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01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018节(2 / 2)

高云烟正色道:“我们高句丽,横跨鸭绿水,北止勿吉,肃慎之地,与那些极北的蛮族,有大量贸易往来,而在白山黑水间,有大片的草原,牧马成群,每年,这些部落进贡给我们的战马,足有两万匹之多,当然,我们也会赏赐他们一些手工业品,布匹绢帛,以作恩赐。”

“如果大晋能帮我们消灭百济,赶跑倭国的势力,那两国之间,大规模的商船通航,就没有问题,作为回报,我们提供两点,一是百济的西南伽耶七城和熊津浦,我们高句丽不取,归还给大晋,以作为带方,乐浪二郡的交换。第二,我们承诺每年为大晋提供五千匹战马,以大晋的官价进行贸易,以换取我们所需的物资,如此一来,两国互利,各取所需,刘将军,这个条件,您可以考虑一下吗?”

刘裕的心中,在反复地盘算着,这个条件听起来足够诱人,光是一年五千匹的战马,就可以让自己五年以内,可以打造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弥补北府军的最后一块短板,可是,这个提议真的可以实现吗?在这种情况下,派多少部队远征,可以灭掉百济,还有百济后面的倭国,事成之后,高句丽是不是真的会应诺,这些都不能匆忙下决定,起码,要和刘穆之好好商议一番。

想到这里,刘裕平静地说道:“高公主,这就是你所来的国事吧,还有别的事吗?”

高云烟摇了摇头:“这是秘约,绝不可在朝堂之上商议的,因为百济使臣也在大晋有眼线,一旦让他们知道,早作防备,大晋劳师远征,又要渡海,只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所以我希望刘将军能充分考虑得失,制订详细的计划,一旦决定跟我国合作,那还需要仔细策划才是。”

刘裕点了点头:“我们一定会好好地考虑的,高公主,你可以先退下了。”

第3976章 倭国竟作百济援

高云烟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神色,一闪而没,她向着刘裕行了个礼,转身而退,直到她的脚步声连同丁午沉重的铠甲叶片相撞的声音,一起消失在远方时,刘裕才长舒了一口气,看向了眉头深锁的刘穆之:“胖子,你怎么看?”

胡道安勾了勾嘴角,说道:“刘将军,你们商议国事吧,我也先回避了。”

刘裕摇了摇头:“胡夫人,别的事情也许你需要回避,但事关高句丽,与你们贺兰部有渊源,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胡道安平静地说道:“我既然已经改名,那就不再是贺兰部的贺兰敏了,此事与贺兰部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再说,贺兰部已经毁灭,草原上已经没这个名号了,而现在我大哥带的残余部众,也已经是晋国子民,我想,我帮不上刘将军什么忙。”

刘裕淡然道:“不管贺兰部现在还存不存在,至少,你很清楚高句丽的情况,而且,以前在北魏的时候,你不是没试图联络勿吉,高句丽诸国,引为援手作为你在北魏夺权的内应过,这点,阿兰跟我说过。”

胡道安叹了口气:“刘将军,你应该知道,我是个不祥的女人,无论在哪国哪里,都会害得国破家亡,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已经看淡了爱恨情仇,心中的执念也已经放下,我很感激兰公主最后还向你建议留了我一条命,我会好好地抚养小义真的,代兰公主继续培养他成人,别的事情,我不想多参与了。”

刘裕叹了口气:“那我只问你一句话,高句丽是否可信,而高云烟所说的提供五千战马每年的承诺,是不是可以做到?”

胡道安的眉头一挑:“刚才她说的,每年有大量战马通过贸易或者朝贡的方式获得,确实没有吹牛,不光是勿吉人和草原诸部,就是我们贺兰部,也有跟他们不少的战马贸易,因为高句丽境内不仅多山,更是有大量的铁矿,我们草原人有的是战马,但缺的是铁器,所以,跟高句丽能形成互补关系。”

“正是因为有大量的战马,高句丽才能组建骑兵和战车军团,在对百济和新罗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只不过,百济和新罗,包括南边的伽倻诸部也在高句丽的威逼之下,结成同盟对抗高句丽,这些年来,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谁也难更进一步。这也是高句丽想来拉拢大晋出兵的根本原因。”

刘裕点了点头:“明白了,谢谢胡夫人,你也可以先退下了。至于疫病的事,还请你再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破解之道。”

胡道安秀眉一蹙,似乎有些话想说,可刚张了张嘴,又摇了摇头,还是向着刘裕行了个礼,转身退下。

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贺兰部毕竟以前跟高句丽有大仇,寄奴啊,你不应该强行要她表态的。”

刘裕笑道:“她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我们的一员,仍然是有不安全感,大概是在黑袍手下呆久了,生怕一句话说错,会送了性命,罢了,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跟她谈吧。胖子,这高句丽公主的提议,你怎么看?”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其实提议援军的事,不光高句丽提过,百济在前两年也提过,当时百济也给出了差不多的条件,只不过,条件是变成了把带方和乐浪的二郡故地,还给大晋,每年的战马是没这个条件。”

刘裕笑道:“大概这种藩属邦国,要大晋调停或者是出兵的提议,从来就没停过吧,所以你都没跟我汇报过此事。”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大晋有上百个朝贡的邦国,天南海北,而且互相之间也多有征伐,帮哪个也不是,所以自古以来,按五服的远近原则,这些化外之地,蛮夷攻杀,我们大晋是劝和而不出兵,而且百济当时一边向高句丽派出人质,服软称臣,一边同时向倭国和大晋求助,并没有什么诚意可言,所以,我们当时直接就拒绝了他们。”

刘裕的眉头一皱:“可是倭国出兵助百济了?难道是靠了他们的力量,挡住了高句丽?”

刘穆之摇了摇头:“那倒不是,倭国也叫邪马台国,处于高句丽东南方千里之外的一片大海之上,其民短小而精悍,凶残好战,又因为其国资源缺乏,尤其是缺少铁器,所以一直觊觎半岛之上的铁矿,受到百济的出兵邀请之后,就马上出兵渡海,由倭王亲自领兵,率了五万倭军,登陆到了百济与新罗之间的伽倻部落地区。”

刘裕喃喃道:“伽倻部落地区?”

刘穆之点了点头:“在汉水以南,半岛的先民,差不多是三大部落,分别叫马韩,弁韩和辰韩,与半岛北方的人群并不相同,即使是从箕子朝鲜开始,也是南北殊途,南方的这些原始部落,远远比北方的落后。”

“西汉初年,燕将卫满率两千兵马逃到朝鲜,打败了箕子朝鲜的末王,这个箕朝末王逃到了南方,在三韩部落地区存活了下来,可后来朱蒙建立高句丽后,他的庶子温祚又举族搬迁去了南方,灭了箕子朝鲜的残余势力,吞并了马韩诸部落,建立百济。”

“与此同时,半岛东南方的辰韩诸部落,也形成了国家,就是新罗,至于夹在百济与新罗之间的弁韩部落,渐渐地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名叫伽倻联盟,差不多就跟草原上的汗国差不多的那种,称不上一个国家。”

“倭军登陆伽倻诸国之后,先是与百济联军攻打了东边的新罗,取得胜利,此后请神容易送神难,倭国干脆就在伽倻诸邦那里设了个殖民机构,叫作任那都督府,驻军五千,用作出兵半岛的桥头堡,也以此作为对半岛进行铁器贸易的中转港口,百济靠了倭国力量,多次击败高句丽的进攻,这高云烟要我们出兵百济,其实更主要是希望我们跟倭国作战,彻底打掉百济的外援,如此,他们才有灭百济的把握!”

第3977章 倭人似是吴越种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么说来,实际上高句丽要我们对付的,不是百济军队,而是倭军?”

刘穆之叹了口气:“是的,百济的军队虽然勇悍,但毕竟是三韩部落发展而成,又缺乏大量的战马,铁甲钢刀并不多,如果只是百济军的话,那高句丽可能在几十年前就把他们灭国了。”

“但倭军不一样,倭国现在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大岛的统一,跟一百多年前,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初次遣使来朝见曹魏时,已经大不相同,彼时他们还只是一个占了小半个大岛的部落而已,可现在,已经差不多有半个大晋这么大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撮尔小国。”

刘裕的心中暗骂,小日本鬼子,这个时代就开始跳出来害人了,在后世他所接受的教育中,那种对于入侵后世的中国,给国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惨痛伤害的日本***,对于他们的痛恨,早已经刻在了骨髓里,而受限于当年接受的教育,刘裕根本不知道,早在这个时代,日本的前身倭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外的侵略和扩张,这不正好给自己一个报仇雪恨的大好机会了吗?

刘裕想到这里,压抑着内心的冲动与忿怒,尽量平静地说道:“胖子,你来说说,这个倭国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就算有个扬州,荆州这么大的地方,但那些地方应该地广人稀,社会水平应该也是原始部落级别的,当真能跟我们大晋的兵马,或者是百济这种打了几百年仗的小强国相提并论?”

刘穆之轻轻地舒了口气,清了清嗓子,说道:“这倭国说起来,源流就长了,在我们大晋的扬州大江出海口东北方向两千多里,朝鲜半岛的带方郡东南的大海中,有四个大岛组成,其中有一个岛特别大,大约相当于整个扬州的大小,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倭国。”

刘裕的眉头一皱:“那这倭人就是真正的岛夷了,是吧,他们从何而来呢?”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说道:“据倭国使者自己说,他们是夏主少康之后,乃是华夏的后代,属于越人的一支,后来被周朝的吴太伯所统领,是吴越之民。春秋时期,吴越先后被灭,他们的遗族有一支东渡出海,登陆到了大岛之上,其首领,自号神武天皇,开始了持续几百年的,对于岛上诸部落的征服,如果他们说的是真的,那大概跟匈奴的情况差不多,是夏桀的幼子跑到草原上建立的国家。”

刘裕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我听说倭人也是断发纹身,椎髻,好下水摸鱼,而纹身主要是为了吓唬水中的蛟龙等猛兽,这点倒是和我们吴越一带的风俗很相近,只不过,他们大概从来没学到我们周礼儒家的这些仁义之道,只把那种弱肉强食的野蛮残忍给带了过去。”

刘穆之笑道:“是的,这点倒是跟匈奴人很象,在这种蛮荒之地,无礼义廉耻,一切的事,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自然是以力称雄,据倭国使者自己说,在曹魏时期,当时大岛之上,还有百余国,或者说百余个部落,但百余年下来,在孝武帝时期,前来大晋朝贡的倭国使者,却说大岛之上只有三十余国了,可见,他们吞并了很多部落,扩张了不少地方,而倭主自号征夷大将军,由此也可以证明他们一直在战斗。”

刘裕的眉头一皱:“如果是吴越后代,那确实是凶悍迅捷,这点我们自己最清楚不过,哪怕在大争之世的中原,吴越都是天下强兵,一度打得楚国都差点亡国,后来主要还是因为内乱而灭亡,要是这些人登陆到那种封闭的岛国,对于当地的部落,那简直是领先了上千年的打击,我倒是反而要觉得他们几百年下来居然都没占了整个大岛,才是比较奇怪的事。”

刘穆之淡然道:“军事取胜总是最容易的事,但战后能消化和控制,才是真正难的,别说去征服那种异域他邦了,就是我们这回收复青州,以后要怎么管理,都是件头疼的事,渡海去倭国,风浪极大,只怕就算他们是吴越的亡国遗民,登陆上岛后,也不过数千甚至数百人,以这点人去征服有数百个部落,加起来几十万户的大岛,并不是容易的事。”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你是想说,倭国地方不小,人口不少,又有吴越的战斗和技术水平,别说是一统大岛,就算是跟高句丽对战,也不在话下吗?”

刘穆之叹了口气:“是的,虽然倭王还没完成大岛的完全统治,但恐怕已经大势所趋,他们仿中原的王朝,也是开朝廷,设百官,自号王朝,其所用的武器,也多铁刀铁剑,铁矛尖和铁箭头,可见其军事科技的水平并不落后,之所以出兵朝鲜半岛,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企图获得百济提供的铁器。”

刘裕的眉头一皱:“倭人凶悍,如果再以大量的铁器来武装,那只怕不仅可以做出铁刀铁剑,连甲胄也可以做出来了,一旦有了铁甲的防护,战斗力就会成倍地增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