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595节(2 / 2)

刘裕笑了起来:“也就是谢家肯这样有意让子侄从军,别的家族,恐怕这样的人不多吧。”

刘穆之摆了摆手:“这回你可猜错了,现在京中各大世家,只要真有点本事的子侄,都要跑来从军了。”

第2268章 世家双子侍孟昶

刘穆之看着眉头轻轻一皱,显然是有些意外的刘裕,继续说道:“夫人和王谧他们一直在强调,以后世家子弟想要继续保有富贵,只有从军建功了,在风生找我之前,这个谢晦的远房舅舅,琅玡王氏的王裕之,托人向我表达了希望在你军府中任职的愿望。噢,对了,谢晦的母亲,就是王裕之的堂妹。他们的祖父,都是曾任平北将军的名臣王胡之。”

刘裕讶道:“王胡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兄弟吗?”

刘穆之摇了摇头:“不是,是堂兄弟,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我大晋开国丞相王导的堂兄弟,而王胡之的父亲王廙,也是王导的堂弟,虽然声名不如王导和王羲之,但也是我东晋开国的一方刺史了,与那谢相公的父亲,陈郡谢氏掌门谢鲲,当时是齐名的。王胡之这一脉跟谢家的关系,也是百年之交,就象王胡之的儿媳,王裕之的母亲,就是谢家的女儿。”

刘裕长舒一口气:“这大晋的上层世家,百年来盘根错结,同气连枝,还真不是吹的啊。可是这个王裕之,为什么不早早地来找我呢?”

刘穆之叹了口气:“因为王裕之的夫人,是桓玄的姐姐。”

刘裕倒吸一口冷气:“还有这层关系?那我就不是用不用他的问题了,是杀不杀他的问题了。”

刘穆之笑着摆了摆手:“别误会,王裕之并非桓氏一党,当年他跟桓家结亲,也不过是大家族联姻的结果,桓温入主建康那几年,跟他桓氏结亲的大世家,可不在少数,就是谢家,也不能免俗,难不成你要把谢家也给拔了?”

刘裕勾了勾嘴角:“那这次桓玄入京,只怕是没少提点他的这个姐夫吧。”

刘穆之摇了摇头:“王裕之在荆州当年为官的时候,就不想跟桓家扯太深的关系,还主动地让老婆回了娘家,大概是为了跟桓玄保持距离,桓玄得势之时,几次征召在荆州当太守的他到自己手下做事,他也是辞官不就。这种情况在高门世家中并不少见,倒不是因为他们多有骨气,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局势不定,不能轻松地跟某个势力绑在一起,以免受清算。所以百年下来,只有持这种处世之道的世家,才能长长久久,别的象刁家这样的,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刘裕点了点头:“那这个时候王裕之主动来投,就是要向我表明忠心,也向全体世家表明立场了?”

刘穆之正色道:“是的,作为桓玄姐夫的他,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向你效忠,现在连谢家也没有公开地站在你这边,而王裕之是第一个主动来你军府求职的高等世家子,寄奴啊,你对他的安置,会影响很多世家的选择,不可不慎重。”

刘裕笑道:“你现在是我府上的主薄,一切府中机要决断,包括人事,都取决于你,你觉得,应该如何安排呢?对这个王裕之的底细和他的能力,你摸透了没有?”

刘穆之说道:“王裕之算是个比较典型的世家子弟了,不从军,不习武,对兵事一窍不通,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文才过人,要写一些公文,诏令,那是手到擒来,他的手下也有些干吏,让他当个郡守之类的,也能胜任。但如果说要他上马管军,下马治政,做个能开疆扩土的兵车刺史,那是肯定不行的。”

刘裕笑了起来:“这么说,他连谢混也不如了?起码谢混也能上阵杀人呢。”

刘穆之正色道:“寄奴啊,要求不要太高了,谢混是因为其父谢琰是世家子弟中难得的能统兵之人,谢家起于将帅,对子侄的军事才能训练一向非常重视,但大晋所有的高门,谢家也是独一无二的,象王裕之这种肯以名士身份来你的幕府中任职,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且在我看来,他也不至于误了你的大事。”

刘裕点了点头:“我确实不指望高门世族中能一下子出象你,象羡之,象孟昶这样中等士人出身的栋梁之才。但只要肯从军报国,为大业出力,就是好事。你帮我安排和王裕之的见面,必要的时候,我要备足聘礼,亲自上门去请他,我知道,士人还是很吃这套的。”

刘穆之摆了摆手:“这个就不必了,这回王裕之来投靠你,本身就是要表明一个主从的态度,如果你去请他,就表明你起码没有在这些高门世家之上,这个态度很重要,所以,让王裕之主动来你这里,然后你表现得客气一点,也就行了。”

刘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突然说道:“那孟昶手下的另一位世家子弟是谁,他又是怎么让谢晦和此人投入他的幕府的?”

刘穆之笑道:“是那楚军大将傅弘之的族弟,大晋名臣傅咸的孙子,傅亮。”

刘裕双眼一亮:“就是那个曾经给郗超亲口称赞的神童傅亮?”

刘穆之点了点头:“正是此人,北地泥阳傅氏,乃是西汉名臣傅介子的后代,在后汉黄巾之乱时曾有名士傅燮,忠义无双,赢得千秋美名,其后人傅玄,傅咸等,也是累仕两晋,是著名的官员。傅弘之那一支原来一直留在泥阳老家,后来迁居荆州,虽然同姓傅,但已经没了太大的关系,就象你我五百年前的祖先都是一家人,但现在不算同族。”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这个傅亮的名声,连我都听过,传说当年郗超与其父亲傅瑗交好,去他家时,他和哥哥都不过五六岁的小孩,郗超派左右突然上前脱掉了他华丽的外衣,而傅亮却毫无可惜之色,仍然不卑不亢地站立,与其号啕大哭的兄长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郗超就对其父说,你这小儿子将来必成大器。此事在你我初投北府时很有名,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小神童,也长大成人,出来做官继承家业了,只是他原来好像是在桓谦的手下做事吧,我以前还在桓谦军中见过他呢。”

第2269章 南燕黑手疑拓跋

刘穆之微微一笑:“你当时不也在桓修的手下任参军吗?桓楚篡位,生活不还是得继续,难道还不当官了?何况傅亮只是给授了秘书监一职,去整理馆藏资料罢了,桓玄谈不上重用他。但是孟昶,对傅亮的能力很了解,一当丹阳尹,就亲自上门征辟了他。就象对谢晦一样。这两个年轻人名声在外,堪称新一代世家子弟中极为优秀的后起之才,在各种士人间的评定中都很靠前,孟昶一出手就拿下了他们,算是不小的成就了。”

刘裕微微一笑:“孟昶都知道他们的名声和本事,你不会不知道,那为何你不抢先把他们收归府中呢?胖子,你又有什么谋划和打算?”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现在的情况有点微妙,要按你说的,保持和刘毅的平衡,给他点面子,就不能现在直接出手去争夺最优秀的世家子弟。再说,我是主薄,是你府中之人,而孟昶是建威将军,有开幕之权,你直接去拉人显得你要强压刘毅,而我去招人又档次比孟昶稍差一点,所以,现在要保持和气,就不能在这样的小事上跟刘毅起了冲突,不然他放着孟昶这个盟友在后面京城坐镇,而我们却出手拉人,会影响前方的刘毅心态的,万一为此误了追击桓玄的大事,可就麻烦了。”

刘裕点了点头:“你是说,以后再想办法把这二人弄来?”

刘穆之微微一笑:“优秀的人才,总是会待价而沽的,现在你和希乐这些大将们在征辟世家子弟应幕,但他们自己也会选择,找一个最有前途,也最适合自己的主公。就象孟昶选择了刘毅,而我和羡之选择了跟你一样。老实说,象王裕之这样的人,虽然辈份高名气大,但多是只有诗词文章的本事,要让他独当一面,运筹帷幄,他是不足的,但是谢晦和傅亮这样的人,如果看到王裕之也得到了重用,他们会心动的。归根到底,只要你能牢牢掌握着最高大权,压住希乐,无忌和孟昶,那他们早晚也会来投奔你,而不是一直跟着他们的。”

刘裕笑道:“那看来我应该也给你早点找些立大功的机会,让你也能单独开府建幕,这样你可以公开地给我招纳不少优秀人才啦。”

刘穆之摆了摆手:“此事万不可行,寄奴,现在授予将军的,是建义之中立下大功的人,也是加入京八党的核心成员,京八党有规矩,非核心党员不得出将入相,我虽然参与了起义,但并不是策划之人,所以不能授将军之职,这是你亲手立下的规矩。以后我要立功是以后的事,但现在,你不能坏自己的规矩。”

刘裕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多谢你的提醒。不过,下面的大战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打完桓玄之后,恐怕要收兵好几年,我怕你没有机会立功,长期做我的幕僚而不是有个正式的高官,恐怕对你直接招收人才不利啊。”

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的神色变得异常严肃:“只怕,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了。”

刘裕微微一愣,讶道:“除了打桓玄,现在还能有什么大战,难道,是妖贼卷土重来了?”

刘穆之摇了摇头:“比桓玄和妖贼加起来还要可怕,南燕那里,出大事了!”

一个时辰之后,刘裕的眉头紧紧地锁着,刘穆之看着他的模样,轻轻地叹了口气:“阿兰暂时还是安全的,慕容备德毕竟还念着旧情,没有杀她,而是囚禁起来,不过阿兰在被拿下前向我这里传了信,告知此事,还要我留意阿寿的动向,要你小心处理这件大事。”

刘裕紧紧地咬着嘴唇:“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阿兰的事,而是两国之间可能会因此全面开战。南燕虽然只有齐鲁之地,但是军力强大,十几万户鲜卑人几乎可以家家出丁,而汉人哪怕是三五抽丁,也可以有几十万大军,这也是北魏这些年来一直不敢主动进攻这个死敌的原因。以前有阿兰在中间,还能维持和平,可是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你是不是后悔让阿寿他们去南燕了?”

刘裕摇了摇头:“阿寿他们是无路可走,如果留在大晋境内,会给桓玄继续追杀的,到时候他还可以借着平定阿寿,趁机出兵淮北,把彭城和整个江北六郡都拿下来,我不能给他这个机会,让阿寿和雅之他们去南燕的这个决定,我并不后悔。只是我很奇怪,阿寿他们怎么会突然想着去刺杀慕容备德了?且不说他们在当地全无势力,想要刺杀难于登天,就算从道义上说,受人恩惠庇护,却是恩将仇报,这等无耻不义之行,他怎么会做得出来?”

刘穆之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的怀疑,阿寿本性纯良,但缺乏主见,容易给人利用,这次他们是要奉司马休之为主,这招非常险恶,因为如果是司马休之这个晋朝宗室所主使,那就意味着敌人是整个大晋司马氏,而不是刘敬宣了,如果只是找刘敬宣报仇,那最多战事止于淮北,可是要是跟整个大晋为敌,那就会是又一场淝水之战了。南燕如果真要打这种规模的战争,那会如你所说,全国总动员,到时候国内空虚,又无良将驻守,会便宜了谁,不言而喻。”

刘裕看着刘穆之:“你的意思,这次的事情,可能是我的好阿干策划的?”

刘穆之摇了摇头:“不,拓跋珪现在的心思是稳定内部,他在柴壁打败了姚兴之后,这些年来一直不再扩张,就是南北两燕这两个死敌,也没有去讨伐,因为北魏之前的那些年扩张太猛太凶,虽然有助于用抢劫来的大量财宝收买草原各部,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后患。就连象贺兰部这样的近亲部落,也叛降了南燕,此外之前因为杀卢氏,崔氏这些河北汉人大族,也引发河北汉人世家的不满,不再象以前那样,全力支持拔北魏。”

第2270章 论析黑手源何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