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1节(2 / 2)

刘裕笑了起来,说道:“所以,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氐人变成了汉族,就象是当年的周人,变成了诸姬,成为了华夏的主流,也成为我们汉族的起源,要么是守着原来蛮夷那套的氐人,就彻底地跟其他各路胡虏一样,在内乱中消亡,最后国破族灭,而你祖父大人提前地布局,分离氐族的力量,让他们去分别镇守各地的中心城市,也是分散氐人的军事力量,一旦他们走回到出现暴君,凌虐汉人的模式,就会引发内战,最后亡国,对吧。”

王镇恶点了点头,沉声道:“是的,就是如此,胡虏之间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一旦陷入暴力夺权的状态,那就是会利用手中的兵马来厮杀,而胡虏的国家,又往往会让宗室重臣为将,分镇四方,这些宗室的手下也会有大批的军功贵族,再往下还会有依附于这些军功贵族的族人们,会形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要知道,分镇各地之后,往往就是听命于这些宗室大将,而对皇帝,会越来越疏远,在胡人那里有个说法流传,就是,大人的奴才的奴才,不是大人的奴才。”

刘裕喃喃道:“大人的奴才的奴才,不是大人的奴才?这话听得有点耳熟啊,意思就是说隔了一级的下属,就不再是下属了吗?”

王镇恶微微一笑,说道:“就是这个意思,胡虏一般只是认自己的上一级,最多是上两级,对于隔了很多级的间接领导,则没有这种敬畏之心了,以前的胡虏派军士出去作战,为了约束他们听令,往往要留下他们的家人成为人质,但那时候,如果是氐族军士分镇各地,那就是需要和全家一起迁移,这样一来,他们更是会受制于分镇各地的氐族宗室呢。”

“要知道,历朝历代,分封宗室诸王,让他们分镇各地,手握军队,还能管到当地的行政,财税收入,那就无异于裂土分疆,必是致乱之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开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称为始皇帝,就在于他是以郡县制来取代了以前的分封制,郡县制的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士族,是可以随时改封,换人,罢免的,而不是那些宗室亲王,镇守一大片地区,管军管民管财,最后尾大不掉,变成起兵作乱,为祸天下的那些人。”

刘裕沉声道:“可是最后,淝水之战前,有几个宗室王爷如苻洛等人就据幽州,凉州这些地方谋反了,可见苻坚在这些事上,解决得并不好啊。”

王镇恶淡淡地说道:“这是必然的,因为苻坚的步子不能走得太快,不能一下子得罪所有苻氏宗亲和氐族族人,因为他虽然名为天王,但也只是一个政变篡位的宗亲而已,并不是秦始皇这样有生杀大权的帝王,一旦诛杀手足宗室,弄得人人自危,再加上信任我祖父大人这样的汉人,就不排除给人推翻的可能。”

刘裕叹了口气:“那看来你祖父大人的改革进行得还不彻底啊,还是做不到让氐族政权的前秦,变成一个中原政权。也没有让氐人们,真正地变成了汉人,所以,前秦最后的崩溃和灭亡,也可以说是你祖父大人事先预料和安排好的?”

王镇恶叹了口气:“准确地说,他并不想前秦灭亡,也不想东晋就这样北伐成功,收复失地,因为东晋的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世家大族们虚君实权,圈地役人,把北方流民和吴地百姓掠为奴仆,永为庄客,供他们驱使,对国家则不尽义务,相互之间争权夺利,连南方的统一和安定也做不到,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恨不得不用北伐,这样北方胡虏国家年年征战,会产生大量的流民南下,作为他们的人力补充,甚至,他们还跟北方的很多各色势力,甚至是奴隶贩子们勾结,趁着战乱,去捕掠很多奴隶,或者是通过天师道北方的势力来引诱很多信众南下,最后的结果就是成为他们的庄客佃户呢。”

刘裕瞪大了眼睛:“难道说,檀凭之,魏咏之,孟昶他们,也是这样给骗了南下的吗?”

王镇恶点了点头:“他们的情况我不是太清楚,但想来也是这种方式的,从北方离开自己稳定的家园,千里而行到了东晋,然后很快给骗进世家大族的庄园里成为世代庄客,这种套路,几十年来一直在继续呢,只有寄奴哥你上位这几年,才有所改变。”

刘裕咬了咬牙,恨声道:“怪不得你祖父大人根本不想来东晋,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世上虎狼横行,即使是汉人政权的东晋也不值得信任,这个道理,我也是少年从军,给坑害了十几年后,才慢慢领悟到的,所以,现在我只相信大权在手,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们相助,才能成就大业,你祖父大人也是明白了这点,所以他要的是南北对立,两朝并立,谁也无法吞并对方,这样才是天下百姓,尤其是汉人百姓之福,对吧。”

王镇恶微微一笑:“寄奴哥说得太好了,我祖父大人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不管是氐人还是汉人当权,能天下太平,没有战乱,才是好事,而氐人统治者要做到这点,就得学习周礼儒家,完全,彻底地改造成我们中原的帝国模式,慢慢地也不再只靠血缘关系,用宗室掌握权力,而是用天下有才华之士,进入权力阶层,从我祖父大人开始,汉人官员只会越来越多,这是人口所决定的。最后,当汉人官员掌握了这个国家从上到下的各级权力之后,前秦的氐人,也会跟秦国,秦朝时给视为虎狼异族的赢氏一样,变成华夏本地的一族了。”

“至于东晋,有前秦的压力,那世家大族的吃相也不会那么难看,毕竟国家若亡,他们拥有的一切也会失去,于是谢安也好,桓温也罢,他们手中有权时,还是尽心保国,善待百姓的。”

第5204章 文武分治能吏出

王镇恶的双目炯炯,继续沉声道:“一旦外界的这个压力失去,那就会是司马道子,王国宝这种人上台执政,那只会更苦东晋的百姓。所以,我祖父大人就是希望保持几十年,上百年的这种南北并立,不独不统的情况,完成永嘉之乱以来的种族融合,完成诸胡入夏的这个过程,再造华夏!”

刘裕笑了起来:“我明白了,你祖父要的是诸胡入夏,靠着胡人的人口和数量,来弥补自后汉三国以来,中原汉人数量的减少,以这些肯接受汉家文化,接受中原价值观的胡人,来补充原有的汉族人口,作为解决五胡乱华以来,汉胡矛盾的最终办法。”

王镇恶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胡汉融合,以夷入夏,由此才是我们最终的解决办法,因为中原大乱数百年,汉人人口减少很多,而胡人大量进入中原,已达一两百年,想要把他们完全驱逐出中原或者是肉体消灭,也不现实,只有让胡人接受汉家的价值观和传统,让他们学会种地,学会纺织,才是解决之道。”

刘裕冷冷地说道:“可是从曹操引五部匈奴入中原以来,包括羯胡石勒这些人,他们早就学会种田耕地了,但仍然是一有机会就作乱,这汉胡之别,如同云泥,就算是几十年,上百年,也无法消除,一有首领来登高一呼,让大家作乱,不也是从者如云,弄出五胡之乱吗?”

王镇恶摇了摇头,正色道:“这就是引胡人入中原后要做的事了,五胡之乱,源于八王之乱,其实和我刚才说的氐族的分离族群,以宗室亲王镇守的问题是一样的。说白了,是仍然把他们自己的群体集中起来,交给宗室亲王,部落大人来全权管理,这些部众就只认这些首领,不认君王。”

“八王之乱也是同理,八王坐镇地方,手握重兵,管兵管粮,这些部下的将士们就只认这些宗室亲王,他们只要起了反心,那部下的将士们和在职的官员,也会跟着一起造反。如何在地方上分离兵将,不让他们掌兵掌权,这是帝王需要考虑的事情。”

刘裕笑了起来:“所以,只有实现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度,要用帝王随时可以罢免或者是任用,改封的官吏来治理地方,要用可以随时裁撤的将领来临时指挥军队,而不是让他们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的军阀,要文武分离,文官负责治民,武将负责领兵,最好是训练和作战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制约,让官不常任,将不在军,这样才能避免割据作乱的可能,对吧。”

王镇恶点了点头:“是的,就象您在灭了南燕后对于这些鲜卑人和汉人大族的做法,不让他们的部落首领再长期控制部落族人了,也不让汉人大族可以永远地控制本地民众,吏士学校就是好的培养地方基层治理人材的办法,只不过,现在的蓝翔吏校,又有给地方豪强们控制,只收自己子侄的地方,以后打完了仗,还得好好地重新治理一下呢。”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这就是我和胖子讨论出来的办法,绝不能再让青州的鲜卑首领或者是汉人大族继续控制地方的管理权,以后我们也要把各地的胡人全部打散,编户齐民,再不能让刘渊这样的胡人首领再去管理和控制他们,当然,这需要足够多,也有能力,能让人信服的基层官员与吏士才行。”

王镇恶正色道:“以我的愚见,仍然是最好让有功的将士们,先进蓝翔吏校去培训,他们不一定有很好的文化,甚至不一定识字,但胜在没有太大的家族势力,不太可能在地方形成割据自立,更不会是豪强大族的子弟,完全听命依附于本家的命令,或者说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族谋利益,最后形成实质上的地方割据,尾大不掉。”

刘裕的眉头一皱:“但是将士为吏这条路,之前几年没走通,我们原以为北府京八兄弟们是苦出身,到了地方为吏,会想着自己当年受大族欺压,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当官后能善待百姓,为民谋福利。”

“可是没想到,他们有了权力之后,会变本加厉地为自己谋福利,欺民占地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因为武力强悍,而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我们北府兄弟的名声,非常不好了,这不是一两个害群之马,而是将士们自以为劳苦功高,自以为是功臣,回乡之后无人制约,就去欺压百姓。”

“王皇后和胖子都说过,人一旦乍福得到权力,又无制约,指望靠他们的自觉当个好官好吏,是不可能的,世家大族一步步的腐化堕落,也是这样,他们当年的祖先对国家也立下大功,可是子孙后代不肖,占着茅坑不拉屎,反而是圈地占人,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国之祸害,也是要讲一定的原则和规矩的,只对北方流民下手,一般不会轻易地占本地民众的便宜。不象京八兄弟,本就是光棍一条,为官为吏也是异地,那可能为了给本人,本家谋福利,吃相会非常难看。”

王镇恶摇了摇头,说道:“这是可以解决的,对于这种权力滥用,最好的办法是权力分离,不同的人担任不同的官职,相互监督,就象在朝廷里,有中书令,黄门侍郎,尚书令,御史大夫这些各司其职,甚至是可以弹劾,就算是在军中,领兵的将军是一方面,而负责粮草辎重,装备筹划的,又是另一批人来负责,如此,权力得以制衡,不让一人独大,就不会出现虎狼横行的情况了。”

“将士们确实是有文化水平不高,一朝乍富,缺乏制约的时候会拼命搜刮的情况,而本地士族为主的文官,也会有很多办法来巧取豪夺,最好的办法是两者同时分享权力,互相制衡和监督,再由朝中派员巡视,甚至是微服私访,能吏得以提升,贪官以国法严办,如此,可澄清吏治!”

第5205章 汉胡融合天下安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后话了,不过,通过你的这些表达,我可以看出来,其实你对以后北伐中原后,对于胡人们的处理,是有自己的想法了,或者说,从南燕灭国后,对于鲜卑族人的处理,你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想要用于以后的中原,关中之地,是吧。”

王镇恶平静地说道:“我这其实也是继承祖父大人的遗志,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就是胡汉合一,以后能让五胡变成汉人的一部分,他在我们幼年时,曾经教导过我们,这世上本没有严格的华夷之分,更不能通过出身,血统这些来强行区分种群,只要心怀仁义,愿意接受周礼儒家的这套,那四方蛮夷都可以变化成为汉人,本身汉这个名号只不过是一个朝代名称而已,而建立这个朝代的人,严格来说也是个当时中原人眼中的蛮夷之人呢。”

刘裕勾了勾嘴角,说道:“你若是说刘邦这个汉高祖身上有蛮夷的习气,我没有意见,但是汉这个名号,作为我们中原华夏人的统称,恐怕不止是因为刘邦,在我看来,更是因为汉武帝刘彻,如果不是他敢于反击匈奴,掀起了长达百年的汉匈战争,带领中原百姓对着几千年来一直不停地侵略,攻击中原的北方夷狄匈奴汗国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封狼居胥,牧马阴山,我想汉是不会成为我们这个族群的共称的。”

王镇恶微微一笑:“这点我和寄奴哥有不同的看法,汉武大帝,确实是有赫赫武功,但他穷兵黩武,四处用兵,不仅是对匈奴开战,对南越,对朝鲜,对西域也是连年用兵,虽然有赫赫的武功,但也导致汉朝海内空,军队伤亡过半,就连天下的户口,也是损失严重,如果说对匈奴的自卫反击,是正义之战,那对于南越,对于西南夷,甚至是对于西域诸国,只是因为不想臣服于汉朝,就要发兵灭国,不仅造成了这些国家百姓的深刻苦难,也让中原百姓民不聊生,总的来说,汉武大帝,武则武矣,可要是他这样的人连续三代,那必会国破家亡。”

刘裕不以为然地说道:“国家虽大,好战必亡,承平日久,忘战必危,这战守之道,要的是张驰有度,不可一味地对外征战,但也不能几十年,上百年无扩张战事,不然四夷会大,会为之所灭,而且一旦没有外战来凝聚内部,那上层的统治者们必会争权夺利,继而引发内乱,苦的还是百姓。”

“汉武帝虽然打仗多了一些,但也驱逐了四夷,大大地扩展了汉家的疆域,收复了自秦以来的很多失地,在他之后,虽然有上百年的太平天下,但最后不照样是没了外敌后,却是有王莽篡位,继而引发了两汉之间的天下大乱,最后难道天下百姓落到好处了吗?”

王镇恶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如果太久不打仗不扩张,那必然是上层固化,腐朽堕落,百姓无出头之日,人口增长到土地无法承受时,那就会引发大乱,王莽如此,汉末三国也是如此,所以寄奴哥所说的那种驱逐胡虏,以爵为官的功爵体系,我是非常赞成的,这也和祖父大人的设想相近似呢。”

刘裕沉声道:“这些改制改革,只能一步步地走,毕竟要触动几百年来的世家天下的利益,而有功将士,京八兄弟们如何约束,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是如你所说的这样,士族和京八兄弟们相互制约,互相监督,避免一家独大,而吏士学校的入学资格,可以一半给士族子弟,另一半分给京八兄弟,武夫出身的京八兄弟可以多做在地方上缉捕盗贼,维护一方太平的武职,而士族出身的士人们,则多去做文吏们做的事。”

“至于后面的从刺史到长史,司马这些州郡长官,也可以按文武进行分配,最后是看各自的政绩,有更好政绩的人可以得到升迁,如此文武并立,就如汉人胡人之间开始也可以加以分工,胡人多从事军户一类的事务,为国征战,汉人百姓则多多耕作,纺织,提供国家的粮储与辎重,各司其职,后面可以慢慢地放开胡汉百姓之间的限制,允许其杂居,通婚,这样才是化胡为汉,融为一体的做法。”

王镇恶笑了起来:“有寄奴哥的这些计划,想来祖父大人的遗愿,是可以得到实现了,而我要做的,就是为您持戟,以为先锋,澄清宇内,一统天下呢。”

刘裕笑着拍了拍王镇恶的肩膀:“镇恶啊,当年在并州长城一见时,我就知道,你这个少年人将来必成大器,只是我当时需要出塞到草原,无法带上你,你是上天赐给我,让我能建立功业的人,大概,也是冥冥中你的祖父大人在天之灵的保佑,让你得以承继他的理想,为我,为大晋,为全天下的汉人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需要你在这场战事中,建立功业,位居诸将之上,只有这样,我以后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让你挂帅出征,至少是以为前部先锋,去收复关陇,打进长安,完成北伐的梦想呢。”

王镇恶咬了咬牙:“这点还请寄奴哥三思,就算你有意,我也愿意接任,你也得考虑到其他诸将,少帅们的想法。强行把我拔到高位之上,若是引发北府军内部的矛盾,反而得不偿失呢。”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些事情,,我已经反复地考虑过了,你的才华,还有以后治理汉胡两族的设想,都非常适合作为以后的关中统领,雍州刺史,就象阿寿,他的资历,身份,尤其是在南燕呆过一年多的经历,是他成为青州刺史的不二人选,但是,同样的道理,他不适合作为未来的关中刺史呢。虽然阿寿是我多年的兄弟,但他已经为我打完了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将来的关中之战,你王镇恶才是合适的主帅人选,而非阿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