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点了点头,站起身,拍了拍朱龄石的肩膀:“去吧,不要让我失望!”
第2266章 昔日故人再相逢
当朱龄石转身走出帐门的时候,刘穆之领着一个军士走了进来,刘裕看到这个人,有些面生,这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军士,身材中等,在一向壮汉猛士如云的北府军中,甚至可以算是瘦弱的了,但他的脸,却有几分面熟,似乎是在哪里见过,他身穿的衣甲,并不是北府军制式的,而是京城的宿卫军,很显然,这是一个出现在北府军中的宿卫军人,看他的样子,似是一个百夫长,他的一条腿一瘸一拐的,看起来是有些残疾。
刘裕看着刘穆之,笑道:“怎么,京城中有什么信息传来吗?只是传信什么时候要用到百夫长这样的军官了?还是这位是你的探子,有何要事汇报?”
刘穆之摇了摇头:“如果是探子,我又怎么会在公开场合这样带他来呢。寄奴,你好好看看他。”
刘裕定睛一看,突然站起了身:“你是不是姓谢?”
这个军士用力地点了点头:“不错,我姓谢,叫谢停云,我大哥谢停风,小名水生,是寄奴哥你当年的战友。”
刘裕的心中一阵酸楚,转而激动,当年初入北府军时,跟水生可是情同手足,他是军中身体最弱的一个,因为长年的营养不良,所以自己每次都会把自己的半个馒头分给他,看着水生,就象看着三弟刘道规似的,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弟,却是在演武之中因为自己的错误命令而死,让自己内疚了多年,以后无论自己发展如何,总会把一份军饷寄给水生的家人,直到几年前天师道作乱,吴地沦丧,才失去了联系。以后虽然也通过刘穆之和徐羡之多方寻找,却始终不见其家人下落,还以为他们全家都跟水生一样死于战乱了呢,今天得见这个谢停云,怎么不让刘裕激动万分呢。
刘裕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笑道:“我记得,你小名叫风生,是吗,停云兄弟?”
谢停云哈哈一笑:“想不到寄奴哥还会记得我这个无名小子的小名啊。没错,我就是风生。”
刘裕看向了刘穆之:“风生兄弟,是你找到的吗?这可真不容易啊。”
刘穆之叹了口气:“你还是听他自己说吧,风生兄弟,你把跟我说的话,再重新说一遍吧。”
谢停云点了点头,说道:“多年以来,我们家一直承受着寄奴哥的关照,你把军饷寄给我们,让我嫂子和我有口饭吃,谢家也对我们照顾有加,夫人曾经两次来我们家看我们,还出钱给我们买了地,购置了宅院,让我们可以自立更生,还派了庄丁帮我们干农活,一直到我十五岁成丁,可以说,如果没有夫人和寄奴哥,我们一家早饿死了。”
刘裕笑道:“这是应该的啊,水生是我军中的好兄弟,我有义务照顾他的家人,只是后来我随军北上后在外流落了几年,回来后再找你时却没了音信,又是怎么回事?”
谢停云叹了口气:“离开谢家之后,我和嫂子相依为命,她后来为我纳了一房媳妇,是她娘家的侄女,只是这姑娘被同村的一个无赖看上,纠缠不清,我一怒之下,出手殴伤了这个无赖,这个无赖乃是当地一个大姓的同族,来头不小,要欺负我这样无权无势的小民,那是轻而易举,于是我只能连夜带着家人逃跑,几经辗转,流落异乡。”
刘穆之点了点头:“他们走得匆忙,我也不知去往何处,所以后来一直没有查到,直到前几天,风生兄弟才来找我,他们一家后来在晋陵落户,也算是幸运地避开了天师道之乱,风生兄弟后来应了朝廷的募兵令从了军,加入了司马尚之的部下,这些年来也立过功,负过伤,现在就成了这样。”
刘裕看着谢停云的那条伤腿,从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看来,显然是给砍断了腿筋,以至于行走都不太方便了,他叹了口气:“为何不来北府军呢,我起码可以照顾到你的。”
谢停云摇了摇头:“寄奴哥,我知道北府军对当兵的素质要求很高,以我这身体条件,是断然无法加入的,要是靠了你的关系从军,那只会让你的威名受损,所以,我宁可加入普通的其他部队,靠自己打拼,这条腿,就是当年跟那恶霸搏斗时给他砍的,若不是天师道妖贼作乱,大概连宿卫军也不会招我这个半残废的,好在我受了大哥的影响,自幼习些武艺,也懂些军伍之事,这些年在宿卫军中,也多少立过点功,现在就成了这样。”
刘裕点了点头:“以你这样的身体条件,混到百夫长可真不容易。现在我当了镇军将军,你可以靠你以往的军功转来我们北府军,我会照顾你的,这并不是我徇私,你是老兵了,有战斗经验,即使不当一线的战士,当教官,训练新兵,管理军械,也是足足有余的。”
谢停云叹了口气:“不用了,寄奴哥,我从军多年,大小恶战数以百计,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厮杀,今天主动通过刘主薄来找您,就是想问一下,按我这样的条件,是不是能搬到建康城居住呢?”
刘裕笑了起来:“风生兄弟,你家不是在晋陵吗,就算不想在军中呆了,也可以领一笔抚恤钱,回老家置地啊。”
谢停云摇了摇头:“在晋陵,我们也是租别人的地种,军中那点军饷您也知道,不足以让我们购置产业的,本来我在司马尚之将军部下多年,颇有战功,但他却说朝廷一时困难,这些赏赐需要先计下扣着,等打败妖贼和桓玄,天下太平之后再发放,结果后来他自己也死了,这钱也无从谈起。寄奴哥,我从军多年,结果却几乎是一无所有,现在即使是在老家晋陵,也要给人催收田租,要是我离开军队,连这份军饷也没了,再也没法还债,我身有残疾,再回乡务农,只怕全家人都没的过了,听说现在在建康城可以凭旧日军功落户,在商铺找个事做,不知道寄奴哥能不能帮我这点忙,解决我家在建康城的落户呢?”
第2267章 安家落户入京师
刘裕笑道:“用不着这样,我当年答应过水生兄弟,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就绝不会亏了他的家人的,你可以进我府中,找个差事,无论是护卫还是看守库房,我相信你都可以胜任的。”
谢停云摇了摇头:“不,寄奴哥,无功不受禄,你府上的都是立有战功的北府老兵,无论是能力还是军功,我都是远远不够格的,我不能让你坏了规矩。今天我来找你,只是希望能借你一点钱,在建康城中购个小宅子,做点小本生意,将来赚了钱,一定还你,还有,我家小子八岁了,我也一直教他习武,以后等他成了丁,我一定让他来应募北府,为寄奴哥的北伐大业尽力!”
刘裕点了点头:“你和水生一样,是有志气的我,我相信风生兄弟你以后一定会时来运转的,建康城以前是世家王候,富人权贵的天下,咱们穷苦人家是进不去的,我们北府军这么多兄弟,一生征战,出生入死,立了多少大功都无法在城中落户,这不公平,而我现在既然掌了权,就一定要让天下人都得到公平,穆之,请从府中拿出五千钱,给风生兄弟拿去做安家费,让他在建康城中能买一户小宅。”
谢停云连连摆手:“不,寄奴哥,太多了,我打听过,在北门那里只要三千钱就可以…………”
刘裕摆了摆手:“既然要好好生活,就要找处好点的地方,太偏僻的地方也做不了什么生意,再说,做小本生意也需要点本钱,建康居,大不易啊。这些年我一直没有给你寄钱,这些都是存下来的,不用客气,你真要是生意做好了,到时候如果做餐饮,请我们吃上一顿就可以了,噢,你看看刘主薄,他可是天下闻名的美食家啊,你要是让他吃得满意了,一定能赚大钱!”
谢停云笑道:“我家娘子最擅长做锅巴了,还会用肉汁一浇,那酸爽,在晋陵时可以十里八村都有名的啊。”
刘裕瞪大了眼睛:“什么,锅巴还能这样吃?”
刘穆之哈哈一笑:“寄奴,没想到吧,这世上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啊,那三鲜肉汁锅巴我吃过,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更主要的是,便宜啊!要是开个小食铺子,一定可以大火大赚的!风生兄弟,我很看好你哦。除了寄奴哥给你五千钱外,我再加一千钱,就算是助你做个铺子的本钱,不过嘛,赚了钱后,要带我分红哦。”
谢停云激动地不知所措,连连点头称是。刘穆之从帐外唤了一个书吏进来,跟他吩咐了几句,让他带走谢停云,帐内,最后只剩下了刘裕和刘穆之二人。
刘裕叹了口气:“想不到还能再见水生的家人,我还以为,他们都死于战乱了呢。不过这风生也挺有骨气的,跟他哥一样,不愿意来攀附于我。”
刘穆之点了点头:“要是人人如风生一样,这世上就清静很多了。这些天来,有了战功的老兄弟们,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来投奔的,可不在少数啊。要是没了规矩,只怕会出乱。”
刘裕点了点头:“这就是我要移出建康城的原因,这样将士们只要还在军中,就不能留在京城,不然的话,往小里说是安于富贵,往大里说很快就会变成骄兵悍将,为祸京都了,就算他们自己不这样做,家人也会的。所以,不但人不能留在建康,爵位也不能现在给。以后消灭了桓玄,平定天下之后,还是要把大家分封各地,不能全挤在建康。”
刘穆之点了点头:“进京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和那些高门世家起了冲突,毕竟多了这么多人,这些世家高门想要象以前那样坐吃天下,没那么容易了。希乐那晚上虽然还是分了大半的产业契约给了各大世家,但北府军将士也得了不少,加上这么多家属进城,象风生这样想自己做点小生意的也不少,只怕今后的建康,不会这么安静。”
刘裕叹了口气:“抱歉,本来是想让你当丹阳尹的,但是希乐坚持要让孟昶当,说孟昶和各大世家的关系更紧密,现在能处理好京城之事,他既然同意王谧出任录尚书事,作为世家首领在城中发言,还允许了王谧接任扬州刺史,我自然也得对他作点让步才是。只是委屈你了。”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个时候,希乐让他的盟友孟昶来当这个丹阳尹,就是想要争取世家支持,完成京中产业的交割分配,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让自己的人来控制京城,他这趟出征,也不可能放心哪,大局为重,有的事情,可以慢慢来。不过…………”
刘裕勾了勾嘴角:“又有什么事了?”
刘穆之正色道:“这次孟昶建幕,可是一下子收了两个世家子弟作参军哪。你可知道是哪两人?”
刘裕摇了摇头:“这么快就找好帮手了?看来孟彦达早有合适人选啊,是谢混吗?”
刘穆之摆了摆手:“谢混是不可能屈居孟昶之下的,是谢混的侄子,谢晦。”
刘裕微微一愣:“是谢家后辈中那个号称极有才华的谢晦?”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啊,是谢相公的二哥谢据之孙,曾任司马道子骠骑长史的谢重的儿子,辈份上比谢混小了一辈,因为不是相公大人这一支,所以只是谢氏同族罢了。谢晦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已经是名声在外,不仅会吟诗作赋,也颇有应变之才,我在孟昶那里见到过他,看到他一直处理前线的军务公文,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就能把三千人的无忌部下的军粮甲杖,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孩子如果以后加以重点培养,前途不可限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