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2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627节(1 / 2)

刘裕的脸色微微一变:“有必要这样吗?让他们走暗道,夜里蒙面来见你不就行了?”

刘穆之看着刘裕:“我最好的族侄,我最好的探子就在我们大军进城前一天死了,死得不明不白,连凶手到现在都查不到,这里是建康城,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地头蛇,有太多隐身于黑暗之中的可怕对手,我宁可给人投诉举报我贪污公款大吃大喝,也不想我再有一个手下殉职了。但即使如此,进京城以来,我已经损失了十七个优秀的手下,十七个!”

第2393章 巧取豪夺复产业

刘裕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讶道:“这么大的损失?即使是普通人死了也要报官,还是你的探子,严格来说是官府的人,谁这么大胆子?”

刘穆之叹了口气:“他们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那种,我的探子又多是没有家人的那种,很多是我从小收养的孤儿,没了就跟灯灭一样,也无人报官。就算报官了也不可能查到。寄奴啊,我们的对手是在暗处,你不知道是谁,甚至,可能会是我们的战友做的,你可别忘了,城里的产业,很多都有北府军京八兄弟的份子,希乐的那个地下刑堂以前每天都会杀人,难道现在就会洗手不干了?”

刘裕咬了咬牙:“希乐现在不在建康城,我相信此事于他无关。”

刘穆之摇了摇头:“可他的产业在这里,他的手下也在这里,那可是关系成千上万人生计的问题,这种地下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真正地停过,寄奴啊,我们现在是朝廷,是执政的官员,不能用以前江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有对于罪行的打击,必须要有真凭实据才行,而我的探子,就是去搜集这些情报和证据的,他们每天都在用命去赌。”

刘裕默然半晌,说道:“如果这些兄弟有家人,替我好好地抚恤,钱如果不能从明面上走,你想办法立别的名目,我帮你扛着。”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个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其实我的眼线们也都知道,可能跟我吃的每顿饭,都是最后的一顿,有机会的话,立了足够的功劳后,我希望你能给他们一些正式的身份。”

刘裕点了点头:“如果是查到了重大的线索,立了功的,我会按军功给他们官爵,即使是在军中,刺探敌情的探子也是有赏的,对了,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查到些什么没有?”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我其实最想查的还是况之的死,只是这一路毫无进展,查来查去,多是那些京城中地下产业的争斗,那些世家大族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把产业拱手让人,趁着北府军将士有不少随希乐他们出征的机会,开始巧取豪夺,想要把这些产业夺回去。”

刘裕勃然变色:“混蛋,我明明下过令,这些产业得按爵位给予,不得私掠,难道这些人当我的令是一纸空文吗?”

刘穆之摇了摇头:“寄奴啊,你低估了这些世家子弟们绕过你的法令的手段了,他们当然不敢上来就强抢别人的产业,但可以打着跟人合伙经营,出钱入份子,或者是找有经验的掌柜和伙计来帮忙打理的旗号,让那些家里暂时没有男人的北府军家属无从选择啊。”

说到这里,刘穆之顿了顿:“就好比九道沟的李大柱家,你还记得吧。”

刘裕点了点头:“记得大柱兄弟,他现在跟着希乐出征了,家里有个老娘和媳妇,还有一个七岁的儿子,他二弟二柱子在建义之战时左腿断了,再不能出征,我记得按军功给了大柱一个幢主,分了两家绸缎铺子在城里,作一家人的生计。对吗?”

刘穆之叹了口气:“没错,就是这个李大柱家,有了绸缎铺后,给那王愉家盯上了,因为那两家绸缎铺原来是王家的,上次是给希乐分给了大柱,王家咽不下这口气,就趁着大柱不在,想要把这两家铺子夺回来。”

刘裕怒道:“他敢!”

刘穆之摇了摇头:“我前面就说过,明抢当然不敢,但可以暗夺啊,大柱家里现在只有老弱妇孺,连个家丁都没有,铺子里更是没有掌柜和伙计,总不能守着铺子喝西北风吧。而且,王家在他这两家铺子边上还有几家同样的绸缎铺子,靠着财大气粗,他们家卖的绸缎,每匹都要比大柱家的便宜二十钱以上,这样客人都跑到王家的铺子去买,大柱家的,三天都卖不出去一匹。”

刘裕恨恨地飞起一脚,踢飞了边上的一个小土块:“这些黑心的杂碎,他们也不想想自己今天还能卖布,是谁在保护着他们,良心不会痛吗?”

刘穆之冷笑道:“要是还有良心,他们会把国家弄成这样吗?在这些人眼里,占着这些铺子的北府军家属,才是他们的敌人,超过胡虏和各路反贼。不趁着这些将士们出征在外的机会抢回这些产业,以后更没机会了。”

刘裕沉声道:“不是说要把京口的亲戚们全弄进京城打工吗,有了人,还怕卖不出东西?按说咱们的兄弟们立了功得了产业,也算是有了富贵了,怎么会没有人来投奔富贵?”

刘穆之叹了口气:“寄奴啊,有些事情可能我们当时想得太简单了些。京口那里有祖宅,有田地,不管怎么说,种地是有产出的,大家也是世代居于那里,咱们京口人安土重迁,不太想离开家宅,再说进了城后也不能享清福,也得打工做事,还得按人头交税服役,这可是谁都免不了的,咱们要世家大族们给家丁们交税,自己也得带着照做。现在这些世家大族是用多年来的经营优势让京八兄弟们的生意做不下去,象大柱家,他几个侄子也来帮过忙,结果两个月卖不出两匹布,他家也亏不起这钱,只能让几个侄子回乡下去了,至少,在京口种地还有饭吃。大柱他媳妇来找过我几次了,她说,要是再这样,连她家也要搬回京口了。”

刘裕默然半晌:“那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情况?想必这样的事是普遍的,不是大柱一家。”

刘穆之的眼中冷芒一闪:“这就是我今天来找你的主要原因,世家大族能这么来,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在京多年,各种进货,销售的渠道都是门儿清,家大业大也能低价亏得起。京八兄弟们一家一户地跟他们拼这个经营,那只有给各个击破的结果。”

刘裕的双眼一亮:“是啊,这和兵法是一个道理,以众击寡,以强凌弱,那要破解的话,要么是想办法让敌军分散,要么就是聚而众,比他们更大,更强。”

第2394章 计划经济现古代

刘穆之笑了起来:“不错,就是这样,让这些世家大族分散是不可能的,除非分他们的家,所以,只有大家自己抱团了,需要以官府,或者是京八的名义,抱团经营,联合起来!”

刘裕的心中一动,继续问道:“你说具体点,怎么个联合起来抱团经营。”

刘穆之正色道:“就是把京八兄弟们的这些个产业,都归于官府的名义管理,店中的掌柜,伙计,让兄弟们的家人和老家亲戚都集中起来,统一培训先,然后分配到各自的店里,这工钱,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结算,每个月所有店赚的钱,加在一起,东家得五成,掌柜得一成,伙计得四成。”

刘裕笑道:“一个店怎么来说也要十个八个伙计,这掌柜一成,伙计四成,是不是掌柜得的太多了点?”

刘穆之摇了摇头:“掌柜毕竟要管理大的方向,付出肯定是比别的伙计要多的,就是现在的店里,一般来说掌柜的工钱也是三到五倍于普通伙计的,做的好的店甚至更多,这就跟行军打仗时,将校跟普通士卒的任务和待遇也不一样。”

刘裕点了点头:“先不谈掌柜的事,东家如果什么也不做就坐收五成,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刘穆之笑道:“这个比例后面可以再调整,但一开始,我觉得五成是必须的,因为这些产业是怎么来的,那是京八兄弟们建义时冒着灭族的风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杀出来的,这些铺子就是对他们的回报。现在他们把经营权让出来,但是产权还是他们的,一半一半分成,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至于经营了几年以后,如果铺子越做越大,那到时候再怎么分成,到时候再商量。”

刘裕点了点头:“可以一开始这样来,不过,你确定这样做就能赚钱?就算有所谓的培训,最多让店铺有人去打理,可是你刚才说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有办法让所售卖的东西,比市价便宜出售,那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知道,东西卖不掉,那就不会有收入,最后这些伙计们亲戚们还是得回乡下。”

刘穆之正色道:“世家大族们是想夺回这些产业,短期内才会这样压价,想要搞垮京八兄弟们的铺子,但长期来说,他们是不愿意这样亏损的,现在就等于是在消耗他们的存货和存款,如果我们能让他们明白,拼价格,他们拼不过,这样他们自然就只有放弃了。”

刘裕的心中一动:“你是说,由朝廷来统一定价,不许搞这种低价销售?”

刘穆之微微一笑:“那是对于米,盐,油,柴这些生活必须品,这些离了不能活,而且本身也不贵,现在世家大族手中的米行,盐铺也需要从朝廷这里接货,毕竟他们现在吴地的庄园产出需要先向国家缴纳税赋,今天建康城中几家主要米行的米价是斗米二十钱,所有铺子基本上一样,盐和油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在这方面,没什么好担心的,要是有人真的把米价降到十五钱以下,那就让他随便卖,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因为朝廷给米铺的价是十八钱一斗,而且是定量供应。”

刘裕点了点头:“那你说的主要麻烦,是在绢帛这些?”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京城中最主要的生活开支,就是布匹和绸缎,还有就是酒肉的价格。世家大族多半是没有直接生产酒和肉的渠道,得从这建康城四周的农庄去买,很多还是出产于京口。如果朝廷以平叛备战的名义,禁止各大世家和他们名下的铺子直接收购外面的猪,鸡,羊,酒,那这酒肉,就控制在了朝廷的手中,到时候跟大米一样,定个标准的出售价,按城中各家酒楼,食铺的大小,分配一定的额度,超过这个额度就提高价格,收得越多卖得越贵,用这种办法来控制世家手中的酒楼进货的本钱。”

刘裕笑道:“这倒是象计划经济了。”他一不留神,冒出了个后世词汇。

刘穆之睁大了眼睛:“什么计划经济?我听不明白。”

刘裕打了个哈哈:“就是说,按照计划和额度分配各个店铺的进货量,最后还是用于民生,经济经济,经世济民嘛,最后还是要卖给百姓,对吧。”

刘穆之笑道:“寄奴你还真有些出我意料了,能弄个自己的词出来,经济,嗯,这个挺好,只不过经世济民,可不止是衣食住行这些啊,更多的还是帝王功业,打仗这些更重要一些。”

刘裕微微一笑:“对城中百姓来说,一辈子未必会经历战争,除非是再被围攻一次建康,这个扯远了,还是用你说的,计划分配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