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悦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说法啊,真的是第一次听到呢,那么,我只要能监管控制住带队的这些队长,旅帅,军将这些军官,就能控制住整个军队了?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陶渊明点了点头,说道:“升为军官之人,尤其是到了旅帅之上,就不能再是无名之辈了,是要在朝廷的军籍上正式注册之人,而且往往因为军功会分到一些田产,甚至有妻儿家庭之类,这些人按理说是不敢轻易谋反哗变的,但如果真的碰到不顾全家死活的那种悍将,就象你手下的那几个,仍然是有叛变的可能。”
“要控制住这些人,首先就是不能让他们和军士们打成一片,更不能让所有的将士们都愿意为之效死,不能让其一呼百应,只要不是能串联得起来,那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其次,就是要让军士们明白,他们得到的好处,纪录的功劳,获得的回报,那是作为朝廷,作为庾公你给的,不是这些直接分管他们的军官们私人给的,而且如果他们听你庾公的话,为你卖命,以后也能象这些军官一样,得到很好的回报,即使是解甲归田,也能分到比普通百姓多得多的田宅,有个安稳的日子。”
“除了国家给的军士们的好处和待遇之外,你庾家也可以给出更优厚的待遇,比如愿意来吴地落户的退役军士,可以让他们分到比朝廷给的更多的田地,而且可以免税两三年左右,如果和庾家合作,由庾家代交赋税,那可以交得更少,也可以统一地安排一些战乱中流失的无依靠女子,给他们当妻妾成家立业,这些你们庾家子弟觉得不值一提的恩惠,却足以让不少军士们用命去世代效忠,只不过,不要让这些恩惠,成了这些军官们的,而不是你们庾家的。”
庾悦咬了咬牙:“这些控军秘法,以前我都不知道,可是你却对我这样坦诚,直接说出来,这是为何?陶公,我们之间的关系,只怕没有那么亲近吧。”
陶渊明淡然道:“因为我们是合作的盟友,盟友之间,就应该相互坦诚,知无不言才是,罗龙生我是借给你用的,以后如果你成事之后,我希望也能借你的推荐,回到荆州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到时候罗龙生也会跟着我回去,不过,我们会让你先坐稳豫州刺史的位置再说,当然,这个位置,不止是看你的平叛功劳,也要看你在京城中活动的人脉和关系,这是我办不到的,也许,以后我想申请当荆州刺史时,还要用到你的这个关系呢。”
第4946章 士人皆为荣华来
庾悦叹了口气,摇头道:“我一直搞不明白,你非要这个荆州刺史做什么?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所有有野心的人看上的地方,以陶公你现在的势力,想要夺取此地,可是难上加难,不如你助我先当上这个荆州刺史,后面我在这里势力稳固之后,再举荐你接替我当这个荆州刺史,你觉得如何?”
陶渊明微微一笑:“庾公,正是因为你们庾家以前就长期担任荆州刺史,所以就算你在追击妖贼的战役里立功,也很难会把这个荆州刺史之职给你,刘裕想要北伐,那基本上就是从扬州和荆州两个方向出击,尤其是荆州的话,我之前说过,他想重走高祖刘邦的旧路,必然会亲自或者派大将攻取西蜀,而出兵之地,只有荆州,要是给了你庾公,你觉得还有可能呢?”
庾悦咬了咬牙:“我可以找世家高门为我声援造势,让他们来和刘裕谈判,这大晋总要有世家高门的一席之地,不能说刘裕控制一切,想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他若是逼人太狠,我们就断绝对他的粮草和人力的供应,看他怎么玩?以前连司马休之都能当过荆州刺史,难道我还不如这个逃跑王爷不成?”
陶渊明正色道:“那时候的刘裕实力和威望不足,而且是刚刚攻下荆州,击杀桓玄,荆州各地还有桓氏的旧部余党,如果不让司马休之当这个刺史,就得让刘毅以大将的名义镇守荆州,那荆州就成了刘毅的,这是刘裕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事,所以,才有了司马休之当了刺史,他本就是个过渡人物,终将被刘裕所信任的人所取代,而桓振偷袭江陵得手,司马休之弃城而逃,更是让他提前滚蛋,换上了刘裕的亲弟弟刘道规镇守荆州。”
“刘毅虽然有西征灭桓的大功,但是刘裕拉上了何无忌一起制衡他,最后他也只得到了豫州和兖州这两个州,但因为豫州离建康近,方便他随时可以提兵进京夺权,刘毅也能接受,毕竟如果是在荆州,就得长期割据荆州,分裂天下,这并不是刘毅当时想要的。庾公啊,我这样分析了一下,你还想要荆州吗?”
庾悦咬了咬牙:“那你要荆州做什么,长期想要割据和分裂大晋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我想要荆州,是因为这荆州是我陶氏的老家,而先祖侃公,也是天下闻名的荆州刺史,我们陶家想要重振家风,就肯定要走先祖的老路才是,就象你庾公,你想要荆州,不也是因为你们庾家最辉煌的时候,就是三庾时代,一个在朝中当丞相,女儿成为皇后,另两位兄弟控制荆州,以为外援吗?”
“可是你们庾家最风光的还是在朝中为丞相的时候,并不是荆州刺史,你庾公人生的目标也不是让你庾家离开吴地,搬到荆州象桓氏一样世袭吧,而我们陶家,以前当过的最高官员,也只是荆州刺史而已,所以,先取荆州刺史,恢复了侃公的荣誉之后,我才可能有进入建康,让陶家也成为世家大族的机会。不然的话,在世人眼中,我们只是一个奚人异族的家族呢。”
庾悦勾了勾嘴角:“话虽如此,难道你就不怕惹怒了刘裕,引来报复吗?”
陶渊明淡然道:“那是后话了,庾公如果能在豫州刺史的位置上坐稳,以后进京为相,那就意味着刘裕和京八党不能再象现在这样为所欲为了,而我们士族,世家大族的势力,会重新控制大晋的朝政,到这时候,才是重新分配天下各州刺史的时候,而那时候,庾公进京为宰执,而我则回荆州主事,互为呼应,岂不是一大快事?”
庾悦不信地摇头道:“那就意味着刘裕完蛋了?不太可能吧。”
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不一定是他完蛋,也许是他北伐,需要带着他的京八党里的大将少帅们,远征北方,而在中原,关中,河北的这些地盘,是需要他和这些武夫们亲自坐镇的,而南方各大州之地,则可能就会成为世家大族的基本盘,因为这个时候派这些军汉武夫们当各州的刺史,郡守已经没有意义了,要想保证北伐所需要的粮草和军械,还有足够的人力,反而是需要我们这些世家,士族来管理南方之地。”
庾悦猛地一拍手:“对啊,上次刘裕为了北伐南燕,也差不多是把吴地交到我们手中了,南燕打下来之后,江北六郡的很多庄园,乡村也是让我们吴地世家来管理,那按这么说,只要能想办法让刘裕对外扩张,我们就能夺取这些后方之地的权力了?”
陶渊明微微一笑:“北府军就是再强,京八党就是再利害,也是只能打仗,治国不行,刘裕想要靠那个什么蓝翔吏校,招一些底层士人来绕过我们进行管理,,但我们也可以反制他啊,只要是士族,都是想要荣华富贵,如果跟着刘裕,那不过只有一些官职的虚名而已,做事要累死累活,却又不能从地方上捞取什么好处,要是当官是为了作牛作马,不能让妻儿子孙锦衣玉食,这个官又有什么好做的?”
庾悦哈哈一笑:“说得太好了,以前这些底层士人都是跑到我们世家高门这里,求为门客与幕僚,为的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靠我们能举荐他们为官吏,然后有机会再提携他们!”
“就象刘穆之,江家看他有些才能,所以招他为女婿,让刘穆之相信江家把他看成自己人,但因为江氏兄弟的反对,以前的江公一直没有让刘穆之出来做官,这才让他转投了刘裕,哼,这些下层士人都是一样,有奶就是娘,谁帮他上位他就助谁,只不过,跟着刘裕,他们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早晚还是要回来投靠我们啊。”
说到这里,庾悦突然想到了什么,尴尬一笑:“当然,这不是说陶公你,你家世显赫,祖上当过大刺史,不是我说的那些下等士人啊。”
第4947章 寄奴必走帝皇路
陶渊明微微一笑:“庾公,咱们之间就不必来这些虚伪的客套了,要不然也不会坐在这里谈这些正事大事。我们陶家确实比你们庾家要差了一档以上,即使是在先祖侃公的时代,也是不如庾家的,毕竟我们出身异族蛮夷,而庾家在南渡之前就是颖川的大户豪族。”
“不过,这些家世,祖先的地位,是前人的,不是自己的,我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主要还是得看这两代的奋斗,前人的积累来之不易,我们作为子孙得想办法将之发扬光大,不去辱没祖先,而不是只想着躺在祖先的功劳薄上坐吃山空,就象现在我们两家,情况都不算好,但我们也是不甘心这种情况,想要奋斗嘛,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坐在一起的原因,是吧,庾公。”
庾悦连忙点头道:“是的是的,有陶公肯助我,尤其是在我如此落魄之时解衣相助,可是我庾悦的大恩人啊,我以后又怎么会不回报你呢?不过,我们真的要助刘裕北伐成功吗?”
陶渊明哈哈一笑:“刘裕其实也算是对你庾公有恩,在刘毅面前回护了你,又带着你南征北战,让你庾公得了不少军功,你这就不准备报恩了?”
庾悦咬了咬牙:“他对我以前是很好,我也确实挺感激他,所以他打仗我一向是非常支持的,甚至亲自相随,事实上我完全可以自己不用去,只派些子侄辈的带着粮草和丁壮过去就行,我自己去就是作为庾家的掌门,带头支持他刘裕的北伐大业,这就是我对他的报恩。”
“包括这次,我出粮出兵,亲自带队,为他讨伐天师道的妖贼,这妖贼起事本就是他当年除恶不尽,又率兵北伐时才让妖贼有了可乘之机,说是我为他处理善后之事也不为过,刘毅战败后,整个大晋的中部沦陷,诸军皆溃或者降,只有我带着三千家丁,转战江州近一年,是,我是承认我不擅长治军,在军中不得军心,但这也不是他刘道规可以如此侮辱我,在我的将士面前夺我部下,还把我几乎是驱逐到江陵关押的理由。”
“我庾悦这辈子从娘胎出生以来,还没有受过如此的奇耻大辱,现在我就算回到建康,也会成为天下笑柄,其他的世家高门会落井下石趁机夺我庾家的家业,这些,全都是刘道规干的好事!我现在跟刘裕兄弟之间剩下的,没有恩,只有仇!”
说到这里,庾悦几乎是咬牙切齿,一拳狠狠地锤在厕所的木板之上,几乎打得这块木板也是摇晃不已,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平时的力量,若非气极败坏,又怎么会有如此的爆发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庾公啊,稍安勿躁,我只是随口一问罢了,不要这么生气,不过,现在我是明白你对刘裕的态度了,刘道规虽然做的未必是刘裕的授意,但他滥用职权,夺你部属,连一点面子也不给你,实在是太过份了,事后刘裕也绝不会为了你而降罪刘道规的,现在刘道规重伤垂死,你以后如果想要报复,那大概是要冲着朱超石去的,你觉得刘裕会为了你惩罚朱超石吗?”
庾悦恨恨地说道:“不可能的事,朱家兄弟这两个小子可是刘裕的爱将,听说朱超石陷在天师道军中,天下人皆以为他的叛徒的时候,征南燕军中的诸将都请求刘裕斩杀,至少是囚禁朱龄石,而刘裕居然顶着这么多人的意见,枉顾国法而赦免了朱龄石,还给他大军指挥,如此的信任,是我做梦也不敢想的,更何况朱超石夺我军队后打了胜仗,刘裕又怎么可能为了我,去惩罚他的爱将呢?”
说到这里,庾悦恨恨地一跺脚:“物以类聚,我们终究和刘裕不是一路人,他只会把丘八当成兄弟,部下,只有军汉才是他真正信任和要维护的人,至于我们这些世家,士族,只不过是他要利用的对象,表面客气,但内心深处是恨不得把我们这些人除之而后快的,因为只有我们世家高门没有了,他才有更多的土地,庄园,人口可以用来赏赐给他的那些虎狼部下们,这点,我是看明白了!”
陶渊明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庾公有如此的认识,真的是我们士族之幸,以前说老实话,大晋多年军队战斗力不行,尤其是找不到对付北方胡虏铁骑的办法,所以不得已只能依靠这些武夫军汉们保家卫国,结果先是造成了桓氏这个尾大不掉的荆州藩镇,又让谢家企图以北府军来强化他谢家的地位,一家独大,最后一个是弄出了篡位的桓楚,一个是整出了北府军这个怪胎,尾大不掉,反过来想要消灭全天下的士族,因为只要我们在,那大晋的江山就是稳固的,想要有非份之想,改弦易张的人,就不能得逞。”
庾悦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了什么,眉头一皱:“陶公,你说那刘裕是真的有篡位夺权之心吗?我还是有点疑惑啊,他并不象是权力欲很大的人,即使不当皇帝,也可以一言九鼎呢,有何必要非要背着这种骂名呢?”
陶渊明叹了口气:“因为如果没有皇帝的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刘裕的那种几乎要变更天下根本制度的做法,是难以执行下去的,就象这次的事,他因为不是皇帝,无论是镇守国内还是调拨后续的军粮和资源,都只能跟同袍兄弟或者是世家大族商量着来,哪怕是庾公你的这些兵马和钱粮,也是你庾家自己的,刘裕如果不是皇帝,是无权让你庾家出一兵一卒,一粮一甲的。因为你们已经按朝廷法制交了赋税,就不必再做任何事了。”
“可是刘裕想要北伐,成就他的功业,就一定要把整个国家的资源集中在他自己手上,是命令,而不是求助于别人,这次的事情会让他更强化这点认知,而且很明显,他现在开始多纳妾室,生儿育女,这显然就是要为取大晋而代之,做最后的准备了!”
第4948章 兵进北方胜难求
庾悦倒吸一口冷气:“他真的要准备篡权夺位,自己当皇帝了?这可跟他前半生的形象判若两人啊,世人皆以为刘裕虽然强横好战,粗鲁野蛮,但还是对大晋一片忠心的,当年京口建义起兵,推翻桓玄后也没有自立为君,而且,据我所知,不是没有世家高门向他劝进过,最后他没坐上大位,才是让我们这几个家族感觉到有些奇怪的事。”
陶渊明冷笑道:“那是因为当时刘裕建义打的是恢复晋朝司马氏的旗号,这个忠,就是他最大的本钱,如果他自己也坐上帝位,那就和桓玄一样是乱臣贼子,必会失掉天下人望,而这人望,是他除了军事能力外,比起桓玄最大的优势。除此之外,他当时对于部下,对于京八党内部的控制,远不如现在,刘毅和何无忌当时都是跟他不相上下的军中大哥,甚至手下的人马都比他还多,只是出于各种原因才推举他为盟主罢了。若他自己坐了帝位,刘毅和何无忌,甚至其他的军头都会相继自立,大晋会陷入军镇林立,四处狼烟的时代,也必会给外敌所灭。”
庾悦笑了起来:“这倒是的,刘裕那时候可没现在的威望,虽然有大功,但还缺乏篡位的各种步骤,不过,现在他的地位和功劳可不一样了,不仅攻灭了南燕,还守住了建康,他弟弟保住了荆州,如果更进一步,消灭了妖贼的话,刘毅威望大降,何无忌身亡,也没有人可以阻止他登上帝位了啊。”
陶渊明摇了摇头:“他不会就这么轻易称帝的,一定要北伐成功,收复两京,至少是夺取了中原和关中之后,才会在关中即位,我之前就分析过,这是为了拿刘氏汉家的天下,来加强他这个皇帝的权威性,让世人相信,这是刘氏的天命所在,这才会最大程度地减小他作为臣子而登大位引来的非议,所以,北伐夺取长安,恢复汉朝的故都,就是他最大的目标,庾公,你必须对这点有非常清楚的认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