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3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39节(1 / 2)

陶渊明摇了摇头:“庾悦差矣,且不说庾家子侄是不是真的就对你这样忠心,不是你的亲儿子,而是旁系的侄子甚至是远亲,这些人难道就会对你忠诚了?谢家以前上演的那种谢琰与谢玄之争,导致家族分裂的教训,你不记得了吗?”

庾悦的头上再次开始冒汗,掏出手帕开始擦起汗珠子,说道:“这,这可如何是好,要是子侄都不管用,那我能信任谁?”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还有一点是庾公没考虑到的,就是这些子侄,甚至是孙辈,他们真的象你一样,愿意为了复兴庾家,去吃苦受累吗?不上前线,不进军队,大不了没有爵位,甚至以后可以请人代劳,自己家里遥领军功就是,何必拼死拼活冒生命危险呢?即使逼着他们从军入伍,难道他们就愿意和军士们同甘共苦,吃糠咽菜了吗?有些事情,已经是历经了几十年,上百年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不用太过勉强的。”

庾悦眉头深锁:“这也不行,那也不可,那究竟怎么办,难道就此失权,再无掌军之法了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这办法当然是有的,只不过一时要权宜之计,现在你是兵也没有,将也无人,但你有大世家掌门的身份和将军的官位,可以组一支五千人的军团,现在刘道规重伤不起,不能理事,你又可以趁机拉起一支队伍了,只要你肯收,我就可以安排一支军队到你身边,完全听命于你。”

庾悦笑了起来:“原来这就是你跟我说的助力啊。我很好奇,陶公你一个大文人,身边怎么可能有军队呢?难道,你当年取出了白虎的那些秘密资源,组建起了自己的势力?”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那庾公接掌青龙镇守之职时,你又拿到了什么资源?”

庾悦的脸色一变,叹了口气:“唉,不瞒你说,我真的当年是一无所得,原来还以为黑手党的四方镇守,总是会留点什么的,结果除了一个破开会的大堂外,一无所有,我加入之后的第一天,心就凉了。”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甘:“真的就是这些前任镇守,把东西都打光了,啥也不剩下了吗?”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因为这些镇守可不是按以前那样过渡和传承,而是内讧后一个个给消灭了,加上孙恩之乱,吴地被摧毁一空,更是剩不下什么。至于我这边接任的白虎,早在桓温脱离黑手乾坤时,就把所有白虎一系的资源给取出,以供其私用了,不然他也不能以荆州一地,称霸全国。王旬手上拿到的都只是一个空壳子,更不用说我了。所以白虎一系,在王旬开始就一直不过是个虚名而已,一如你拿到的青龙呢。”

庾悦叹了口气:“那既然你连白虎留下的资源也没有,又靠什么来组建你的军队呢?有这支军队,你为何自己不用?”

陶渊明微微一笑:“我虽然一无所有,但是别忘了,我还有陶家祖上的名声,还有那些认为我们陶氏一族为族长的族人们,我们刚才聊的这种上下之分,等级分明,不就是在说这个吗?”

庾悦瞪大了眼睛:“你们都落魄至此了,都退居深山了,还会有人认你们?”

陶渊明点了点头:“怎么会没有呢,跟着我们陶氏部族也一起退居深山的,还有成千上万的族人啊,他们可是不想为后续的荆州长官们效力,尤其是桓温,而这些人里,有些是我从小到大的同族,玩伴,甚至我还会教他们一些兵法,让他们学以致用呢,当年我出山去当教谕的时候,也有几个同族出山为吏或者是投军报国,二十多年下来,有混的不错的,已经当到了军主之职,统兵千余了呢。”

庾悦笑了起来:“统兵千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军主,连将军都算不上,要是换了平日,这等小军校,我是根本连见都不想见的,可是现在,我身边几乎无一兵一卒,这千余人马,都是我急需的呢。此人到底是何人,陶公能否见告?”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是我们同族的罗龙生,现在在雍州刺史鲁宗之帐下听令,也是鲁宗之的儿子鲁轨的骑兵副将。”

庾悦点了点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有想到,居然是你们的族人,可是他在鲁氏的雍州军中效力,又怎么会到我这里来呢,就算他本人肯来,想要带着现在的所有部下前来,也不是容易的事吧,我可不是刘道规,有可以任意调遣雍州部队的权力,就算是刘道规,恐怕也做不到夺鲁宗之的部下吧。”

陶渊明笑着摆了摆手:“凡事皆有可为,只要是我让罗龙生这么干,他就会照办的,剩下的,就是设计一个足够让他过来的借口。”

第4939章 槟榔之辱旧事提

庾悦勾了勾嘴角:“先不说这位罗龙生来了以后会如何的事,我只想问一下,为何陶公不自己接纳这个罗龙生,让他为你效力呢?何必要把此人转到我这里呢。”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因为我现在的身份不足以让任何军将来投奔,刚才说到我在建康城中,曾经提议与后秦议和,把刘裕发配青州不许他回来,从而为议和扫清道路,结果刘裕突然赶到,与我当廷辩论,说后秦是虎狼之邦,又和天道盟勾结,绝不可以相信,而如果接受了后秦的条件,把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送回来掌权,则是对叛贼的原谅与宽容,大晋的威严扫地。”

“刘穆之虽然不在场,但是刘裕似乎是得到了他的智慧,跟我辩了很多,我自问口才过人,居然没有说过刘裕。实在是惭愧啊。”

庾悦笑了起来:“说到此事,刚才你还没解释为何你出使后秦之后,要当众对刘穆之发难,在他的家宴之上,辞官而去呢,而后来你又是怎么跟刘裕和刘穆之的关系越闹越僵,最后无法挽回呢。”

陶渊明叹了口气:“因为刘穆之那场宴会,是为了向当年歧视他的江家人,尤其是他的小舅子进行报复的,以前刘穆之和刘裕参加江家的宴会,他因为贪吃,却又因为家境贫穷而没有钱,所以难得吃到一顿大餐,就如同饿死鬼投胎一样,江家人觉得失了面子,一直压着怒火,吃完之后,刘穆之还想吃槟榔,主动索要,结果他的小舅子说,你刘穆之平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肚子都吃不饱,还要这消食的槟榔做什么呢?”

庾悦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槟榔之辱的事,我都听说过,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刘穆之,恐怕会气得当场和小舅子打起来,最后还是刘裕为刘穆之解了围,说是从军报国之后当自取功名,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穆之才会死心踏地地跟着刘裕呢。”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当时就是这样,不过,刘穆之得势之后,却是要江家人一起出席这场庆祝他升官的宴会,我就知道,刘穆之会在这场宴会上,狠狠地报复和羞辱他的小舅子,我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刘裕,刘穆之决裂,就是要警告他们,士人的尊严不可羞辱,士人之间的内哄和相互羞辱只会让这些粗鲁军汉和下等贱人们看笑话。”

庾悦叹了口气:“结果刘穆之还是留有余地,只是给了江家兄弟一大盘槟榔,并没有真的拿他们怎么样,给自己出了口气之余,也算是手下留情,这事处理得很漂亮,我是深深叹服的。”

陶渊明冷笑道:“不过,我早就计划好了在这个宴会上发难,除了要警告刘裕和刘穆之,他们这些新得势的军人集团不要轻视我们士族外,也是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人非常多,无论是士族还是丘八,几乎头面人物都在,庾公当时我记得你也在场吧。”

庾悦笑了起来:“是啊,这次宴会,我怎么可能不参加呢,我记得你当时是持着出使后秦的使节,直接在宴会上宣布你辞去在刘裕幕府中的职务,回归故里,还要刘裕注重民生,不要连年征战呢。”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我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警告刘裕,不要拿那套大义的名份作为他发动战争的理由和借口,治理天下靠的是仁德而不是武力,我刚刚出使了后秦,要回了十二郡,于国有大功,而一路之上看到的民生凋蔽,让我有了说这些话的底气,所以,我以为民请命,辞官归隐的方式,为自己争得了民生,也让自己有机会可以从刘裕那里全身而退,因为,我确实是不想为他效命,免得以后我推翻他的时候,别人还说我是反咬恩主呢。”

说到这里,陶渊明勾了勾嘴角:“其实,我暂时为刘裕效力,在他的幕府挂个名,也是因为以前我在桓玄手下,还进了京城,很容易给人看成是桓氏旧党,要不是为国效力办个事,只怕很难全身而退。”

庾悦笑了起来:“还是陶公你有办法,当时我可没想到这么多,只是以为你出使敌国,立了大功回来,功成身退,看起来你并不想加入刘裕的京八集团,或者说,不看好他们的前途,这种是求名而不追求眼前的好处,在我们士人中间,是高风亮节之举,反倒是显得刘穆之,孟昶这些人,是争名夺利之徒。”

说到这里,庾悦叹了口气:“只可惜,这个世道,让这些争名夺利之徒一直得志,而我们这些守着士族之道的人,越来越要靠边站了。所以说,军权是一切,只有掌握了这个,那才算真正掌握了世间的权力啊。我明白你陶公是如何得罪刘裕和刘穆之了,后来我听说各地都出现了不少说民生疾苦的民谣,江北六郡那里受这些民谣的影响,都无人愿意迁居过去,这也是陶公你的手笔吧。”

陶渊明微微一笑:“是的,我没有办法直接对抗刘裕的大军,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操纵和控制舆论了,江北之地,是刘裕在建义之后,想要经营的自己的地盘,想要把此处作为前进的基地,用来攻打南燕,所以在这里屯田移民,训练军队,我是不能让他这样轻易得逞的,于是派人散布了很多流言,说是江北之地一旦富裕,那燕国必然出兵南下,到时候在这里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这些流言一度很有作用,但后来刘穆之开始查了,我就只能停止散布这些流言,回到荆州,再图后举了。”

庾悦的眉头一皱:“可是南燕后来真的起兵南下,洗掠江北了,难道这也和你有关吗?你和慕容垂,和天道盟有关系吗?”

陶渊明摇了摇头:“要是我有天道盟的帮助,还要散布什么流言?直接让慕容垂起兵来打就是,那抢掠的人口和粮草,不是更多吗?”

第4940章 寄奴欲行商鞅事

庾悦笑了起来:“只是随口一说的戏言而已,陶公请不要放在心上,不过,我确实一直很好奇,就象陶公这样的智慧,这样的实力,居然不是黑手党,也不是天道盟,却要一直跟刘裕作对,那你图什么呢?一个区区的荆州刺史,那就算投靠刘裕,应该也不是太难的事吧。”

陶渊明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要讲一个获得的方式,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陶渊明想要的,是在我们祖辈建立的国家,建立的政权中取得我想要的这些权力,而不是在刘裕那种颠覆性的制度之下,靠着一些所谓的现有功劳和能力,来和那些出身下层的小人们一起竞争。”

“因为刘裕的这套做法,是打破我们华夏几千年来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上下有别,高低区分,父祖辈的功绩转化成权势,家业,可以给子孙们继承,如果不是有这种传承的关系,谁又会去祭祀,去尊敬祖先呢,如果一个人连父祖辈都不孝顺,又怎么会对族群,对国家忠诚呢?忠孝是我们所有道德和价值观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一点,而忠孝的背后,就是这种对祖业,传承的保护和肯定。”

“刘裕要的却是让这种传承中断,和商鞅那个狗东西一样,为了刺激这些数量庞大的底层小人,诱惑他们效力,所以推行这种军功得爵,以爵得官的体系,而我们士族继承的祖业,却要给这种无功则降爵的规则所约束,其实就是换个方式来剥夺我们的家产,现在的功,全要是军功,那就得要我们士族和世家子弟们,跟那些村里的泼皮混混们一起,不学无术,然后到战场上嗜血杀人,那以后大家都会变成没有文化,不通文墨,只会残忍好杀的野蛮人,就象秦国给商鞅变法一样,变成虎狼之邦,素无信义,只知道对外不停地征战和杀戮。”

“刘裕看起来打着什么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的旗号,其实是在断我们华夏传统的根,是在让我们这个知书答礼,文化昌盛的族群,变成那些只知道战争与抢掠,只对鲜血和杀戮感兴趣的野兽之邦,和北方的那些野蛮胡虏没有区别。可笑的是,就连胡虏都知道坐天下后要讲仁义,知礼仪,这个礼仪,就是要讲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对国忠,对家孝,如此才能让全国之人安分守已,不惹事生非。”

“看看那些北府的军士们,回到地方之后,野性难驯,要么是与邻冲突,要么是在村中横行霸道,若不是他们粗野又无能,不事生产,又不知如何亲近邻人,怎么会有爵有田,却搞得在各村各纯都混不下去呢?这就是只有蛮力,不知礼法的后果,我反对的,就是刘裕这种要把我们这个族群变成象北方胡虏那种野蛮人的做法,他这么搞,就算得了天下,也不过是另一个暴秦罢了,而我们真正的士人们,就象我书里的桃花源中人一样,宁可死,也不会接受这种暴政和独夫!”

庾悦激动地一拍手:“说得太好了,真不愧是陶公啊,我恨不得现在就当你部下的一个小兵,为你的这番大义之举而奋斗,以前我还觉得刘裕虽然与我们世家大族不同,但起码是一心为国,今天听了你这说法,我才明白,刘裕是在摧毁我们华夏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啊,这可比胡虏占了我们的天下还可怕,起码,占了我们北方的胡虏,还想着要变成我们这样的礼仪文化之人,虽是异种胡族,但也是心向汉化,可刘裕,是要我们重回黑暗暴力野蛮的时代,让我们变成暴秦那样的国家,让我们的百姓变成野兽,太可怕了,这个家伙,太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