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484节(2 / 2)

陶潜看着王珣,平静地说道:“在当今的大晋,我有三个半人,是最佩服的,因为跟我是同类人。今天既然白虎大人这样问了,咱们不妨试论一二,也就此当是个没有外传的人物风评吧。”

第1831章 渊明风评天下士

王珣笑道:“自魏晋以来,名士风流,以品评天下士人为已任,而这些大名士的评价,往往决定了一个士子入仕为官时的档次,以后即使是要升官,也得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品级才行,渊明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文章天下无人不知,是一等一的大名士,只是你从不在外品评人高下,却想不到,在你心中,原来也有青眼有加的人啊。”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白虎大人说到青眼有加,就是当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了,他不开口品评人物高下,但是他所喜欢,看中的人,就会作青眼以对,不喜欢,看不上的人,就会对其白眼示之,以此表明自己看人的态度。你把我跟这样的前代大名士相比,是不是太抬举我了?”

王珣微微一笑:“前代的风流人物早已经作古,而渊明你,才是以后大晋的风云儿,我始终相信,我们大晋的世家天下,还会延续,只不过需要新的一代世家来换血,你是名士,才有新世家的资格,所以,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陶渊明收起了笑容,平静地说道:“我佩服的第一个人,就是桓玄。”

王珣轻轻地“哦”了一声:“桓玄?他可是你的大仇人啊,你也会佩服?”

陶渊明点了点头:“桓玄虽是我的仇人,但他能白手起家,以一个徒有世子虚名的身份,从其叔父一系手中夺回荆州,还挡住了朝廷企图插手荆州的企图,王忱,郗恢都算是世家子弟中的雄杰之士,可都先后把命送在了荆州,作为郗超的徒弟,在跟他的师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笑到了最后,这个本事,不在他父亲之下,虽然桓家与我陶氏一族深仇大恨,但不妨碍我佩服这个大仇人。而且,他明知我们两家的仇恨,却肯放我出来,用我的本事,这等气度,也非常人可比。非如此人物,又怎么配做我的对手呢?”

王珣笑了起来:“听渊明这样一说,老夫对桓灵宝都要有些刮目相看了,以前可能是受了郗超的影响,以为他不过是个坐享其成的草包废物,但这些年来,他的很多举动,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当初我们谁也没想到,桓玄居然会夺回荆州,也许,以前那副吊儿郎当的浪荡公子的样子,是他装出来欺骗世人的吧,这个人阴沉腹黑,可不在他师父之下。”

陶渊明微微一笑:“不错,桓冲父子死的不明不白,我想也不会是自然正常地死亡,恐怕你的前同事郗超,在这事上出了不少力,不过这样也好,桓冲在位时对我们盯得极严,还派出方士四处寻找我们族人的踪迹,若不是先祖留下的机关阵图,有几次差点就给寻了去,那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渔夫,就摸到了我们的一处秘密基地,后来我们还是骗他是秦时逃进山中的难民,才算蒙混过去,但后来桓冲派兵在那方圆百里之类足足找了两年,若不是坞堡之中存粮足够,只怕早就给他们发现了。”

王珣笑道:“我就知道这个事情不象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想不到背后还有这些隐情。不过,难道桓玄掌握了荆州,就不来找你们麻烦了?”

陶潜点了点头:“他的心思在对外扩张上,可没空找我们麻烦,再说他兵力足够,粮草充足,一时半会儿也不需要我们。这回我出山,他甚至都没问过我的族人下落,想必也早就没把我们奚族放在心上了,毕竟桓温本人也没经历过开国的苏峻之乱,不知荆州真正的战力何在。”

王珣点了点头:“当年先丞相大人为防桓氏,特意让我们对他封锁了平定苏峻之乱的真相,桓温还以为陶荆州所倚仗的,是毛宝这些将领呢。不过这样也好,若非如此,我们也不会有在这里合作的机会。那你佩服的第二个人,会是谁?”

陶潜笑道:“我佩服的第二个人,自然是刘裕刘寄奴了,原因不用解释,这个人崛起的经历就说明了一切,我不得不佩服。”

王珣叹了口气:“可惜此人不为我们所用,无论是作为黑手党还是作为世家子,都是我们的死敌,若此人得势,必然重用那些军中兄弟,彻底坏我世家天下,所以,必须要除掉他!”

陶潜哈哈一笑:“怪不得白虎大人要让位啊,莫非前一阵刘裕乌庄遇袭,独驱数千人那次,是你在后面做的手脚?”

王珣的脸色一变:“是谁告诉你的?”

陶潜笑着摆了摆手:“没有人告诉我,是我自己判断的,能让刘裕身陷绝境,绝不是一般人的手笔,此事我多次分析过,也看过那乌庄的地形沙盘,可以说设计的是天衣无缝,指派刘裕前去的是刘牢之,而此人一向惟世家高门马首世瞻,现在谢家倒了,只有作为尚书令,名义上世家首领的白虎大人,才能让刘牢之下这样的决心,除掉在军中对他威胁越来越大的刘裕。只不过,刘裕的悍勇实在超越了人的想象,居然让他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他既然不死,就一定会查证是谁害了他,白虎大人知道此事早晚会败露,所以以退为进,让位于我,是吗?”

王珣默然半晌,叹道:“你既然能猜到,那有何想法呢?”

陶潜的眼中冷芒一闪:“我同意大人的判断,刘裕是世家最危险的敌人,我陶潜很乐意成为新的世家,所以刘裕也一定会是我们的敌人。既然早晚要为敌,那又何必在意这个位置会引火烧身呢?我虽然佩服刘裕,但就跟桓玄一样,是我必须要消灭和铲除的人。”

王珣笑道:“所以你得有兵在手,能对抗刘裕和他的北府军,怎么样,你的荆楚勇士,做得到吗?”

陶潜笑了笑:“白虎大人既然肯把镇守之位相让,那想必白虎一系多年的资源,军械,也会一并给我,有了这些军资,我有信心打造出一支不亚于北府军的精兵劲旅,刘裕虽勇,但木秀于林,风亦摧之,无论是刘牢之还是其他平辈的北府军新生代将领,如刘毅,何无忌等人,以后都会跟他有冲突和裂痕,我们只需要拉拢收买跟刘裕为敌的北府军将校,分化瓦解,那独驱千人的神迹,总不可能次次出现吧。”

第1832章 谢氏嫡孙寄人篱

王珣的眉头一皱:“你真有信心在战场上战胜刘裕?我现在已经越来越不相信这点了。”

陶潜淡淡地说道:“刘裕仍然有他的弱点,要不然也不会一再地把他自己置于险地之中了,这点是后话,不过,如果刘裕能放弃与世家为敌,一心北伐,迎击胡虏,也未必需要你死我活。”

王珣叹了口气:“跟他是和是战,以后是你的事了,不过,在我下决心把白虎之职相让之前,我想听听你最后的那一个半人是谁。”

陶潜笑着扭头看向了面前空空如也的炉子,说道:“清谈论玄,言及天下英雄人物,却是连一碗茶汤也没有,着实失兴啊。”

王珣哈哈一笑:“我倒是忘了这个了。”他说着,长身而起,走到会客殿的门口,轻轻地拉动了一道不起眼的帘垂,只听到院外响起一阵银铃之声,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捧着一大锅的茶汤,急步而至,把这锅茶汤往柴炉上一放,作揖行礼而退。

陶潜的目光,一直就盯在这个童子的身上,等他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时,他笑道:“白虎大人,什么时候你家的僮仆,都用上顶级世家的子弟了呢?”

王珣不动声色,为陶潜面前的茶碗里把起盏来:“你这又是如何看出的?”

陶潜微微一笑:“此人脚步轻浮,不稳,显然不是做惯体力活的苦出身,而他的手白净无茧,更是证明了从小娇生惯养,一身的淡墨轻香,应是经常舞文弄墨,不过,他的身上还有天师道的护符,想必以前跟天师道颇有渊缘,你们琅玡王氏的另一支,王右军家族,以前全族信道,而你们这一支,则是基本上不信,王右军家族随着王凝之在会稽的败亡,一蹶不振,我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子侄从天师道那里逃回来的,你收的这个孩子,应该是姓谢吧。”

王珣叹了口气:“真的是什么也逃不过你的眼睛,不错,这孩子姓谢,名公义,是谢玄的孙子。”

陶潜若有所思地点头到:“谢玄只有谢涣这一个儿子,却有四个孙子,公字辈,分别以仁,孝,信,义为名,这位,应该就是排行第四的幼子谢公义了吧。听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江南士人皆以为神童,却因为天资太高,加之从小体弱多病,怕被天妒英才,孙泰的师父,江南名道杜炅当年云游谢家,跟谢安说过,只有出家为道,寄养到成年,方可续命。于是谢公义一直寄养在杜炅那里,可为什么会来你这里呢?”

王珣微微一笑:“这个杜真人也是有意思地紧,早年突然放弃教尊之职,云游四方,把天师道传给了弟子孙泰,而几任天师道众谋逆,他都置身事外,这个谢公义,在他手下十年,读经明史,受了可比寻常世家子弟更严格的文史教育,其文才之高,我生平所仅见,毫不客气地说,不在渊明先生之下啊。”

陶潜点了点头:“这点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此子天赋极高,将来振兴世家高门,只怕要靠他了。不过,此子过于文弱,只怕是军政方面一窍不通,想跟他祖父谢玄一样成为一代名将,怕是不可能的事了。”

王珣点了点头:“是的,上次孙恩攻破会稽,杀会稽内史王凝之,却对王夫人以礼相待,不仅如此,那杜真人还突然出现,把谢公义交给了王夫人,哦,不,现在她丧夫归了娘家,应该叫谢夫人了。谢夫人带着这个小侄孙回到了建康城,因为这次大乱,王,谢两家有太多子弟死在天师道妖贼之手,这孩子从小在天师道前任教主门下成长,两家一时难以接受,所以,谢夫人委托我暂时关照这孩子一段时间。”

陶潜哈哈一笑:“堂堂的谢家子侄,天才神童,在你这里就要端茶送水了?王尚书,你这事一旦传扬出去,只怕世家间都容你不得啦。”

王珣平静地说道:“他在杜真人那里不也成天是做端茶送水的事吗?在道人那里可以,在我这里就不行了?哼,当年谢安逼我离婚,我王家早就跟谢家绝裂了,这回若不是看我们世家有难,在这个时候不能再闹分裂,而谢夫人死了丈夫和兄弟,也着实有点可怜,我这才勉强收留了谢公义,让他做点仆役之事又怎么了,跟当年我兄弟二人受到的屈辱相比,这点不值一提吧。”

陶潜摇了摇头:“这是白虎大人的事,我无权过问,只是提醒你一句,无论何时,对于士人,仍然要以礼相待,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想必大人明白。谢夫人请你照顾这孩子,你肯收留,本会赢得谢家的感激,可你这么一来,就会变恩为仇,在这个时候,如果王家谢家都不能齐心协力,那大晋的世家天下,可就此真的要走到尽头了。”

王珣的眉头一皱,点了点头:“渊明先生提醒得是,是我一时激于以前的恩怨,所为有些不妥了。看来这些年来,我一直修身养气,可仍然修炼不到家啊。先生之言,我会照办的。”

陶潜微微一笑:“如果白虎大人不见外,我可以带这孩子回谢家,我想,我有办法让谢家接纳这个孩子。”

王珣点了点头:“那样自然最好不过,等我们聊完之后,你就可以带公义回家了,不过,在你回去之间,我还是要听你剩下的那一个半佩服的人是谁。”

陶潜端起了茶碗,闭眼轻嗅,睁开眼时,笑道:“好茶。”一饮而尽。

王珣道:“我是真佩服先生了,常人饮之如喝苦药的这种茶汤,你居然可以当成美酒一样地喝下。”

陶潜抹了抹须上的残滴,笑道:“若无此物,我又如何能做到比别人每天少睡上一个多时辰呢,深夜观书,要与睡魔搏斗,古人头悬梁,锥刺骨,我只消一碗茶汤就可神清目爽,精神百倍,又何苦之有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