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6章 拓跋狼王不退兵
安同怒道:“一派胡言,刚才陛下说得清楚,此战事关陛下在草原上的威严,如果就这样撤了,只怕各部都会生出异心,现在形势并不差,邺城小败,不伤我根本,怎么就要撤军了呢?燕军不出战是因为他们没有战胜的把握,而不是有什么一举灭我的本事,现在我们驱使攻城的并不是我们的本部精锐,就算损耗,也不伤元气!”
张衮叹了口气:“我们的最大问题是粮草,本部精锐如果没有粮草供应,一样会军心生变,到了粮尽时再退兵,就很有可能为敌所趁了。当年在参合陂,燕军不也是因为粮草将尽,仓促退兵才给了我们机会吗?陛下,现在河北的卢家,崔家等都不会大量提供军粮,塞外的牛羊又一时接应不上,我们必须趁着现在还有余力的时候早作打算,来年还可以再来。这次已经把燕国的根基摧毁得差不多了,下次再来这么一次,再不行下下次再来一次,燕国必是疲战而亡!”
拓跋珪冷笑道:“按张尚书的意思,难道我们大军下次再来,这些个汉人世家,就会倒向我们了?你有这个把握吗?”
张衮的嘴角勾了勾,摇了摇头:“没有,但是卢家,崔家都是聪明人,看得清楚形势,我们回漠南,过个半年就可以重来,因为我们的牛羊没有损失,人力也没有什么损失,来去随心。可是燕国的农田给摧毁,来年没有粮食,实力只会更弱,他们这次没站在燕国一边,那下次…………”
拓跋珪冷冷地说道:“下次一样会象这样中立骑墙的。张尚书,朕有句话必须要告诉你,你是聪明人,也应该很清楚,骑墙观望的可不止河北的汉人世家,我们草原上有这个想法的部落大人,同样不在少数。你别看他们这次出兵跟随,但心里早就各有盘算,想跟着占便宜的有,想趁机壮大自己实力的有,想在中原定居不再受风沙之苦的有,想看着我们拓跋氏本部损失惨重,然后趁机取而代之的也有。你说河北汉人跟慕容氏燕国不是一条心,我们草原上同样不是铁板一块,这次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战争利益,那下次可能就不是朕要不要来河北的问题,而是如何要再次平定草原叛乱的问题了。”
张衮咬了咬牙:“这些部落都送了质子在您这里,前两年也跟着您作战得到了大大的好处,不会这么容易生变的。”
拓跋珪冷笑道:“难道卢家,崔家就没有人质在慕容宝手上?公开作乱不会,那阳奉阴违可不可以?如果真的想反,别说几个人质,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张先生,你应该很清楚我们草原的人心啊,为什么在这时候,却是会说这种话呢?”
张衮叹了口气:“这次出战,我一直就是劝陛下见好就收,拿下并州,已经是大大的胜利,接下来就要消化和巩固胜利的成果,河北这里,交给仆从部落来劫掠即可,没必要这样主力出击,燕国经营河北多年,不是这么容易可以一战而灭的。”
拓跋珪沉声道:“并州一战而定,所有部落都群情激昂,连贺兰卢都主动请战,恨不得能飞过太行,一战而定北方,朕怎么可能因为你的一句建言,就逆了大家的意思?何况现在仍然是仆从部落分掠各地,我的本部人马,只是在这里监视一下各部攻城罢了。好了,张尚书,朕现在不跟你多扯这些没用的东西,你就说吧,卢家和崔家有什么人是可以联系,可以封官许愿的,这事交给你来办,至于作战的事情,朕自己掌握。”
张衮叹了口气,看了一眼崔宏,说道:“卢家现在的掌门人是卢偃的孙子卢溥,他在幽州一带很有名望,势力遍及范阳,涿郡和辽西,如果能争取到他中立,那就可以让燕国稳定的辽西后方也出现变故。”
“再一个崔氏的掌门,自从崔侍郎来投我大魏之后,就变成了崔逞,他是曹魏时的名士崔琰之后,少有才名,曾经先后在前燕,前秦任州郡长官,在东晋北伐时也接受过晋国的封号,邺城之战,刘牢之惨败,他本来带着子侄南下想投奔晋国,结果给丁零翟辽所俘虏,任命为中书令,专门起草文书,后来后燕慕容垂灭丁零翟魏,崔逞又投降后燕,成为燕国官员,如果陛下想拉拢崔氏一门,那这个崔逞,臣可以去想办法拉拢。”
拓跋珪的眉头一皱:“卢溥先不谈,这个崔逞,都换了多少主子了?忠诚方面恐怕有问题吧。真的要用此人吗?”
张衮点了点头:“效力于统治河北的君主,是这些汉人北方世家大族的存续之道,不可轻易以忠奸论之。如果陛下能长期雄霸河北,崔逞就断无背叛的可能,如果因为他几易其主就不用他,只怕会因一人而绝河北士人之心哪。”
拓跋珪勾了勾嘴角:“罢了,这事就交给你去办,条件不变,在现在燕国给他们的官爵基础上再升三级,这次如果不肯以军粮助我,下次再来,仍然欢迎。不要让我失望,张尚书。”
张衮神色严肃,正色道:“都包在微臣的身上,臣自信,即使不能说得他们这次来投,也不会让他们再帮着燕国。”
拓跋珪摆了摆手:“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崔侍郎,朕还要提醒你一句,之前你的情报工作非常出色,朕很满意,但是自从河北征战以来,你的表现就不那么好了,邺城一战,连那个丁建临阵倒戈的事情你也没查出来,虽然这是贺兰卢用人不明,但是你的监控,细作也着实没什么表现,河北是你们汉人世家的地盘,按说应该一举一动逃不过你的眼睛才是。”
崔宏叹了口气:“那是因为慕容兰回来了,此女在情报方面是天才,想必陛下也应该清楚,慕容家在这老家腹地的眼线,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丁建反水,只怕也是此女的安排。微臣只能尽全力与之周旋,还请大王息怒。”
第1857章 借刀杀人摘胜果
拓跋珪咬了咬嘴唇:“这女人真麻烦,跟我阿干呆在南边好好过日子不愿意,非要来北方淌这浑水,崔侍郎,如果有可能,帮我除掉此女,不能因为一人的原因,坏了我的大事。”
安同的脸色一变:“陛下,万万不可,这样的话,万一刘裕知道,恐怕…………”
拓跋珪的眼中杀意一现,刺得安同马上闭上了嘴,只听他沉声道:“刘裕和我是阿干,但是为了大魏的大业,为了我拓跋氏一族的万古荣誉,别说是这种异姓阿干,就是亲生父子,也是毫不留情的。以前他助我登位,我也庇护了他几年,甚至为他对付了桓玄。也算还清了恩情。本来我们天各一方,各自安好,我也不想拿他怎么样,可他老婆现在的存在,已经成为我们大魏的绊脚石,别说慕容兰以前在草原上就多次跟我作对,就算是刘裕本人,如果跟我为敌,那也是恩断义绝,不死不休!”
安同叹了口气,没再接口,崔宏微微一笑:“有陛下的这句话,臣就放心了,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过,慕容兰是顶级的谍者,即使臣痛下杀手,也未必能成功,只能尽力而为!”
拓跋珪勾了勾嘴角:“非到万不得已时,还是不要取她性命,只要让她不在河北给我们造成大麻烦就行,崔卿,在这河北搞情报,就全权委托给你了。”
崔宏点了点头,与张衮同时行礼而退,大帐之中,只剩下了安同一人。
拓跋珪看着在一边沉默无语的安同:“好了,阿同,现在没外人了,有什么话可以说了,是不是你也跟他们一样,并不支持我继续打下去?”
安同叹了口气:“他们是汉人,希望借你的力量打下河北,荣华富贵,没有不攻河北的理由,但就是这样,他们也对这次的战事不看好,说明取河北,灭后燕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可能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给那些给胜利冲昏了头的部落头人们一怂恿,就越过太行直扑河北。其实,四十多万军队的集结,只是要确保草原上不至于有人趁我们主力在外而作乱,并不是非要毕其功于一役,难道阿珪你忘了吗?”
拓跋珪勾了勾嘴角:“可是并州来得如此容易,说明慕容农和慕容麟们仍然是矛盾重重,与燕国的军力相比,我更看重的,是他们这种手足相残,内部不和。现在连慕容兰都回来了,如果我们不趁机灭了他们,等他们整合两年,再想灭燕,可就难了。”
安同勾了勾嘴角:“可是外部压力一大,只会让他们更加团结,这回慕容农和慕容麟在中山也是各司其职,没有再闹矛盾,只怕我们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张衮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让那些仆从蛮子,尤其是贺兰部在河北放抢,我们主力回草原休整,这样既给了这些仆从们抢劫的机会,又不损失我们的实力,一举两得啊。”
拓跋珪摇了摇头:“可是出师河北,如果连一座大城都打不下来,会损我威名,如果我不来也就罢了,可是现在是我御驾亲征,如果寸功未立就撤,只怕到了草原上也会给人看轻。中山和邺城可以暂时放弃攻击,但是信都,我是志在必得,打下信都后,我才会考虑撤军的事。”
安同的眉头一皱:“既然如此,你为何要贺兰卢去打信都?下了严令,贺兰卢一定会拼命攻城,跟他们交好的大部落也有一些,真要是全召来攻击,未必不能打下来。”
拓跋珪冷笑道:“你当我真的会让贺兰部取得攻克信都的大功吗?不过也是让他们全力攻城,消耗慕容凤。三个大城中,信都的兵力最少,也最容易拿下,但慕容凤是燕国第一勇将,如果能打败他,攻取他镇守的城池,那一定会震慑燕国军心,也大大提高我在各部中的威望,所以,让贺兰卢先去消耗他们,然后我再一举破城,趁势收兵回并州,完美!”
安同勾了勾嘴角:“可是,这样也太伤贺兰卢的心了吧,如果全力攻城却给你摘了果子,会不会逼反他?”
拓跋珪重重地“哼”了一声:“借他个胆子也不敢,贺兰敏知道以前是如何背叛过我的,我上次就说过,不会再有下一次了。你还得花点心思,多帮我盯着这个女人和她的儿子,不要让她们关键时候坏了事,这件事是只有我们兄弟才知道的秘密,不能让那些汉人知道。”
安同轻轻地叹了口气:“只是,你毕竟是草原大汗,如果公开这样欺负贺兰部,只怕会部众离心啊,贪一时小利,而失了首领最可贵的公平,我不赞成。”
拓跋珪咬了咬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燕军龟缩大城,如果上来就拿我们本部精锐去死磕,损失一大,就无法压制各部了,这回我故意给贺兰卢下这样的命令,逼他攻城,也说了如果他攻不下来,后果自负,不算欺负他。再说了,我没打算让贺兰部回草原。如果听话,以后就放在河北,如果不听话,干脆就找借口他们反叛,把他们除掉。这回那个丁建不就是个好借口吗?”
安同的脸色一变:“阿珪,万万不可啊,贺兰部跟你的关系太近,如果你容不下他们,只怕各部会离心啊。”
拓跋珪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贺兰敏早就跟我离心了,贺兰卢以前也多次害我,为了大业,我忍了他们兄妹这么多年,够意思了。阿同,你带着自己的部落在贺兰部后面督战,注意控制太行山道,万一贺兰部有撤回并州自立的心思,一定要果断出手断他们的归路,还有,并州那里现在交给了常山王拓跋遵,我的这个弟弟,能力有,但是野心也不小,还得多派人去监视才行。记住,千万不要让他跟姚羌和东晋有什么联系。”
安同微微一笑:“这点你放心吧,我安排了庾岳监视着呢,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姚羌现在收留了不少从河套叛逃的部落,看来,以后是要跟我们为敌了。”
拓跋珪的眼中冷芒一闪:“哼,这些账以后再跟他们算,现在我要去整顿兵马了,三天之后,出兵信都!”
第1858章 陈年旧恩后人报
中山城外,一处废弃的土地庙,四十余名戴着斗笠,穿着布衣的汉人,一言不发地坐在庙外的一片空地上,一个个沉默无语,庙外的荒林之中,鸦鸣声声,间或有一些野狗豺狼的叫声,可是这些人却是置若罔闻。
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衣着褴褛的老妇人,驻着拐棍,拿着一个破碗,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可是,所有斗笠客们却是不约而同地长身而起,看向了来人,这个头发花白,脸皮如同枯树皮般的老妇缓缓地抬起了头,直视坐在山神庙门口的一个中年人,用那破锣般的嗓音说道:“何意百炼钢。”
中年人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竟成绕指柔。”他脱下了斗笠,一张方正沧桑的脸,展开在了来人的面前,“兰公主,一路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