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25节(1 / 2)

第5386章 封国郡县并行制

朱雀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关东的秦军很少,压制不住六国的遗民,而象陈胜吴广这种,他们本身就是去长城的戍卒,严格来说就是秦军,可这些人却成了反秦的主力,刘邦,项梁这些秦国的官吏,也是趁机造反,迅速地聚集了大批的部队,而之前的十几年,这些关东地区的百姓,也给秦国打匈奴,击南越这些战争中,多次征发,有了一定的战斗经验,并非以前的那种面对秦国虎狼之师,不堪一击的部队了,而怀着国仇家恨的他们,也知道这次不灭秦,就是全族没命,再也不敢有任何妥协和退缩之举,战斗的决心和意志,与之前灭六国时,不可同日而语。”

白虎点了点头:“是的,但从根本上来说,秦国没有建立起,以关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压制关东的这种模式,其实包括之前的周朝,刚灭商时,对于如何处理关东之地,也是很头疼,甚至在开国时就爆发过三监之乱,以至于后面要在洛邑一带放八师以镇守。这关中和关东,隔着大山险关,天然就是隔绝的两个地区,关东尚文,关中尚武,民风也是完全不同。秦灭六国,是关中政权对于关东的又一次胜利,但是胜利之后,如何治理关东,就成为非常头疼的问题,很显然,秦始皇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他是采取了保留关东庶族地主自治权,让他们代管基层,缓和矛盾的方式来完成了统一,可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玄武点了点头:“你说的这个隐患,就是这些关东的庶族地主,根本不忠于秦国,甚至本身就是反叛的核心力量吧,他们和秦国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只是被迫归降,但怀着仇恨,更怀着想要回到六国时代那种在基层乡间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时光,所以反而成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白虎微微一笑:“是的,秦国其实本国的国民,是几百年来经历了无数的融合之后才形成的,最早秦伯出关的时候,不过是一支赢姓小小的部落,族人不过数千而已,跟着当时占据着关陇之地的犬戎打了几百年,血流成河,死不休战,才靠着更坚强的韧性笑到了最后,他们征服了大量的蛮夷,收为国民,所以老秦的种类性格中,胡人的那种残忍好战,以力称雄的理念,是被广为接受的,这就是秦国给视为虎狼之邦的原因。”

“但秦国虽有蛮夷的狠劲,却缺乏文化,尤其是在治理之上,出了大问题,所以即使开国几百年,秦国仍然野蛮落后,上层宗室也是自相残杀,内乱不断,这让秦国虽然占据西陲关中,但并不被中原诸侯所重视,战国初期,甚至一度有被魏国消灭的风险,这也是促成秦国变法图强的原因。”

“商鞅变法,让以前一盘散沙,好勇斗狠的秦人,从此有了纪律性,不敢再勇于私斗,怯于公战,而战胜后得到的好处,哪怕是当个村长,里正之类我们根本看不上的好处,对于秦人来说,也是足以让他们不惜性命去沙场搏命的,所以,商鞅清楚地摸透了秦人的性格,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完成了变法,也让整个秦国从上到下,变成了彻底的战争机器,燃烧了自己的同时,也毁灭了天下。”

玄武叹了口气:“说得不错,有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其实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战争军国,一步步地向外扩张,靠了法术诈力,离间关东诸国,各个击破,最后一统天下,但秦国是靠强力得天下,没有仁政,也无文化,和关东的诸侯国,尤其是那些以士族为统治和管理者的国家,有天然的矛盾对立,他们是把一切收为国有,然后拿出来刺激秦人从军拼命,国富而民穷,而关东诸侯,则是几百年的财富积累,早就习惯了占据关东的土地,人力,而关东的百姓,也习惯了这些庶族地主管理和统治他们,一旦秦人入侵,就会看成敌国入侵,拼死抵抗,就算秦国打下的地盘,也是抵抗激烈,玉石俱焚。如果一直是以这样的打法,恐怕至少还要三四百年,秦国才能一统天下呢。”

白虎平静地说道:“是的,战争是惨胜拿下,战后的治理,如果是按新地政策这样治,那遇到的抵抗会非常激烈,打个三四百年是起码的,打完后还要移秦人过来当边民,把当地人送到关中,让他们融合成为秦人,这些都需要时间,要让关东人都接受秦制,视自己为秦人而不是六国人,这个过程是起码要数百年的。秦朝没做到这点,就算到了汉朝,也花了很长时间,到汉武帝时期,才算真正地平定了关东,让天下人自认汉人,而不是以前的六国人。”

青龙笑了起来:“那是靠了平定七国之乱,还有就是汉武帝搞推恩令,分化瓦解了各个关东封国,收回的地方进行郡县制管理,既立了威,又有制度跟进,这才算解决了,而且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历经百年,这些关东之民的身份认同,也是起了变化的,不再有什么六国旧贵族,老君主值得他们效忠。”

白虎点了点头:“是的,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立国之初,关东之民对于关中人的敌意极大,不仅仅是对秦国的敌意,也是对他们视为蛮夷,野兽的整个秦人,在他们眼里,这些人就是犬戎,野兽,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统治,包括制度,但刘邦也深知,大一统是大势所趋,回头象项羽这样再搞分封,只会再次天下大乱,天下的百姓,尤其是关东百姓是不愿再回到诸侯林立,战争不断的时代,所以,改为汉朝,汉人来统治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刘邦分封自己的兄弟和子侄们,到关东为藩王,镇守各地,表面上看维持了封国制度,但实际上,派出国相,监视诸国,让这些国家的一举一动,尽在长安的朝廷掌握之中,这样让天下即使重开内战,也仍然是刘汉天下,不得不说,这是个非常高明的手段。”

第5387章 六郡良家构汉军

青龙沉声道:“你的意思,是汉朝开国后的分封制度,在关东建立各个刘姓宗室的封国,其实就是以前诸侯天下时的六国,只不过,国君换成了刘家人,最多是派个国相去监管,让朝廷,让中央知道这些分封国君在做什么,但实质上,可以让关东百姓接受这种制度,觉得刘家王爷们代替了原来的六国国君来管理他们,而不是给关中老秦这些跟他们有国仇家恨的侵略者,来奴役和统治他们。”

白虎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一如上古时代,轩辕黄帝在打败了三苗九黎这些中原的原住民之后,一度也是派了自己的儿子蚩尤前去当他们的首领,而三苗九黎的固有制度得以保留。当然,蚩尤后来叛父自立,带领三苗九黎向着炎黄联盟开战,又是另一回事了。同样的道理也有周灭商之后,让纣王之子武庚统领了原来的商朝遗民,在周朝的管叔和蔡叔的监控之下立国,这种保留原来被灭之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让亡国之人反抗非常激烈的怀柔做法。”

朱雀沉声道:“可是汉朝的制度,是在关东有州郡兵马,封国军队的存在的,各国之间的自主程度相当之高,在汉武帝以前,国相只有监控和汇报朝廷的能力,却不能直接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甚至也有些国相与藩王勾结在一起,隐瞒对上的汇报。汉朝的关东诸国,并不是无力反抗的小诸侯,从汉武帝以代王身份回来继承皇位,到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都证明了这些。尤其是七国之乱,险些灭亡汉朝,并不比陈胜吴广起事的秦末乱世的规模来的小。”

白虎点了点头:“朱雀大人说得不错,关东之民的对关中征服者的不服和亡国的屈辱,会一直存在,只有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认知,改变他们的身份认同,而刘邦这样做,其实是做好了两手准备,就算真的关东之国造反起事成功,象刘邦项羽一样攻入关中,推翻汉朝,那也是刘氏子孙重得天下,比那种秦亡汉兴,异姓为王要好很多。”

朱雀冷笑道:“那就如你说的蚩尤叛父,带领三苗九黎之民反抗黄帝一样,除了他本人的身份外,其实是关东之人的另一次反抗,而就算这些刘姓诸侯王攻取了天下,那大一统的汉制估计也难以继续,会回到以前的分封制度。”

白虎淡然道:“这些是后话,但我相信,刘邦在设计这样的制度时,心中是有数的,那就是,既然秦朝可以以关中老秦之力灭六国,刘邦可以以关中之力胜项羽,那就证明一点,关中秦人的战斗力,强过关东六国,如果不是自己作死,内部分裂,秦人不愿意为之效力,那就算关东皆反,百万来犯,以关中的军事能力,也能战而胜之,至不济,扼守崤函天险,也可保关中政权不灭。”

玄武点了点头:“这倒是,因为关中秦人,有着铁血战斗的传统,有闻战则喜的渴望,骨子里也有蛮夷戎狄那种对战斗的狂热,不象关东,儒化已久,文明发达,多少已经有点不愿意靠杀人建功来改变命运,要讲究太平了,这种对比之下,关中老秦一旦组建起军队,是可以轻易打败数量是他们数倍的关东兵马的。这里要涉及汉朝后面的军制了,白虎大人可以说详细点。”

白虎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从秦朝到汉朝,当然,我说的是西汉,定都长安的那个,他们的原则就是一个,以六郡良家子,关中老秦为主体来组建军队,在关中长安,咸阳这些都城周围屯积重兵,在汉朝则是南北军,有数万乃至十万之多,秦朝时则是五万材官之士,以这支常备军作为随时出征的直系军团,无论是北方的游牧蛮夷入侵,还是关东之民造反作乱,这支部队都可以随时出动作战。这是秦汉的镇国之军,也是稳定天下的柱石所在。”

青龙沉声道:“六郡良家子,也是以前的庶人为主的老秦人吗?”

白虎摇了摇头:“严格来说,六郡是关中之外,陇右,安定,上郡,北地,西河,天水这些陇右河西,并州北部的地方,这里是边关,居民也有不少是汉胡杂居,周围有大片的草原,山中也有很多林木,可以建立要塞和坞堡,在受到草原胡人袭击时,只靠本州郡的力量防下第一波的袭击。”

“因为这些地方出产优秀的骑士,大多数的男丁甚至是妇孺,自小就弓马娴熟,所以这些地方,从秦汉以来,都不会直接封给诸侯亲王,而是天子直领,作为州郡,就是不想把这些优秀的骑士让别人来掌握。”

“至于良家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这些地方民风强悍,经常有犯法杀人之事,杀人犯罪之人,往往畏惧处罚,会逃亡入胡虏境内,成为蛮夷夷狄,而过了风头之后,有些人就会从胡人部落回来,虽然这些人经过了大赦,不会再治前罪,但出于以前有叛国逃亡的经历,所以在当兵的资格上,会受很大的限制,只有良家子,也就是家中无人犯过法的人,才有资格当兵从军。”

玄武叹了口气:“这就是所谓的无恒产者无恒心,有犯罪过,有叛国过的人,不适合担任将士,而这六郡之地,出产骑士,又是在战争中最容易建功,斩获也最多的一群人,如果让非良家子占据这些位置,那以前可以叛逃草原,以后当了郡守,都尉这样的地方官后,就有叛国自立的可能,汉朝开国时,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以前犯罪逃亡的大功臣,后来即使是当了藩王之后也叛国谋反,有这样的教训,所以天生对于非良家子是要限制的。”

白虎微微一笑:“是的,这些地方的百姓,多是庶民,因为六郡中有四郡是在甘凉陇右地区,是义渠故地,很多人是以前义渠胡虏的后代,他们当然是被征服的敌国百姓,只能成为庶民。而军功爵制,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

第5388章 法术诈力终祸国

玄武的眉头微微一皱:“白虎大人是想说,六郡良家子,其实就是征服和归顺后的义渠,林胡这些北方夷狄的后代,并非纯粹的汉人?”

白虎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本身关陇之地,甚至上溯到周部落,也都是蛮夷之地,西周被犬戎所灭之后,秦国以一个小部落和封国的身份进入关中,几百年的血战,终于称霸西陲,消灭和统治了无数的戎狄部落,这才有了赳赳老秦,之前我说过,秦国的民风尚武,推崇暴力,老秦人更是有仇必报的性格,这些都是胡风遗俗,和关东地区讲究周礼仁义,以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灿然文治,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秦国给视为虎狼之邦。”

“就算是秦朝灭亡之时,关中之地,仍然是信奉法家严苛的管理,秦人视战斗杀敌而取得功爵,作为人生的信条,而无功不受禄,赏罚严明这些理念,也深入人心,一句话,关陇秦人,不是在战斗,就是在为战斗作准备,这就是他们的性格,也是商鞅所说的王者之民的原因。”

玄武点了点头:“所以论战斗力,组织度,纪律性,关中之秦人是首屈一指的,加上关中之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而六郡这些边关城邑则是与游牧民相连,草场水源都不缺,可以出产最优秀的骑士,整个春秋战国,只有跟北方草原相邻的秦国和赵国,才有最庞大也是最精良的骑兵部队,这不是偶然。”

白虎微微一笑,说道:“秦赵本就是同源,几百年前分家时都是赢姓赵氏,后来秦氏从赵氏中分离出来,到西部立国建立秦国而已,他们赢姓几百年都是牧马部落,对于骑兵有特别的了解。”

“后来秦国靠了来自中原,更强的组织度和纪律性,靠了在关中农耕区建立城邑之后,农耕带来的更多产出粮食,继而能产生的更多人口,把当地零散的戎狄部落,各个击破。”

“就象晋国在并州的各路胡虏部落中,也是苦战数百年才发展壮大一样,春秋就是如此,无数个封国诸侯被蛮夷所灭,但存在下来的却是一路驱逐蛮夷,发展壮大,齐,秦,楚,晋等国,莫不是如此,最后经过了几百年的乱世,原本周朝建立时,遍布天下的游牧蛮夷部落,就消失不见了。”

青龙微微一笑,说道:“这么说来,其实秦朝,周朝都是蛮夷部落,虎狼之邦,只不过因为他们是以农耕为主,所以还必须要讲周礼这套了?”

白虎点了点头:“差不多就是如此,秦朝多庶民,多野人,就是因为他们征服了太多的西戎部落,这些部落打败的族人,后面就成为了秦国的子民,而秦国多次的公室之乱,以及商鞅变法后严格限制和约束秦国宗室的权力,让秦国不象关东诸国那样,国君的子孙后代皆成贵族,各有封地,反而会分裂出很多势力,最后尾大不掉,商鞅变法是强化了秦国国君的地位,让秦国上下,从官吏到子民,都听命于国君的命令,在造就了独夫天下的同时,也让秦国上下一致,令行禁止,能高度统一。”

“至于秦国的国民,则是由关中的老秦人,这些多是秦国出关时的第一代族人,很多还是贵族的后代,定居于关中之地,咸阳周围,他们是以强悍的步兵,战车兵,以及轻兵为主,而六郡之地,则多是秦国后来征服的犬戎,义渠这些蛮族的后代所占据,胡人居多,当然,随着秦国几百年的不断融合,民众的迁居,这些人混杂在一起,赢姓部落的族人后代,和大量征服的夷狄子孙,构成了老秦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尚武,强悍,商鞅变法后又给了他们极强的纪律性和战斗的欲望,加上秦人擅长法术诈力,不讲仁义道德,在乱世中,反而管用。”

青龙冷笑道:“礼崩乐坏,虎狼横行,小人得志罢了,这种以暴力和诈术来横行的国家,最后也亡于奸诈小人,赵高,李斯,包括商鞅这些人,为了功名不择手段,得权之后就为所欲为,最后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国家,又是什么好事了?只有行王道,以仁义来治国,以诚信对天下,方可长治久安。”

白虎微微一笑:“是的,青龙大人说得很好,秦国的立国之本是信用,国家的信用,这是他们以法家治国,和儒家治国的仁义一样的立身之本,一旦失了信,那就无人再效忠国家了。”

“这是秦国灭亡的原因,就在于对于老秦人失了信,没按以前的军功爵制来办事,导致上下离心,而汉朝的建立,则是明面上抛弃了人人以为是苛暴之本的法家,选用了儒家,礼法来治国,可是其骨子里,大一统,郡县制,儒皮法骨这些,仍然是法家的思想。”

“因为只要大一统,就不可能再搞以前分封,分裂的这套老路,而要大一统,就需要治理地方的官吏,都要是朝廷选拔的,忠于君王的官员,而不是以前的分封贵族的子嗣,那这些官员如何产生,如何选拔,就成了大问题,最后比来选去,还是以军功论爵,以爵为官这套办法,最公平,最能服众。”

玄武沉声道:“汉初的军功爵是以列候子嗣为官,以秩比为俸禄,并划给列候的子孙们食邑,当然,不是直接给封地,而是以每年的这些食邑户税收的三分之一,作为他们的俸禄,除此之外,也通过外戚,策论之类的办法来选拔人材,并不是只有军功爵制,不过,汉朝的军队征发,基本上就是以关中之民为主的南北军拱卫长安,以六郡边地的良家子征发以为骑兵和边军,这些是常备的军队,至于关东之地的各个刘氏宗室封国,则是和州郡一起,征发百姓服役,以为郡国兵,州郡兵,但限制规模和装备,只作维持治安之用,就是防这些地方兵马作乱,尤其是七国之乱,关东一度有数十万叛军,最后还是靠了关中兵马和梁国的封国兵出死力,才得以平定。”

第5389章 由汉入晋军权无

白虎微微一笑,说道:“是的,因为之前说过,关东之民,尤其是庶族地主,仍然是以前六国的旧贵族,士族的后代,连同那些其实是庶民身份的百姓,他们虽然是社会的底层,但也自认为是诸夏,视关中政权为虎狼异邦,并不是从心底里服气,虽然是以刘氏宗室作为封国,统治关东之民,但这种身份认同和融合,也需要持续很久,就象秦国征服关西之地时,也是要经历几百年的反复拉锯,才能把那些征服的戎狄之民,同化成秦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