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1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11节(1 / 2)

“自沈充作乱以后,我们沈家确实沦落成了吴地的三流家族,不仅不可与建康城中的王家谢家这种顶尖世家不可比,跟吴地的如张家,顾家这样的本地家族,也拉开了差距,我们每个沈家子弟,都深以为耻,就好比我们吴兴沈氏一门,几代人都开始弃文从武,就是想着有机会可以从军报国,以杀贼报国的行动,洗涮先辈的耻辱,恢复家族的荣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沈充之子沈劲,他孤守洛阳,为国捐躯,以自己的壮举,扭转了世人对我沈家的偏见,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子侄,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台下这个声音沉寂了一会儿,又开始说道:“沈劲确实是个英雄好汉,可你们把他的英雄之举又给败落了,你们附逆从贼,就算说上天,也是无法洗清的。”

沈林子叹了口气:“此事事出有因,我刚才说过,我们沈家自从沈劲开始,就是世代习武,想要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以赎回沈充之乱的罪过,重振家门。而先父也是牢记此训,身为县令,一直督促我们习武,教导我们有朝一日,要保家卫国,驱逐胡虏,象沈劲先公那样留美名于后世。”

“跟吴地所有的世家和豪强一样,天师道在作乱之前,一直以救世济民的形象出现,扶助平民百姓,五斗米互助乡邻,做过许多好事,若不是他们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有良好的声誉,又怎么可能诱骗这么多民众相随呢?或者说,也许天师道只是从孙泰之后的历代教主有了反心叛意,不能说之前近百年的历代教主,都是乱臣贼子吧。若是他们都是乱臣贼子,那请问各位与天师道结交百年,香火不断,甚至送子侄去修行的各位世家,又算是什么?”

第4382章 林子挺身辩清白(二)

沈林子此言一出,台阶下的众多世家子弟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确实,在勾结,赞助天师道这件事上,几乎所有的家族都脱不了干系,毕竟,五石散这种东西,长年以来都是由天师道的炼丹道士们所制作,现在几乎成了各大世家子弟中人人都不可或缺的东西,而玄学一道,讲究修仙问道,更是与天师道紧密相连,哪怕是现在,仍然有不少世家子弟们与各处道观有所来往,只不过不打天师道的这面大旗而已。谁敢保证,这些道观以后不会成为当年的天师道,再次作乱呢。

而那个质疑的声音,换了个方向,再次响起:“哼,沈林子,你不用挑拨离间,转移话题,你沈家的事就是你沈家的事,妖贼作乱,我们这些世家大族,都死了多少子弟,失了多少产业,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就是因为有你沈家这样的家族,助妖贼作乱,你们自己的手上,沾了我们世家子弟多少血债?要一笔笔清算过来吗?”

沈林子朗声道:“我从来不否认这点,但凡事是事出有因的,先父当年身为县令,本来是一心为国,结果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为了建立自己的军队和势力,不顾大局,强行征发吴地的民众,称之为乐属,又严令各郡县的守宰官员们,都要执行这样的命令,如果征不到足够的人数,就要对这些官员问罪。各位世家子弟们,你们只看到了当年妖贼作乱起兵后,你们的家族,亲戚们受到的苦难,可曾想过,因为这一条命令,有多少吴地百姓遭受了同样的苦难?”

谢混勾了勾嘴角,说道:“当年的征兵令下达时,各大世家所属的庄园,都要出相应的人丁,我谢家的庄园当年也没有置身事外,我记得姑母大人当时还为此亲自去了会稽的始宁山居,负责为国家挑选乐属之事,并没出什么意外啊。”

沈林子叹了口气:“若是各家各庄都是如谢夫人这样顾全大局,若是所有的世家子弟都如谢夫人家这样善待佃户庄客,又怎么会酿成这样的惊天之变呢?”

“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世家子弟,多年来巧取豪夺,利用朝廷对于流民的安置政策,伪造户籍丁薄,把本应分地安置的百姓,生生地圈入了自己的庄园之中,世代为奴!”

“这些人名为庄客佃户,但实际就是为各大世家们历代劳作的农奴而已,甚至是子孙后代,都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他们的名字,只出现于各大世家的内册之中,却从不出现在官方的丁男统计之中,对大晋来说,他们就没有真正地活过!”

谢混的脸色一变,沉声道:“沈林子,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这里如此地诽谤,攻击我们世家大族,是谁给你的勇气,让你如此放肆?”

刘裕的声音平静地响起,不高,但是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谢尚书,难道沈将军说的不是事实吗?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都只会把天师道之乱的原因,推到孙恩等人的野心上,却从来不去检讨一下自己做的有何不当之处。若是只知道诿过于别人,不知自省,那下次的大乱,就在眼前。”

谢混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他是万万不敢和刘裕直接顶撞的,只能闭口不语。而这一下,所有的世家子弟们也都低头叹气,这个残酷的事实,由刘裕亲自承认,那就无法再作任何反驳了,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真相。

沈林子正色道:“当年先父因为必须要执行这些征兵之令,县内几个大世家因为各种理由拒不交出本应提供的乐属,反而是逼迫先父去其他普通的村庄里强行抓人,吴兴一地,旬日之内,不知道多少人间惨剧,妻离子散,骨肉分离,而那些杀千刀的世家高门,竟然还趁此机会大发横财,以高额利息借给那些民众钱粮,让他们交出田地,成为他们的庄客,以获得其庇护,不受征兵之令。”

“就是因为先父目睹了太多这样的惨剧,于是向着时任郡守的王凝之为民请民,请求暂缓乐属的征调,却被王凝之当众杖责,他一时胡涂,回去之后被孙恩派来的特使所蛊惑,干脆投入了妖贼军中,因为妖贼当时说,万恶之首只是会稽王父子而已,当年孙泰教主被其无故斩杀,满门抄斩,本身就在吴地有大量的士庶觉得冤枉,在此情景下,更是大家都相信天师道会替天行道,清君侧,振兴大晋。先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带着我们兄弟加入妖贼的。”

不少人开始交头结耳,显然,对沈氏一门的遭遇,多半是理解和同情了,而那个声音再次响起:“哼,就算朝廷当年的处置有所不公,也不是你们可以谋反作乱的理由,你们说朝廷当年的征兵令造出了很多惨剧,但再惨,有妖贼作乱,赤地千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么惨吗?之前刘大帅说的他去平叛时看到的那些人间惨剧,是司马元显做的,还是你们做的?”

沈林子沉声道:“先父虽然一时糊涂,误入贼营,但很快也发现了妖贼的凶残暴虐,绝非值得托付的明主,所以他知道自己铸成大错,难以回头,就暗中嘱咐我们兄弟五人入山结坞自保,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等待战乱结束后,再向朝廷将功赎罪,至于他自己,则故意地请求担当后卫,却是在官军到来之时,束手待毙,以偿还他的罪过。这就是我们沈氏一门在天师道之乱中的经历,当年我们兄弟向刘大帅归降认罪时,全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若是我们真的是罪恶滔天,刘大帅又怎么会赦免,收留我们呢?”

刘裕点了点头,看向了谢混:“谢尚书,沈将军所言,皆是事实,我刘裕并非东郭先生,也不会放过罪大恶极之辈,沈氏一门当初附逆后,并未象其他妖贼各部那样犯下太多血债,他们自成一军,尽量不祸害百姓,也在乱世中收留了不少百姓,算得上将功赎罪,沈父及几个兄弟慷慨赴死,以赎其罪,而沈家五虎则主动归顺官军,我当然应该赦免他们。”

第4383章 当年旧账重新算

谢混冷冷地说道:“既然刘大帅当年赦免了沈家兄弟,现在又这样帮他说话,那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不过,嘴上不说,不代表心中不服,那些屠戮杀害我们世家子弟的人,只要轻飘飘地说句给胁迫或者是给裹胁,连县令这样的官员带着加入妖贼,都可以赦免其家人,那下次别的地方叛乱再起,也还要麻烦刘大帅再亲自去平定了。”

刘裕冷冷地说道:“我刚率军灭了南燕,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回到这里,不就是为了平定叛乱吗?谢尚书,当年令尊为国捐躯,我知道你恨不得杀光每个参与叛乱的人,但是以杀止杀,不是办法,他们同样会有亲朋好友,同样会有父兄子侄,妖贼作乱多年,一直无法彻底根除,就在于朝廷的镇压,重剿不重抚,把人逼上绝路,最后只有顽抗到底,而仇恨越结越深,难道只有杀光吴地的百姓,才能终结这一切吗?”

谢混咬了咬牙:“投身叛乱的人,就不是什么百姓,真正的百姓,起码应该躲入山林,妖贼也不可能把他们都搜出来。”

刘裕摇了摇头:“山林之中,可没有庄园,耕地,普通人进入山林之中,能活多久?别说普通百姓了,就是吴地很多有钱有势的士族,富豪们,最后没吃没喝的,只能抱着金银在家饿死,我在吴地战斗多年,这样的情形见得太多了。就是谢尚书你,我记得当初令尊战死后,也一度非常困难,若不是我们大军到达后解救了你们一家,只怕现在你也不能在这里跟我这样说话吧。”

谢混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恨恨地说道:“反正你掌握大权,怎么说都是有理。但是我请刘大帅注意一点,我们家是忠烈之后,你来救我们是你的义务,,可是这沈氏兄弟是附逆的叛贼,你赦免他们,于国法不容。而且你当年为了减少损失和伤亡,私放卢循和徐道覆带着万余老贼下海逃亡,让他们有机会占据广州,最后又没有平定他们,酿成了今天的大祸,这个责任,是不是要由你来承担?”

刘裕的脸上闪过一丝怒色,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缓缓说道:“谢尚书提得很好,不错,当年确实是我放走了卢循和徐道覆,但这是有条件的,首先,他们火并了孙恩,杀掉了这个叛乱的贼首,算是多少有功。其次,彼时的卢循,在妖贼之中算是难得的文人士族,也一度假仁假义,不怎么祸害平民百姓,与孙恩相比,多少象是个人,我也因为之前和其同在军中,打过交道,对其本性认识不足,以为他是想要招安归顺。”

“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妖贼虽然屡经我军打击和挫败,但仍然有水师战船的优势,我们虽然多次大破妖贼,但仍然无法将之全歼,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到他们上船逃离,然后不知道何时又会在沿海的何地再次登陆作乱。久拖下去,大军就会被迫长期驻扎吴地,那里本就是战乱多年,民生雕敝,无法再供养大军常驻了。这点,谢尚书应该最清楚吧。”

谢混咬了咬牙,恨声道:“我们可以出钱出力,兴建水师,招募沿海的渔民,不怕剿灭不了妖贼。”

刘裕摇了摇头:“难道谢尚书不知道,这些沿海的渔户们有多少就是妖贼脱下军装后假扮的呢?之前沈将军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事实如此,三吴之地的数十万妖贼,又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有多少是被官逼民反的?妖贼们平日里给这些民户渔家们五斗米的互助,让他们能在官府的各种压迫下解脱出来,而这些压迫,有多少是我们世家高门给的呢?”

郗僧施冷冷地说道:“难道他们造反还有理了?这些人当年从北方逃离南下,是我们世家子弟接纳了他们,给了他们一口饭吃,为我们做些事情,有什么不应该的?要是换了国家,朝廷,就得交税之外,还要服役,从军。你刘大帅这么喜欢打仗,难道百姓们都愿意跟着你去远征千里之外吗?要是以后你想北伐,也来个乐属征兵,是不是也叫官逼民反了?”

刘裕平静地说道:“我从不会勉强百姓从军打仗,就算这次保卫建康,我也是自愿的基础上募兵,没有强行征集,因为我带兵多年,知道军心士气的重要性,要是象抓紧奴隶一样地强行抓人,这些人在战场上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司马元显之所以弄出这么大的祸乱,就是因为他根本不知人心军心,只相信弄来人,就会为之效命。这是孙恩之乱最大的教训,可悲的是,这样的教训到了今天,我们很多掌握大权之人,掌握土地产业之人,仍然不明白。”

说到这里,刘裕看向了沈林子:“我赦免沈氏兄弟,不是我个人行为,而是根据国法,必须要安抚吴地百姓,首恶必除,胁从不问。对于卢循,我仍然需要给他一次机会,他不肯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那就让他扬帆远去,不得再登陆吴地沿海,这点,他做到了,当年他真的是想在海外孤岛上了此一生,只不过因为疫病的原因,只能进一步地远航,让他趁机占了广州。”

“当时的广州,是桓楚政权任命的刺史吴隐之所控制,卢循一伙打着忠于晋室的名义,攻占了广州,大义上我无法指责他们,而且一开始他们伪装得很好,并没有叛乱之举,还送还了吴隐之等伪楚政权的官员交由我们发落,当时大战刚刚结束,朝廷既无名份也无大军再次征讨妖贼,即使是要征伐,也是要先灭了叛乱自立的谯蜀政权才是。所以当时我们才给了卢循和徐道覆官职,让他们治理广州,以赎前罪,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处置有何不妥。”

谢混哈哈一笑:“是的,刘大帅的处置全都是妥当的,妥当到卢循徐道覆再次趁机作乱,现在打到城外了,你就准备用招安的另一股前妖贼沈家兄弟,去对付这些老贼吗?”

第4384章 忠义之论赴国难

郗僧施跟着冷笑道:“就是就是,这沈家兄弟一向是见风使舵的,上次一看北府军势大,刘大帅神勇,马上就向刘大帅投降了,这回妖贼有数十万之众,何征南和刘豫州都败给了他们,刘大帅,你可得当心他们再次倒戈投降啊。”

沈林子厉声道:“一派胡言,我沈家兄弟自从弃暗投明以来,一片赤胆忠心,多次处在危难之时也是血战到底,我们的家人产业都在大晋,怎么可能再去投降妖贼?”

郗僧施冷冷地说道:“就是说你们只是因为家人产业在大晋,才会为大晋效力是吧。那换个角度想想,若是妖贼包围建康,再派人分兵去你们吴兴老家,占了你家的产业,控制了你们的家人,那你是不是就要叛变投敌了?”

沈林子咬了咬牙:“别人怎么样我不管,我沈氏兄弟,宁可全家都被妖贼所害,也绝不会背叛大晋。再说了,我们现在在这里守住建康,妖贼也不敢随意分兵回去,吴地的各大家族庄园,包括我们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子侄,有自己的庄丁佃农,现在刘大帅已经下了命令,要各地募兵勤王,共赴国难,就算妖贼分兵去那里,也不会是我们新增部队的对手。”

谢混冷冷地说道:“就算你不投降,可是你的部下,你的将士们的家人给妖贼控制,那可就说不定了。”

沈林子哈哈一笑:“谢尚书,郗侍郎,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二位,这样苦苦相逼,你们说的问题,难道对你们不同样如此吗?你们的家人,子侄,产业也在吴地,要是妖贼分兵过去占据,难不成你们也会投降妖贼吗?”

谢混的脸胀得通红,厉声道:“我们谢家子侄,在大义上一向没有问题,面对妖贼,有死无降。上次妖贼作乱,你们沈家附逆的时候,我们谢家死了多少人?有一个象你们这样投降妖贼的吗?”

沈林子冷笑道:“可是你们刚才说的不是你们谢家子侄投不投降,大义如何啊,说的是你们谢家庄园里的庄客,佃农们,令尊是怎么捐躯的,要不要我帮你回忆一下?张猛是什么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