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1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14节(1 / 2)

刘道规正色道:“消灭桓玄,拿下扬州,徐州,青州,豫州,兖州,江州,荆州这些大州,已经是几乎尽得天下核心之地。剩几个边远州郡,也要考虑让别人占一些,不然全是我们北府军的地盘,也会遭人嫉妒的。希乐哥,当务之急,是应该尽快按诏书上所说的,进军江陵,接受陛下的赏赐吧。”

刘毅笑着摆了摆手:“不,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应该是让我们北府军的兄弟们,自己去取该得的赏赐。咱们得遵从老北府的规矩和传统,各位兄弟以为然否?”

第2339章 不遵王命是希乐

此言一出,引起了帐内的一片欢呼之声,可是何无忌,刘道规和魏咏之三人,却是神色各异,显然,刘毅的这个决定,事先没有跟他们商量,这让他们有些吃惊,魏咏之勾了勾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希乐,现在陛下的诏令来了,要我们早去江陵,这老规矩之事,咱们是不是…………”

刘毅微微一笑,说道:“各位兄弟,现在可以回到各营准备,我跟几位老弟兄们再商量一下封赏细节方面的事。今天先议到这里吧。无忌,道规,兔子留下,其他人先散了。”

很快,帐内就只剩下了四人,刘毅脸上的笑容渐渐地退散,看着魏咏之,有些不悦地说道:“兔子,就算你有别的想法,至于这样当众拆我的台吗?要是连你这样的老兄弟都当面质疑我的决定,那以后我还怎么发号施令,统领三军?”

魏咏之沉声道:“希乐,这么重大的事,你不跟我们商量一声就决定了?你要跟前大帅一样,纵兵在这里掳掠,还美其名曰自己找赏赐?你可别忘了,咱们出征前,寄奴曾经明确下令,不得掳掠抢劫百姓,这次出征,军纪要严!”

刘毅冷冷地说道:“兔子,你何时听到我说要去抢劫百姓了?我说去自己找封赏,是去扫荡残敌,获取战利品,当然,如果还有不识时务的荆州土豪,想割据一方,抗拒王命,甚至收留桓氏余党,那自然也要就地剿灭,只有这样,才能不留后患。这次出征荆州,不仅要行仁义,也要立军威,不然,与我们吴地为敌近百年的荆州人,哪会这么轻易地服气,要是大军一撤,他们再次割据反叛,这个责任,是你来负,还是寄奴来负?”

魏咏之咬了咬牙:“桓玄死了,他们没有共主,不可能再反。希乐,我对荆州很了解,知道这里的人情,现在要做的,就是传檄而定四方,赦免所有非桓氏一党的前伪楚官员,允许他们杀掉或者是擒获桓氏一族成员以自证忠心。如此,才是安定人心之举。还有,江陵现在不过千余守军,城防空虚,陛下并不安全,我们应该早点去护驾才是。”

刘毅的眼中冷芒一闪:“兔子啊兔子,你的那些个机灵劲到哪儿去了?这个时候就对新上位的皇帝言听计从,你贱不贱啊?想学当年的大帅吗?”

魏咏之的脸色一变,说不出话来,何无忌沉声道:“希乐,慎言,就算你这么想,也不能这样说啊。”

刘毅冷笑道:“这里就是我们四个兄弟,绝对可靠,过命的交情,有啥不能说的,司马氏的皇帝跟桓玄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没有能力又不想放弃权力的人,那个司马德文,一朝权在手,就发号施令,连五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不就是想杀人立威吗?只不过,他现在手里不过是王腾之的千余人马,还是因为投靠了桓玄,急于立功洗白自己才听他的,我们北府军是何等英雄,怎么能跟这些小人一样?”

何无忌叹道:“我们一向是以忠义为立身之本,要效忠陛下的,这个时候,可不能拥兵自重,生出不臣之心啊。”

刘毅勾了勾嘴角:“要效忠陛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陛下,让琅玡王接触到权力,他们一旦真正有了权力,就会象先帝那样,弄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想要插手政治了。问题是他们有那本事吗?这天下,是我们北府军玩命帮他们恢复的,他们已经自己丢了一次,还想再抢回去吗?”

刘道规的眉头一皱:“可话虽如此,你又有什么理由拒绝陛下的请求呢?就算不给他们权力,也应该等他们摆驾回建康后,跟寄奴哥一起商量后再决定如何限制皇权吧。现在就抗旨不遵,反而分兵四地去掳掠,实在是不明智啊。希乐哥,现在桓家还有实力,桓谦桓振还在逃,王稚徽等人还占着巴陵大仓,甚至广州刺史吴隐之,也是桓玄当时任命的,可能还会忠于桓氏余党,我们还远不到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啊。”

刘毅笑道:“桓玄都完蛋了,剩下些小鱼杂虾,又能掀起什么风浪?道规啊,这点你真的应该多学学你哥,学学他是怎么养寇自重的。”

刘道规的脸色一变:“希乐哥,我大哥何时做过这种事了?”

刘毅冷冷地说道:“打天师道不就是这样,不要说你不知道啊,卢循和徐道覆是怎么跑掉的,你难道还不清楚?”

刘道规咬了咬牙:“可那时候是桓玄随时可能加害大哥,加害我们北府军,这是不得已为之的事,再说,三吴之地缺粮,也难以支持长期作战,能把卢循他们赶走,已经不错了,算是个能接受的结果,谈不上是养寇自重吧。”

刘毅冷笑道:“行了,按你这样说,我也不过是找些可以留在荆州,平地各种隐藏的反叛势力的理由。三吴没粮,可是荆州却是有不少粮草,比如巴陵大仓,就有近百万石的存粮,要是我们现在就去江陵,那这些粮草,很可能会让陛下派了王腾之这样的人去占了,然后散粮募兵,只怕旬月之间,他的兵马就会超过我们了,难道我们消灭桓玄,就是为了让陛下自己掌握荆州,弄出比我们还要强大的军队吗?然后好不容易给我们压制的世家高门又会转而效忠他,我们这帮京口乡巴佬就得回京口继续种地,这样你们就满意了吗?各位忠臣良将!”

帐内陷入了一阵长久的沉默,最后,还是何无忌叹了口气:“希乐,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们总不能置陛下于危险之中吧,无论如何,江陵城才不到两千的守军,太危险了,或者,你干脆上书请陛下摆驾我们营中,我们把他控制起来或者是送回建康,交给寄奴,这样不就不用担心他们兄弟出来掌权建军了吗?”

第2340章 贪泉边上说贪婪

刘毅摇了摇头:“不,要是他来我们军中,那我们所有的军议都无法这样商议了,如果是送他们回建康,那我们也没理由留在荆州。江陵是天下坚城,整个荆州现在没有能攻克现在江陵的力量,我们不必太过担心,就算真有人反攻江陵,桓玄能跑掉,陛下兄弟也一样能。这时候我们再出兵救驾,那主动权就是在我们手里,而不是给召来唤去,形同鹰犬。无忌,你来上表,就说大军在分散征剿残敌,暂时无法回江陵,送上军粮五万石,以表诚意。”

何无忌勾了勾嘴角:“此事,你为何不找徐羡之来办呢?”

刘毅微微一笑:“因为羡之现在正在筹划那五万石粮草呢。噢,对了,现在桓氏余党还在到处惹事,就连寻阳,在阿寿还没来的时候,也给桓氏旧将的冯稚等三千多人一度再次袭取,我们现在与其去江陵受陛下兄弟的驱使,不如在这里清剿桓氏的残余势力,既可以充实我们自己的实力,又在这里不留隐患,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刘道规点了点头:“希乐哥说的有道理,不过,出于安全起见,我觉得还是派两三千人马去江陵协防一下吧,起码表明一下态度,四处清剿也不差这两三千军队,是吧。”

刘毅叹了口气:“那既然道规你这样说了,就麻烦你辛苦一趟,亲自带兵过去吧。对了,檀袛他们后面没杀胡藩,也没回来归队,反倒是跟着阿寿的援军一起行动了,这事往大里说,是阿寿截留了我们的人,你最好能跟你大哥修书一封,让他管管阿寿,这刚回来还没立功,就开始四处拉人,不太好吧。”

刘道规点了点头:“我这就去修书,然后连夜拔营出发。”

刘毅摆了摆手:“不,这回你要带上五万石军粮一起走,不要走陆路,走水路吧。”

刘道规微微一楞:“水路?可是今天开始,改刮强劲的西风了啊,我们去江陵要逆风,没个七八天到不了的。”

刘毅笑道:“没事,反正我们出发了,至于怎么走的,何时到,那就是天意了,道规,你说是吗?”

刘道规叹了口气:“遵命,我这就去准备吧。但愿这段时间别出什么事。其他人我倒是不担心,就是那桓振…………”

刘毅冷笑道:“桓振虽然有点本事,但他所有的权势,兵马都是桓玄给的,现在桓玄死了,他手下的旧部不是溃散就是投降,桓振是桓家宗室,想投降也不可能,但他手下人就不好说了,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跟那王康产和王腾之一样,斩杀桓振,提头来降。”

何无忌还是眉头紧锁:“可最近你也知道,各地的桓氏旧部纷纷反扑,这又如何解释?”

刘毅笑道:“那是因为桓玄当时还没死,他们还有希望,可现在桓玄死了,伪楚灭了,陛下重新即位,这些人没了主心骨,还能怎么办?早点投降还可以保命,对抗到底死路一条,我们现在就是要借着清剿这些人,把荆州的粮草,军械这些战争资源收归已有,换言之,以后不能让这里再有造反的条件,明白了吗?”

何无忌点了点头:“还是小心为妙吧,道规先出发,我也做好准备,两天后出动去击灭巴陵的王稚徽,你率大军继续屯积于此,待机而动,如果有大股敌军,则我们三路会合,不要单独恋战,在荆州,我们需要不断的胜利,来稳定这里的人心,这点,我希望希乐你能明白。”

刘毅微微一笑:“如君所愿。对了,你拿下巴陵之后,可以让孟怀玉率一军去接管岭南,交州那里,再让杜慧度带着他的部曲,配上一两千荆州降军过去就行了,我们来之前就商量过的,杜氏一向忠于大晋朝廷,交州,就暂时让他们家多管上几年吧。只是广州的吴隐之,那可是桓玄亲手提拔的,虽然此人有廉洁之名,但是广州,不能让他再呆下去了,识相的话主动辞官走人,他要是不肯走,就让怀玉把他全家装在囚车里运回来。”

何无忌笑了起来:“广州那里可是有个贪泉啊,据说再廉洁的人到了贪泉,一口贪泉水喝下去,也会变得跟那刁逵一样贪婪,不知道我们的吴刺史,现在有没有喝那贪泉水呢?”

广州,郡治,南海,西北二十里,石门山,贪泉。

一个五十余岁,干瘦清高的老者,一身缮丝长袍,独坐泉边的石头上,看着这道从两山之间,奔涌而出的清涧,对着身边一个三十余岁,吏员打扮的文士笑道:“王法曹,都说饮了这贪泉水,人就会变得贪婪,放弃所有的原则底线,你说,这是真的吗?”

说话的,正是新任的广州刺史吴隐之,自从桓玄进京后,任命此公为广州刺史,已经快一年了,但广州路途遥远,吴隐之又水土不服,是以到任在路上就走了半年多,现在到任,也不过半年之余,刚刚适应了本地的饮食起居,就开始走访起郡治周边,体察民情了,而今天,正好带着手下的一些吏员来到石门山一带,看到这贪泉,也不仅感慨万千。

这位被称之为王法曹的文吏,正是曾经在建康城中党附司马元显,显赫一时的开国丞相王导的曾孙,王诞是也。身为顶级世家的子孙,也曾经身居高位,却被流放到了这里做了一个管法曹的小吏,这心理上的落差,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不过想想自己能留得一命,还是靠了王皇后的求情和交易,倒也释然了,这半年来,王诞在此地也是恪尽职守,勤于公事,把刁逵在任以来弄得一团乌烟瘴气的刑狱之事,也大有起色了,上下吏民,无不肃服。

王诞平静地说道:“这世上最贪的,永远不是这些泉水,而是人心。如果心存公义,廉洁有操守的人,到哪里也不会腐败堕落的,反之,是那些本就居心不善,想要用手中的权力给自己谋私利的人,无论隐藏得再好,也终将会暴露本性。”

第2341章 天下至贪为权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