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分卷阅读26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64(1 / 1)

专门盯防这些要翻天的文人, 稍有不对立刻格挡, 全力将一切冲突按捺在萌芽阶段, 绝不给半点可乘之机。 只能说还好, 以大汉朝廷的制度,受天子召问踏入禁中,都要提前解下佩戴的刀剑与弓矢, 所以打起架来风险还算可控,多加人手总能按住;要是天子宠命优渥, 真的允许这些人“剑履上殿”, 恐怕闹出的事情之大,就真的无可想象了! 无论怎么样讲, 在不惜成本, 重点盯防之后, 第二场策论还是顺顺堂堂、平平静静的进行了。开考半个时辰都没有出任何状况,而全程坐守的霍去病收到回报, 也真正是心中一落, 勉强松了半口气下来。 但很快, 小霍将军就发现他这口气实在松得太早了。 ——总之,作为这一次策问的真正主角, 皇帝今天却显得相当之闲散,甚至闲散过头了——他慢腾腾起来, 慢腾腾吃完朝食,领着一群人慢腾腾看完了军中例行的操练,在微风吹拂中静静发了一会呆,忽然道: “我们去看一看策论吧。” 霍将军:? 霍将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许是出于某种微薄的侥幸,他迟疑片刻,还是低声发问: “陛下说什么?” “朕说。”皇帝道:“横竖也没有事情可做,不如到策问的现场去看上一看,也算朕关怀关怀这些儒生,见识一下他们的大作。” 霍将军:???! ——不是,陛下是认真的吗?陛下真不是在开玩笑吗?陛下你这说得是人话吗?! 什么叫没有事情可做?现在场上看起来倒是风平浪静、一切无事,但那纯粹只是霍去病派人硬压而已;这种平衡之脆弱不言而喻,一旦皇帝亲临现场,那压抑的儒生被骤然刺激,真不知要搞出什么样的大事——如此一来,他辛辛苦苦布置的一切防护措施,恐怕立刻就要宣告崩溃了! 上面一拍头,下面跑断腿;最气人的是,下面费力巴劲跑断了腿把事情办成了,上面又再拍脑袋把主意一改,不但先前的一切努力尽数作废,而且还要给你添上无穷无尽的新麻烦——这谁顶得住? 说实话,也就是小霍将军深受君恩,忠义之念,扎根已深,否则听到这样匪夷所思的要求,就算面上不显,私下里也是要大加腹诽,要在网上匿名吐槽“救命啊谁来管一管我的奇葩巨婴领导”的。但现在——现在他只能茫然四顾,期望能够一个好人从天而降,拯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但很可惜,这个世界总没有那么凑巧的事情。站在一旁的大将军倒是有资格插话,但嘴唇动了一动,却一句也憋不出来——天子与士人论证是三代就传下来的习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哪里还能有什么说辞能阻止? 微妙的沉默了片刻以后,身后的穆姓方士忽然开口了: “现在儒生们还在忙着构思吧?贸然入场,似乎会打搅他们的思路,是不是要等一等再去呢?” 这一句话真如天籁,以至于霍将军忍不住向方士送去了感激的一瞥。但天子略不以为意: “怎么就打搅了?司马相如曾经为朕草写诏书,一边下笔还可以一边与侍中们谈笑议论,一点也不耽搁功夫。现在朕只不过去看上一看,又有什么妨碍?” ——那能一样吗?天下能有几个人可以和司马相如比较文字功夫?! 穆祺道:“……可是——” “怎么,你还有别的见解?” ——怎么,你在文学上比朕、比司马相如还更加高明? 穆祺噎住了。 还好,虽然最终没有拦住,但在反复尝试之后,刘先生终于表现出了并不多的良心;他同意调整方式,不再大剌剌直接往考场里冲(这么搞非引起骚动不可),而是分批召见,逐一料理,至少给侍卫们腾出缓冲的时间;同时又晓谕儒生,警告他们在见面时一定要克制自己,谨守君臣的礼节。 但很可惜,这种告示的结果看起来还不如狗屁。皇帝带着一行人施施然抵达军营,施施然召见了第一波儒生,先是象征性的问了问起居,然后和蔼可亲的询问第一个交卷的先行者: “关于这一回的策论,足下都有些什么见解呀?” 能够御前回话,阐明己见,真是此生意料不到的荣光;这位从山东赶来的儒生激动得浑身发抖,立刻匍匐下去,开始高声解释自己写的策论——山东的口音略为晦涩,上面只能听个模模糊糊,所谓: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以天而视,寄天而听——” 还没说完一半,等在后面的燕地儒生忍耐不住,几乎是暴跳上前,厉声大喝: “住嘴,你这异端杂种!安敢于天子之前,妄进邪说?!” 说罢,他噗通跪倒在地,声音凌厉而又凄切,仿佛泣血: “如此邪说,岂可张狂?亵渎圣听,罪不容诛,臣请诛杀此獠!” 尖声高亢,回响不绝,站在旁边的穆祺都被吓了一跳,心想辨经就辨经,怎么一上来就开大?! 坐在上首的皇帝调整了一下屁股。他的经学造诣当然远胜穆氏,但听到现在也还没听出个所以然呢: “……怎么了?”网?阯?f?a?b?u?页?í????μ?ω???n???????????????o?? “陛下,此人面谀心险,口中念诵的孔学,心中藏的却是申韩刻薄之说,小人行径,可耻之至——” 哼,除你儒籍! 大汉惩于前秦之弊,明面上一直对申韩法家的学说确实持相当的否定态度。在天子面前论述申韩之道,确实是不小的罪过。被指责的儒生不能忍受,立刻回嘴: “荒谬!污蔑!我何时藏了申韩之说?” “还敢在天子面前狡辩!”他的对家冷笑一声:“什么叫‘以天而视,寄天而听’?这句话恐怕是化用的《韩非子》吧——‘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你当我看不出你的花招!” 被指责的儒生脸色倏然一变,显然意识到了不对。但很可惜,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皇帝面前化用《韩非子》就是个麻烦;眼见左右侍卫已经要拉人,儒生绝望之下,悍然反击: “你的策问,不也同样是异端邪说?!安敢在此狂吠!” “你少在这里胡乱攀咬——” “你写的是什么?天道之常,阴阳二气!”被打入申韩之学的儒生不管不顾,厉声大叫:“将天道纯纯归为阴阳,不是异端是什么?!” “放肆!这是发扬自董仲舒董博士的见解,凭你也配非议他老人家?!” “是吗?”儒生大声冷笑:“天地纯纯是阴阳二气,那天道的心在哪里?!天地只是两股气化生,那岂非是无知无觉,无善无恶,无是无非!归根到底,不就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