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3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33节(1 / 2)

第1619章 边镇刺史需安心

刘裕沉吟了一下,开口道:“凉州离得太远,别说大晋的力量百余年来无法到达,就算是消息,都是极为不便,卑职的这些情报,也多数是通过留在长安的眼线,加以转达,和凉州当地的情报,也有先后时差,即使是以前后汉,曹魏,大晋西朝时期,对凉州的控制也非常薄弱,羌人作乱起事前后长达百余年,都无法平定,象那南凉的秃发氏,就是当年在后汉时发动大叛乱的鲜卑秃发树机能,最后堂堂大汉,还得通过收买刺客将之刺杀,才算平定了叛乱。所以,现在谈如何经略甘凉,还为时尚早,只有先取甘州,控制陇右,才能谈徐图凉州与河西。”

司马曜点了点头:“那么,在你看来,凉州未来的走势将会如何?”

刘裕勾了勾嘴角:“西秦现在是前秦的属国,仇池也是,而后凉吕光,则已经自立,跟前秦断绝了关系,只不过这三个国家都不会真正地听苻登的号令,更不会派一兵一卒助他与后秦作战,苻登大界堡之败后,已无扭转战局可能,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前秦一灭,后秦必然势力向西扩张。”

“毕竟,收拾这些凉州与陇右的地方势力,比起东出潼关,与强大的大晋,北魏和后燕正面较量,把握要大得多,姚兴本人并没有取天下之志,我看他更大可能是向西取甘凉之地,然后扶持铁弗匈奴的残余势力在河套自立,作为与北魏之间的缓冲,至于关东之地,无论是中原还是并州,除非出现大的变局,有重大战机,他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司马尚之恨恨地说道:“这姚兴前一阵还诱使我大晋梁州一带的大将,氐人杨佛嵩叛变投降了,杨佛嵩本是毛球手下的爱将,跟你刘裕还有过数面之缘吧。”

刘裕无奈地摇了摇头:“是啊,杨佛嵩也是仇池杨氏的后人,其人勇冠三军,威震汉中一带,但他的这一支跟杨定的这一支,是不死不休的死仇,多年来,杨定屡犯汉中,都被杨佛嵩打退,只可惜,毛球死后,梁州刺史没有给杨佛嵩,而是另外派了中央官员前去接任,杨佛嵩本来一直以为这个位置会轮到自己,结果一怒之下叛我大晋,投降后秦去了。虽然其人叛行不可饶恕,但一员虎将就此离晋,也是可惜。”

司马尚之冷笑道:“还真的是英雄惜英雄,反贼叹反贼啊,刘中士,是不是跟这个杨佛嵩同病相怜了?”

刘裕朗声道:“我刘裕一心保大晋,从未背叛,领军将军在陛下面前这样诬陷,真的好吗?”

司马曜摆了摆手:“好了好了,以前的事不谈了,杨佛嵩背叛大晋,没什么可说的,依律行事即可,但后秦这样公然地诱我晋将叛降,实际上是在向我大晋挑衅,而且姚苌也让姚兴谋我中原之地,刘裕,你看要防这后秦来犯,应该靠何人呢?”

刘裕淡然道:“陛下新近对中原的防卫作了重整,让郗恢领雍州刺史,统帅中原的兵马以及荆北南阳盆地,一边招收关中流人,一边在领地内征兵调粮,郗恢有军政之才,足以守好大晋的北方门户。只是…………”

司马曜的眉头一皱:“只是他毕竟是郗家人,郗家刚出了郗超这个大反贼,所以郗恢的忠心可疑,有走杨佛嵩之路的可能?”

司马尚之马上行了个军礼:“末将愿意为陛下分忧,出镇雍州,召回郗恢。”

刘裕摇了摇头:“卑职以为不可,郗恢已到任多日,如果要叛,早就叛了,郗超的阴谋是背着整个郗家的,不可以因为一人之故,而毁国柱石,再说了,如果他真有反意,那派人在这个时候取代他,他只怕会直接据州反叛,就象那杨佛嵩一样,接任的刺史在路上,他就率部逃亡,投奔后秦去了。”

司马尚之冷笑道:“那按刘中士的高见,你有什么本事把他郗恢换回来?难不成这雍州以后这一辈子,就姓郗了?”

刘裕看着司马曜,正色道:“陛下现在只需要让郗恢继续镇守雍州,多加慰勉,等到将来平定内部,大举北伐时,让郗恢带兵加入北伐大军,只要他带兵来合,就有的是办法可以兼并其部众,打完仗后,以其功劳或者是惩罚,将之任官他处,如此,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雍州问题了,这总比直接下令换人,逼反大将要来的好。”

司马曜哈哈一笑:“看看,看看,尚之啊,你们都说刘裕一介武夫,胸无点墨,可是这样的办法,你可是想不出来的,看来,朕朝堂上的诸公,比起刘中士,也多有不如。今天的应对,朕很高兴,只是朕最后想知道一件事,你刚才对郗恢的担心,是什么?”

刘裕叹了口气:“卑职并不担心郗恢会在这时候举兵叛晋,但是他身后的荆州,却是有吞并雍州之志,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但实权则在南郡相桓玄的手中,桓玄以前是郗超的学生,徒弟,他肯分出北边的南阳,与中原合并为雍州,并让郗恢为刺史,想必是跟那郗超作了些交易的,现在郗超死了,他不会甘心本属于自己的地盘就这么丢了,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夺回。我不担心郗恢会叛,但我实在担心,桓玄会用阴险手段夺取雍州,一个不留神,酿成内战,则是我大晋之悲啊。”

司马曜的眉头紧锁:“桓玄或有此心,但是殷仲堪是朕多年的忠臣,其人忠正耿直,事母至孝,他应该不至于此吧。”

刘裕咬了咬牙,看了一眼司马尚之,司马曜的眉头一皱:“尚之将军,你先退下吧,朕有话要听刘中士的单独奏对。”

司马尚之不甘心地行了个礼,退了下去,临了,狠狠地瞪了刘裕一眼,当他的身上甲片撞击的声音消失在殿外时,刘裕才缓缓说道:“因为领军将军一直跟会稽王,王尚书交好,事关昌道之争,所以卑职不得不请他回避。”

第1620章 寄奴亦有权谋术

司马曜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之色,沉声道:“刘中士,虽然外界有很多传言,议论朕跟会稽王之事,但你要明白,朕和他毕竟是兄弟,这血浓于水的感情,不是外人几句谗言就能离间的。虽然今天,或者说从格斗场以来,朕对你多所回护,但你不能把这种回护当成你口无遮拦的理由。”

刘裕淡然道:“既然如此,那陛下为何让王恭和殷仲堪分别出镇两大藩镇呢,王恭一直想起兵清君侧,又是要对付谁?陛下,卑职在您面前,不想有任何掩饰,就是想做个纯粹的直臣,就象卑职一直以来就是个纯粹的军人一样,如果卑职说的话您不爱听,那卑职不说就是。”

司马曜咬了咬牙:“罢了,今天既然事已至此,朕也希望跟你能坦然相对,有什么话你直说吧,今天你说什么,朕都可以赦免你。”

刘裕点了点头,郑重地行了个礼:“多谢陛下的信任,卑职想说的话是,既然王恭会以忠君之名想起北府兵清君侧,那殷仲堪一样会想起荆州之兵做同样的事,这就会给了桓玄利用的机会,如果桓玄以夺郗恢的兵马为条件,诱惑殷仲堪对郗恢下手,那陛下觉得,这位以忠孝而闻名的殷刺史,会拒绝吗?”

司马曜眉头一皱:“你这么一说,倒是真有这个可能,这可就会坏事了,桓玄的野心,朕也清楚,以前跟殷仲堪多次提过,要他防着桓玄,不可被其利用,殷仲堪就算有建功立业之心,也不至于就这么容易给桓玄说服吧。”

刘裕叹了口气:“记得以前陛下在让他们出镇外藩之时,朝中就有重臣极力反对过,说这二人言过其实,必将生乱,现在看来,这个预言在一步步地实现。黑手党想要的,是一场彻底的内战,把各地这些年新发展起来,不受他们控制的中小世家,或者是地方豪强一举扫灭,然后无论是陛下还是会稽王,都无法再控制局势了,他们就能重新收回权柄。桓玄,就是以前的黑手党青龙,也就是郗超一直利用的棋子,他在利用桓玄想要恢复其父权势的野心,通过桓玄来掌握荆州,而桓玄同样会利用殷仲堪想建功的野心,唆使他去对付郗恢。”

司马曜咬了咬牙:“那朕这就给殷仲堪下秘旨,让他无论如何,不得对郗恢出手,要警惕桓玄。”

刘裕摇了摇头:“恐怕来不及了,殷仲堪去荆州,肯定是想有所作为,他和王恭跟王国宝一党是势成水火,现在王国宝又重新到了会稽王的门下,两边的冲突,一触即发,会稽王那里,已经让庾楷出镇豫州,又让王国宝之兄王愉出镇江州,作好了防备荆州军队的准备,而北府军,则被严令不得过江,停留在江北,京城的宿卫兵马由司马尚之掌握,一旦有变,陛下会给他们控制在手里,而外藩的援军鞭长莫及,现在对陛下来说,局势并不容易啊。”

司马曜恨恨地一拍龙椅的扶手:“这就是朕为什么要你来当宿卫的原因,刘裕,你说你是忠义之士,那么,你会用生命来保卫朕的周全吗?”

刘裕朗声道:“卑职既然接受了这个命令,就一定会以性命来保护陛下,只是卑职位卑言轻,只怕无法有效地保护陛下。”

司马曜站起身,双目炯炯:“那你有什么办法,能保得了朕呢?”

刘裕正色道:“首先,是要在外围,分化瓦解道子一党的势力,王恭和殷仲堪想要以提兵入京的方式来直接诛杀王国宝,在卑职看来,这是下策中的下策,且不说他们是不是有个人的野心,想行董卓,王敦之事,就算他们一心为国,那只要这个恶例一开,后人会纷纷效仿,那我大晋永无宁日,内战会全面暴发,而失了镇守军队的外藩,会给蕃邦胡虏趁机入侵,只怕非但北伐不用再想,连现在的疆域也无法保全了。这也是卑职为何坚决拒绝黑手党的合作,就是因为我们大晋不能因为这些内部的私斗,而坏了国家大事。”

司马曜叹了口气:“这等提兵入京的后果,朕岂会不知?但当时朕手中无一兵一卒,若不是有外藩兵马作威慑,只怕已经会给他们暗害了。现在这几年,王恭和殷仲堪至少对有些人是个震慑,让他们不敢太放肆,如果你不同意提兵入京的做法,有何手段可以做到让道子一党的刺史,不再对朕构成威胁呢?”

刘裕微微一笑:“豫州现在是庾楷的,而江州给了王愉,这个任命,是道子一党对荆州的防卫,陛下可以想办法,让王国宝上书,请求割豫州的一部分地盘,划给江州,王国宝的心里肯定是向着自己的胞兄王愉更多些,即使是同为道子一党,以其贪婪,也是宁可从庾楷的手中多捞实利,如此一来,可以让庾家跟王国宝反目,甚至站到陛下的这一边,一旦豫州倒向陛下,那一个江州,就不足为虑了。”

司马曜猛地一拍大腿:“妙啊,朕怎么没有想到呢?只是,如何让王国宝想到这点?”

刘裕缓缓说道:“妙音现在跟会稽王说话,他仍然是会听的,可以让妙音透露给会稽王这个意思,就说王国宝是头号功臣,现在好不容易重新和好,需要加以笼络,再说庾楷的豫州兵力和地盘是江州的数倍,稍微让出一点,两州加以平衡,也是应该,如此一来,只要王家和庾家两大道子党的支柱家族反目,则地方藩镇的威胁,就不复存在了。”

司马曜哈哈一笑:“很好,那这件事麻烦刘中士帮朕去办,办成之后,朕必有重赏。”

刘裕摇了摇头:“卑职做事,只图作一个大晋军人,一个大晋子民的本份,不求富贵,陛下如果此计成功,外部的威胁不复存在,可能黑手党会恼羞成怒,直接威胁陛下的安全了,所以卑职希望陛下能在这几个月时间内,避免所有跟后宫嫔妃的接触,更换贴身侍卫的人选,卑职愿意召来忠诚可靠的北府军老兵,成为朕的贴身侍卫,半年之内,保陛下平安无虞,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第1621章 帝王性命托忠良

司马曜咬了咬牙:“刘中士,你觉得朕对你的信任,已经到了可以更换十几年来的贴身护卫,远离朕的后宫嫔妃,把命完全交到你手的地步?你可别忘了,再怎么说,你也曾经离晋陷过敌手数年,你的老婆是敌国公主,你在军中不听将令,甚至在敌国有着自己的情报眼线而不告知朝廷的朕,你凭什么让朕信你?”

刘裕朗声道:“只凭卑职的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只有陛下安全,才能全力支持卑职的北伐大业,而这,是卑职愿意舍了这条性命去拼的一生事业,也是卑职与那些占了大晋权力,却仍不满足,成天勾心斗角,搞那些权谋诈术的世家高门的根本区别。若不是如此,为何陛下现在孤身一人在这里与卑职问对这些军国之事,而不是找他们商量呢?!”

司马曜默然半晌,久久,才叹了口气:“现在的你,无权无势,位卑人轻,也许可以保一颗赤子之心,但若是你以后权越来越大,官越来越高,手中的军队越来越多,还会有这颗初心吗?当年桓温为父报仇,手刃仇家时,也是孤身一人,可以舍得出命,若非如此,先帝也不会把荆州委之,结果就是这个当年一片赤诚的桓温,最后几乎就要篡了我大晋江山,你又如何能保证,你不会是下一个桓温?”

刘裕平静地说道:“因为桓温在少年时就已经加入黑手党了,那个手刃仇人,忠孝无双的他,本就是黑手党精心策划出来的产物,若非如此,他区区一人,如何能在仇家几百人的葬礼之上手刃仇人呢?若桓温真的这样武艺过人,一可敌数百,又为何从来做事作战都是谋定后路,绝不冒险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