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本能地想开口反驳,却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
刘穆之正色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知道你有鉴于以前五胡反叛的旧事,觉得这些胡人举族而居,只听头人和酋长的,不知国恩,所以需要把他们打乱混编,成为大晋的百姓,这样不再成为心腹之患,从道理上讲,这也没错,但你要考虑到实现的手段和时间。刚灭人国,就要把他们打散混入大晋各地,你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到这些胡人百姓的感受?就算你当初平定天师道之乱时,也没有让沈家兄弟这样的叛乱头目强行分家,天各一方吧。”
刘裕咬了咬牙:“沈家兄弟毕竟是汉人,还是给妖贼裹胁的,所以…………”
刘穆之冷笑道:“行了,在我这里就不用说裹胁了吧,沈家就是家主想要投机,想要借天师道之乱夺回自己在吴地的权力,所以举族加入叛乱,不是什么被人所逼,参与叛乱的吴地家族也是占了七八成,只不过天师道兵败之后一个个说自己是给人强逼的,我也不去深究罢了。你我当时对这些附逆的吴地百姓的处理也是既往不咎,就是考虑到人心浮动,怕再生动乱,那为何对南燕的胡人族人,你就非要坚持打散混编呢?”
刘裕叹了口气:“老实说,要是别的胡人,也许我还可以缓缓,但这慕容氏,我实在是…………”
说到这里,刘裕摇了摇头:“你难道不知道这些姓慕容的没一个肯安份守已的吗,我能留他们一命已经很客气了。”
刘穆之正色道:“没错,慕容氏的人确实天生反骨,但是你把他们分居各地,难道就安份老实了吗?当年苻坚在出征淝水前,也把前燕的慕容氏一族分散各地,但他们不也照样能分散起兵?慕容冲,慕容泓这些人跟慕容垂他们可是远隔千里吧,难道就不造反了?就算你真的把他们分散各地,真要有机会,仍然会趁机起事的。”
“更何况,有慕容兰在,别人可以背叛你,她却不会。你别以为她私自怀上了你的儿子就是背叛你,其实说到底,她这样做,恐怕是为了对付黑袍。毕竟,如果她作为慕容氏的长公主,生下的孩子,就有继承燕国的血统和名份,总比慕容超这个事事听从黑袍的傀儡要强吧。”
刘裕沉声道:“阿兰是不是跟你说过什么?”
刘穆之叹了口气:“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慕容兰曾经劝过我,要我劝你不要灭燕,她会想尽办法让你们的孩子登基,永远向大晋臣服的,就算想要分离慕容氏的族人,也不要在刚灭国之后,因为那个时候,慕容氏的族人最担心的就是安全和性命,你想着是把他们分散进汉人的乡村,让他们跟汉人融合,他们却担心是想给你分散瓦解,散到各村各乡里秘密处决呢。”
刘裕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难道阿兰也是这样想的?”
刘穆之摇了摇头:“她当然知道你不会是这样想的,可是难保下面的汉人不这样做啊,对普通汉人来说,他们就是亡国奴,可以狠狠地欺负,而这些胡人一村一户两户地分散过去,势单力孤,一下子绝对讨不了好处,就算你想分散,也不能这样一下子散开,起码得让他们跟汉人村落形成人数差不多的混居,时间长了他们也学会种地,跟汉人也有通婚融合,才能彻底变成大晋的子民。”
刘裕咬了咬牙:“这些事情,你们为何不一早跟我说?我不是不能理解啊。”
刘穆之一动不动地看着刘裕:“寄奴啊,你这么聪明的人,难道还要我点破吗??”
刘裕的身子微微地晃了晃:“你的意思,是妙音她…………”
刘穆之叹了口气:“是的,所以我说,女人如果为了爱情,可以抛开一切,何况就算从理性的角度,慕容兰如果的在战后接手青州,号令齐鲁,那她本身就会成为势力最大的一个世家,甚至凌驾谢家之上,你觉得王妙音能容忍这种情况?!”
刘裕的脸上肌肉都在微微地跳动着:“你的意思,她们之前也秘密谈判过,结果弄得不欢而散,而这个谈判,甚至没有告诉过我?!”
刘穆之正色道:“事到如今,这些事情你也必须要知道了,因为我不想你真的把命送在这里,没错,王妙音向慕容兰提出的放过她的条件就是,永远地离开你,而且得是远远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刘裕的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妙音是要阿兰带着族人远远地去辽东?回慕容氏的祖居故地?!”
刘穆之叹了口气:“不然,你以为慕容兰曾经跟你说的回辽东老家,有可以接走她整个部族几十万人的,上千艘大海船的船队,你以为是哪来的呢?真的是只会骑马打仗的慕容氏南燕打造的?!”
第3663章 王猛之孙非等闲
刘穆之叹了口气:“不然,你以为慕容兰曾经跟你说的回辽东老家,有可以接走她整个部族几十万人的,上千艘大海船的船队,你以为是哪来的呢?真的是只会骑马打仗的慕容氏南燕打造的?!”
刘裕闭上了眼睛,尽量平静地想要控制自己的呼吸,这个消息让他太过震惊和意外,甚至不下于初知黑手党和天道盟存在时的那种冲击,没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人,竟然有这么多的明争暗斗,利益交换,直到今天,他才真正地明白了自己两个最爱女人之间的恩怨,到了何种的程度。
刘裕睁开了眼睛,长舒了一口气,看着前方的战况,沉声道:“所以,慕容兰最后选择了留在城里不走,给妙音看成了违背约定,所以才要置她于死地?”
刘穆之点了点头:“从妙音的角度,慕容兰一次次地违背她们之间的约定和承诺,无论是当年从她身边抢走了你,还是现在不放弃南燕继续与大晋为敌,都让她最后对慕容兰的那些信任也不复存在,这回她坚持要亲征南燕,就是为了亲自彻底解决慕容兰,了解多年的恩怨。”
刘裕咬了咬牙:“早知如此,我应该答应慕容兰的条件,让她保留南燕,带着族人远离的。而不是强行要求她们留下。”
刘穆之叹道:“这恐怕不是慕容兰能作主的,她现在很可能已经给黑袍控制,你不解决了黑袍,只怕慕容兰那里也做不了什么决定。寄奴啊,这回我恐怕不应该拦下慕容兰,而是应该让你们联手做掉黑袍,才是解开一切的办法。”
说到这里,刘穆之的眼中神芒一闪,上前一步,直视刘裕的双眼:“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你对慕容兰的信任,她是不是真的这样爱你,真的愿意站在你这一边。如果她有野心,或者是她被控制,在最关键的时候反而是击杀你,那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刘裕的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他在心中一遍遍地问自己,一次次地回想起自己跟慕容兰认识的这二十多年来的几乎每个画面,这个女子,跟自己若即若离,若隐若现,那些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时,她对自己的背叛,或者是追随,一次又一次,重现心头,她的绝色的容颜,喜怒哀乐已经渐渐地模糊,而那颗对自己的心,却是越来越明显,最后,画面定格在戏马台,在面对大力金刚和里面的郗超那狰狞可怖的脸时,二人四目相对,慕容兰看着自己的那双凤目中,那浓浓的情意和信任,那种抛开一切,生死相随的爱。
刘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大声道:“我相信阿兰对我的爱,我相信她内心最深处的人性和美好,不管黑袍用什么手段要挟她,控制她,我都相信,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她一定会站在我这一边,如果她被控制了,不再有本性,那我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出来,只要她的眼中仍然有作为一个人的光芒,我相信,她仍然是以前的阿兰,仍然是那个愿意牺牲一切,放下一切来爱我的慕容兰,为此,我愿意赌上一切,包括我的性命!”
刘穆之点了点头:“如果你信任她,那我同样愿意用我的性命,也用大晋千千万万人的性命来信任你。寄奴,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
刘裕咬了咬牙:“我相信阿兰不愿意依约带着族人远去,这不是背叛,而是战斗,黑袍不会让她离开的,也不会让慕容氏一族离开,她留下来,不止是为了保全族人,我相信更是想跟我一起联手,除掉黑袍。就象当年我跟她在戏马台,那种绝境之中联手击杀郗超一样。”
刘穆之正色道:“所以,只有让黑袍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亲自突击的时候,你们才能最后联手发出致命一击。我之前和你安排的那些布置,计划是要改了。”
刘裕摇了摇头:“万不得已时,还是要用那招,但是这回你不要拦着阿兰了。胖子,你是聪明人,我不向你下命令,到时候,你见机行事,我信任阿兰,就象我信任你一样,最关键的时候,我相信你能对得起我的这份信任。”
刘穆之点了点头:“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你现在应该知道,我和妙音为啥要扶持沈田子了吧。这个说到底,是为了制衡你过于重用王镇恶的这件事。我们知道,你用王镇恶是因为想要北伐,利用他王家在北方,尤其是在关中的影响力成事,但你这样做,会让吴地的世家离心,我怕你得不偿失。”
刘裕正色道:“我重用镇恶,他的家世只是第二点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身具血的优秀才能,说实话,在你提的这四个年轻人里,王镇恶的本身军才,是最强的,甚至,不在我之下。”
刘穆之叹了口气:“可是王镇恶的私心也是最强的,这点甚至不下于沈田子,只不过他没有沈家这种在吴地的势力,显得没这么明显罢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只是因为他上次在大岘山力主阿寿趁胜追击,你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为这事讨论过不少次了,我还是觉得,那次是为了军机,而不是出于自私,不然他为什么不自已和猛龙一起出击呢?”
刘穆之摇了摇头:“因为王镇恶没有猛龙的武艺,他就算骑马,也不可能跟上猛龙的突击部队,让猛龙先出击,占住前面的水源,如果顺利,他可以继续随阿寿的大军跟进,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直接突袭临朐,拿下更大的功,至于风险,则完全则猛龙承担。”
刘裕正色道:“镇恶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会用战友,同袍的性命来成就自己的功业,猛龙和小钟是自己想打,却低估了黑袍,才会战死沙场。”
刘穆之叹了口气:“如果王镇恶预估不到这样的风险,那说明他的兵法没这么强,如果他预估到了却不作防范,那更可怕,寄奴啊,永远不要低估王猛,他的孙子不仅有他的军才,也会有他的心机!”
第3664章 少年偶像今幻灭
刘裕微微一笑:“胖子,我可不知道,你以前这么讨厌王猛啊,想当年我们少年时,纵论天下英杰时,你可是很推崇王猛呢,还说他若是在东晋,必能助我朝一统天下,驱逐胡虏呢。”
刘穆之摇了摇头:“少年时的见识,失之肤浅,尤其是很多信息并不知道的时候,更是如此。就象你,以前是那么地崇拜祖逖和刘琨,可后来你知道他们是黑手党的镇守时,难道还会是以前的看法吗?”
刘裕的脸色微微一变,转而正色道:“即使是现在,我仍然非常尊敬他们两位,我相信即使是黑手党,也曾经为国为民过,只不过是后来,担任黑手党镇守的人变了,比如郗超,比如王凝之,是这些人迷失了本心,把本可以象祖逖那样为国为民的才能,用在了邪路上,才让这个组织从国家的柱石,变成了国家的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