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1节(1 / 2)

谢琰的脸上闪过一丝讶色,转而怒道:“一派胡言!妖贼上次给本帅打得溃不成军,十损七八,仓皇逃命时连抢来的财宝和妇女都遗弃了,还让那些吴地土豪们留下送死,这才逃得一命,他们下海的时候,残部不过数千人,这阵子我们严格封锁海岸,片板不得下海,即使零星有人去投奔妖贼,也不过是数人,数十人的规模,他们哪来的十万大军?刘穆之,本帅提醒你,这里可是帅帐,军中无戏言,谎报军情是什么结果,你应该清楚!”

刘穆之叹了口气:“琰帅,你中了妖贼的示弱之计了!这十万大军,不是你看到的仓皇逃出海的那数千妖贼,而是在你和北府军出击平叛前,他们就已经转移上岛的力量了。”

第1817章 遣军击贼守渡口

谢琰不信地摇着头:“不可能,他们难道是预知未来的神仙?夺取八郡之后不趁胜进取,反而是把主力转移出海上岛?我不信,这不可能!”

刘穆之正色道:“琰帅,妖贼为了这次作乱,经营策划多年,在海外诸岛早就存下了大量的粮草,上次作乱得手之后,迅速地把大量军械和家属也转移出海,我们之所以没有捕捉到妖贼主力,就是因为他们避而不战,要知道他们攻下八郡时,可是有兵马十余万的,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至于吴地的那些土豪,是那些人舍不得自己的家业,不肯随妖贼出海而已,这回北府军班师回京,吴地只有琰帅一支兵马,还分出大半安抚收复各地庄园,妖贼知道内情,这才趁虚而入,现在他们的兵力十几倍于琰帅手头兵马,又是作了充分的准备,其势难挡,琰帅应该早作决断才是!以免步王凝之的后尘啊!”

谢琰的双眼通红,拍案而起:“刘穆之,你胡说八道什么呢?本帅跟王凝之这种不习兵事,只会装神弄鬼的神棍怎么可以相提并论?!你是要咒本帅吗?”

谢琰的咆哮声还在殿内回荡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而来,却是一个插着靠旗的传令兵,飞也似地奔了进来,在台阶下跪地,满脸是汗地说道:“琰帅,浃口,浃口烽火,传信说是,说是贼船蔽海而来,这会儿,这会儿浃口戍,已经陷落了,贼军正向着上虞进发!”

谢琰的表情,一如他的人,顿时就僵住了,过了一会儿,他才回过了神,对着那斥候吼道:“再探!”

斥候的脚步声随着他的身影一起飞奔而出,满殿的文武,包括所有的书吏全都眼巴巴地看着谢琰,偶尔有些人投向刘穆之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敬佩之色,刘穆之叹了口气:“琰帅,这回妖贼来势汹汹,不可力敌,最好是紧急整顿兵马,同时传令各地平定庄园和剿匪的部队,迅速向吴兴一带靠拢,收缩,而您也应该马上率军撤离。”

谢琰看着刘穆之,咬牙道:“你是要我不作抵抗,现在就扔下全城,扔下全部吴地八郡的百姓,率军逃跑吗?”

刘穆之摇了摇头:“不是逃跑,是转移,贼人在吴地到处都是眼线,内应,就是这山阴城中,有多少是贼人的卧底都不得而知,加上前阵子这里陷落过,贼人在这里有什么暗道,机关,都没来得及察清,山阴城是绝不可守的,如果带上百姓,是万万跑不过贼人的,只会影响行军速度,所以只有现在率军迅速转进到吴兴一带,再与刘牢之的北府军会合,方可回师一战!”

谢琰厉声道:“不要再说了,刘穆之,虽然你这回消息正确,但是我谢琰身为会稽内史,有守土护民之责,怎么能一个妖贼都不见,就望风而逃呢?!”

一阵紧急的脚步声传了进来,另一个浑身大汗的斥候,失魂落魄地奔了进来:“琰帅,紧急军情,贼军,贼军已经过了上虞县城,张县令被杀,现在贼军先锋,直奔山阴城而来。”

谢琰的额头上,开始沁出了豆大的汗珠,刘穆之咬了咬牙,继续说道:“琰帅,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就象当年的淝水之战,秦军势大时,我们也只能退让一二,等待主力会师,而苻坚就是因为过于自大,不等众军集结就先率先锋部队出战,才有大败,我们这回应该…………”

谢琰的双眼一亮,突然大笑了起来:“穆之,你说得太好了,对啊,当年淝水的时候,众人都说秦军百万,不可力敌,只能退回广陵,继而退回江南,靠着长江天险自保,只有我当时力排众议,坚持请战,这才有了淝水的奇迹。”

“妖贼虽然一时看起来嚣张,但他们再多,有淝水的秦军多吗?他们战力再强,有当年横扫天下的秦军强吗?即使是灭国无数,一统北方的苻坚,也难当我雷霆一击,几个妖贼,又能奈我何?今天,本帅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作真正的大将,什么叫作真正的战争!”

他说着,目光投向了左首:“副将刘虔之何在?!”

一个彪悍的大将出列行军礼道:“末将在此,愿听大帅军令!”

谢琰咬了咬牙,拿出一根令箭,投向了刘虔之的脚下:“你着即率本部二千步骑,速趋邢浦,务必要对贼军先锋迎头痛击,这回妖贼突然来袭,打的就是一个速度,因为他们知道,正面列阵与我军较量,必败无疑,就想用这种突然袭击的办法,配合城中的内应,一举夺城。可惜,本帅早就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刘将军,你是京城宿卫军的将校,多年来一直跟随司马尚之将军,这回吴地平叛,也立功甚多,这次首战用你,希望你能打出水平,打出我大晋御林军的气势。”

刘虔之的脸上闪过一丝难色,咬了咬牙,说道:“大帅,贼军可是有十万之众啊,我这两千兵马…………”

谢琰的脸色一沉,厉声道:“刘将军,本帅说过,贼军或许总数有十万,但是他们的先头部队,必不会太多,浃口那里大军上陆,展开,怎么也得要个一两天时间,所以现在奔袭山阴的,只是先锋而已,只要我们迎头痛击,拒敌于邢浦的钱塘江南,那敌军就无法突袭山阴了,只要两天时间,我们各地的兵马就能收拢集结,到时候贼众就算有十万,也不在话下!”

说到这里,他神色稍缓,语气也缓和了一些:“刘将军,你们都是本帅亲自带来此地的,本帅断不会让将军孤军奋战,将军所部就驻在城外,建制完整,是现在唯一可以马上出动的部队,将军先行击贼,本帅随后就整顿城中兵马,以为后援,将军只需要打退贼军的先锋,守住邢浦渡口即可。”

刘虔之的脸上闪过喜色:“末将得令!”他弯腰捡起了脚下的令箭,大步而出。只有刘穆之抱着臂,看着他离去的背景,似笑非笑。

第1818章 谢琰暗求寄奴援

谢琰咬了咬牙:“刘参军,你远道而来,想必饿坏了吧,本帅最近新得一厨子,烧得一手好的吴地菜肴,你这位美食家,要不要随本帅来品鉴一二呢?”他说着,向着刘穆之悄悄地使了个眼色。

刘穆之笑着拍了拍肚子:“求之不得!”

当二人前后脚地走到了刺史大殿屏风后的花园里,谢琰停下了脚步,沉声道:“全都退下。”

一阵花木丛中的响动过后,园子里真的空无一人了,刘穆之微微一笑:“琰帅的情报功夫越来越好了,就是我,也没有看出你的暗影卫士刚才都藏在哪里。”

谢琰冷冷地说道:“没办法,吴地多贼寇的细作,我不得不多加防范,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了,刚才本帅的安排,你觉得如何?”

刘穆之点了点头:“很好,让刘虔之带着宿卫军去迎击敌先锋,兵法上没有问题,万一出击不利,也可以争取撤离的时间。琰帅,你现在不要再浪费时间去疏散城中百姓了,时间已经来不及,马上点齐兵马出城,如果刘虔之作战顺利,则守住邢浦一带,等待各地兵马回援,如果刘虔之作战不利,那就火速北上,跟刘裕靠拢。”

谢琰咬了咬牙:“山阴城不可守,但是野战我没有害怕妖贼的理由,我的部下有些是前北府军,其他的则是淮北一带的好勇斗狠之徒,给我收编和训练了相当长时间,虽然不如北府军精锐,但也是一流的部队了,妖贼虽众,但多是乌合之师,只要我们据险而守,加上我有一千精骑,还是可以战而胜之的。”

刘穆之叹了口气:“琰帅,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这一战也输不起,你是我们谢家最后的希望了,若是你再有闪失,那整个大晋的世家高门天下,将不复再有。保存现在的实力,以后再打回来,吴地还是你的。”

谢琰愤愤地说道:“我这回若是退了,那等于向天下人告知,我谢琰,我们大晋的世家连个妖贼也对付不了,就算再借着北府军的力量打回来,也是颜面扫地,王凝之当时宁可用鬼兵也不肯退,也是同理。现在王家已经完蛋了,我们谢家又有何退路?穆之,你是我们谢家一手提拔的,当年先相公大人非常欣赏你的才华,让我一定要找机会重用你,可别让我失望啊。”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那琰帅要我做些什么呢?”

谢琰正色道:“我会借着邢浦一带挡住妖贼,不让其过江,你迅速回京城,请现在身为皇后的妙音,噢,不,应该是神爱,还有请夫人用所有的关系,让朝中速发援兵。这回我在各地收集了不少粮草,足够援军半年的军需,你只要告诉夫人,发兵来会稽,就有饭吃,不必再浪费时间筹措粮草,明白吗?”

刘穆之微微一笑:“既然琰帅还是要求援,那为何不现在就向北府军靠拢呢?这跟我刚才的提议有何区别?”

谢琰摆了摆手:“不一样,我如果退了,那是我无法守住会稽,要靠别人的力量打回来,可我如果在这里顶住了,那别人来帮忙,就不能说明我挡不住妖贼,这个先后次序可不能弄反了。穆之,这回你从刘裕的乌庄那里过来,你跟我说老实话,是不是他在北府军过得不如意,给刘牢之赶出来看仓库了?”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上次您跟刘牢之相争,刘裕两不相帮,惹怒了刘牢之,就给赶去乌庄了。不过他在那里招降了沈穆夫的诸子,现在不少躲进山里的流民和土豪得到了赦免,出来投奔他和吴国内史袁崧了。”

谢琰咬了咬牙:“那他现在手下有多少兵马,两千人有吗?”

刘穆之笑道:“差不多吧,本来他只有几百老弱残兵,但是靠了不少来投奔他的流民,比如沈氏五虎等人的部曲家丁,现在手下也有千余人了,装备也还可以,怎么,琰帅希望刘裕这回来帮忙?”

谢琰叹了口气:“虽然我一直很讨厌这个人,但不管怎么说,他打仗的本事还是有的,这回妖贼来犯,关系吴地的生死存亡,你回京的时候,请务必去乌庄一次,对刘裕晓以大义,告诉他,他不是来帮我,而是来救他一直嘴上说要保护的百姓,明白吗?”

刘穆之正色道:“寄奴早有此意,只是因为没有正式的求援公文,他若出兵,就是擅离职守,以后怕是会给刘牢之以军法处置,琰帅如果要他来援,还需要正式的军令才行。”

谢琰咬了咬牙,从怀中摸出了一块令牌,交给刘穆之:“这是我临行前,皇太弟司马德文以圣上的名义钦赐我的金牌,见牌如见君,可便宜行事。我约你在此密谈,就是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给你此牌调刘裕,明白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