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卢气得满脸通红,出气如牛喘,却是无一言以对。
拓跋珪的脸上闪过一丝微笑,看向了贺兰卢:“舅舅,看到了没有,还是这些汉人文士会说话啊,早说了,不要跟他们作口舌之争,我们草原汉子,在这方面不是人家的对手啊,你看看你,偏偏不听,这下朕也没办法为你说话了吧。”
贺兰卢咬了咬牙:“既然陛下找到了新的好帮手,那看起来我这个连打仗本事也没有的舅舅,也对您没什么帮助了,我这就带兵去接应漠北的粮草,打通代县易京的粮道,这场招贤纳士的接风宴,我就此失陪!”
他说着,直接连礼都不行,转身就走,拓跋珪的脸上笑容渐渐地阴沉了下来,手里的权杖,握得更紧了。
崔逞勾了勾嘴角,行了个礼:“陛下,请恕微臣之罪,一时逞口舌之利,惹怒了贺兰大人,微臣这就去给他赔罪,任他处罚。”
拓跋珪冷冷地说道:“不必了,既然贺兰大人想去打通粮道,那就让他去,崔先生,你刚才也看到了,我军虽然新胜,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四十万大军在河北已经打了快半年了,这时间一长,军粮就接济不上,我们在草原上的牛羊,很难直接运送进关内,尤其是河北的北方,现在不少州郡都还在后燕的手中,你们能现在来投,真的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起码,如果有河北的粮草,可以再支持我们一段时间了,就是不知道二位能运来多少军粮呢?”
卢溥勾了勾嘴角:“在幽州和范阳的坞堡中,有三十万石军粮,足够十万大军吃上四个月的,过了四个月后,差不多也要到了秋收时节,以幽燕之地的粮草,可以满足大军一年之需,只是这几个月,恐怕还是有点困难。”
拓跋珪的眉头一皱:“范阳卢氏的多年积累,才三十万石军粮?朕以为应该起码有百万石以上呢。”
卢溥摇了摇头:“我卢家子孙分枝散叶,遍布北方,这三十万石,只是我这一支的存粮,这次我来之前清点过,就是这么多,其他的卢氏族人,也许还有一些存粮,但不会超过我这个主家的多,毕竟,我们只是一家一族,比不得统治的官府,这些年河北战乱不断,冉魏时期更是无复耕者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中原的田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并不象草原上牛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拓跋珪咬了咬牙:“那还要请卢先生,哦,不,应该是卢刺史说服你的族人,早日倒向大魏,朕这里,荣华富贵,高官厚爵,都是虚位以待,在这时候助我大魏灭燕,都会是开国元勋,建国功臣!”
卢溥微微一笑:“这正是微臣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陛下赏罚分明,礼遇我河北士人,那自然会从者如云,老实说,现在不少河北士人,仍然对陛下心存疑虑,以为陛下出身塞外,并无入主中原之志,所以还在观望,陛下需要打消他们的疑虑,才能让他们真心归顺。”
说到这里,卢溥顿了顿,看向了张衮:“就好比微臣,若不是张尚书跟微臣多年交情,亲自前来说服了微臣,介绍了陛下的宏愿,只怕这会儿微臣还在范阳老家结坞自保呢。而且,这次微臣前来,只带了两万石军粮,若是要把老家的大量粮草取出,还需要更多人手才行。”
拓跋珪哈哈一笑:“这个容易,朕可以派一支军队去给你运送粮草,中山和邺城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攻下的,需要长期围困,我大军正好可以去四处征粮,你有现粮,当然是最好不过。”
卢溥点了点头:“这次来大营,见识到了陛下的英明神武,也了解了大魏的入主之心,我现在已经放下了一切的疑虑,愿意真心助大魏成功,在范阳老家,我们有上万的子侄,乡人,可以来投军,当然,跟兵强马壮的大魏铁骑相比,他们是只会耕作的普通汉人农夫,不习军事,不能打仗,但是,为大军运粮建营,修路造桥,这些事可是不在话下。”
拓跋珪满意地点了点头:“太好了,朕要建立的大魏,是包括了胡人战士和汉人百姓的大魏,不单是只有四十万步骑的国家,汉人农夫,如果运粮有功,朕一样会按有功将士的标准,加以封赏的,你现在就可以回去告诉你的乡人们,这次为大魏运粮的民夫,全家免税五年,不用再出徭役。”
卢溥大喜过望,连忙行礼道:“微臣代范阳父老,谢陛下大恩!”
拓跋珪转向了站在一边的崔逞:“崔郡守,你现在是清河郡守了,又准备如何来助朕,朕大魏灭燕呢?”
崔逞叹了口气,说道:“微臣抱歉,没有卢刺史的家大业大,在范阳经营多年,张先生知道,我们崔家多出文士,在朝中任官,很少人去经营乡梓,结坞自保,有大量存粮的。当年前秦灭亡,微臣甚至带着子侄去投奔东晋,如果不是中途给翟魏所截,只怕已经是在东晋安家落户了,又何来的积蓄呢?”
拓跋珪的眉头一皱,没有说话,一边的张衮说道:“崔太守所言,句句属实,他们这一支历来不置产业,不结坞堡,只是在朝中任官而已,微臣这回去找到崔太守时,他们家已经是家途四壁,甚至要靠邻人的接济,就连崔太守的夫人,也跟他的儿子一样,亲自下地劳作呢。”
拓跋珪轻轻地“哦”了一声:“不至于吧,清河崔氏毕竟是汉人名门,世家领袖,怎么混成这样了?”
一边的崔宏连忙站了出来,说道:“都是因为微臣投奔了大魏,成为陛下的谋士,那慕容氏一族才会生出恨意,迁怒于兄长,他们不敢直接杀害兄长,以绝河北士人之望,就罢了兄长的官,把他赶回清河老家,让他跟普通百姓一样种田交税,可怜我崔氏世代为官,竟然被如此羞辱,若不是王师来救,只怕家兄一家人,都无以为生了!”
第1863章 不夺百姓活命粮
崔逞的眼中两行热泪流下:“陛下对我崔逞一家,确实是存亡继绝之恩,我崔逞无以为报,只有肝脑涂地,用这一腔热血,效忠于陛下了。”
拓跋珪叹了口气:“好吧,崔太守家里困难,拿不出军粮,朕可以理解,只是以崔先生之见,现在我军粮草不济,卢刺史的范阳粮草,只怕也要旬日之后才到,那有何良策,可以解我大军这半月的粮草问题呢?”
崔逞勾了勾嘴角,说道:“陛下这些时日里除了河北的几个大城无法攻克外,基本上整个后燕的州郡,都落在陛下的手中,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何占了整个河北,却仍然会闹粮荒呢?”
拓跋珪没有作答,一边站着的一员勇将,正是有黑槊将军之称的于部大人于粟单,沉声道:“因为慕容氏燕贼可恶,他们不敢与我军正面交锋,却早早地退保各个大城,临走之前,把府库都搬了个底朝天,只扔下一堆没吃没喝的汉人百姓给我们。就象这信都城,慕容凤跑了,他的军队也溃散一空,可是城中六万百姓,却扔给了我们,这厮逃跑前还放了把火,把四十万石军粮都烧了个干净,老天真应该降个雷劈死这没天良的杂碎!”
于粟单说到恨处,狠狠地往地上吐了口痰,然后重重地一脚踩上去,仿佛是要去踩慕容凤。
拓跋珪点了点头:“崔太守,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军看似攻陷了大量的地盘,但是粮草却是没有获得,非但如此,城中的百姓,还要我们发放军粮安抚,本来我们这次出兵河北,准备了四十万大军半年之粮,可是现在打下来,非但没有从敌军手中得到粮草,还要再喂养两百多万汉人百姓,这就是我军粮草急剧消耗的原因。崔先生,可有良策化解?”
崔逞平静地说道:“这些情况,微臣来之前就有所了解,之所以问陛下,就是想让陛下思考一下,河北之地,所有的粮草,难道都进了燕国的仓库吗?他们若是真有本事搜刮百姓的所有存粮,那为何不征丁暴兵,与大魏决一死战呢?”
拓跋珪的双眼一亮:“对啊,这个问题朕怎么没有想到?朕不相信河北的汉人百姓真的就家无余粮的,对,他们一定是把粮食全给藏起来了,你是要朕下令,让他们交出来吗?”
崔逞叹了口气:“城中的百姓,只怕是真的没有粮草了,因为进了城之后,所有的粮食都要充军,然后统一分配,这是基本的军事纪律和守城组织,陛下应该了解,臣说的,是那些在山野之中的百姓,他们大多数人没有进城逃避战火,而是散居在各处,但他们的粮食,也不会有陛下想象的多,乱世之中,往往也只剩下一些救命的口粮而已,陛下名义上说要养河北的百万生灵,可实际上,真正需要你发放军粮的,也只是你攻克的州郡大城中的那几十万人罢了,真正的十倍以上的百姓,是散布各地,自谋生路。”
拓跋珪咬了咬牙:“那就让他们把存粮交出来,这次助我大魏渡过难关,朕可以对范阳百姓一样,五年内不让他们交税。”
崔逞摇了摇头:“范阳那里,是有卢刺史这样的带头人,组织百姓结坞而守,他们的存粮,是存了很多年的,所以有积累,而即使是卢刺史,也不可能说是夺了百姓的活命口粮,捐献大军,他最多只是把卢氏一族仓库中的存粮交出,献给陛下和大魏。”
拓跋珪看向了卢溥:“是这样的吗?”
卢溥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我卢氏一族对于族人和百姓,有不同的税赋收取制度,一般来说,耕作我卢氏的土地,需要交出五到六成的土地产出,余者可以自留,只是中原这些年来战乱不断,即使是不打仗时,也是经常有天灾,普通百姓交完这些粮赋之后,存粮已然不多,现在家里能剩下的,多半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救命口粮,若是夺去,只恐他们自己都难以存活了,必然会强烈反抗。”
拓跋珪的眉头紧锁:“这么说来,河北的汉人百姓,没有粮食来供应大军了?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我真的要退回塞外吗?”
一个虎背熊腰的大将,正是尔朱部落的酋长尔朱羽健,也是魏军中著名的勇将,吼了起来:“不能退啊大汗,咱们好不容易来这里,弟兄们都不想再回草原受风沙之苦啦。这次若退,下次恐怕再没有人肯跟随大汗伐燕啦。”
安同的眉头一皱:“尔朱大人,慎言!”
拓跋珪摆了摆手:“好了,不要再说了,崔先生,你也看到了我兄弟们现在的想法,能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为大军提供一些军粮呢?朕知道,这时候也需要河北人心,不能直接派兵去抢粮,那能不能请你们这些士人出面,说服汉人百姓,让他们站在大魏一边,共创基业呢?”
崔逞叹了口气:“陛下,臣刚才说了,那些口粮,是汉人百姓最后一点活命粮,是不能交出来的,面对生死,讲再多道理也没用,臣也是家无余粮,到您这里投奔您,一是因为看清大势,二是也要找口饭吃,连臣这样的士人都落到这般光景了,何况普通的汉人农民呢?”
拓跋珪长叹一声:“想不到河北竟然残破如此,这么说来,除非我攻克邺城或者是中山,取得燕国的百万石存粮,不然就解决不了这生计问题了?”
安同摇了摇头:“以慕容氏在信都的做法,只怕即使攻克这些城池,也无法取得粮草,他们会在破城之前一把火烧了,反正如果慕容氏的国家灭亡,他们是愿意拖上整个世界陪葬的。”
拓跋珪咬了咬牙:“那现在怎么办,难道真的只有逼我分兵到各处征粮吗?可这样一来,失了河北人心,有违朕吊民伐罪,诛凶除暴的本意啊。”
崔逞微微一笑:“陛下勿虑,微臣敢身无一物,两袖空空地来投军,就是因为想好了如何解决陛下这燃眉之急,想当年慕容垂起兵之时,也曾经面临和陛下今天同样的境地,您可知道,他是如何解决的呢?”
第1864章 采摘野果充军粮
拓跋珪的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慕容垂是如何解决的,崔太守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