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2节(1 / 2)

第1821章 骄横公子在海盐

会稽郡,海盐县。

这是一座历久悠久的名城,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越人的先民居于此处,世代以捕渔为生,春秋时,吴越在此争霸经年,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最后秦王赢政一统天下,设会稽郡的同时,亦改此处为长水县。

后来赢政巡视天下,路过会稽郡,方士进言此地有王气,于是赢政心生厌恶,发刑徒十余万,拆毁其城,并污其名为囚卷县,吴越语中,即读为由拳县,而县中有由拳山,亦由此名而来。

大约是秦王之举,触怒上天,他离开之后,所留置的官员作威作福,压榨当地百姓,天怒人怨,有一老妇人,成天会到城门处察看,一连数年,县令奇怪,派城门官查问,老妇则说,梦中仙人警告,若城门有血,则全县会化为一片汪洋。

县令听闻之后,大笑着不信,不仅如此,还命城门官以狗血涂抹城门,他狂言道,始皇帝受命于天,他作为始皇帝派在这里的官员,就代表着皇帝,老天也奈何他不得。而那个老妇人,看到城门的血后,哭着离去,不知所踪。只有几户人家跟着她离开,夜宿在城外的由拳山上。

当天夜里,县令突然被一个吏员吵醒,正是那城门官,名叫干,县令一眼看到他,虽还是人头,但身子已经变成了一条鱼,大惊失色道:“怎么变成鱼了?”

而这个干则哭道:“明府亦为鱼!”话音未落,滔天洪水淹没了整个由拳县,从县令到几乎每户百姓,都化为鱼虾。只有跟着那个老妇离开的几户人家,才幸免于难。

从此之后,由拳县就成了一片大湖,名为拓湖,而县名也改为当湖县,后面的几百年,当年幸存的百姓和后来迁入的移民们,以湖为生,在湖边种植水稻,成为有名的渔米之乡,东汉时,因其粮产丰富,被称之为禾兴县,三国时期,此地属于吴国所有,因为要避太子孙和的名讳,改禾为嘉,这就是嘉兴这个地名的由来,而又因为嘉兴临湖傍海,除了种水稻外,也是会稽一带著名的煮海为盐的盐厂所在,所以在东晋时期,又改名为海盐县,成为北接吴兴,南连山阴的交通要道所在,自会稽入建康,这里是必经之路。

县衙大堂之上,一个年约五约,红面黑须的官员,身着绿色的官袍,坐在案后,正在看手中的一卷公文,此人正是那海盐县令鲍陋,而一个身长八尺,虎背熊腰的壮汉子,同样的红色脸膛,跟他容貌有个七八分相似,一看即知是父子,身着一身软甲,站在堂下,领着一帮持刀披甲的衙役,目光中尽是不屑之色,看着站在堂上的沈庆之。

此条壮汉乃是鲍陋的儿子,鲍嗣之,曾经在京城当过宿卫军,很有些枪棒功夫,上次鲍氏父子随谢琰南下平叛,鲍嗣之曾带着一校兵马亲自攻下这海盐县城,斩杀贼将丘汪,也因此功,被封为校尉,协助其父亲驻守这海盐县城,扼守从吴兴到山阴的要冲。

沈庆之的身上,已经是汗透衣甲,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的额头和两鬓滑下,他却顾不得擦拭,对着鲍陋说道:“鲍县令,军情紧急,还请速速按公函中谢内史,哦,应该是谢将军的要求,迅速联络吴兴乌庄的刘裕所部,并差人火速进京,请北府军前来支援。”

鲍陋抬起了头,看着沈庆之的脸上,一脸的疑色:“这公函,沈幢主可曾看过?”

沈庆之摇了摇头:“在下位卑职轻,哪有资格看这公函,只是奉了琰帅的军令,送信至此。”

鲍嗣之重重地“哼”了一声:“既然位卑职轻,又没有看过这个公函,那你怎么知道谢将军是要找北府军来援的?沈庆之,听说你跟妖贼作战,轻功冒进,中伏给射聋了一只耳朵,该不会是产生了什么幻听吧。”

沈庆之没有看鲍嗣之,对着鲍陋正色道:“卑职来前,参加过军议,琰帅同意速报朝廷,请北府军来援,现在前线军情如火,大军正在跟妖贼隔江对峙,妖贼数量众多,粮食不足,可能会铤而走险,直接强渡攻击,所以,还需要北府军迅速南下支援。请鲍县令速速派快马先行去乌庄的刘裕所部,请他南下,卑职这就继续北上去建康。”

鲍陋冷冷地说道:“你若是想找救兵,那自己去便是,本官职责是镇守这海盐县城,这公函上也没有要本官去通知哪处兵马赴援,前日里琰帅派过人要在海盐境内搜查庄园的两千兵马回去了,本官已经作好了这个任务,而你沈幢主的要求,并不是琰帅的,本官没必要执行。”

沈庆之咬了咬牙,大声道:“鲍县令,现在军情如火,贼众有二十多万,而且每天都还有刁民前去投奔,我前线的兵马不过两万,若妖贼真的全线进攻,恐怕难以抵挡,这个时候,需要吴地各郡县的每一个兵士都去赴援,方有成算,卑职去建康,并不路过乌庄,所以还请鲍县令派人前去请刘裕南下,刘裕是威震天下的勇士,上次曾经独驱数千妖贼,有他在,胜过千军万马。”

鲍嗣之哈哈一笑:“好个独驱数千妖贼,明明是自己中了埋伏,差点送命,还害死几十个同伴,要不是援军前来,妖贼怎么会退?说得好像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似的。小爷我亲率兵马攻下这海盐县城,斩杀贼军大帅丘汪,功劳不比他刘裕大得多?你怎么不求我南下去帮忙啊。”

沈庆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挤出一丝笑容:“鲍公子当然也是有名的勇士,若是能跟刘裕联手赴援,自是最好不过,只是…………”

鲍嗣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得了,跟这种只会自已出风头的猪队友,我还怕给他坑死了呢。爹,孩儿愿领乡兵五百,前往邢浦,上次只斩了个丘汪,这回,一定要拿下孙恩的人头!”

刘裕的声音在堂下沉稳地响起:“刘某愿助鲍公子立此大功!”

第1822章 大义面前弃私怨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了殿外,只见一条铁塔般的身影,在五个身披软甲的壮汉的簇拥之下,昂首阔步而入,而门口的几个军士本能地想要拦,却给刘裕那如冷电般的眼神一扫,都缩住了手脚,竟然就这样眼睁睁地看他进来了。

鲍陋不自觉地从大案之后站了起来,沈庆之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刚要转身上迎,身边却是一阵风飘过,只见鲍嗣之提着风火棍,一个箭步就蹿了出去,在大堂台阶上摆开了架式,对着刘裕身后的那几人厉声道:“好啊,光天化日之下,妖贼竟然敢就这样出入衙门公堂了,来人,快给我把这些妖贼拿下!”

刘裕身后的沈家五虎中,站在前排的沈渊子沉声道:“这位军爷,我等已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得到了吴国内史袁大人的赦免,不再是妖贼了。请你不要再以这个称呼来说我们兄弟,现在的我们,是朝廷的官兵,和你一样。”

鲍嗣之冷笑道:“你这话骗骗鬼还可以,在我这里就别想混过去了。妖贼中确实有些给裹胁的百姓,但是你们沈家五子,可是贼中头目,象沈云子,更是亲手杀害上虞徐县令的凶手,还有沈田子,谁不知道是妖贼中勇冠三军,冲锋陷阵的勇将!袁内史赦免你们是他的事,但这里是海盐,不是吴兴,小爷今天就要把你们五个挖心摘肝,祭奠死在你们手上的无辜军民!”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鲍公子了,不知道鲍公子跟沈家五子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这样置他们于死地呢?”

鲍嗣之微微一愣,转而沉声道:“刘裕,你是要强行维护这几个妖贼,甚至不惜与官军,与朝廷为敌吗?这里可不是你的京口,你可看清楚了,在我的地盘上,你就是条龙,也能让你翻不了身!这几个妖贼,在吴地作恶多端,死在他们手上的将士百姓成百上千,这是国仇,不是我的私怨!”

他一边说着,一边却开始四下打量起来,寻找起最近的帮手在哪里,毕竟鲍公子嘴上虽然狂妄,但也是见过真场面,也见过刘裕格斗的人,自己也曾经上过战场杀过人,起码的战斗经验和判断力还是有的。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刚才鲍公子提到了被沈云子所杀的上虞徐县令,不瞒你说,这次在赦免他们几个之前,我特地接来了徐县令的儿子,现任朝中著作郎的徐逵之,让他决定这几个人的生死,毕竟,孝道大过国法,我朝以孝治天下,即使是朝廷的赦免,也不能剥夺死在他们手上的人的子女们的复仇权力。而沈家五子也知罪行深重,前来寻求赦免时是孤身空手而来,任人宰割,绝无怨言。”

鲍嗣之的脸色一变:“当真?!”他转而冷笑起来:“那徐逵之能放着父仇不报,只怕是给你许以重利收买了吧。哼,谁不知道他姓徐的跟你刘裕相交莫逆,自幼长大呢。只是给你骗得连父仇也不报了,我还是不能理解。”

刘裕看着鲍嗣之身后,沉默不语的沈庆之,说道:“你就是有苍耳公之称的沈庆之沈幢主吧,我听过你的勇名,一直想要一见,却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了。”

沈庆之连忙拱手道:“想不到连刘参军都听说过我的名字,实在是惶恐之至。我这次是进京搬救兵的,本想请鲍县令差人去乌庄通知刘参军,早日率兵赴援谢将军,却不料会在这里见到刘参军本人,真是三生有幸。”

刘裕笑道:“那不知道沈幢主能不能理解,为什么徐逵之能放过父仇,原谅沈家五子呢?”

沈庆之不假思索地说道:“因为吴地的土豪之前受天师道妖贼的蛊惑,附逆作乱,朝廷大军一到,妖贼们扔下这些土豪,自己跑了,多数土豪首领伏诛,而其子侄部曲,如沈氏五子这种,则带着很多庄客,佃农躲进了山中,朝廷虽然下达了赦令,但他们害怕给追究罪行,不敢出山,沈氏五子是第一批出山接受赦免的乱党,如果因为私怨杀了他们,只怕再无人敢出来自首,这等于是断了这些人的后路,把他们推向妖贼一方,会十倍,百倍地增大平定吴地的难度。所以徐公为了国家大义而放弃了自己的杀父私仇,是高风亮节之举,沈某佩服之至。”

刘裕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了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鲍嗣之,平静地说道:“现在鲍公子还想坚持为死难的将士百姓们复仇,哪怕是让吴地土豪们复叛,让连海盐,吴兴这些暂时安定的地方叛乱再起吗?”

鲍陋干笑了两声:“刘参军不仅战场上神勇无敌,这战场之外的剿抚之事,也是见解深刻啊,难怪当年谢相公会对你如此器重,佩服,佩服!”

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堂前,转头对着鲍嗣之板起了脸:“这里不是你说话的地方,还不速速退下?!”

鲍嗣之咬了咬牙,行了个礼,正要转身,刘裕突然说道:“鲍县令,尊公子忠勇过人,刚正过人,正是国家栋梁,我等武夫,只知道快意恩仇,刀口舔血,让作乱天下,荼毒百姓的贼人们个个授首,这才是军人男儿应该的想法,别说鲍公子了,就是我刘裕,还有我北府军的兄弟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当初沈家五虎都来投奔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杀了他们,为死在他们手上的百姓们报仇。”

鲍嗣之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转过身来,看着刘裕:“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刘裕点了点头:“当然,我刘裕从军报国,就一个想法,保家卫民,如果有谁残害百姓,祸害国家,无论是胡虏还是内贼,都应该让其付出代价。尤其是这一路上看到原本富庶繁华的吴地,给这场叛乱毁成了什么样子,更是让我咬牙切齿,夜不能眠,每天做梦都是想着杀贼平叛!”

第1823章 事急从权赴前线

刘裕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但是,我的好朋友刘穆之提醒了我,吴地叛乱,虽是妖贼引发,但是也是因为朝政颁布不当,乐属征兵令破坏了吴地百姓与朝廷百年来的约定,而土豪们的利益给无条件地剥夺,这才会让其因怨生乱,这场战乱要平定,不能光靠杀戮,更是要收拾离散的人心。”

“沈家五子是跟随其父亲作乱,其父叔都已伏诛,为其罪行付出了代价,而他们虽有罪行,但有悔过之心,愿意将功赎罪,对这样的人,朝廷都能赦免,那我们这些在前线的将士,又为何要赶尽杀绝吗?杀沈家五子容易,但会让五千户百姓继续作乱到底,让五万,五十万户曾经跟随过妖贼的吴地民众绝了悔过自新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