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分卷阅读19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97(1 / 1)

再不多言,只是转过身去,又轻言宽慰人心惶惶的降将。而姜维站在原地愣了片刻,终于向后一步,默默退入人群之中,再也不说一句话了。 ……好吧,看来人的转变,也不是完全的不可预料呢。 天水城投降的第二天,蜀军叫阵的文书就送到了司马懿的案头。而接连被打脸羞辱,即使司马侍中也不能不掀桌大怒,将文书一撕两半,厉吼出声: “欺人太甚!!” 当然,司马懿也未必真有那么愤怒。但事已至此,他也必须得顺应军心,表现出不可遏制的怒火来——重大打击接踵而至,魏军士气动摇之极,原本还只是小声蛐蛐的什么“畏蜀如虎”云云,现在已经甚嚣尘上,完全不可遏制;如果司马懿再不采取主动,以实际举止回击这“畏蜀”的印象,恐怕人心崩溃之下,会出现大面积的投降与逃遁,让局面完全不可收拾。 事已至此,郭淮等副将也顾不得体统了。他们直接建言主将,请他赶紧写信,立刻让皇帝下旨弹压,一定要镇住这股涌动的暗流。 但面对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司马懿却再次犹豫了。他沉吟片刻,只道: “……这怕也不是万全之策。” 郭淮简直匪夷所思:“如何不是万全?属下真不明白,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将军到底还在顾虑什么?” 司马懿略微有些无言。 是啊,他在顾虑什么?他总不能告诉郭淮,从近几回往来的书信看,洛阳的小皇帝恐怕已经对自己产生了不可解释的阴暗猜疑,君臣之间的关系渐趋紧张,很多事已经不好开口?他也总不能明示上下,如果他上书求援,暴露软肋,那就算真的得到了皇权的援手,地位与权势也必然会一落千丈,再难复起? 葬送他一人的利益,稳定的却是小皇帝的地位,这样的买卖,凭什么要做?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小皇帝已经明白无误地展现出了猜疑,那司马氏当然也没有什么单方面付出的舔狗心理。大家面热心冷,彼此算计,一饮一啄,无非因果,又何必指望什么尽忠职守?想让司马侍中冒险效忠皇权,那纯粹想多了。 自然,如此阴冷的算计是不能示人的,所以司马氏稍稍沉吟,立刻露出了微笑: “我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郭淮不解:“大局?” “是的。”司马懿早有成算,所以不慌不忙:“以现今的局势,如果强行下旨,必然重违军心;就算圣上能强力弹压下来,无疑也会招致士卒的怨恨。这样替君上树敌的事情,当然要谨慎又谨慎。” 他停了一停,又道: “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 这是《尚书》中的名句,讲的是为人臣子要忠心君上,有了什么好谋划好计策,应该归功君主;有了什么过错疏漏,要设法自己弥补;这才是效忠君上应有的方略。司马懿引用如此名句,无疑是暗示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明知道下旨弹压会损害皇帝的威望,那他们这些做大臣的又怎么能视之不见,诿过于上呢? 这一句分辨很合理、很有力度,仿佛真是一片拳拳之心,在真真切切的为皇帝着想。如此情真意切,以至于郭淮都愣了一愣: “将军是说……” “皇帝还小嘛。”司马懿叹息道:“当然要替他多考虑考虑。” W?a?n?g?阯?F?a?B?u?页??????ù?????n????〇?2???????????? 这样的和煦,这样的忠厚;这样的端方,这样的正直;尤其是司马侍中说完理由,随即微微侧首,让烛光照亮了他垂落的几缕白发,以及额头隐约的皱纹——那是司马侍中早上起床后精心修饰,特意挑出来的白发——于是,那种慈蔼、忠贞,烛光中の托孤重臣的形象,呕心沥血的忠臣楷模,便跃然眼前,再也不可忘怀了。 郭淮感动了: “可是将军,如此一来,军中的压力,不就……”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ü?????n?????????????????m?则?为?山?寨?站?点 不就全落在司马侍中一个人头上了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受先帝托孤之重,总要多担待担待。”司马懿很温和、很镇定的说:“再说了,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至尊,我个人的荣辱,不过如天地间一片落叶,又何足道哉呢?” “将军!”话到了这一步,郭淮实在不能不动容了。他猛地站了起来,语气已经极为激动:“将军之心,何等光明;将军之行,何等磊落!有将军这样的贤臣,是大魏社稷之幸呐!” 面对这样的赞美,司马侍中淡淡一笑,尽显雍容: “伯济太过誉了,老夫惶恐不胜。“ 第99章 郭将军的敬佩是真诚的, 他真心实意的认为,司马侍中为了维护少帝的权威,是不惜填上自己的威望与声名, 也要竭力与蜀军周旋到底。这样的拳拳忠贞、一片热忱,真是令他感佩而且羞惭, 大大的自愧弗如, 憧憬之意, 更是油然而生。 都说西川的诸葛氏忠贞不渝, 是人臣的表率;我们大魏的托孤重臣也不差了什么嘛!先帝托付得人, 想必在九泉之下,也当大大感动吧? 不过,心绪的起伏无助于解决实际的困境。郭将军发自真心地敬佩了片刻, 还是小心开口: “可是将军,如今蜀军毕竟势大……” 是的, 司马侍中愿意为了少帝不计荣辱、慨然承担, 确实是千古难有的佳话。但佳话归佳话,再这么僵持下去, 侍中……侍中他老人家撑得住么? 士气濒临崩溃, 局势更是不利;无论从哪个方面推敲, 都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曙光。须知,战场打不赢, 一切等于零。真要在前线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那压力不还得给到后方的皇帝? 显然, 司马侍中对此亦早有成算,他不慌不忙, 微笑着称呼郭淮的字: “伯济不必过虑!”他道:“其上如风,其下如草;如今军中人心惶惶, 无非也是草随风动,被一时的困局所震慑而已。小人之心,何足挂齿?只要能打几场小小的胜仗,他们自然会回心转意,体会到上面的苦心。” 郭淮:“……胜仗?” 郭淮的面色变得古怪了——他当然知道胜仗能解决一切思想问题,军中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胜仗能解决思想问题;可是吧,要是他们能随随便便打个胜仗,那还至于现在坐守孤城,愁眉不展么? 这样的高谈阔论,言之凿凿,和废话有什么区别? 即使面对如此奇特的神色,司马侍中城府极深,依旧安之若素。他道: “要想一击克敌,犁庭扫穴,那自然是千难万难;但以老夫的见解,抓一抓蜀军的弱点,打几个不大不小、足以挽回士气的胜仗,应当还是有可能的。” 郭淮诧异:“蜀军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