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1章 千里黄河处处空
贺兰敏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说道:“那些是拓跋硅自己不讲草原规矩,斩尽杀绝的结果,以后他肯定也会受到反噬的,刘裕,这些和自由无关,拓跋硅其实只是这样消灭了几个公开跟他对抗的大部落而已,如贺兰部,铁弗部这些,对于绝大多数的其他部落,他不敢这样的,因为这会犯了众怒,只能牺牲我们这些部落,以利诱之,分掉我们的族人部众,充实其他部落,让他们高兴之余,下次召之再来。”
“但拓跋硅既然这样坏了草原的规矩,只毁灭我们这几个部落是不够的,他借口要带大家进中原花花世界,于是带着几百个部落,上百万的部众,几乎搬空了整个漠南,大举南下,在灭亡了后燕帝国之后,说是让大家自行决定去留,可以回草原,也可以留在中原。”
“其实,绝大部分的部落,是还抱着以前的想法,在中原这里抢掠了一把,有了人口,粮食,布帛丝绸这些后,就回到草原,继续过自己的游牧生活,但是拓跋硅却是连威胁带恐吓,说是他的拓跋部,肯定是要入主中原,以后他本人也是留在平城作为首都,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常在草原了,也不可能有效地监视和仲裁草原之上的各种纷争。”
“而且,不仅如此,他还有意无意地故意挑起一些中小部落之间的纠纷和冲突,让他们为了从后燕夺取的人口,财宝而相互征战,而一旦这些部落开始使用被俘的后燕将士作战时,他就宣布这些部落包庇窝藏了后燕的余党,图谋不轨,想要叛逆,于是不由分说地把这些部落给消灭掉,几次这样做后,所有漠南的部落都明白,拓跋硅是绝不会让他们平安地留在草原上的,一旦违背了他的意志,那拓跋部,还有其他忠于拓跋部的仆从部落,都会象狼群一样地把自己撕碎,所以,他们只能屈伏于拓跋硅,不情不愿地表示愿意臣服于北魏皇帝,带着自己的部落进入中原。”
刘裕沉声道:“可是这些部落,好像没有象中原百姓这样编户齐民,严格管理吧,拓跋硅设立了一些领民酋长的官职,还按部落的大小,帐落的数量,分为第一领民酋长和第二领民酋长,然后让这些部落,在从并州到河北的山林原野之间分布,比如尔朱部落,就是在并州的秀容川,和曹操以前迁南匈奴五部进并州一样,拓跋硅仍然是保留了这些部落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依然以游牧的方式行于世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继续为拓跋氏的朝廷,提供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我说的没错吧。”
贺兰敏微微一笑,说道:“你说对了一半,其实,是那些跟拓跋部关系比较疏远,只是依附和臣服于他的外姓部落,如尔朱氏,于氏这些,有了领民酋长之类的官职,安置于各地,有草场水源的地方,供其保持在草原上的生活方式,至于拓跋氏本部,还有那些近亲部落,联姻部落,则是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变成城民,驻扎于大城之中,就象你们中原的春秋时的士族一样,以国人的方式成为专业,常备的军户,而普通的族人,则是安置于漠南草原之上,设立牧场,禁止其大规模的迁移和因为争夺水源草场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每年给他们明确的贡赋任务,要他们提供足够的牛羊和马匹,以供应在中原的各个城邑之中驻守的城民。”
刘裕的眉头一皱:“还真的是以前的那种国人野人的制度,只不过,等于整个漠南的草原,变成了给中原的国人,哦,不,是城民们提供马匹,装备的基地了?漠南产出的战马,就成为在中原的城民们的坐骑。除了战马以外,各种军械,兵器,甲胄,应该还是在中原生产的吧。”
贺兰敏点了点头,说道:“大部分的铁制兵器,还有盔甲这些,是在中原生产的,只有战马是在草原出产,而且,北魏其实城民是居住在城邑之中,相当于在城里开了个军营,但操练武艺这些,就成了问题,如果只是在城外的荒野之中练习骑术,那后面会慢慢地在骑射之道上衰落,不如在草原的那些人,所以拓跋硅也是把都城放在座落在长城上的平城上,就是为了让拓跋氏部落的子弟,还有那些近亲部落的贵族子弟们,能有充分的条件在塞外草原上演武练兵,不至于进了中原之后,真的连骑射技能都要衰落了。”
刘裕冷冷地说道:“也就是说,这些城民,其实只是在城中驻守的部落武士们的家属而已,在漠南草原养马放牛羊,然后提供给在中原,哦,不,应该准确地说,是提供给在九边边塞之地,临近草原上的这些城民们作为战马,而北魏的南部各州郡,除了有少量的城民外,还是靠中原的汉人汉军为主,对吧。”
贺兰敏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所以北魏曾经有过多次的军棋推演,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南方的东晋统一后,也许会大规模北伐,一旦东晋北伐,他们是打算先放弃中原河南一带的州郡,退往河北,以黄河为险阻,全力防守,消磨晋军的锐气和后勤补给,等到秋冬时节,马儿骠肥体壮之时,则从草原征集数十万骑兵,对晋军展开全面的反击,一举将之击溃。当然,他们做这种推演时,南燕还在,所以头号假想敌,还是以南燕为主,我是用晋军来代替南燕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样的打法够凶残的,想要打过黄河,绝非易事,而如果是沿黄河一线处处设要塞驻守,千余里的河岸,是防不胜防的,一旦天寒地冻,黄河结冰,那魏军铁骑可以踏河而来,一点击破,处处挨打,所以,我不能让魏军如愿,与北魏的战争,最好是从齐鲁直接出兵,直取河北。”
第5432章 消灭北魏抄老家
贺兰敏的脸色一变,瞪大了眼睛:“直取河北?从青州过河?不是先取中原,然后从黄河防线各路突破,尤其是走滑台这样的大渡口?”
刘裕冷笑道:“走滑台确实是大渡口,但这样的地方,魏军也必然是严防死守,在对面的渡口建立坚固的要塞,再以高机动性的大量骑兵埋伏在战区百里左右的距离,一旦我军刚刚过河,立足未稳之时,就会全面攻击,我们渡河是容易,但遇到的风险也会十倍以上,这些推演,我们的将帅们其实做过很多次,围攻广固的时候,我们天天要考虑后秦或者是北魏出兵的可能,也要制订各种预案,来进行可能的反击。”
说到这里,刘裕勾了勾嘴角:“当然,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灭北魏,最好是先灭后秦,占据了后秦的中原,关中之地,不仅事关收复两京的大业,也是最后与北魏决战的必要条件,只从青州一路出兵,固然可以出奇不意,打北魏一个措手不及,但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暂时地把北魏驱逐出河北之地,我们很清楚,要想真正地消灭北魏,只取中原之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到草原上将他们斩草除根,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
贺兰敏笑了起来:“要到草原上斩草除根,封狼居胥,只凭这个认识,你刘裕就是千百年来中原难得一见的大军事家,这么说来,你不止是要从河北这里进军了,也要同时攻取并州,岭表这些地方,将来要从平城,雁门,河套,右北平这些地方全面出击草原,一如当年汉武帝时的旧事?”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不仅如此,我还要出甘凉陇右,进取西域,断北魏这种草原帝国的右臂,让其不能取丝路的利益,当然,现在的北魏比当年的匈奴要强大,但也有漠北柔然这个大敌,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不过,就算整个漠南加上河套草原,也是地方数千里,只从一路出塞攻击他们,很难追上,一旦让北魏在草原上到处迂回,打击我们的后勤粮道,我们就会非常被动,所以,最好的战法还是先灭后秦,取关中陇右和中原之地,然后以甘凉陇右作为大规模出产骑兵的基地,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只有有了铁骑部队,才能在机动性上不落下风,这也是当年汉匈战争中,卫青和霍去病军团能成就功业的根本原因。”
贺兰敏微微一笑:“怎么,你那天下无敌的北府军,难道没有骑兵还打不过北魏的骑兵了吗?我可是记得,你们打败南燕的铁骑,最后灭了拥兵数十万,铁骑近十万的南燕时,可是基本上以重装步兵为主啊。”
刘裕淡然道:“贺兰夫人,你毕竟不是将帅,不知兵法,你看到的只是我们在堂堂之阵,正面大战时,我们的北府军以战车和步兵为主的军团,打败了南燕以俱装甲骑为核心的部队,但你要好好想想,如果这些骑兵不跟我们打正面呢?如果他们是利用战马的机动性,跑得快的优势,不跟我们正面作战,而是去劫我们的粮道,袭击我们的补给,让我们的军队吃不上饭,喝不到水,最后不用打就能赢了。”
贺兰敏若有所思地说道:“还能这样打仗啊,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你说得有道理啊,再强的将士,如果没的吃没的喝,也会因为饥渴而无法作战的,你们中原的兵法里,好像也多是以断敌粮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为主。这跟我们草原上的打法,不太一样。”
刘裕点了点头:“因为你们草原人是逐水草而居,牛羊就是你们的移动庄稼,只要带着牛羊走,就不愁没有吃喝,但是我们中原的五谷却是没有长腿,没法自己跑,只能给人运到前方,这就是我们的粮道,因为中原不象草原上有这么多的牛马,用人力或者说是畜力来以大车运粮,速度就会很慢,你们草原上的骑兵,只要骑马来攻击这些运粮的车队,就可以打了就跑,就算带不走粮食,也可以放火焚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断敌粮道。缺了粮食的大军,轻则军心浮动,士气下降,重则断粮数日到一旬的时间,将士就会失去作战能力,我们中原军队之所以出塞作战总是吃亏,就在于这个粮道难以维持。”
“在中原作战,可以依托城邑,建立兵站,在通往前线的路上,设立各处屯兵卫戍之要塞,接力式地一站一站地把粮食运向前方,甚至是在作战之前,就提前在临近前线的仓城之中,建立足够多的粮食和军械物资储备,就是为的打起仗来有备无患,让将士们只会战死,不会饿死。”
贺兰敏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我们草原人打仗,确实是整个部落赶着牛羊一起行动,一般是要离战场三百里到五百里,就算战败,也有时间撤离,而且出征之时,往往要计划好数个退却时的草场,既要足够隐密,又能供我们有喘息之机能呆上十天半个月,收拢逃散的族人,然后约定时间过后,则向着新的牧场转进,这也算是你们中原兵法说的未虑胜,先虑败。我们贺兰部是在柏肆之战中袭杀拓跋硅不成,我大哥只能带着身边的将士们南逃到南燕寻求庇护,而贺兰部剩下的部众则被拓跋硅领兵击破,然后分给了各部,至于象铁弗部,纥突邻部这些跟他公开大战的敌对部落,他是事先通过间谍,商队搜集了足够的情报,尤其是掌握了这些部落战败之后逃亡的路线,所以能将之追上,斩尽杀绝。”
刘裕沉声道:“以后在草原上与北魏决战的时候,我也会用这样的战法,以高机动性的骑兵,去抄他们部落的老家,而不仅仅是在前线跟他们的骑兵军团打游击战,所谓的战争,无非就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后方与粮道的同时,尽量地打掉敌军的老巢,俘获他们的妻儿家人,夺取他们的牛羊,断其补给,如此,敌军后方有失,前方的军队也是不战自溃,这就是我以后消灭北魏的思路。”
第5433章 出兵河北需谨慎
贺兰敏不停地点着头,手也在兴奋地搓着:“很好,很好,太好了,刘裕,看来你是真的一直在想着如何消灭北魏了,不过,既然你已经有了这些想法,为何不去直接攻打北魏呢,现在北魏正处于内乱之中,漠北的柔然已经公然和北魏翻脸造反,甚至是出兵越过大漠,攻打北魏的漠南部落,而辽东的北燕也一直是北魏的死敌,还有高句丽,他们不是一直求你出兵攻打百济吗,你也可以反过来要求他们出兵,与北燕联手攻打北魏的幽燕之地,甚至可以暂时许诺把这些地方赐给北燕和高句丽,让他们和北魏长期争夺,你可以趁机进军河北,并州,夺取这些离大晋比较近的地方。”
“等到北魏和北方的诸胡,诸夷国家打得精疲力尽了,甚至西边的胡夏也会趁机向北魏开战,这时候他的漠南部落的战争潜力,也会大大消耗,你完全可以趁着北魏给四面围攻的机会,一举灭之,只要消灭了拓跋氏部落和北魏的皇室,那草原各部肯定是群龙无首,互相攻击,到时候,你就都不用分化瓦解,也可以将之各个击破了啊。”
刘裕平静地说道:“一样样来,不要太急,我当时的设定与北魏的战争,是建立在北魏出兵南燕,与我们大晋直接交锋的基础上的,结果我们灭了南燕的整个过程中,北魏都是按兵不动,甚至没有在边境屯积重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对他们开战的理由,起码,不会把北魏作为头号的打击对象。”
贺兰敏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垂下了双手,说道:“你刚才说的这些,是哄我开心的吗?既然作了这么多对北魏的战争的推演,为什么不去开战呢?还是说,只是因为天师道的突然作乱,打断了你的计划,要把精力转向南方?只要这回消灭了天师道,你就会马上准备和北魏的战争?”
刘裕正色道:“贺兰夫人,你对北魏,对拓跋氏的仇恨,我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我也感同身受,但凡事要出于理智,而不是出于冲动,你为了对拓跋硅报仇,可以隐忍近二十年,直到儿子成年后才要他去夺拓跋硅的江山,为什么来到晋国后,却这么急着要我出兵攻击北魏?”
贺兰敏咬着嘴唇,沉声道:“因为在我看来,北魏现在是最虚弱的时候,拓跋嗣这个小杂种即位之后,诸多漠南部落不服他,叛乱不断,而漠北的柔然更是趁机建立了汗国,一统漠北,开始不断地侵袭漠南的北魏部落,即使是北燕,也是数次打败北魏的幽燕部队,在中原的河北诸郡,因为拓跋硅诛杀了崔氏,卢氏等名门望族,汉人豪强大族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你如果从青州出兵,河北肯定会有汉人大族群起响应,就象你打赢了临朐之战,青州的汉人豪强全都倒向了你这一方,这是上天给你的好机会,不要白白地错过。”
“如果你再犹豫不绝,要等个几年再出兵,那拓跋嗣在元老重臣和核心部落的支持下,会渐渐地平定各处的反抗与叛乱,稳住阵脚,草原人一向是敬畏强者,他会趁着在中原的和平时期,在稳定了漠南之后数次攻伐柔然,柔然虽强,也不过是典型的草原式打法,碰到十万以上的北魏骑兵来攻,必会远遁,虽然说这是草原部落的常态,但面对强敌不战而逃,是会失了各部之心的,到时候漠北的高车,铁勒诸部也会臣服于北魏,反过来攻击柔然,如此一来,漠北的柔然汗国会土崩瓦解,自顾不暇,哪还有力从北方再攻北魏呢?”
“至于北燕,胡夏,这些势力的实力有限,本就不敢单独对北魏开战,一旦没了柔然的出兵,他们连牵制性的趁火打劫也不敢了,只会跟北魏罢兵言和,甚至是称臣纳贡,这些外战和外交的胜利,只会反过来加强拓跋嗣的威望,助他巩固统治地位,现在的这些内忧外患,说白了是因为拓跋硅的突然身亡,没有留下指定的继承人所导致,那些给他征服的部落蠢蠢欲动,而内部的重臣大将也都会有些别的想法,至少打仗的时候不会出全力,所以这是拓跋氏和北魏最弱的时候,只要大晋这样的强国出兵,打败他的主力军团一次,那就算大晋不能亲手夺取北魏的江山,也能让四周的诸国对其群起攻之,将之消灭。”
刘裕冷冷地说道:“贺兰夫人,你是只要灭了北魏,消灭了拓跋氏的部落,报了仇就可以满意了,可是对大晋来说,这有何好处?且不说我现在还没灭了天师道,就说这大晋,征战连年,国内打得一片废墟,这种时候,再强行出兵攻打北魏,先不说师出无名,就算我们打赢了拓跋嗣的主力,也最多是收取河北南部和黄河以南的北魏地盘,拿个邺城之类的地方,别的地区,是根本无力继续攻取或者是推进的,反而是青州和江北出兵打河北,会造成这些地方的空虚,那后秦的中原军队就会袭击我们的侧翼,甚至夺取青州,我们在河北的军团就成了孤军,最后连撤回来都难了,这就是无论何时,我都要在保护侧翼安全,最好是夺取后秦的中原之地的情况下,才攻打北魏的原因,所有的兵棋推演,也是一半出兵河北,一半向西扩张夺取北魏的兖州之地,以防后秦为第一要务。”
贺兰敏咬了咬牙:“你是嫌只占了兖州,还有河北的南部之地,不值得你出兵的回报吗?刘裕,你就不想去解救那些在河北受北魏的奴役和镇压的汉人了吗,你不是最见不得汉人受胡虏的欺压与虐待吗?”
刘裕叹了口气:“全天下的汉人底层百姓,都在受各路势力的欺压和虐待,在后秦就不受欺压了?甚至是大晋内部,那些处于天师道恐怖统治之下的百姓就不受欺压了?在世家贵族的庄园里作牛作马的庄客们就不受欺压和虐待了?贺兰夫人,我不是神,就算是神,要解救全天下受欺压的百姓,也总有个先后次序吧。”
第5434章 国家虽大好战亡
贺兰敏冷冷地说道:“是,是有个先后次序,但你的意思我明白,在你看来,北魏的实力强大,尤其是骑兵军团庞大,还曾经胜过后燕这样的帝国,以大晋现在的情况,在河北与魏军决战,胜负难料,就算打赢,也是惨胜,胜利的结果,也不过是拿回河北南边的这些地方,就算灭了北魏,也是为他人作嫁衣,所以你觉得与其费劲跟强大的北魏死战,不如先去攻打相对好打的谯蜀,然后是后秦,就算灭不了后秦,起码取他们的中原之地,也不是太难的事。对吧。”
刘裕微微一笑:“你说得不错,不过这些都要建立在我整顿好了大晋内部,一统南方,而且积累了足够多的战争资源,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可以用于北伐的劲旅的基础上,现在我就算能灭了妖贼,杀了徐道覆,再好一点能成功顺利地诛杀卢循,彻底终结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大乱,大晋内部也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候来恢复的,从淝水之战就与我并肩作战的老兄弟们,已经渐渐地不能再在一线作战了,我得把各个军团拆分,变成战团,让比我们年轻十岁,十几岁的少帅大将们接手,然后兵将之间还要熟悉,将帅的作战风格还要磨合,老兵需要退伍,新兵需要训练,粮草和军械,盔甲也需要重新的打造与积累,贺兰夫人,虽然说有忘战必危的说法,但同样也有国家虽大,好战必亡的教训。”
“强如前秦,十余年来无往而不利,几乎无月不战,看似强大,但国内的百姓已经疲惫不堪,而征战多年的名将老兵,也折损良多,以至于在淝水之战,包括淝水之战前的一系列战事中,已经正面打不过晋军了,看似他们是无敌铁军,但在那时候,他们是要用三四十岁的老兵,体力和战斗能力早已经下降的这些老兵,来面对我们北府军二十岁左右的新锐,失败,也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事。”
贺兰敏咬了咬牙:“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要知道,北魏现在四处动乱,周围诸国虎视眈眈,他们当年灭后燕时的老兵宿将,也面临你说的这些情况,青黄不接,军队中很多老兵已经退伍回家,让自己的子侄们从军战斗,就象那个老贼安同,他现在已经不怎么自己打仗了,而是让自己的狗崽子安颉为将,成为拓跋嗣的左右手,其他的那些北魏元老宿将,也多是如此,让自己的儿子,甚至是孙子从军战斗,也正是因此,他们就算和柔然那些草原野蛮人打,也没有太大的便宜可占。”
“可是,一旦让他们这样打个三年五载的,有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毛头小子变成了老兵精锐,那你可就麻烦了,到时候,你准备用新入伍,没打过仗的后生小子,或者是想要混军功的世家子侄们组建的新兵,去和这些虎狼作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