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3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35节(2 / 2)

贺兰敏冷笑道:“搞的你们汉人就没有这种带头大哥,族长村霸们一样,刘裕,你自己也是京口大哥,你刘家也是世代威震乡里,世代为官吏,难道你就没反叛吗,你刘家就不用担心这种风险吗?”

刘裕微微一笑:“我是反叛了啊,对于桓玄的楚国来说,我不就是以京口大哥的身份,以我们刘家在京口世代的威望,一呼百应,建义成功了吗?我可以以大义的名份来反桓,也可以以同样的名义再反大晋,或者是反别的朝代,因为乡亲们认我这个京口带头大哥,胜过认同朝廷派来的刺史,郡守,县令们,贺兰夫人,我是成功了,再之前五胡乱华时期,刘渊,石勒他们也成功了,再后面一点,慕容俊,姚氏羌人,苻氏氐人这些部落首领们,也叛乱成功了,这些事情,我是不能允许在未来继续下去,甚至,这种部落首领们世袭不变的情况,我也不能允许,所有的百姓,他们效忠的只有国家,而不是某个个人,这是原则问题,没有的商量。”

贺兰敏喃喃道:“国家?可是国家不也是要由君主们统治的吗,你再怎么说人人平等,难道还真的可以让国家,让整个天下,从此再没有了世袭统治?”

刘裕点了点头:“当然不能再继续有,这是公权力和私人财产的区别,作为一个家庭,家族,可以把自己家的财产合法地流传下去,传子传孙,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财产上的优势,甚至是一些家学,教育,爵位继承的优势,让子孙比起别人有更好的起步资源,但这不代表,你有资格可以让自己任国家官职时的这些公权力,也直接传给子孙。说得清楚一点,你自己当过刺史,当过丞相,当过大将军,不代表你可以把这些官职,也传给子孙后代,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可以靠你的功劳带来的爵位,起步和教育有优势,从低级的官吏开始做起,如果真的有才能,那可以在后面立了功后升官晋职,但不能说上来就接替老子的官职,这点,必须推行于全天下,而且,会从我刘裕做起。”

贺兰敏哈哈一笑:“可是刚才你还说过,你有可能代晋自立,建立自己的王朝呢,既然是王朝,就还得是父死子继的这套,这不是和你这个理想冲突吗?”

刘裕沉声道:“我就算要自立,建立王朝,也不是因为要把权力世袭,而是因为现在这个世道,人们只认皇帝,只相信君权天授这套,我为了能把我们政策,强行地推行到全天下,变成法令,强制人接受,就只有用皇帝的权力才行,一旦让世人都接受人人平等这套理念,慢慢地我就会把皇帝从血缘传承变回禅让制度,并成为整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如有违背,天下共击之,这样的话,从我自己开始,就不再当皇帝了,那以后还怎么会有这种家族占有公权力,世世代代传承的情况出现呢?”

贺兰敏咬了咬牙:“只怕你没有这个本事,能活得足够长,来改变这一切,刘裕,你已经年过四旬,还能活多少年?你真的以为,区区数十年时间,就可以移风易俗,让千年以来的血缘传承,君权天授的制度,在你这里改变吗?”

刘裕的心潮澎湃,想到了后世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朗声道:“我相信,只要有那么一群可以抛弃小家,为了天下人的有志之士,只要有这么一个可以为了全天下人的未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只要有这么一些大公无私,心怀天下的人,想为了百姓谋福利,那短则二三十年,长则一百多年,这种风气的,理念的转变,一定可以发生,如果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也只是某些人开的头,几十年就做到,那从天下为私变成天下为公,就一定不能实现吗?如果不需要子孙后代祭祀自己,想要自己显灵发威,那成为天下人世代所景仰的圣贤,不比当一个把天下权力变成私权的族长,更受人尊敬吗?周公,孔子这些人,没有把权力,财富全给自己的子孙,而是给了弟子们,所以至今受到我们的尊敬,成为圣人,而夏启这个把禅让变成继承的人,又有几个人会崇拜他,怀念他?”

第5447章 骑术并非胡特长

贺兰敏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要想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恐怕不是你有一颗公心,靠着一身的正气就能实现的,虽然今天你几次几乎要说服了我,但我还是不看好你的行为,不过,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你想要取销掉贺兰部,让族人全部成为大晋的子民,虽然我知道你的本意很好,但你真的舍得放弃贺兰部族人的军事才能,不用他们骑马作战了,而是改为普通的农夫吗?”

刘裕点了点头:“就和血缘传承一样,这骑马也好,射箭也罢,这些军事技能,不应该是成为某个群体所独有的,这其实很危险,一旦把这些军事方面的才能,变成了某个群体,某个种族所垄断的,那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发起叛乱,这是古往今来无数的史实所证明的事。”

“而所谓的贺兰部族人也好,南燕的鲜卑族人也罢,他们的军事特长,还是集中在因为游牧生活,所带来的马术,射猎之道上的精通,相对于绝大多数人以农耕为生的晋国百姓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只是暂时的,入晋之后,不会象在草原时期有大片的草原,马场,骑射之道,会慢慢地退化,而以骑射之能,作为自己特立独行,与晋国汉人百姓区别的地方,这是不可取的,之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教训。”

“曹操引五部匈奴入魏,想要利用他们的骑术,箭术,马刀这些本事,为他一统天下作出贡献,最后却是让五部匈奴,只知有部落大人,有匈奴单于,而不知有中原皇帝,最后在西晋时酿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即使是当时的匈奴人和南匈奴单于忠于曹魏,也不能保证百年之后的子孙仍然会效忠,贺兰夫人,你和你大哥敢保证,你们的族人在百年之后,如果仍然是由你们贺兰氏一脉的贵族子孙统治和管理,他们会永远忠于大晋,或者说忠于后面的汉人王朝吗?”

贺兰敏冷冷地说道:“恐怕你自己都保证不了百年后的晋国百姓,那些汉人们会忠于你们自己的国家,又怎么能苛求我们的族人要永远效忠呢?不过刘裕,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贵族,酋长这些世代相传的,会让族人们只认酋长,不知国家,所以很容易叛乱,你并不放心,所以宁可不需要他们的这些军事技能,也要把他们拆分到各地,变成农民,对吧。”

刘裕微微一笑,说道:“是的,这些军事技能,其实从你们离开草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保持了,现在不过是因为离你们出走草原不过十余年,那些以前的技术还多少残存罢了,可是到你们的儿子辈,更不用说孙子辈,他们还有几个能保持骑射训练的?还有几个能象你们这辈人一样,骑马射箭如同汉人农夫的种地纺织一样,几乎成为生存的本能呢?”

贺兰敏的眉头一皱:“就算没有大草原了,但晋国这样的大国,也是要有数十万的常备兵力的,也是要有十万以上的中央精锐部队的,其中的骑兵部队,也要有个数万之多,这些战马,以及跑马训练场,总是可以找得到,我们的族人,尤其是贵族子弟们,仍然是可以保持足够的训练量和环境,并不是说,离了大草原,我们就不能骑马,不会射箭了。”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们当然是要有数万的骑兵部队,可问题是,这些骑兵凭什么一定要由你们贺兰氏的族人,或者是鲜卑族人来担任呢,难道大晋的汉人百姓,就不能骑马,不会射箭了吗?”

贺兰敏一时语塞,久久,才勾了勾嘴角,说道:“我们毕竟来自草原,有独到的训练之法,以及骑马射箭的经验,这些经验,我们的族人世代相传,就象你们汉人农夫一样,很多耕作之法,也是世代相传的,我们的族人学会种地不容易,就象你们汉人想把马骑得很好,也不容易一样。”

刘裕笑了起来:“可是我这个汉人,到了草原上不过一年多,不也是骑马骑得很好了吗,整个拓跋部,贺兰部,也没几个能在骑术和射术上超过我的吧。”

贺兰敏没好气地说道:“那是因为你来草原之前已经是个很厉害的骑手了,是慕容兰教你的吧。”

刘裕正色道:“是我们北府军的军士们,在加入北府,并通过了严格的训练和技能考核之后,所有老虎部队的将士们,都得学骑马,而且不止是慕容兰,是整个燕国当时来了上千骑手,教会了我们如何骑马,当然,在这些人里,我算是最好的几个之一。”

“可是,这个事情同样证明,就算是我们汉人,只要得到了正确的教育,只要有了足够的训练环境和资源,我们仍然可以成为优秀的骑手,并不是说只有在草原上才能学会骑马。就象你们贺兰部的族人一样,以后不也早晚需要学会耕地种田,捕渔养蚕吗?难道,你们也想跟当年的五部匈奴人一样,只负责战事,不去当个正常的百姓,自食其力吗?”

贺兰敏叹了口气:“我没这样说,但是,聚集贺兰部族人在一起种地,也是可以的啊,为什么就一定要分开呢?”

刘裕摇了摇头:“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只认部落的酋长,大人,不认朝廷的官员,是致乱之道,如果让贺兰部的族人始终生活在一起,只接受部落酋长的统治,把朝廷的父母官视为外人,不肯向其效忠,那你们贺兰部一族,就永远无法融入到我们大晋之中,无法成为大晋的子民。换言之,你们也会和五胡乱华的那些匈奴人,羯胡一样,最后无法在中原立足,能回到草原,就算是最大的福气了。”

贺兰敏长叹一声:“罢了,看来你已经决定了,要拆散我们贺兰部,如果是在北魏时期,我一定会和你以死相拼的,但经历了这么多事后,我相信你的话,刘裕,只要你能让我们贺兰部的族人能平安地生存下去,我愿意接受你的安排。”

第5448章 贺兰族人早离析

刘裕的双眼一亮:“你真的愿意这样做吗?解散贺兰部,族人归于大晋,成为百姓和子民?”

贺兰敏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刚才你说的话,我一直在想,贺兰部,还有我们部落的族人,说白了只有在草原上游牧的时候,才有这种族长和族人之间的关系,我大哥也好,我的祖先们也罢,他们千百年来统领族人的方式,都是基于在草原上游牧的生活,而我们的族人,也是习惯了骑马射猎,牧牛放羊。”

“其实,就算我们在南燕的那两年,也是过得非常不顺,我们刺杀拓跋硅不成,两万多部落战士,抛妻弃子,离开家人,逃到了南燕,虽然慕容氏,黑袍慕容垂对我们不错,给他们重新安排了妻子,划分了地盘,拨给粮草军械,还提供战马,让我们贺兰氏一部在北边边境为南燕驻守,对我们有收留之恩,但两年下来,一多半的族人还是因为不习惯这种中原的生活,最后又离开了。”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么惨?他们能回哪儿去?再次回北魏?就不怕拓跋硅对他们报复吗?”

贺兰敏摇了摇头:“拓跋硅并非无脑屠夫之流,他杀人或者说不杀人都是有目的的,贺兰部的战士们并不是人人都想反拓跋硅,对于大部分的族人来说,并没有那么地忠于我大哥,其实过半的族人,尤其是部落里的奴隶,辅助仆从这些,其实还是我们多年来东征西讨后消灭的其他部落,捕捉的战俘而已。”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你想要说的是,拓跋硅只要赦免这些中下层的将士,甚至开出好处让他们回去,比如说可以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可以回到草原,那这些战士,就会离开贺兰部,回到北魏了?”

贺兰敏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我们的族人就这样离开了一多半,以至于我大哥最后带去南燕守城的,也只有不到一万人马了,城破之后,我们贺兰部到大晋的,不足五千人,这就是我们部落的现状,说难听点,想要独立作为一个部落来维持,也不容易了。”

刘裕叹了口气:“五千人,加上家属,其实也是有一两个县的规模,在我们大晋,并不算是小的势力,但我不能永远让你们贺兰部的人,只当兵,不种地,而且掌握着大晋的所有骑兵资源,你要知道,以后我们的整个军制都要进行改革,别说贺兰部了,就是京口这种北府军的产兵之地,也可能不再保留,不再给出各种不纳税,不抽丁的政策性好处,为的就是能让全国上下,人人平等,地地平等。”

贺兰敏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京口也不给政策了?不从京口产兵了?”

刘裕正色道:“是的,大晋上下,所有的地方的子民,都应该享有同样的待遇和权力,以前为了安置北方流民,这才特别设立了京口作为侨置州郡,可是现在北方渐渐地安定,而且以后我们肯定会大量地北伐,收复越来越多的地方,比如攻灭南燕,青州就回到了大晋的手中,这样一来,北方流民只会越来越少,而大晋的地盘,却是越来越多,就算我想继续保留京口,或者是淮北山寨这些专门产兵的地方,恐怕也是会后继无人了。”

贺兰敏笑了起来:“这倒是的,据我所知,就算是京口这地方,百姓们也是在家人立了功,得了爵,分到田地和钱帛后,想着进大城市,尤其是建康城生活,老京口人已经走了一半多了,就连你刘裕刘大哥,也是举家搬进了建康啊,哦,对了,你是有理由的,现在你是国之大臣嘛,自然要进京为官,你的家人,也自然得跟着进建康呗。”

刘裕叹了口气:“是的,这是我无法阻止的事,我进京为官是为了要控制朝政,不然我在京口时,是无法监控朝局的,穆之也不行,毕竟,看我们京口人发达,掌权后,那些世家高门眼红的,暗中搞鬼的,实在是太多了,只是在外人眼里,我们是贪图享受,想要过更好的生活,这才进的建康,他们也跟着有样学样,也就十年左右的功夫,京口其实已经老住户走了大半,现在的京口老乡,一多半是我不认识的了,甚至还有不少鲜卑人呢。”

贺兰敏笑道:“那些不都是你从南燕带回来,归顺效忠大晋的鲜卑骑兵吗,很讽刺吧,以前最恨胡虏的地方,现在居然住进来了不少胡人,这也加速了京口人的迁离,这么说来,你以后是想让天下各地都能出兵,并非局限于京口一地?”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京口以前的优势就在于尚武的民风,以及全郡上下,急切着想要北伐,收复失地的决心,但现在,这些已经随着老一辈的京口人的离去,以及北方流民的断绝,而无法继续下去了,而且,以后如果是按照我的设想,类似战技,列阵,简单的武器使用这些纪律性的,入门级的新兵训练,可以由退伍回乡的老兵,专门在农闲的时候,以徭役的方式,来组织当地的壮丁们参加军训,教会男丁们具有基本的军事素养。”

贺兰敏笑道:“这个我听说过,以前好像秦汉时期,这在你们中原,叫材官试对吧,就是面对全民的简单军训。”

刘裕继续说道:“是的,这些就是古之材官试,只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退伍老兵回乡后,担任地方的军事教官,来组织全民军训,由于退伍老兵的这些职位,包括俸禄要由国家来给与,因此他们实际上是国家的人,而不是以前的那种地方豪强,可以通过他们,来加强国家对于基层乡村的控制,使百姓们,从成丁授田军训开始,就知道,给他们一切的,是大晋国家,而要保住现有的生活,也得义无反顾地为国效力,如同孝顺父母!”

第5449章 底层百姓安天命

贺兰敏笑着点头道:“听起来真的不错,如果是别人,我觉得这是在画大饼空许诺,但从你刘裕嘴里说出来,我知道你一定是言出必行的,刘大将军,以后我们贺兰部族人的命运,就拜托你了,而这次攻打始兴,随军行动的我大哥,还有部落的三千骑兵,就可以作为我们的最后一次作战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