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帝师声泪俱下 > 第3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2章(1 / 2)

<h1>第32章</h1>

温催玉轻咳了声,在良心和偏心间博弈了下,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卢子白:“陛下也没有讨厌过你吧。”

卢子白挠了挠头:“没有吗?”

秉持着对自家公子的无条件信任,卢子白接着自圆其说起来:“有道理,陛下对身边伺候的蔡内侍还有其他宫人也没有好脸色……”

“还有那些问安的大臣们,也是被陛下‘滚’字伺候,陛下对庄王殿下都不待见,显然陛下就是这个……嗯,天下无敌的性格,肯定没有特意讨厌我,我又没什么特别的。反倒是后面这几天,陛下可能是想到我是公子你的仆从,所以对我更和善了些。”

卢子白凡事不往心里去,说服了自己,也就继续乐呵呵的了。

为了自己的学生,糊弄了个十岁的孩子,温催玉面上依旧斯文雅致,内里良心微痛。

……

回到雁安城中,朝臣们可以各自回府之后,等彻底和其他人分开了,温催玉才让卢子白先不回太傅府,转去了城西。

卢子白答应道:“好嘞!公子,去城西做什么啊?”

温催玉:“找个人。”

原书剧情中,庄王赵曜会在几年后突遭重创、大病一场,病后就每况愈下,使得原本他积威甚重的朝中人心浮动,卫樾也算是“趁他病要他命”,抓住了机会用两年时间就斗倒了庄王、把皇帝权柄实实在在拿回了手里。

——因为这个,温催玉最初其实想过,要不就和卫樾韬光养晦,等到几年后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发生时,再顺风而行。

但他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来,卫樾并不是那么能忍的人。

原书剧情中他并非主动的韬光养晦,而是自六岁起,就被庄王严严实实控制了十来年,身边没有可用和可信的人,朝中没有凭空愿意为他与庄王对抗的臣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等到庄王自己有所破绽。

但如今既然有温催玉这个真心待他的老师了,卫樾必然是想要有所谋划,而不是继续和前面十年一样“风平浪静”。

别看他最初试探温催玉真心与否时,扯什么“或许朕没有争权之心”,事实上若是温催玉当真一味叫他隐忍,他是决计接受不了的,说不准还会觉得有没有温催玉这个老师都一样,从而影响师生情分。

即便如今卫樾真心在意温催玉,能听进去温催玉的话,温催玉也不认为自己能说服卫樾。

即便再退一步,卫樾真的听了温催玉的话,继续隐忍、不跟他闹腾,那一忍再忍又是几年过去,卫樾这心理状态得崩坏成什么样子?

温催玉不希望那样。

卫樾策马射箭时的恣意就很好,温催玉希望他脸上多一些那样快活的表情。

二来,庄王也不是能眼看着少帝有长进还按兵不动、任其发展的人。

温催玉要当好这个老师、想要引导卫樾成为有能力的明君,那卫樾身上随之的变化,即便再小心隐藏,也必然会引起庄王的注意和忌惮,只是或早或晚的事罢了——事实证明,庄王的忌惮来得比温催玉预料得还要早得多。

最后,即便原书中几年后那个“天时地利人和”到了,也未必就真是“顺风局”。

因为,原书剧情里,及冠年纪的卫樾能两年就斗倒了摄政十余年的庄王,靠的自然不单是庄王自己的颓势和卫樾坐在皇位上的正统优势,更靠的是卫樾揣着“大不了就是死”的想法,不顾风险,使了不少雷霆乃至暴戾的手段。

那些手段,和“明君”二字远远相悖。

温催玉不能指望也不想看到卫樾还用原书剧情里的手段争权,那样的话……真就该问问要他这个老师有什么用了,不都和原书剧情里一样了吗,那卫樾真的能不像原书剧情里那样,最后对人世间毫无眷恋地选择自杀吗?

所以,即便当前还要韬光养晦,也是短暂的、绝不会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更不会是除了给卫樾讲学之外就毫无动作的。

温催玉今天打算,先把几年后、本会给庄王治病的大夫,给截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