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刘裕的军法,打了败仗后要有军法处置败将,魏顺之作为建义的元勋老将,一旦战败逃跑,就给斩首示众,刘毅身为镇守一方的大将,与天师道作战,兵败失地,就给降职夺权,现在完全受刘裕的摆布,也不会给他后续太多立功的机会。而要是北伐中原,后秦和北魏可是盟友,必然联手对抗刘裕,攻秦则北魏过黄河攻击青州,击魏则后秦兵出豫州雍州,刘裕北伐则后秦在中原与刘裕相持,大不了退守潼关,北魏则可以游骑出青州兖州袭扰两淮。”
“刘裕短期内绝不可能速胜,战事会持续拖下去,即使取胜,也最多是惨胜,夺取中原之地,而且夺下后也很难固守,一旦大军撤离,则秦魏兵马卷土重来又会夺走中原,最后丧师失地,一无所获,到这时候,不说后方的民情,就算刘裕的部下,也会从那种渴望着征战立功,变成身心俱疲,想赢怕输,最后是见好就收,不想冒着风险去进一步地向前。”
“可这不是刘裕的风格,就算是广固之战,打了大半年后,其实围城的将士们也都已经疲惫不堪,人心思归,很多中高级的将领都向刘裕多次建言退兵撤军,只是刘裕战意如铁,坚决不撤兵,还下令有言撤退者必斩,加上广固孤城一座,南燕举境皆降,而后秦的援兵也是虚张声势之后最终撤离,大家都觉得攻克城池是早晚的事,无非咬牙坚持一下,而且青州各地也有人力和粮草的支援,最后还是听刘裕的留了下来。”
“可要是北伐中原就不一样了,打不打得赢都是个大问题,若是后面战事不顺,进退两难,而粮草又不能及时跟进,满足大军需求的话,那恐怕最后除了刘裕自己,没有人再想打下去,打广固除了有个能放在明面上的为百姓报仇,讨伐胡虏的理由外,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刘裕要救回爱妻慕容兰,也是人尽皆知的事。
”
“但打个中原,如果拿下了洛阳,却无法打进关中,夺回长安,换了别人也就会见好就收了,刘裕想要走汉高祖之路重现汉室辉煌,好以后取代司马氏自立,这个想法可以直接说出来吗?”
庾悦笑了起来:“那确实只可意会,不可言明啊,就算刚才你跟我提及此事时,我还不太相信呢。不过,刘裕要是真的如你所说,要利用皇帝的身份来强行推行他的那套,那倒是必须要打进关中,收复长安,非如此不可以再兴汉室,取得天下人的臣服,那面对后秦的潼关或者是武关防线,可就是不得不要打的雄关漫道了。”
陶渊明冷笑道:“自古潼关都是天险,而如果想要夺取潼关,还要攻占潼关对面,黄河北岸的蒲坂,这就意味着过黄河的部队会受到北魏的骑兵集团在北岸的直接攻击,因为北魏现在跟后秦结盟,他们可以容忍后秦在河东有一些地盘,但绝不会允许晋军过黄河,刘裕的北伐,势必要同时与秦国和魏国为敌,北魏的骑兵数量众多,机动性极强,当年连燕军的骑兵都给他们拖得非常痛苦,而且魏军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象中原,河南的兖州之地是可以随时放弃的,与南燕那种不得不守各大要塞重镇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刘裕要是碰到这样的对手,就很难捕捉到敌军的主力了。”
“至于秦军,虽然不如北魏那样强大,但其守城的本事却很利害,得益于与胡夏的多年征战,不少秦军都在岭北有过残酷而坚韧的守城战经验,而其将帅如姚绍,尹昭等人也多是擅长防守反击的名将,这些人打野战未必是刘裕的对手,但要是集中主力,龟缩潼关,靠了北魏的支援再保卫蒲坂,那刘裕会碰到比广固更硬的骨头,无法速战速决!”
“而大军若长期停留在中原,那消耗就会非常巨大,时间一长,只能退兵,这样我们虽然会损耗一些库存的粮草和军械,但刘裕损失的,可是他精锐的军队和人望,更重要的是消耗他在军民之中的支持与威望,这也会是他走下神坛,从战神变成凡人的开始!”
庾悦哈哈一笑:“还是陶公你的计划好啊,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如果也要随刘裕出征的话,那岂不是我们的部下也要有所损失和消耗呢,万一撤军之时,刘裕象桓温那样留下我们在后面断后送死,而他自己主力先撤,那我们消耗和损失的,可就不止是一些粮草和军械了吧。”
第4952章 北伐之后抢出兵
陶渊明微微一笑:“刘裕可不是桓温,真要撤军的时候,他绝不会自己先跑,让同伴们留下来送死,这就是刘裕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庾公,你要切记这点,当然,胡虏想趁机打败和击杀刘裕,也不是容易的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刘裕在众将士的协力之下,靠了惨重的代价,最后还是逃了回来,中原之地得而复失,而青州,豫州也不再安全,会陷入长期的拉锯之战。”
“而刘裕回来之后,是不会甘心这样的失败的,一定会继续北伐,重新征召兵马,加征赋税,进一步地动员国力,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
庾悦笑了起来:“刘裕如果是损失了不少精锐和主力,又没让世家高门和士族阶层得到足够的好处,那他们支持北伐的意愿,就会降低,毕竟大义的名份,管用一次,不能次次管用,要是一次惨败之后,再想继续北伐,时间隔得太短,那上次的失利创伤没恢复过来,从世家高门到底层百姓和将士们,就算嘴上不说,内心里也是不想再战的。”
“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煽动和鼓舞起底层的百姓,让他们起来抗争了,刘裕以前抽丁收税,他们是愿意顺从的,因为他们觉得北伐会胜利,自己会有好处,所以闻战则喜,这是典型的小人心态,就象以前的秦国人一样,商鞅变法之后,闻战则喜,因为秦国总能打胜仗,而他们也能从胜利中得到个人的好处,虽然冒了生命危险,但只要活下来,立了功,回来之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但如果是打了败仗,哪怕保下一条命,那也是一无所获,误了农时,少了收成,回来后日子会过得更艰苦,如果刘裕不休养生息,而是冲昏了头脑,想着要报仇再战,在短时间内就起兵再次北伐,那就会真正地结怨于民,也是不得军心之举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看来庾公已经明白了这此中的道理,那你说,如果到了这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庾悦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互相配合,我如果是作为豫州这样的大州刺史,回来之后,要表现得主动,积极一些,要顺着刘裕的话来说,说虽然这次不利,但是敌军也是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豫州离中原最近,我愿意在魏军退回河北之后,再次出师北伐,甚至愿意主动召集吴地的庾家庄客,为国守边,仿效当年沈劲的义举,带兵独守洛阳这样的孤城,不能让我们得来不易的战果,就这样损失掉。”
陶渊明哈哈一笑:“庾公真的是高明啊,这个姿态要是做出来,那可是比北府诸将还要利害了,历来世家高门是不想打仗,更不愿意把自身置于危险之地的,可你这样做,却是能让人刮目相看啊。”
庾悦得意地摆了摆手:“这有什么,当年我们庾氏掌控荆州的时候,先公庾冰大人,曾经是派出了名将毛宝,率五千人马前出邾城,在敌境之中独守孤城,后来虽然当时的胡虏大举围攻,但是毛宝却是死战不退,最后和全城的将士一起殉国,这次北伐虽然失败,但也表现出我们庾家的北伐之心,也巩固了我们的地位。”
“现在又有类似的情况到来了,如果刘裕北伐中原,虽然失败,但撤军时还是占了一些中原的要塞城池,不说洛阳吧,起码如悬觚,也就是汉朝时的汝南郡这样的要塞城池,我们可以让毛修之这个毛家后代,也率军进驻,他想必和我们一样,也是想恢复祖上的光荣,这种独守孤城的任务,别人不敢去,可是毛修之这小子,我看是愿意过去的。”
陶渊明满意地点头道:“庾公啊庾公,可真有你的,连毛修之你都想到了,不过,这小子是刘毅现在手下的爱将,你这么直接挖刘毅的人,就不怕他以后报复你吗?”
庾悦冷笑道:“要是事情真的发展到了你说的这步,我到时候已经成了豫州刺史,手上握着数万雄兵,还要怕他刘毅做什么?罗龙生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我会不停地招收更多的厉害将帅呢,我庾悦可不是以前的那种只知结交士族的世家大少爷,现在我也愿意礼贤下士,对于能打仗,能带兵的人,起码面子上的尊重是要给的,这毕竟是乱世,如果不能打仗胜利,那身份高贵,又有何用?”
陶渊明哈哈一笑:“庾公还真的是比以前大有长进了啊,让我都要刮目相看,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些,何愁大事不成?不过,在你在豫州站稳脚跟之前,还是不要轻松打刘毅部下的主意,这是个很敏感的事,我会帮你先找罗龙生这样的将校,投到你的部下,后面随着你实力慢慢地强大,会有一些其他军中的将校来投,不过,你得了豫州的地,按说是占了刘毅的地盘,再想拉他的人,那他很可能会向你发难,这点,请慎之又慎。”
庾悦的眉头一皱:“你不是说刘毅不想要豫州吗,而且刘裕也不会给他立功的机会,他最多就是带兵守在京城或者是去吴地去搜刮一番,我不用太担心他了吧。”
陶渊明摇了摇头:“刘毅虽然不如以前强大,但仍然有不小的实力,刘藩控制着兖州不说,他在建康城的兵马也不下万人,足有一个军团以上的实力,而我就算拉来罗龙生,也不过区区一军而已,千人上下,比起他还是差了很多的,你恐怕要跟刘毅作出一些交易和让步,他才肯把豫州暂时让给你。否则,光靠你在世家中找人活动,以为靠着朝中的关系就能让你坐上豫州刺史之职,而不去做通刘毅那边,让他起码不反对,只怕你在这个位置上,坐不久。”
庾悦的脸色一变:“怎么,朝廷要给我这个刺史之职,他还敢打我不成?”
第4953章 贩卖妻儿出恶气
陶渊明淡然道:“刘毅这人,以前谋反的事都做过,何况打个刺史呢?别的不说,光是借着平叛剿贼之名,把你的部下全部征用,你如何来阻止?刘裕不会让刘毅有立大功的机会,但也不代表消灭天师道之后,或者是北伐前后,不让刘毅带兵出征,毕竟,刘毅也算得上是一代名将,在军中资历也老,目前他兄弟刘藩还镇守着兖州,如果要北伐的话,他带自己的兵马去兖州与刘藩会合,是完全可以的,这行军路上要是把你的部下给兼并,你觉得你能挡吗?”
庾悦的脸上肌肉都在跳着:“我,我不会再犯上次的错误了,而且,而且你说罗龙生会帮我控制军队,总不可能再让他夺了去吧。”
陶渊明叹了口气:“罗龙生当然是会忠于你的,会听我话的,但你似乎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罗龙生招来的部下,可未必会听他的话。我之前说过,他会招来或者说收买很多的散兵游勇,而这些人有不少,是以前江州和豫州军团的晋军将士,部队溃散以后无处可去,有时候就干脆加入妖贼了,妖贼如果大势已去,这些人也会想办法脱离妖贼的队伍,重新加入官军。”
“刘毅作为他们的老上级,老长官,一时间如果给刘裕限制在京城,不让刘毅带兵出击,那这些人是无法回到刘毅手下的,而罗龙生的身份毕竟是朝廷的将官,加上你如果有个刺史,将军之类的名份,那回到你手下,是他们重新做人,得到赦免的惟一机会,这也是我说的,罗龙生有迅速拉起一支军队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想回归晋军,那投向你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你庾公的军事能力,跟刘毅相比,你觉得如何呢?在这些打了很多仗的老兵心中,你觉得会更向着谁?”
庾悦的脸色变得通红,咬了咬牙:“我当然知道,论打仗,我是不如刘毅的,但是,但是我可以给这些将士们更好的待遇啊,我庾家有的是钱,我可以,我可以给他们优厚的军饷和待遇,这是刘毅给不出来的。”
陶渊明摇了摇头:“庾公啊,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对于当兵的来说,不可以用简单的金钱收买来判断军心,这些人本就是很多刘毅的旧部,即使是刘裕,恐怕也不容易把他们彻底收编,跟着你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如果留在军中,那必不是图的钱,而是暂时要有个身份,要得到赦免,或者说,是要留得有用之身,以等刘毅的回归,只有跟着刘毅,他们才有胜利的信心,才有再去通过战斗,获得以前失去的荣誉的可能。”
“你庾家确实是有钱,也确实可以给他们更多的钱粮,但人家图的是在军中立功,得到爵位,然后荣归故里,你能给他们想要的这些军功,爵位吗?”
庾悦变得面如死灰,额头上开始冒汗:“这,这是朝廷的制度才能给的,我不可以私相授受,不过,不过我拿出更多的钱,也可以让他们在他们想要的地方购置田宅啊,难道这种立功领赏,回家乡后娶妻生子,不是将士们所想的吗?起码,起码我从吴地带出来的那些个叛徒,在出征前也跟我说,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就是为了钱,有钱才可以购地置业嘛。”
陶渊明笑了起来:“如果钱真的能买到一切,那为何这些人背叛你,把你绑起来交给朱超石的时候,你当时也说愿意给他们很多的钱,甚至把装满金银元宝的箱子就堆在他们面前,却是无人心动呢?”
庾悦顿时就说不出话来了,这是他一直也想不明白的奇耻大辱,他咬了咬牙:“那还请陶公赐教。”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这就涉及到人心了,作为普通的农夫,佃户,他们这些人在从吴地出发时,你刚招他们的时候,想的确实很简单,本就是世代为庾家效力的家奴,庄客,如果有个机会能摆脱这种佃户的身份,重新做回朝廷的百姓,就是最大的愿望了,你带他们出来从军,就是要给每个人一个大晋子民的身份,从此他们不再是查无此人的隐户,这点,恐怕庾公没有想到吧。”
庾悦恨恨地说道:“我不是没想过,这个从查无此人到入了大晋的官籍,这是我给这些叛徒的大恩,可他们居然还背叛我,这也是我没想明白的。”
陶渊明冷笑道:“庾公,你以为这些人虽然有身份,但他们的家人妻儿还在你的庄园里,仍然是查无此人的隐户,奴籍,你控制了这些人,就可以让在前线的将士们乖乖听令,但你忘了一点,这些人跟着你打了一年的仗,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第一次作为人,而不是作为你们庾家的会说话的牲口而活着,所以有了正常人的想法,他们也不再逆来顺受,也想以自己的意志行事,你再象以前那样,把他们当成猪狗犬羊一样地管着,动辄打骂羞辱,还要他们无条件地执行你的命令,而你的这些命令,又由那些仗势欺人的左右家丁所去下达,这些人只会变本加厉地欺负这些将士们,是人都有三分火气,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庾悦狠狠地一挥拳头:“等我回了吴地,一定要向这些叛徒的家属们加倍地报复,哼,把他们全都卖到那瘴疠之地作牛作马,累死她们!”
陶渊明摇了摇头:“要换了以前你可以这么来,但现在是刘裕掌权,你这样一下子卖掉几千,上万的妇孺,真的以为还能行?且不说这些人是隐户,根本是你们庾氏瞒报多年的人口,本就犯了国法,就算你真的要这么做,这些现在跑到朱超石手下的将士能忍?只怕会直接哗变,事情一闹大,刘裕定会治你的罪,到时候只怕你们整个庾家,都要给连根拔起啊。庾公,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啊,不要把自己的路给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