆祺仔细听完,恍然醒悟:“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无怪乎天子的反应会如此强烈,赏赐如此破格——董仲舒刚刚才吐槽完“天象示警”,天象立刻来个月食加彗星遥相应和,等于是公开打了皇帝的脸面,做证了儒生的理论;在这个时候,一个能预测天象、把握天象,甚至公开宣称天象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方士堂堂登场,那岂不是正中了皇帝的下怀吗? ——天子的赏赐,果然每一分都不是白费。怕不是他先前那一套“天象并不主何吉凶”的高论,此时已经随风宣扬,扩散到满朝上下了吧? 这就是运气的问题,这就是时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