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分卷阅读2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52(1 / 1)

意思?” “字面意思。”穆祺道:“关心关心后世的制度建设,顺便——顺便给刘先生提一个醒。” 苏莫倒是隐约知道一点穆祺的任务,所以只是抬了抬眉毛:“提醒?” “是的。”穆祺道:“说实话,刘先生对赵宋这种强大的行政体系,可是相当之喜欢呢。” 说来有点好笑。虽然赵宋在对外战绩上一团稀烂,但在对内治理上却可以算是卓有成效、水准极高;相比起后来连人头和税收都算不明白的带明,可以全面介入一切经济活动,顺利调动出所有财政潜力的赵宋国家机器简直强到不可思议。尤其是荆公新法,卓见成效,更是隐约显现出了政权近代化的影子。而这样高效、强劲、无所不能的统治机器,则无疑是武皇帝梦寐以求的国家究极形态——无所顾忌、无所阻碍,一切意志都能轻松贯彻,多么美好的制度啊! 自然,赵宋军力是弱鸡了一点。但这不是它得国不正,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吗?就算军力弱鸡,与行政制度也没有什么关系。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该学的还是得学嘛! 以武皇帝平日的做派,搞点既要又要的做派是很合理的。但穆祺责任在身,却不能不在他陷入幻想之前展示一下残酷的事实——没错,赵宋的体制确实很高效;所以只要遇上一个烂货皇帝,那亡国灭种起来也很高效。三年破家,五年破国,快不快当? 某种意义上,这大概就是历史的诡谲笑话之一了——加强行政体系有问题么?当然没有问题了!生产力愈加发展,就越需要有高效、强劲、可靠的社会机构出面组织生产、整顿市场、研发技术,生产剩余被源源不断的抽取上来,投入到机械及技术的开拓之中,于是新生产力随之扩张,整个社会由此而进步;这就是后世产业革命、技术升级的逻辑。这也是愈到后世,对王荆公新法评价愈高的缘由——大家开拓眼界了,大家吃过见过了,所以终于可以明白先行者的眼光。 但是,强劲的机构必须要有同样强劲的首脑来统御,而世袭的皇帝又实在没办法胜任这个职能;于是事物走向了他的反面,原本隐约昭显了未来曙光的崭新制度,反而成了追魂索命的毒药,这大概就是王荆公九泉之下,梦寐不能及的变故了。 “所以,你要提醒他,绝不能采取赵宋的制度?” “绝不能采取赵宋的制度,那就只能走朱洪武的路了。”穆祺道:“而朱洪武的路嘛……” 朱洪武惩于赵宋之失,在治理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严禁国家力量下乡扰民,完全寄希望于地方的“乡人自治”,最大限度遏制住了皇权的破坏力。这一招的效用确实显著,毕竟带明的恶劣皇帝绝不逊色于带宋,但整体上并没有搞出道君这样能够使王朝猝死的狠活;可这一招的副作用同样也显著——要是没有张居正拼死拼活的裱糊,以带明那个破烂财政,恐怕撑不到两百年恐怕就该彻底破产了。w?a?n?g?址?发?B?u?页?????????é?n???????????????????? 管得细了也不行,管得粗了也不行。要是换一个古人来到现场,大概又会放声感慨,天下之事,总是宽亦误,严亦误;永远没有万全。但作为现代人,穆祺和苏莫其实都很明白这个矛盾的根本缘由。 从来没有什么宽严皆误,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讲,那胜负早已判明;王荆公的变法思路,无疑才是更正确、更进步、更符合未来的那一个;而他的恶性bug,其实也有且仅有一个:皇帝。 王安石在思想上的探索其实是成功的,他顺利摸到了旧制度的边界,甚至猜到了新制度的脉络,只不过这个新制度当中,已经完全没有专制君主的位置了。而强行为皇帝制度续命的结果,就是扭曲系统、降低效率,直到将整个民族都拖入万丈深渊为止。 说白了,到赵宋为止,皇帝制度真的已经完全失去生命力了;以至于任何新制度的探索,都不能不直接冲击皇帝本身;于是后世的君主为了保住权力,就只有一日一日的僵化保守下去,拒绝作出任何改变。 道君的惨叫越发凄厉了,两只眼睛似乎也翻了上来,看起来愈发的狰狞恐怖;而苏莫默默无言,只是转过头去,眺望已经擦黑的窗外。显然,如果还有任何一个人对皇帝制度抱有幻想,那他看一看现在这样荒谬绝伦的场景,就应该能体会到君主这个位置绝对的荒诞——说实话,如果没有皇帝制度,那徽宗充其量也就是个轻佻浮躁、喜好奢侈、反复无常的顶级艺术家而已;而作为一个顶级艺术家,这些性格其实都完全是可以包容的缺陷,那么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声名,恐怕要远远的好于今日。 而现在呢?一个王朝毁掉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毁掉了,千百万人的性命毁掉了,自中唐以来刚刚照见曙光的制度探索,也要全部毁掉了——而这一切,只不过是要为一顶虚无的皇冠陪葬而已。 苏莫叹了口气。 “等这里的事了了。”他道:“如果你还想让刘先生见识见识皇帝制度的恶劣之处,那么可以带他去看一看外面的汴京城;设身处地,才更有体会。另外,汴京的夜市是出了名的繁华热闹,你们也可以抽空去逛一逛,毕竟战火一起,恐怕……” 战火一起,此东京梦华,终为绝响。穆祺点一点头,却又微有惊愕: “你不下令宵禁么?” “后天再下令。”苏莫面无表情道:“至于今明两夜嘛,则是最后的安排时间,我会把金军渡河的消息通知给上层的官员,让他们尽快跑路,然后疏散一部分老弱,节省一下粮食。” 因为道君皇帝的严密封锁(主要是怕人和自己抢了逃生的路),除了上层寥寥可数的几人之外,朝廷对金军的动向至今还一无所知,直到兵临城下,才仓皇反应过来。于是许多高官躲闪不及,居然一齐被封到了城里,而之后的事实则证明,把这些人留在城中,简直是政治上最恐怖、最可怕的一件事情——被封在一起的类人群星们彼此养蛊,制造出的绝对是天字第一号的大粪坑。 这么说吧,靖康年间朝廷政治混乱到近乎于崩溃的地步,没有办法执行任何一个决策;而这样的混乱,一半源于徽宗钦宗父子夺权,另一半则要归功于底下大臣近乎疯狂的撕咬;越到绝境,越要争斗;越是争斗,越到绝境。于是恶性循环,不断扩张,区区一年之中,汴京内便换了十几个宰相,政治洗牌的效率高到连崇祯皇帝都自愧弗如的地步——二圣最终的结局,当然也就不难预料了。 所以,与其让这些蛆留在城中,继续发烂、发臭,还不如想办法把他们统统驱赶出去。每赶走一个,城防的压力就少上一分;如果能通通赶走,甚至设法在路上解决掉一些,那简直就是汴京——不,天下百姓莫大的福音,抗金战线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