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江州,豫州,包括青州之地,都可能有比较大的人员更换,荆州之地,如果你不能胜任,需要暂时离开一阵的话,那你觉得,谁来接替,比较合适?”
刘道规轻轻地叹了口气:“其实,这各州大刺史,也往往身兼当地军官的主帅一职,当年是建义之时,三大巨头为首,加上我和阿寿哥这两个资历老的宿将,当上了五大军团的主将,也分镇扬州,豫州,江州,荆州这四大州,本来是想打下益州,夺取蜀地给阿寿哥的,结果那战后秦介入,保下了谯蜀,阿寿哥也一直是只在广陵和建康带兵,没有实地,直到攻灭南燕之后,他才坐上了青州刺史之职。”
“当然,我们在当这些刺史的时候,一般也只是自己管军,而让世家子弟或者是士族们行政,就象在荆州,政务民生之事往往是长史王镇之负责,而阿寿哥在荆州的时候,就要麻烦你胖长史委屈一下,以宰相之尊去当个青州长史。”
“至于希乐哥和无忌哥,也都有世家子弟出任行政之职,为他们打理州郡政务,只有希乐哥算是比较特殊,在这方面的事,他有很多是交给刘婷云在幕后打理,这也是豫州在刘婷云叛变之后迅速地给叛军攻取,而那些希乐哥积累多年的军械,粮草,也是随之消失不见了。”
说到这里,刘道规正色道:“现在无忌哥战死,而江州长史王弘,张裕等人有临阵脱逃甚至投降妖贼的情况,刘婷云叛变,而王镇之虽然是我荆州的长史,但其能力在这次的大战中,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平时当个太平长史还可以,遇到这种危难之时,不能掌兵出击,也无法安抚民政,很多事务,还要靠檀道济和朱超石他们处理才行,若是后续换人的话,恐怕也要一并换取,加上你也不会久在青州,战后恐怕要回归朝廷,这么看来,各大州的军团主帅和刺史,连同长史这些位置,都要更换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军团主将和长史是相辅相成的文武两职,文官管理地主,征丁收税,维持军团所在大州的运转,主帅则兼具刺史和军团主将之职,以强大的军团来镇守地方,积累实力,一旦天下有变,则出师北伐。”
“这回妖贼作乱起事,虽然一度猖狂,吞并了半个大晋的地盘,兵临建康城下,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也已经露出败相出来,不出意外的话,妖贼持续了近二十年的这场叛乱,最多到明年,会彻底地给平定,而我们留守国内军团的最大压力,就是荆州,江州,豫州三州之力,要用来防备妖贼和谯蜀的担子,可以减少掉一大半了。而三州之民的税赋,也可以在战后,大幅度地减免,以恢复生产。”
刘道规的眉头一皱:“那是不是要三州的军团,甚至是建康与扬州的军团,也要大规模地裁撤缩减呢?”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我的想法是,军团并不要进行大的缩减,但也不要因为击败妖贼之后,收降了很多敌军而进行大的扩编,这些人,可以在甄别身份之后,分散编户齐民,可以鼓励甚至是安排他们和那些在战争中失了丈夫与父兄,无所依靠的女子结亲成家,分给那些无主荒地进行耕作,重新编户齐民,因为现在据我所知,妖贼所过之处,残虐害民,很多村子已经百户不存七八,不是被强行裹胁就是逃亡,战后是需要完整地重建。”
刘道规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妖贼裹胁的百姓,还有逃亡入山中的百姓,是要让他们重新组织村落,然后,让那些战时新募集,又不够足够军功可以留在军中的将士们,与这些新的村民们编在一起,一方面成为这些村落的村长,里正,丘魁之类的吏员,一方面也是可以起管理与监督之职,这些新村落的税赋,可以按朝廷法度给与减免,各州征的税,只要维持两三年战后留守的军团之需就行了,比现在的税赋少收七成左右,是这个意思吗?”
刘穆之微微一笑:“看来不用我说,你自己都知道该怎么做了,道规啊,你在荆州这几年,可真的是让我都认不出来了,原来我看你的一些公文和政法条令,还以为是王镇之帮你做的,没想到,这些看起来应该是你自己的主意啊。”
刘道规叹了口气:“王镇之虽是世家子弟,当年在桓楚作乱时也是一门忠烈,儿子都多为国捐躯,但他实在是没有多少实际政务处理的能力,你的那个蓝翔吏校,才是真正为国培训和选拔有实际政务能力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太缺这样的人了,我这些年处理政事的水平有点提高,也是因为很多事情王镇之处理不了就来请求我,所以我只有亲力亲为啊,你以前给我的那些治州郡术,我可是一天也没有荒废呢。”
刘穆之笑了起来:“我一看你的这些想法就知道你早就把这些东西学到心里去了,唉,其实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擢于行伍,这是我们的祖先们在春秋先秦时期都明白的道理,也就是自汉以降,越来越是依靠门第,出身这些东西来分配权力,任用官员,我辈还是需要努力,尽量地扭转乾坤才行哪。”
刘道规点了点头:“是的,那按这种思路,大战之后,大部分的军团是需要裁撤缩减的,半数以上的将士要离军回乡,可是我的荆州军团这里,多是跟随我多年的老兵,早就离开京口,在此地安家娶妻了,难道要让他们也都离开军队吗?”
第4990章 腾笼换鸟大交易
刘穆之淡然道:“不,不仅不要让他们回京口,甚至,可以多分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在京口的亲戚,或者是吴地的那些愿意来荆州发展的世家大族中的佃户,庄客也来这里,只要投靠到他们的家里,可以比起普通百姓,多给些优惠政策。”
刘道规瞪大了眼睛:“这样也行?恐怕不容易吧,那些吴地世家和豪强,很少会让我们的将士接触到他们的庄客和佃户,哪怕是仆从,除非…………”
说到这里,他突然双眼一亮:“你的意思,是这次庾悦手下哗变的这两千多人吗?通过他们再去吸引吴地的佃农们来荆州居住和发展?”
刘穆之笑了起来:“道规果然一点就透啊,刚才你说了不少这些军士们的事,但就是没想到,他们在吴地同样有不少亲朋好友,这些人以前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和插手,但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只要他们在荆州过得好,而且能让吴地的这些亲朋好友也知道他们在荆州能比在吴地过得更好,那就可以吸引很多吴地的佃户和庄客们来投啊。”
刘道规勾了勾嘴角:“只怕没这么容易吧,且不说庾悦是不是会真的放过他们,就算放过,也不会让他们再去自己的庄园里宣传,去卷走更多的庄客和佃户的。这些庄客们,是吴地世家几十上百年来最宝贵的财富,精通农事,他们宁可交出土地和庄园,也不会损失这些人丁的。”
刘穆之微微一笑:“就象我们刚才聊的,为什么江北之地,这些吴地世家原来不肯来经营,哪怕我们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可是等消灭南燕之后,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想要以之前高得多的代价来占这里的土地呢?”
刘道规点了点头:“因为江北以前靠着南燕,不安全哪,而灭了南燕之后,,江北徐州就成了内地,很安全,这些世家高门无利不起早,就愿意来经营了呗,可是荆州的情况,和江北不一样,离得很远,而且也有很多土地是有主的,并不是可以随便过来圈占的。我不觉得这些吴地世家会来经营。”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你好像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七十年前,早在桓温入主荆州之前,在这里控制军政大权,形同私产的,是哪家?”
刘道规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差点忘了这一层了,你的意思,是想把荆州交给庾家,让庾悦来接掌这个荆州刺史?”
刘穆之叹了口气:“那要看庾悦是不是争气,能在后面的战争中立下足够大的功劳了,庾悦这个人,志大才疏,文不成武不就,让他当主将或者是当刺史都不合适,但如果是在内地当个郡守或者是小州刺史,勉强还是可以的。这点,我们应该都清楚。”
刘道规咬了咬牙:“庾悦的本事,比起他们当年三庾时的庾亮,庾翼,庾冰这三人,要差了很多,虽然庾亮身为宰相也是对外打不过胡虏,对内安抚不了流民帅,以至于酿成苏峻之乱,险些害了国家,但他个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以后庾家能据荆州图谋北伐,也多是此人之功,庾悦但凡要有他祖先的七成本事,也不至于给人夺了自己部曲家丁组成的军队呢。”
“就算我们平定了妖贼,荆州变成内地,但仍然是大晋仅次于扬州和京城外,最重要的大州,更何况北边的雍州鲁宗之敌我难辨,而南边的广州在战后也需要安抚和镇守,只靠庾悦在此,怕是会误了国家大事呢。”
刘穆之点了点头:“就因为庾悦的能力不足,所以他反而是据荆州最合适的人选,他志大才疏,想要恢复以前祖先的光荣,想要在这荆州建立自己的势力和军队,而他庾家的财产,却又在之前的战争中用了大半,所以在战后要想在这里继续维持一个军团,那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了。”
刘道规喃喃道:“所以,庾悦会主动地大量迁移他吴地老家的庄客,佃户们到荆州,耕作无人的荒地,用庾家在江南的这些农业技术,把荆州之地变成一个大粮仓,以供应大军?”
刘穆之微微一笑:“道规啊,你要知道,庾家也想出镇一方,拥有一州,不然的话,他们是不可能舍得拿出吴地的利益交换的,而且追随庾家的还有陆家,孔家,范家等十几个在吴地的大中世家,我们一直头疼的是吴地的这些庄园,田产收不回来,或者是收回来后,也无法由京八兄弟们治理,最后还是要落到这些世家的手里,所以,如果不是拿出世家们看上的大州作为交换,诱他们出来,我们也无法收取吴地庄园,而这吴地庄园,才是世家的钱粮根本,也是对大晋输血支援前方的最大粮仓。”
刘道规笑了起来:“一个荆州刺史的头衔,恐怕不一定能让庾悦下定决心搬家来此,更不见得他们愿意把吴地的这些资源和好处让给我们,胖子,你想得太美好了,如果换了我是庾悦,就算在后面的战争中立功,那给了荆州刺史,我最多是自己带了几万军士过来上任,与荆州这里的士族豪强们作些交易,由他们提供大军的军需和粮草,而不是你说的那种腾笼换鸟。”
刘穆之笑了起来:“可要是有个跟他有仇的人,就在他的身边,时时刻刻地想着兼并他的部队,象这回夺军那样地夺取他的部下,他还会这么洒脱吗?”
刘道规的脸色一变:“你说的是,希乐哥?”
刘穆之的笑容在脸上渐渐地消散,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的设想,是荆州,也就是江陵以北,雍州以南的这块地方,划给庾悦,而希乐,给他南边的湘州和广州,这样他拥有的地盘要比之前的豫州大很多,而这湘州和广州之地,又有大批的妖贼余部存在,可以让他收编其军,迅速地扩充实力,我想,如果是拿豫州和兖州来换这两个州,他是愿意答应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离庾悦近哪。”
第4991章 亲兄义兄相煎急
刘道规若有所思地说道:“你的意思是,希乐哥也不会继续在豫州留任了吗?但他毕竟在豫州呆了这么多年,就算没了存储,也不至于易地吧,再说,在原地找找,也许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呢,毕竟供十万大军作战五年之久的储备,不可能就这么凭空消失的。”
刘穆之摇了摇头:“没这么容易,豫州经历了天师道的肆虐,又有司马国璠他们的入侵,已经残破了,现在的豫州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可以供养刘豫五万豫州军团的好地方,而是一个户口不到八万,有数十万民众需要养活,几乎一片空白的荒凉不毛之地,这里的散兵游勇,啸聚山林,从淮南寿春到桐柏山区,到处皆是,这些人不太可能再去追随刘毅,因为上次刘毅几乎是孤身逃回了建康,抛弃了这些部下,失去了对主帅信任的这些弃兵,会成为刘毅最头疼的敌人。”
刘道规叹了口气:“确实如此,军中最是讲究这种同生共死的袍泽之义,以前大哥就说过,就算命也不要,也不能背叛和扔下自己的兄弟,在五桥泽的时候,他几乎是用自己的性命换回了几千名老兄弟能逃出来,这样才赢得了大家的从心底里的支持,一直追随到现在,希乐哥这回确实太过份了点,就算豫州守不住,起码也应该收拾败兵,带回建康,可他居然就这样扔下各地的守军跑了。”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其实,这倒也不怪他,他毕竟是前出豫章,在桑落州作战,一战而全军覆没,跟在他身边突围的部下,不过二三百人,在穿越桐柏山,大别山逃回豫州后,只剩下了几十个人,而之前豫州各地留守的部队,又被孟怀玉奉命撤回建康时带走,没来得及带走的,去了那些武库和粮仓,却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
“这些人感觉是被抛弃和背叛了,于是怒火中烧,要么是直接投降了妖贼,要么就是上山落草为寇,就连刘毅这支小队人马,也受到了几次伏击和夜袭,大概是看到被昔日的部下所攻击,心中又是悲伤,又是恐惧,所以刘毅再也不敢再去招募这些旧部,急着带领所剩无几的手下逃回了建康。”
刘道规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希乐哥总归是扔下了部下,只顾了自己,所以豫州这里的人马不会再跟随他,你这样一说,他要换个地方倒也是合情合理了,只是,我觉得他恐怕看中的是荆州吧。”
刘穆之冷笑道:“换了你是你大哥,这荆州刺史之位,你还会给刘毅吗?”
刘道规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不能再给了,大晋纷乱百年,就是因为荆州一直控制在野心勃勃,能力超强的大军阀手中,从王敦到桓温,最后到桓玄,大晋的精兵猛将,没有效力于北伐的沙场之上,却这样死在了荆扬之间无意义的内斗之中,太可惜了,大哥让我镇守荆州,就是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就算我不在,也不可能再让希乐哥当这荆州刺史了,不然的话,早晚必然会兄弟反目成仇呢。”
刘穆之点了点头:“所以,让庾悦当上荆州刺史,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把荆州分一半,南边的湘州给刘希乐,而广州刺史则让刘藩接手,用一个不算大的边境州换取一个地广人稀,盛产珠宝奇珍的广州,以商路收入可以用来招募这些散兵游勇,这是能让刘毅恢复实力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