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2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27节(2 / 2)

刘穆之点了点头:“嗯,现在因为还在打仗,可以以战时调配物资的名义,把建康四周的米粮,酒肉都收归国库,价钱嘛,按现在的市价来,不让周围的农户吃亏,也避免有人低价大量抢购,分配这块,暂时就按各店的伙计和店铺大小分,后面过个一年半载的,可以改为按上交的税钱分配,卖的多的就多分,卖的少的就少分。”

刘裕点了点头:“米粮酒肉这样做问题不大了,起码在前期可以把价格稳住,但是布匹绢帛总不可能朝廷统一收购吧,那些是各地运来生丝,在京城加工生产,朝廷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手去管理吧。”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挤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如果要从长远来看呢,这种纺布,制帛的事情,可以分散在城郊,把家家户户的小纺车都集中在一起,集中供料,集体生产,我们京口家家的妇人都会纺布,也吃苦耐劳,别的地方的百姓做这个也不会差,她们来京城讨生活不容易,可是在自己的村里或者是镇上做这个,却是问题不大。只要能在村里找个宽敞点的地方,摆上个几十台纺车,家家妇人都集中在一起纺布做事,那产量,会十倍,几十倍地提高!”

第2395章 免奴为客建江北

刘裕笑道:“你这是妇女去顶半边天啊,以前只有男人出去做工,集体服役这种事,可你要是能让女人也这么来,那就厉害了。”

他嘴上说着,心中却是感叹,这刘胖子实在是个天才,身在晋朝,居然能跟近二千年后的新中国一样,搞出这种大工场,打工妹的制度,看来这肚子里可不止是脂肪和油水,更多是大智慧啊。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虽说咱们京口的妇人都可以下地干活,也并不需要象城里小姐那样出门还要戴个幂离,但毕竟妇道人家,每天要是走个十几里路到县里,不但累,也会惹人闲话,要是能在一起织布,由官府统一提供这些生丝原料,那就会好得多,加上之前库存的布匹绢帛,除非是战备要用来给将士们做军服的外,都可以拿出来以平价销售,世家大族就是再有钱,也吃不下这源源不断的绢帛布匹,最后只能认输,如此一来,京城的布价就可以由我们决定了。”

刘裕满意地点了点头:“可是,这样一来卖的钱,是应该归国库吧,那招来的工匠们,还有织布的妇人们,又应该得多少钱呢?”

刘穆之笑道:“卖出绢帛的钱,可以按打工的工钱,先分给布店中的伙计和村中的妇人,现在京城中做工差不多是一天二十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点,加到二十五钱,村中的妇人工钱减半,十五钱足够。他们是有功将士和家属,朝廷出过相应的法规,要优待他们的,这个打工钱,就是最好的优待。”

“除此之外,卖布所得的钱还可以再分出一成,大约一个人是五钱左右,作为奖励和分成,不是每个人都得五钱,而是做的好,做的快的,最多可以得二十五钱一天,等同于他们的工钱,连基本的生产任务和销售也完不成的,那最少的就不加钱,只有工钱。如此一来,就会刺激他们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以避免有些人做做样子出工不出力。”

刘裕笑着拍起手来:“胖子啊,还是你有办法。这都能给你想得到,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刘穆之“嘿嘿”一笑:“其实,这些不过是军中比较基本的刺激和奖励之法,只不过在民间很少用这种军法罢了。因为毕竟军中是要高度地组织,要让大家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我们回乡之后,往往是家家户户单干,最多是邻居几户人有事没事地搭把手,还形不成这种大规模地集体生产。我希望能通过这次的尝试,以后把这种集体劳作,统一管理也推行到种地上,从建康和京口推进到整个大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每个百姓都组织起来,利用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挖掉世家大族的根,让每个民众都是听命于国家,而不是世家。”

刘裕正色道:“说得好啊,以往这些世家大族仗着手中的权力和土地,任意地圈地蓄奴,把大量北方流民和破产的大晋农户收为自己的佃户,这些佃户并不上报国家,纯粹成了给他们世代种田的农奴,而世家的这种不劳而获的寄生之法,就是建立在对这些佃农的奴役上,朝廷和国家以前掌握不了这些人的情况,甚至连庄园中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只有让佃农们都出来为朝廷做事,为国家做事,才能打破这种情况。”

刘穆之笑道:“是啊,其实上次司马元显想要在三吴征兵,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但他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他只想从世家手里抢人,却不想想这些佃农们是否乐意接受新的生活,也不去想办法让这些佃农们有事做,有饭吃。到他的军中为军奴,还不如在原来的主人家里当佃农呢,这才给了天师道可乘之机啊。”

刘裕长叹一声:“是啊,所以说你这招高明,先通过集中的种地,耕作,纺织,让天下人看到,为国家做事,打工,比给庄园主们做事更有盼头,更能过上好日子。这样朝廷要是公开招工的话,佃农们就不会主动躲藏,而是会跑出来想为国出力,挣更多的钱。只不过,胖子,你有没有想过,要这么做,世家高门怎么可能坐以待毙呢,手下的佃农要是全跑了,他们还不喝西北风啊。”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佃农们往往要么是北方流民,要么是破产的农户,欠了世家的钱,签了卖身契约,才进入世家的庄园务农的,子孙相继,虽然不乏有谢家这样还算比较厚道,不强留佃农的世家,但大多数,是恨不得把这些佃农们世世代代作为自己家的奴隶和牲口来对待,国家要是动他们的庄客,他们就会拿出各种卖身契来对抗。这些卖身契约和欠债文书是在大晋的时候就得到官方承认的,往往都加了官印,我们既然是恢复大晋,就不能不认。”

刘裕微微一笑:“这么说,你这死胖子现在也没想到解决之道?”

刘穆之叹了口气:“是的,这一步我没有想好,不仅是京城的世家在三吴庄园大量地占有奴仆,就连不少吴地中小土豪也是指望着家丁过活的。象沈家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就是北府军的京八兄弟,这些年来长期男丁征战在外,家中也是往往要买几个奴仆佃农从事劳作,就连你家里,现在不也有十几个家丁么。”

刘裕笑道:“这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佃农们只是欠主家的钱,并不是说真就成他们家的奴隶,没有任何自由了,只要能把钱还上,不就结了吗?”

刘穆之的双眼一亮:“你的意思是…………”

刘裕收起了笑容,沉声道:“我们可以给佃农们提供比城中打工更高的钱,比如一天四十钱,来吸引这些庄园里的佃农们不再租种主人的田地,而是来为朝廷打工效力,赚了钱之后,朝廷还可以再借他们一半,让他们赎身。只要恢复了人身自由,就在江北六郡屯田,以广陵和彭城为两个核心城市,吸引吴地的百姓迁去。我将来要北伐,就一定不能把江北六郡再弄成现在这样人烟稀少。我要的是江北六郡,皆成京口!而这第一步,就是免奴为客!”

第2396章 移民屯田为北伐

刘穆之的心中一动,脸上神情也为之一变,脱口而出:“高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点?”

刘裕微微一笑:“其实这个想法在我心中,由来已久。长年以来,大晋的执政者们,无论是皇帝还是世家高门,都只把目光放在偏安江南上,江北六郡,包括淮南,雍州这些跟北方胡虏国家接壤的地方,都被视为战地,甚至是可以随时放弃的缓冲区,世家大族们的产业,庄园不是在京城就是在三吴之地,又有几个人肯在江北建立自己的基业呢?恐怕一个也没有!”

刘穆之笑道:“如果是自己的产业,那就得考虑到有人劳作,能有产出,江北你也说了是胡人随时南下的战地,缓冲区,一般人不会考虑在这里置产业的,但如果是北伐,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刘裕正色道:“是的,现在北方被三个胡人国家所占据,齐鲁之地的南燕,关中和中原的后秦,还有占据河北与并州的北魏,除了北魏暂时离我们比较远外,南燕和后秦可是直接接壤,尤其是南燕,上次就差点趁火打劫南下攻我们,可以说,这是我们的头号大敌,如果要北伐,那第一个目标,就是南燕。而要打南燕,就必须以靠的最近的江北作为前进基地。”

刘穆之叹了口气:“理性上看,打南燕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兰公主她。”

刘裕咬了咬牙:“我跟慕容备德有过协议,只要南燕不来犯我,我就不会主动打他,但刚达成协议之后,慕容备德回去后就死了,阿兰也被下狱,种种举动让我相信,慕容超绝不会遵守这个和平协议,我现在想的,就是尽快把阿兰救回来,南燕已经不再是她原来的族人和祖国,继续呆在那里,只会毫无意义地送命。”

刘穆之眉头一皱:“我觉得正好相反,就算兰公主给放出来,她也不会扔下族人来找你的,即使是明知慕容超不可理喻,她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说服这个侄子,阻止战争,这样的兰公主,才是我们所熟识的那个女中豪杰。”

刘裕低下了头,半晌无语,久久,才长叹一声:“也许,这就是我跟她必须要承受的命运,上天给了我们这样的身份,让我们最后别无选择,如果南燕再来犯我大晋,伤我百姓,我没有任何理由再为了阿兰一个人而放弃北伐大业了。”

刘穆之叹道:“只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如果你能加强江北的实力,或许可以吓阻这场战争,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说到这里,他眉头一皱,收住了话。

刘裕咬了咬牙:“你是想说,我如果移民充实江北,输送粮草,调拨军队过去,南燕会觉得受到威胁,或者看到这些财富,于是就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过来抢劫?”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才符合鲜卑人的性格,他们本身就是认为强取胜于苦耕的强盗,现在在齐鲁之地有汉人给他们种地,可是鲜卑的部落族人仍然是不事生产,上次南征,几乎全体鲜卑人都是一呼百应,召之即来,而且最后都得到了你赔偿的不少粮草辎重,尝到了甜头,我想,如果还有机会,他们会更乐意前来的。兰公主也不可能阻止得了。”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我一定会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的,上次的事是阿寿有错在先,赔他们些粮草也是应该,至少,让刘该这个叛徒自己跳了出来并清除掉,现在我们的北方防线很稳固,并不怕他们再次来犯,如果他们真的以为我向江北移民运粮是给了他们抢劫粮草和人口的好机会,那我一定会让他们追悔莫及的。”

刘穆之微微一笑:“看来你早有计划了,上次追击天师道之后,你就把战俘们安置在江北为奴,恐怕就是为了这一天做准备吧。”

刘裕笑了起来:“还是给你看出来了。是啊,当时让天师道的战俘们免死为奴,就是要试探一下,在江北屯田实边,是不是可行。自古以来,防备北方边疆的那些边民,也多是用国内的罪人充军,一方面这些人凶悍善战,二来罪恶滔天,放在内地多半也是不安定因素,顶上前线算是家国两全,这几年的情况看下来,江北之地,能让以前的天师道徒们从野兽变回百姓,既然他们都可以做到,那吴地的佃户们一定也可以。”

刘穆之点了点头:“那看来我需要在江北找不少荒地分配给新来的江南佃户了。”

刘裕正色道:“可以整村整村地先移民过去,一来人多势众相互抱团也有个照应,二来也可以象你刚才想的那样,男子集中耕作,女子集中纺布,我们可以三年之内不收这些人的田赋,也不安排徭役,三年时间,让他们可以在江北新家安居乐业,之后在这些人里征兵组军,准备北伐,相信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不再成为问题了,再不用象现在这样,每次作战,还要千里迢迢地从江南调兵调粮过去。”

刘穆之笑了起来:“可这样一来,江北成了大肥肉,南燕和后秦都会虎视眈眈,你觉得在岭南和西蜀,还有荆州这三处的叛乱未定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兵力去镇守江北吗?更不用说,要让江南的佃户们免奴为客,恐怕三吴之地的弹压兵力,也少不了吧。”

刘裕的眉头轻轻一挑,脸上的神色变得坚毅起来:“靠军队弹压,终非长远之计,以后要北伐,都得是举国之力,我不能再象以前历次北伐一样,前方作战,后方还要给黑手党这样的阴谋家拖后腿。所以,一切后方的问题,我要在这两年集中解决,之所以计划要三年的时间充实江北,就是要看看对于北伐这样的大业,谁赞成,谁反对!”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赞成的如何,反对的又如何?!”

刘裕的眼中杀机一现:“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妥协,这次的事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2397章 王者之路必无情

刘穆之的眉头皱了皱:“你是准备杀一儆百了?”

刘裕的脸上神色坚毅:“我不想动刀杀人,如果都能按我的法令行事,同心协力共创大业,我会按之前的承诺保护他们的利益,但要是有人还想回到以前那种无所作为,控制一切,祸国殃民的状态,甚至明里暗里跟我对着干,那就准备迎接我的愤怒,接受我的刀子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